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世界看到一个奋进、开放、勇于担当的中国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世界看到一个奋进、开放、勇于担当的中国

来源:人民日报2025-01-02 09:57

  “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做友好合作的践行者、文明互鉴的推动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参与者,共同开创世界的美好未来。”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回顾中国2024年取得的不平凡成就,展现中国乘着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阔步前行的坚定信心。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国际人士赞赏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感受到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传递出中国发展的信心和力量。

  “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竞相涌现”

  “2024年,我们一起走过春夏秋冬,一道经历风雨彩虹,一个个瞬间定格在这不平凡的一年,令人感慨、难以忘怀。”习近平主席回顾一年来中国在砥砺前行中取得的成就。从新年贺词里,世界看到一个奋进的中国。

  “每次到访中国,我都对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取得的发展成就发出由衷赞叹。”西班牙中国友好协会主席安东尼奥·米盖尔·卡尔莫纳表示,“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说,‘中国式现代化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这让我感受到对中国发展前景的强大信心。2024年是中国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一年,经济回暖向好,中国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注重区域协调发展,中国人民的获得感又充实了许多。‘每一个人都是主角’,这体现了中国政府对人民福祉的关注,这些话语温暖而坚定。”

  美国ABC电视台前副台长哈维·佐丁表示,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中国经济不断巩固和增强回升向好态势,这将给世界带来持续的确定性。“新的一年,中国将继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这让世界充满期待。”佐丁说。

  “2024年,中国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领域不断取得新成果,实现了经济的稳定增长,并通过扩大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等方式带动世界经济增长。”曾担任日本银行北京事务所首任所长的日本帝京大学教授露口洋介表示,“最重要的是,中国人民过上了更加幸福的生活,他们的笑容更多、心里更暖。”

  美国库恩基金会主席罗伯特·劳伦斯·库恩认为,超过130万亿元的国内生产总值和突破1.4万亿斤的粮食产量表明,中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中国正在正确道路上不断前进。”巴西瓦加斯基金会经济学家夏华声表示,“中国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竞相涌现。高科技、数字经济和新能源等领域蓬勃发展,在中国经济中权重不断增加。”

  “中国开放大门越开越大,开放包容的大国形象愈加鲜明”

  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指出:“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需要以宽广胸襟超越隔阂冲突,以博大情怀关照人类命运。”从新年贺词里,世界看到一个开放的中国。

  “中国在发展自身的同时,积极拥抱世界。”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副教授奥列格·季莫费耶夫表示,“2024年,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免签‘朋友圈’不断扩大,促进了知识、技术、人才等跨国流动,开辟了各国共同发展的广阔空间。新的一年,相信中国将继续携手各国致力于更好实现共同发展繁荣,同世界分享更多发展机遇。”

  埃及苏伊士运河大学孔子学院埃方院长哈桑·拉杰卜说,2024年中国的高水平对外开放扎实推进,进博会、链博会等国际展会的成功举办展现了中国市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中国成功举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在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亚太经合组织、二十国集团等多边场合积极发声,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合作共赢的平台。

  “从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里,我感受到中国同各国携手前行、共创未来的真诚愿望。”马拉维国会议员伊法连·阿贝尔·卡耶姆贝表示,“在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中国提出十大伙伴行动,涵盖了非中合作的方方面面,展现了非中加强各领域务实合作的坚定决心,非洲国家从中受益匪浅。如今在马拉维,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中企承建的项目,助力马拉维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

  南非外交学会会长克里坦·巴哈纳认为,过去一年世界局势跌宕起伏,中国是变乱交织世界中的稳定因素,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提供了新机遇。

  2024年11月,巴西企业在中国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南美地区首笔熊猫债券。长期关注全球金融治理改革的夏华声表示:“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将助力构建更加公平的国际金融秩序。中国开放大门越开越大,开放包容的大国形象愈加鲜明。”

  “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宝贵稳定性”

  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指出:“当今世界变乱交织,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积极推动全球治理变革,深化全球南方团结合作。我们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成功举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在上合、金砖、亚太经合组织、二十国集团等双边多边场合,鲜明提出中国主张,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注入更多正能量。”从新年贺词里,世界看到一个勇于担当的中国。

  在科威特电视台主持人阿卜杜勒阿齐兹·达尔维什看来,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展现出中国勇于挺立时代潮头、为人类社会发展不断作出新贡献的决心。2024年11月,达尔维什应邀赴华参加2024中阿青年发展论坛,感受到中国经济、科技发展的勃勃生机,也看到科威特等阿拉伯国家与中国不断深化合作的巨大潜力,“中国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等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双方合作有助于促进阿拉伯国家发展振兴。阿中合作有助于推动构建面向新时代的阿中命运共同体,并更好惠及双方人民。”

  马来西亚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颜天禄多年来一直努力推动马中文化交流,“当今世界变乱交织,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作为经济全球化、多边主义的坚定维护者,中国与世界紧密相连、深度融合。中国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宝贵稳定性。”

  美国国际问题专家劳伦斯·弗里曼表示,2024年嫦娥六号首次月背采样是科学界的一个重要突破。中国不仅发展自己,也积极拥抱世界,勇于承担大国责任。

  2024年5月,巴基斯坦与中国合作发射的巴基斯坦立方星成功验证纳卫星月球轨道探测技术。巴基斯坦可持续发展政策研究所“一带一路”和全球治理区域研究中心主任哈桑·达乌德表示:“新的一年,世界对中国充满期待。相信中国将为世界带来更多的新技术和新机遇,继续成为世界发展的稳定之锚。”

