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俄罗斯经济有喜有忧 中俄务实合作稳定向好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观察 > 正文

俄罗斯经济有喜有忧 中俄务实合作稳定向好

来源:新华网2025-01-03 10:47

  新华社莫斯科1月3日电 题:俄罗斯经济有喜有忧 中俄务实合作稳定向好

  新华社记者黄河

  2024年,受乌克兰危机、西方制裁、结构性转型乏力影响,俄罗斯经济经受高利率和高通胀挑战,在调整发展方向后呈现稳定增长态势。同时,中俄务实合作持续深化,贸易结构持续优化,展现出稳定、坚韧的特质。

  在外部压力下实现稳定增长

  乌克兰危机已延宕近三年,西方对俄罗斯实施严厉制裁。在此背景下,俄罗斯积极调整经济发展方向,经济呈稳定态势,继2023年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6%之后,2024年有望增长3.9%。俄罗斯总统普京近日表示,俄将继续发展经济,巩固国家主权。

  普京2024年12月在统一俄罗斯党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上说,俄罗斯是在史无前例的制裁背景下实现经济增长。俄副总理亚历山大·诺瓦克此前表示,俄罗斯经济近年来持续增长,2020年至2024年累计增长约12.7%。

  分析人士认为,俄经济2024年能实现增长,主要得益于三方面助力。一是工业和制造业稳定增长。2024年前10个月,俄工业增长率达到4.4%,制造业增长率达到8.1%。二是大规模财政支出。2024年俄预算中国防支出和民生支出大幅增长,带动军工制造业和消费增长。三是油气收入总体稳定的同时,非油气收入有所增加。

  然而,俄国防预算支出因乌克兰危机连年递增,虽有利于军工制造业并带动经济增长,也一定程度抑制其他生产性投资,导致科技创新、教育和基础设施现代化等领域止步不前,影响俄长期经济发展前景。

  在“高利率”和“高通胀”中经受考验

  虽然全年有望实现较高增长率,但俄罗斯经济增速呈现放缓趋势。2024年前三个季度,俄经济分别增长5.4%、4.1%和3.1%。分析人士认为,这与俄当前的高通胀及高利率密切相关。

  俄统计局数据显示,11月,俄年化通胀率达8.88%,远高于俄央行制定的4%的目标。俄国内物价上涨几乎涵盖所有消费品类别。从民众实际感受看,面包、牛奶、鸡蛋等食品价格与年初相比涨幅较大,电信、旅游、客运、医疗、美容美发等服务领域价格也普遍上涨。市场分析人士预测,在俄国内供需不平衡、外贸结算受到制裁影响等因素共同作用下,降低通胀的难度较大。

  高通胀还影响到就业市场。根据俄市场调查机构罗米尔调查中心数据,俄国内建筑、住房和公共服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因收入低、时间不灵活,正在加速转向快递员、出租车司机等工作岗位。市场分析认为,在俄劳动力市场存在较大需求的同时,蓝领工人大量转行,这与当前通胀压力增大、工资和购买力增长不同频有关。

  此外,高利率也抑制了俄经济活力。10月下旬,俄央行将基准利率提升到21%的历史最高点。俄央行加息的初衷是抑制通胀,但高利率限制了企业融资能力,阻碍其扩展业务及创新,导致市场活力减弱。

  11月,美国财政部外国资产控制办公室宣布对俄罗斯天然气工业银行、50多家与国际有联系的俄罗斯中小银行、40多家俄罗斯证券机构和15名俄罗斯金融官员实施制裁,导致卢布大幅贬值。

  分析认为,进入2025年新预算周期后,卢布汇率偏低或将增加进口支出、导致供应不足,不利于抑制物价攀升。此外,未来国际能源市场波动也可能对俄财政收入造成影响。同时,西方制裁给俄贸易结算制造障碍,要绕过制裁必须付出更多成本,这也将拖累俄经济发展。

  中俄合作“汇聚更多可视化成果”

  2024年,面对动荡变革的世界政治格局和深刻变化的国际贸易环境,中俄经贸合作凸显出稳定、坚韧的特质。

  两国务实合作顺利推进,汇聚更多可视化成果。2024年12月,中国单管输气量最大的天然气管道——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全线贯通,年输气能力增至380亿立方米,达到最高水平。不久前,中国黑河—俄罗斯卡尼库尔干公路口岸旅客运输正式开通。

