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国际观察|非洲国家为何对西方驻军连下“逐客令”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观察 > 正文

国际观察|非洲国家为何对西方驻军连下“逐客令”

来源:新华社2025-01-06 19:30

  新华社达喀尔/雅温得1月6日电(记者司源 王泽)西非国家科特迪瓦和塞内加尔日前要求法国驻军撤离。近年来,已有多个非洲国家要求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方国家撤军。分析人士指出,这反映出非洲国家对摆脱西方操控、实现独立自主与建立平等关系的渴望进一步加深,同时也意味着西方假借“反恐”之名的“新殖民主义”正在失去立足之地。

  连下“逐客令”

  2024年12月31日,科特迪瓦和塞内加尔两国总统发表新年致辞时都提出,要让法国从本国撤军,时间表从2025年开始。

国际观察|非洲国家为何对西方驻军连下“逐客令”

  图为2024年9月10日拍摄的科特迪瓦总统瓦塔拉在科经济首都阿比让参加非洲开发银行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的资料照片。新华社发(伊万·宋摄)

  近年来,非洲国家已多次对西方国家驻军下达“逐客令”。此前,马里、布基纳法索、尼日尔三国过渡政府均要求法国撤军。从2022年至2023年12月底,法国先后从这三国完全撤军。法军2024年12月10日开始从乍得撤出第一批人员。此外,美国国防部2024年4月宣布,将从乍得和尼日尔撤出大部分驻军。德国2024年7月宣布将从尼日尔撤军。

  长期以来,非洲尤其是萨赫勒地区恐怖主义肆虐,安全形势严峻。过去十来年,美国和法国以“反恐”为名在该地区驻军,然而当地恐怖主义威胁却愈演愈烈,民众长期身处动乱与贫困,导致反“新殖民主义”浪潮高涨。

  分析人士指出,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要求欧美国家撤军,是这一地区与西方大国关系结构性转变的一部分,其背后是非洲民众对西方驻军的强烈不满,反映出非洲各国独立自主意识日益增强、消除西方殖民影响的决心愈加坚定。

  “纵火的消防员”

  2011年,在美国和法国主导下,北约对利比亚发动了长达7个月的军事干预行动,协助反对派推翻卡扎菲政权,引发周边地区十余年动荡,导致萨赫勒地区武器走私猖獗、与“基地”组织和“伊斯兰国”相关的恐怖组织迅速崛起。

  “如今,萨赫勒地区所有国家都在与利比亚战争带来的灾难性影响作斗争。”几内亚政治分析家贝拉·卡马诺说。

国际观察|非洲国家为何对西方驻军连下“逐客令”

  2011年8月9日,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遭到北约空袭后升起浓烟。新华社发(哈姆扎·图尔基亚 摄)

  美国2013年以打击地区极端组织为由开始在尼日尔驻军。法国则于2014年在萨赫勒地区启动“新月形沙丘”反恐军事行动,向布基纳法索、乍得、马里、毛里塔尼亚和尼日尔共派遣数千名军人。然而,美法两国并未与地区国家开展平等有效合作,未能给地区带来持久和平稳定。越来越多的非洲民众看清,西方以驻军为手段,在非洲国家大行干涉内政、攫取资源、谋取私利之实。

  尼日尔舆论认为,美国在非洲驻军的真正目的之一,是控制尼日尔丰富的铀矿以及非洲一些国家的石油和矿产资源。马里地缘政治专家阿卜杜·卡里姆·德拉梅指出,法国在萨赫勒地区一直扮演着“纵火的消防员”的角色,利用冲突动乱维护自身利益。

  喀麦隆雅温得第一大学副校长马蒂亚斯·埃里克·奥沃纳·恩吉尼说,近期在乍得,一些士兵被极端组织“博科圣地”武装人员杀害,但法国驻军并未采取任何行动。科特迪瓦政治学者若弗鲁瓦·朱利安·库奥说,法国在萨赫勒地区的反恐政策缺乏成效。

  “新殖民主义”失去立足之地

  非洲绝大多数国家都曾是西方殖民地,历史上饱受西方奴役和掠夺,如今依然在经济等领域受制于西方。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网站文章说,欧美在与非洲国家交往时采取的方式往往是,利用杠杆或胁迫手段影响其决策,使之符合自身利益。

  分析人士指出,这种不平等关系本质上是为了延续西方殖民控制,导致非洲很多地区长期积贫积弱。如今,非洲多国纷纷驱逐西方驻军表明,这个饱受欺压的大洲正在觉醒,决心抵制西方“新殖民主义”,渴望摆脱长期贫困,希望实现真正的主权独立和平等的对外交往,寻求真正互利共赢的合作。

国际观察|非洲国家为何对西方驻军连下“逐客令”