  意大利金砖国家研究会副主席亚历山德罗·比安奇对自己2024年的中国海南和四川之行印象深刻。“正如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所说,绿色低碳发展纵深推进,美丽中国画卷徐徐铺展。中国在许多国家投资的项目都秉持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为完善全球生态治理贡献力量。”

  瑞士汉学家贺彼得认为,这是一份让人充满信心的新年贺词,在对抗和冲突此起彼伏的当今世界,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以大国的责任担当推动世界和平发展、互利共赢,这种坚持弥足珍贵。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国际关系中心研究员伊格纳西奥·马丁内斯认为,在世界动荡不安的背景下,中国积极推动全球治理变革,深化全球南方团结合作,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注入更多正能量。展望新的一年,世界期待更多中国主张、中国方案。

  (本报北京、马德里、柏林、东京、里约热内卢、莫斯科、开罗、内罗毕、伊斯兰堡、迪拜、曼谷、罗马、墨西哥城1月1日电 记者韩硕、颜欢、刘仲华、朱玥颖、李志伟、时元皓、肖新新、沈小晓、黄炜鑫、邹松、程是颉、张志文、刘慧、谢亚宏、谢佳宁)

[ 责编:张璋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稳外贸 福建莆田鲍鱼“出海”忙

  • 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文物魅力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去年3月,他和团队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为引力子“画像”,那篇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上的论文,就在这里诞生。
2025-05-16 10:55
星星“眨眼睛”,并不是“真身”在动,而是光线的折射率出现了波动,导致肉眼观察下的星星,与其“真身”所在位置的偏移距离在短时间内发生了变化。通常,白天发生的大气湍流更加强烈,导致折射率波动更大,星星“眨眼睛”也更频繁,只是我们观察不到。
2025-05-16 09:52
气象监测显示,5月12日以来,我国华北南部、黄淮地区等出现35摄氏度以上高温天气。中央气象台预计,16日起,我国黄淮中西部、华北南部等地部分地区将出现高温天气,19日至21日,高温天气强度增强、范围扩大,陕西关中盆地、河南中西部等地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可达37—39摄氏度,局地40摄氏度。
2025-05-16 09:51
科学家发现,将一段人类特有的基因片段插入小鼠体内,可以让它们的大脑长得更大。为了找出人类HARE5与黑猩猩的差异,Silver和同事确定了其中4个遗传突变,每个突变都能同时增强黑猩猩和人类细胞的增殖能力。
2025-05-16 09:5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孙林峰、副教授刘欣团队与教授谭树堂团队合作,在植物激素运输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研究团队进一步解析了AUX1蛋白在CHPAA结合状态下的结构,为其抑制机理提供了见解,并提出AUX1蛋白依赖于质子浓度梯度介导生长素内向运输的转运模型。
2025-05-16 09:47
在这项研究中,胡晗带领的研究团队利用高精度CT扫描和三维重建技术,对保存完好的芝加哥始祖鸟标本进行了详细研究。
2025-05-16 09:42
研究显示,鸟类、哺乳类甚至龟类的大脑在过去3.2亿年里,经历了一场精彩的大脑神经元演化历程,走出了截然不同但又殊途同归的智慧发展之路。
2025-05-15 10:0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团队联手中外学者创新研发出储能密度较高的新型纳米复合薄膜储能器件,其储能密度可达215.8焦/立方厘米,刷新介电储能密度国际最高纪录。
2025-05-15 10:03
宇宙的命运与其天体命运息息相关,而其中恒星的最终“寿命”一直是人类探索的重要命题。
2025-05-15 10:02
周天军表示,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全球变暖下区域季风的演变规律,更凸显了古气候研究在气候变化预测中的独特价值。通过开展古今对比研究,丰富的古记录数据所揭示的历史变化事实,将会成为我们有效应对未来的重要参照物。
2025-05-15 10:01
种业振兴行动实施以来,我国农作物长期战略保存种质资源已超过58万份,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作物遗传基因密码,犹如“天书”亟待破解。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发起、腾讯参与支持的作物种质资源“天书计划”正式启动。
2025-05-15 04:10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为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5-05-14 17:50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刘岗团队发展了“漂浮策略”和“维度定制”相结合的新策略,如同给二氧化钛穿上了“水上行走鞋”,赋予了材料可漂浮于中性水溶液表面的特性,为塑料转化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替代方案。
2025-05-14 09:44
通过将筛选出的诗词逐一标注,提取时间、地点、诗人身份、情境语义等信息,研究团队逐步建立起一个横跨1400年的“长江江豚诗词数据库”,并确定724首提及长江江豚的作品。
2025-05-14 09:43
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未来全球雪旱发生频率将成倍增加,其中暖雪旱将成为主导类型。
2025-05-14 09:41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和西南大学的科学家找到了柑橘黄龙病的抗性基因,“柑橘癌症”有了破解方法。
2025-05-14 09:39
除了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样品,其拍摄的着陆区高清图像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着陆点的地质细节和土壤来源。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利用嫦娥六号降落相机序列图像、全景相机近景立体图像等数据,构建了一套高精度的着陆区地形数据集。
2025-05-14 09:36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