  两国贸易结构也在持续优化。汽车、机电、农业等领域合作成绩耀眼,服务贸易、跨境电商等新兴领域合作势头强劲。

  2023年,中国连续14年保持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2024年前11个月,中俄双边贸易同比增长2.1%。“中国早已跃居成为俄罗斯最大贸易伙伴国,彰显了双边关系的稳固与持续发展态势。”普京表示,无论世界局势如何演进,俄罗斯都将坚定不移地推进与中国的关系,中国始终是俄罗斯长期且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

[ 责编:张倩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尔滨”雪人迎八方来客

  • 地毯小镇赶制订单生产忙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经过168小时满功率连续运行考核,全球最大华龙一号核电基地、由中核集团旗下中国核电投资控股的漳州核电1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025-01-03 09:31
社交网络的去中心化推动着信息平权,使人人都有麦克风。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发布虚假错误的信息。科普信息的发布与传播不能被流量为王和眼球效应所裹挟,而应坚持科学性、合法性。
2025-01-03 09:27
记者2日从中铁(上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上投”)了解到,全球首台高压射流—机械联合破岩盾构机“山大号”于近日在济南轨道交通6号线东仓站始发。
2025-01-03 09:22
当下,人工智能的火热让人们对其有了深刻的体会。尽管许多人并不完全了解人工智能的工作原理,但一提起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汽车、智能交互机器人、机器狗、无人机等已广为人知的应用便浮现在人们脑海中。
2025-01-03 09:19
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2025-01-03 09:18
闸门开合,水涨船高。2025年1月1日,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三峡枢纽通过量达1.59亿吨,连续三年突破1.5亿吨大关。其中,三峡船闸运行10000余闸次,通过量1.54亿吨;三峡升船机运行4700余厢次,同比增长5.1%。
2025-01-02 09:33
波澜壮阔的海洋中,更多宝藏正待发掘,深海油气资源就是其中的宝藏之一。深海区域有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如今已成为全球油气资源的主要接替区。
2025-01-02 09:31
在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产生和需要存储的数据量呈爆炸式增长。传统的存储方式,如硬盘、磁带等,正面临存储容量有限、维护成本高以及存储设备寿命短等诸多限制。
2025-01-02 09:30
长期以来,科学界普遍认为这两种记忆在大脑中可以协同工作。然而,当两种记忆产生冲突时会发生什么?
2025-01-02 09:29
量子计算正加速发展!2024年12月上旬,谷歌公司推出其最新量子芯片Willow。几天之后,我国科研团队在预印本网站arXiv发布了“祖冲之三号”的相关成果。
2025-01-02 09:29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鼓励和引导高校、科研院所按照先使用后付费方式把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
2024-12-31 09:14
30日,“天目一号”星座23颗卫星、“云遥一号”系列12颗卫星进入中国气象局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并实现业务运行。这是商业小卫星数据首次获准进入中国气象局业务系统,为我国气象预报预测提供有力支持。
2024-12-31 04:10
教育部日前部署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及试点工作,要求2030年前实现基本普及。这对抢占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和人才高地至关重要,必将引发教育领域的系列深层变革。顺利推进人工智能教育,需深化基础研究,把握底层框架和逻辑,做好体系化构建。
2024-12-31 04:45
享受便利的同时,掌握它们背后的核心技术更为重要。如何培养更多懂人工智能、会应用人工智能、能研发人工智能的人才?
2024-12-31 04:45
30日,中国工程院、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等部门联合发布的《2024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整体向好,制造业全球竞争力处于上升趋势,在提质增效、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呈现诸多亮点。
2024-12-31 04:45
2022年12月31日,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在建成两周年之际,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于12月30日首次发布《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对两年来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进行了系统性总结。
2024-12-31 04:10
从7000米级“蛟龙”号,到4500米级“深海勇士”号,再到创下10909米深度之最的“奋斗者”号,我国载人深潜能力不断突破,技术迭代能力快速提升,征服深海的故事不断续写。
2024-12-30 09:18
当前,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通过传感器网络、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实现了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管理,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024-12-30 03:50
科技部30日发布了2023年度全国科普统计数据。数据显示,在科普经费投入方面,2023年全国科普工作经费投入首次突破200亿元,筹集额达215.06亿元,比2022年增长12.60%。
2024-12-31 04:10
“探索三号”12月29日顺利抵达三亚崖州湾南山港公共科考码头,正式入列。这是我国首艘设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
2024-12-30 04: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