  2024年2月17日,非洲联盟(非盟)第37届首脑会议在位于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非盟总部开幕。新华社记者 李亚辉摄

  喀麦隆布埃亚大学社会与管理科学学院院长埃马纽埃尔·延绍·武博说:“萨赫勒地区正在觉醒,敢于对无效合作说不。”

  塞内加尔通讯社前总编谢赫·恩迪亚耶说,曾被西方殖民的非洲特别是萨赫勒地区国家至今深陷贫困。这些国家资源丰富,拥有大量年轻劳动力,完全有能力通过自主发展摆脱贫困。然而,西方国家长期从这里掠夺原材料,将其加工后高价返销非洲,使得非洲尤其是萨赫勒地区始终处于经济链条底端。

  德拉梅认为,随着非洲公众意识觉醒以及决策者主权意识增强,西方“新殖民主义”正在失去立足之地。非洲国家正专注于自主开发本国资源,满足人民需求,以实现真正的独立与繁荣。

[ 责编:孙琦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在辽宁葫芦岛市看望慰问受灾群众

  • 【网络中国节】春节微短剧《除夕闯进我家门》预告片来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冰岛基因解码公司科学家完成了一项重要研究。他们绘制了一份人类基因组完整改组图谱,即详尽的人类DNA在生殖过程中混合方式的地图。
2025-01-23 10:19
考古人员在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澧县城头山镇的李家岗遗址,发现彭头山文化时期“古稻田”遗迹,这将长江中游早期稻田的出现时间提早到距今8000多年。
2025-01-23 10:14
日前国际学术期刊《大气科学进展》上发布2024年全球海温变化研究报告:2024年全球海表平均温度、海洋上层2000米热含量再一次达到了人类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值。
2025-01-23 10:09
日前,新疆农业大学科研人员李德强所在的研发团队研发出一种新型可注射水凝胶,并将其用于抗癌药物的负载,可显著降低药物副作用。
2025-01-23 10:10
呼吁更多的人转变观念,认识到从“能用”到“多用”再到“好用”的国内装备自主可控,对于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意义重大。
2025-01-23 09:59
记者21日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获悉,2024年我国规模以上有色金属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十种有色金属总产量7919万吨,比上年增长4.3%。其中,精炼铜、电解铝产量分别达1364万吨、4400万吨,同比增长4.1%、4.6%。
2025-01-22 03:00
《自然·医学》杂志21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称,一种手术植入的脑机接口系统能通过精准侦测和解码瘫痪患者的神经元活动,转为“手指动作”,使其可在电子游戏中自如驾驶虚拟四轴飞行器。
2025-01-22 10:02
近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李健带领团队开展的一项研究发现,工作压力正在成为许多“打工人”的睡眠质量“隐形杀手”。
2025-01-22 10:01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教授林容周团队与合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软电子制造方法——粒子吞噬打印。
2025-01-22 09:58
复杂的人体系统内,细胞活动时时刻刻都在进行:运输氧气、吞噬细菌、传递神经信号……要想保证这些细胞各司其职、井然有序,离不开一位特殊的“指挥官”——非编码小RNA(核糖核酸)。
2025-01-22 09:58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加快养老科技和信息化发展应用”“重点推动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人工智能等技术产品研发应用”。
2025-01-21 15:35
经过数月的延迟,寒冷的拉尼娜气候模式终于出现在热带太平洋东部。虽然它降低了全球平均气温,但也增加了部分地区出现干旱和强降雨的风险。
2025-01-21 15:32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江左其杲及其所在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欣海及国外合作者,从欧亚大陆其他地区的大量豹属化石记录中识别出了稀有的雪豹化石记录,从而揭示了雪豹特殊的演化之路。相关论文近日发表于《科学进展》。
2025-01-21 15:31
来自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天文学家团队使用大型双筒望远镜干涉仪,在红外波段捕捉到了迄今为止最清晰的活动星系核(AGN)图像,并将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天文学》杂志上。
2025-01-21 15:29
20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位于合肥“科学岛”上的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装置取得重大成果,成功实现了上亿度1066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再次创造了托卡马克装置高约束模运行新的世界纪录。
2025-01-21 15:25
“雪蘑菇”是在地表突出物体上,拥有较强黏性和附着力的雪花层层累积而形成的,主要出现在水汽充足、降雪量较多的地区。
2025-01-20 10:07
美国互联网科技公司Meta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机器学习系统,几乎可以立即将101种语言的语音翻译成36种目标语言中的任意一种。
2025-01-20 10:02
1月16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公布了一颗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新彗星,并将其命名为C/2025 A3。
2025-01-20 10:01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朱立国团队近日在椎间盘退变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2025-01-20 09:59
今年上半年,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马拉松将举办,人形机器人将与运动员共跑“半马”,挑战人类速度。
2025-01-20 09:5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