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国际锐评丨这份“中国信心”是世界期盼的新年礼物
首页> 国际频道> 锐评速览 > 正文

国际锐评丨这份“中国信心”是世界期盼的新年礼物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2025-01-02 09:10

  当新年的第一缕阳光照耀大地之时,全球各地的人们既心怀期许,也难免忐忑。刚刚过去的一年,世界多地经历了冲突与对抗。2025年,世界会变得更好一些吗?中国这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又将如何驭风而行、继续带给世界正能量?

  “我们从来都是在风雨洗礼中成长、在历经考验中壮大,大家要充满信心。”透过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的2025年新年贺词,国际社会看到了中国过去一年不平凡的发展成就,感受到中国无畏险阻、锚定目标加油干的自信心和精气神。这种信心,如同冬日暖阳一般,给世界带来暖意。

  中国人常说,“信心比黄金还重要”。无论是放在全球坐标系中,还是回顾新中国成立75年走过的历程,外界都会认同:中国人的自信是有底气的,是一步一个脚印闯出来、干出来的。

  信心来自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韧性。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面对国内外严峻复杂的环境,中国出台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带动了经济回暖向好,国内生产总值预计超过130万亿元人民币。国内外机构纷纷认为,中国将实现经济增长5%左右的目标。这样的经济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将继续保持领先。

  信心也来自中国经济蓬勃的向“新”力。过去一年,“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外界观察中国经济脉动的热词。“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竞相涌现,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领域取得新成果……”这份亮眼的成绩单,是中国经济向“新”而行的最好注脚。观察人士指出,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不仅将助力经济发展提质升级,也将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新动能。

  信心还来自“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战略定力。2024年7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部署。放眼世界,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保持政策稳定性和连续性、一代又一代接续奋斗的执政党,屈指可数。这正是中国长期保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制度优势所在。

  信心同样来自每一个为梦想拼搏的中国人。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为国家的发展进步添砖加瓦。从巴黎奥运会上中国体育健儿取得境外参赛最好成绩,到众志成城应对洪涝、台风等自然灾害,再到坚守各自岗位履职尽责,无数中国人拼搏奋斗、挺膺担当。正如习主席所说,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每一个人都是主角。

  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好,世界会更好——在全球化大潮中,中国与世界早已紧密相连、休戚与共。

  过去一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预计在30%左右,继续成为全球发展的“稳定之锚”。面对变乱交织的国际局势,中国强调“同球共济”,在多个双边多边场合提出对策主张。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到积极推动全球治理变革,再到深化“全球南方”团结合作,中国方案和中国行动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注入更多正能量。

  走过2024,2025年的图景已经在人们面前铺展开来。

  这一年是中国“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经济怎么干?“要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政策,聚精会神抓好高质量发展,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保持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当前经济运行面临一些新情况,有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挑战,有新旧动能转换的压力,但这些经过努力是可以克服的”……习主席的新年贺词传递出稳稳的信心,稳定了外界预期,释放出欢迎各方继续搭乘中国发展快车的信号。

  今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以及联合国成立80周年,这对于国际社会铭记历史、汲取经验至关重要。据多个国际分析机构预测,2025年多重风险将显著上升,全球治理需要更多努力。“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做友好合作的践行者、文明互鉴的推动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参与者,共同开创世界的美好未来。”这样的宣示,是中国的追求与期许,也是大国担当的生动诠释。

  路虽远,行则将至。2025年,尽管面临国内外复杂严峻的风险挑战,但中国不惧风雨、满怀希望,继续坚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让中国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也给各国创造更多的发展机遇。这份来自中国的信心与担当,是世界向上向善需要的正能量。

  (央视新闻客户端 国际锐评评论员)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各国冰雕高手“冰城”秀技

  • 古老八廓街邂逅传统藏装之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经过168小时满功率连续运行考核,全球最大华龙一号核电基地、由中核集团旗下中国核电投资控股的漳州核电1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025-01-03 09:31
社交网络的去中心化推动着信息平权,使人人都有麦克风。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发布虚假错误的信息。科普信息的发布与传播不能被流量为王和眼球效应所裹挟,而应坚持科学性、合法性。
2025-01-03 09:27
记者2日从中铁(上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上投”)了解到,全球首台高压射流—机械联合破岩盾构机“山大号”于近日在济南轨道交通6号线东仓站始发。
2025-01-03 09:22
当下,人工智能的火热让人们对其有了深刻的体会。尽管许多人并不完全了解人工智能的工作原理,但一提起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汽车、智能交互机器人、机器狗、无人机等已广为人知的应用便浮现在人们脑海中。
2025-01-03 09:19
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2025-01-03 09:18
闸门开合,水涨船高。2025年1月1日,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三峡枢纽通过量达1.59亿吨,连续三年突破1.5亿吨大关。其中,三峡船闸运行10000余闸次,通过量1.54亿吨;三峡升船机运行4700余厢次,同比增长5.1%。
2025-01-02 09:33
波澜壮阔的海洋中,更多宝藏正待发掘,深海油气资源就是其中的宝藏之一。深海区域有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如今已成为全球油气资源的主要接替区。
2025-01-02 09:31
在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产生和需要存储的数据量呈爆炸式增长。传统的存储方式,如硬盘、磁带等,正面临存储容量有限、维护成本高以及存储设备寿命短等诸多限制。
2025-01-02 09:30
长期以来,科学界普遍认为这两种记忆在大脑中可以协同工作。然而,当两种记忆产生冲突时会发生什么?
2025-01-02 09:29
量子计算正加速发展!2024年12月上旬,谷歌公司推出其最新量子芯片Willow。几天之后,我国科研团队在预印本网站arXiv发布了“祖冲之三号”的相关成果。
2025-01-02 09:29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鼓励和引导高校、科研院所按照先使用后付费方式把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
2024-12-31 09:14
30日,“天目一号”星座23颗卫星、“云遥一号”系列12颗卫星进入中国气象局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并实现业务运行。这是商业小卫星数据首次获准进入中国气象局业务系统,为我国气象预报预测提供有力支持。
2024-12-31 04:10
教育部日前部署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及试点工作,要求2030年前实现基本普及。这对抢占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和人才高地至关重要,必将引发教育领域的系列深层变革。顺利推进人工智能教育,需深化基础研究,把握底层框架和逻辑,做好体系化构建。
2024-12-31 04:45
享受便利的同时,掌握它们背后的核心技术更为重要。如何培养更多懂人工智能、会应用人工智能、能研发人工智能的人才?
2024-12-31 04:45
30日,中国工程院、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等部门联合发布的《2024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整体向好,制造业全球竞争力处于上升趋势,在提质增效、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呈现诸多亮点。
2024-12-31 04:45
2022年12月31日,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在建成两周年之际,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于12月30日首次发布《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对两年来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进行了系统性总结。
2024-12-31 04:10
从7000米级“蛟龙”号,到4500米级“深海勇士”号,再到创下10909米深度之最的“奋斗者”号,我国载人深潜能力不断突破,技术迭代能力快速提升,征服深海的故事不断续写。
2024-12-30 09:18
当前,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通过传感器网络、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实现了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管理,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024-12-30 03:50
科技部30日发布了2023年度全国科普统计数据。数据显示,在科普经费投入方面,2023年全国科普工作经费投入首次突破200亿元,筹集额达215.06亿元,比2022年增长12.60%。
2024-12-31 04:10
“探索三号”12月29日顺利抵达三亚崖州湾南山港公共科考码头,正式入列。这是我国首艘设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
2024-12-30 04: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