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卡特国葬:百岁总统的终章告别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卡特国葬:百岁总统的终章告别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5-01-10 09:24

  中新网1月10日电(张奥林)当地时间1月9日,华盛顿国家大教堂,美国第39任总统吉米·卡特的国葬在这里举行。

  1924年出生的卡特,于2024年12月29日在美国佐治亚州的家中离世,走过了整整百年的传奇人生。他的一生,与美国乃至世界历史的变迁紧密相连。

  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卡特面对健康挑战时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他选择拒绝在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而是回到了家中,接受临终关怀。卡特曾表示,他想要“平静地度过人生中的最后一段时间,而不是寻求更多的治疗”。

  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尽管卡特已经无法每天都保持清醒状态,但他的孙子杰森回忆说,在接受临终关怀的那段时间里,卡特“仍在尽其所能地体验世界”。

  卡特任内,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这一外交决策改变了两国关系的走向。当时,美国国内对与中国建交的反对声音不少,但卡特坚持自己的判断,推动了这一历史性进程。

  建交后,中美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日益频繁,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在中东问题上,卡特也发挥了重要作用。1978年,他成功促成埃及与以色列签署《戴维营协议》,推动中东地区的和平进程迈出了重要一步。

  对于当下和平之路依旧充满荆棘的中东来说,《戴维营协议》所展现的对话解决争端的路径,对冲突各方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卸任总统后,卡特积极投身公共事务。他成立的卡特中心,致力于推动全球健康等事业,特别是在抗击疾病方面,帮助抑制了非洲锥虫病等疾病,数百万非洲人民的命运因此改变。

  对于卡特的去世,美国现任总统拜登和即将于1月20日重返白宫的当选总统特朗普,都表达了哀悼之意。拜登称卡特为一位“非凡的领导人”,特朗普也表示,卡特的外交政策和人道主义工作为世界带来了积极影响。

  在美国历史上,国葬是对已故总统最高规格的送别仪式。

  2018年,老布什的国葬在华盛顿国家大教堂举行,仪式持续了大约两个小时。葬礼结束后,他的遗体被运回休斯敦,并最终安葬在得克萨斯州的布什总统图书馆和博物馆。

  2004年,为里根举行的国葬根据其本人和家属意愿精心安排,有关方面为此撰写了长达300页的“国葬进程备忘录”。在那场葬礼上,卡特本人以及老布什等都曾亲临现场。

  半个多世纪前的1963年,肯尼迪遇刺身亡后,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国葬,这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在电视直播中举行的国葬。

  再往前,追溯到1865年,林肯遇刺身亡后,当时的美国政府为其举行了国葬。他也是第一位遗体被停放在国会大厦中央大厅,接受瞻仰的美国总统。葬礼结束后,他的遗体被运回伊利诺伊州的斯普林菲尔德,并最终安葬在橡树岭公墓。

  卡特的国葬,是美国历史上的又一重要时刻。

  葬礼结束后,卡特的遗体将被送回佐治亚州普莱恩斯,葬在妻子罗莎琳·卡特的墓旁,这对携手走过一生的伴侣,终于能在另一个世界继续相伴。(完)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军福建舰开展入列后首次海上实兵训练

  • 香港举行“体育力量 闪耀香江”大型无人机表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