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世界说】挪威政治学家:美国霸权主义下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未获国际认可且无法带来秩序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观察 > 正文

【世界说】挪威政治学家:美国霸权主义下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未获国际认可且无法带来秩序

来源:中国日报网2025-01-08 21:41

  中国日报网1月8日电 挪威政治学家格伦·迪森(Glenn Diesen)日前在美国新大陆网站(New Kontinent)刊文称,尽管国际法基于所有国家主权平等的原则,但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却在主权不平等的原则上维护霸权。美国用“民主”言辞粉饰着不平等:美国对其他国家内政的干涉是“支持民主”,而维护西方的主权则意味着捍卫民主,并使得由此引发的举措成为了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

美国New Kontinent网站报道截图

  文章指出,在霸权主义思维下,美国可以在以人为本的安全和国家本位的安全之间做出选择,而他国则不同,因为它们被美国认为缺乏“自由民主”的资质;而美国则可以通过干涉他国内政以推广自己所谓的“自由民主价值观”。

  作者写道,为2003年单方面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寻求合法性,美国在伊拉克建立替代权力来源的努力仍在继续。美国前驻北约代表伊沃·达尔德(Ivo Daalder)主张建立“民主联盟”,将其作为美国外交政策的关键要素。在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参议员约翰·麦凯恩主张建立一个“民主国家联盟”。2021年12月,美国组织了首届“民主峰会”,自行决定谁是“民主国家”……上述举措也成为了所谓的“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的实践。

  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国际法基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即“所有国家一律平等”;相比之下,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是一个霸权体系,遵循主权不平等原则。国际社会谴责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是一种为双重标准服务的双重体系,它引入了“丛林法则”,导致获得普遍认可的国际法被单边主义所取代。

美国霸权挤压其他国家生存空间。(作者:中国日报 蔡艨)

  迪森指出,西方一直在推行各种议程,例如,加强尊重国际人道主义法的行动呼吁、打击化学武器使用有罪不罚现象的国际伙伴关系等等,这些伙伴关系游离于普遍认可的架构之外,以便在有限的圈子里达成西方想要的结果,且不受任何反对意见的影响。之后,他们将这些决定提交给联合国,并以事实上相当于最后通牒的方式提出。如果联合国不同意,他们就会采取单边行动。

  迪森强调,这种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并非由任何具体规则构成,也未获国际认可,且无法带来秩序,应被视为单极世界秩序中的一次失败尝试。

[ 责编:孙琦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在辽宁葫芦岛市看望慰问受灾群众

  • 【网络中国节】春节微短剧《除夕闯进我家门》预告片来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冰岛基因解码公司科学家完成了一项重要研究。他们绘制了一份人类基因组完整改组图谱,即详尽的人类DNA在生殖过程中混合方式的地图。
2025-01-23 10:19
考古人员在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澧县城头山镇的李家岗遗址,发现彭头山文化时期“古稻田”遗迹,这将长江中游早期稻田的出现时间提早到距今8000多年。
2025-01-23 10:14
日前国际学术期刊《大气科学进展》上发布2024年全球海温变化研究报告:2024年全球海表平均温度、海洋上层2000米热含量再一次达到了人类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值。
2025-01-23 10:09
日前,新疆农业大学科研人员李德强所在的研发团队研发出一种新型可注射水凝胶,并将其用于抗癌药物的负载,可显著降低药物副作用。
2025-01-23 10:10
呼吁更多的人转变观念,认识到从“能用”到“多用”再到“好用”的国内装备自主可控,对于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意义重大。
2025-01-23 09:59
记者21日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获悉,2024年我国规模以上有色金属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十种有色金属总产量7919万吨,比上年增长4.3%。其中,精炼铜、电解铝产量分别达1364万吨、4400万吨,同比增长4.1%、4.6%。
2025-01-22 03:00
《自然·医学》杂志21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称,一种手术植入的脑机接口系统能通过精准侦测和解码瘫痪患者的神经元活动,转为“手指动作”,使其可在电子游戏中自如驾驶虚拟四轴飞行器。
2025-01-22 10:02
近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李健带领团队开展的一项研究发现,工作压力正在成为许多“打工人”的睡眠质量“隐形杀手”。
2025-01-22 10:01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教授林容周团队与合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软电子制造方法——粒子吞噬打印。
2025-01-22 09:58
复杂的人体系统内,细胞活动时时刻刻都在进行:运输氧气、吞噬细菌、传递神经信号……要想保证这些细胞各司其职、井然有序,离不开一位特殊的“指挥官”——非编码小RNA(核糖核酸)。
2025-01-22 09:58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加快养老科技和信息化发展应用”“重点推动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人工智能等技术产品研发应用”。
2025-01-21 15:35
经过数月的延迟,寒冷的拉尼娜气候模式终于出现在热带太平洋东部。虽然它降低了全球平均气温,但也增加了部分地区出现干旱和强降雨的风险。
2025-01-21 15:32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江左其杲及其所在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欣海及国外合作者,从欧亚大陆其他地区的大量豹属化石记录中识别出了稀有的雪豹化石记录,从而揭示了雪豹特殊的演化之路。相关论文近日发表于《科学进展》。
2025-01-21 15:31
来自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天文学家团队使用大型双筒望远镜干涉仪,在红外波段捕捉到了迄今为止最清晰的活动星系核(AGN)图像,并将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天文学》杂志上。
2025-01-21 15:29
20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位于合肥“科学岛”上的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装置取得重大成果,成功实现了上亿度1066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再次创造了托卡马克装置高约束模运行新的世界纪录。
2025-01-21 15:25
“雪蘑菇”是在地表突出物体上,拥有较强黏性和附着力的雪花层层累积而形成的,主要出现在水汽充足、降雪量较多的地区。
2025-01-20 10:07
美国互联网科技公司Meta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机器学习系统,几乎可以立即将101种语言的语音翻译成36种目标语言中的任意一种。
2025-01-20 10:02
1月16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公布了一颗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新彗星,并将其命名为C/2025 A3。
2025-01-20 10:01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朱立国团队近日在椎间盘退变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2025-01-20 09:59
今年上半年,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马拉松将举办,人形机器人将与运动员共跑“半马”,挑战人类速度。
2025-01-20 09:5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