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年终报道丨推动中美关系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从历史中汲取中美交往的经验和启示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观察 > 正文

年终报道丨推动中美关系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从历史中汲取中美交往的经验和启示

来源:新华网2025-01-01 09:43

  新华社北京12月31日电 题:推动中美关系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从历史中汲取中美交往的经验和启示

  新华社记者谢彬彬 董越 李蓉

  2024年,中美建交45周年。

  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翻开两国关系新的一页。近半个世纪以来,中美关系历经风雨,总体向前发展,不仅增进了两国人民福祉,也促进了世界和平、稳定和繁荣。正如习近平主席所指出,历史昭示我们,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一个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中美关系符合两国共同利益和国际社会期待。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校准航向再出发,对当下推动中美关系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尤具现实意义。

  面向未来的战略引领

  近年来,美国出于错误的对华战略认知,实行了一系列错误的对华政策,导致两国关系一度跌至建交以来的历史低点。在两国元首的战略引领下,双边关系经过艰苦努力总体实现了稳定。

  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中美元首深入沟通,明确彼此意图,划清利益红线防止误判冲突,为未来发展指明方向;在美国旧金山,双方达成20多项共识和成果,开辟了面向未来的“旧金山愿景”;在秘鲁利马,习近平主席归纳了中美近年交往的7点经验启示,重申中方的“四条红线”,强调中方对美立场的“四个没有变”,为两国关系校准航向……从“历史低点”到“总体实现了稳定”,元首引领始终是中美关系穿越风雨的定海神针。

  上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老一辈领导人以卓越战略眼光和非凡政治勇气,实现了“横跨太平洋的历史性握手”,打开了尘封多年的大门,让两个长期隔绝大国开始了全面交往。“当美中两国第一次恢复关系时,当时领导人的最大贡献是愿意超越眼前的问题而放眼未来。”基辛格博士在《论中国》一书中这样写道。回望历史,中美关系发展从来不是一帆风顺,建交以来两国之间发生不少事情,正是双方领导人以面向未来的大格局为中美关系把舵领航,推动中美关系屡屡在“山穷水尽”之时“柳暗花明”。

  中美从接触第一天起,就知道是在和一个在政治体制、发展阶段等诸多方面很不相同的国家打交道,但这些差异的存在并没有妨碍两国打破坚冰建立外交关系,也没有妨碍双方基于共同利益深化合作,更没有妨碍双方为世界和平繁荣共同作出贡献。在此过程中,对话沟通为两国超越分歧、开展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建交以来,中美曾建立起100多个对话交流机制,这些机制成为彼此增信释疑、消除误判、加深了解的重要渠道和平台。近年来,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中美沟通渠道一度陷入停滞,严重阻碍了两国关系的发展,让战略误判的风险陡增,引起国际社会极大忧虑。

  中美建交以来的历史经验表明,中美不打交道是不行的,冲突对抗的后果是谁都不能承担的,对话合作是唯一正确选择。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以来,中美之间沟通对话逐渐增多,两国在各层级各领域开展了一系列重要接触,双方外交安全、经贸财金、气候变化以及执法、农业、文化等部门负责人通过访问、会晤、通话、工作组会议等方式保持互动,两军恢复沟通对话。旧金山会晤建立或重启的20多个机制性磋商持续运转,为两国积累互信创造了更多有利条件。美国艾奥瓦州前众议员格雷格·丘萨克说,无论是本届美国政府还是下届政府,都应该明智行事,同中方加强对话,否则一切合作都将举步维艰,甚至无从谈起。

  拉紧共同利益的纽带

  上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实现“破冰”,共同利益是最大的黏合剂。当时尼克松总统曾说,中美走到一起“不是由于我们有共同的信仰,而是由于我们有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希望”。

  建交以来,中美关系互利共赢的本质是确定的,两国充分发挥互补优势,不断做大合作的蛋糕,为各自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中美经贸合作从最初的“边缘领域”成长为双边关系的“压舱石”,两国贸易增长了200多倍。双向投资存量超过2600亿美元,7万多家美企在华投资兴业,年利润达500亿美元,仅对华出口就支撑美93万个就业岗位。

  中美合作从来不是你输我赢的零和游戏,经过多年发展,中美利益早已深度交融,合作共赢是中美唯一正确选择。高通和英特尔中国市场营收分别占其全球营收的三分之二和四分之一,苹果200家主要供应商中80%在中国生产。2024年10月,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第300万辆整车下线;第十届中美能源企业合作论坛、中国—美国经贸合作论坛等活动相继举行,为两国企业探索合作机遇搭建平台;第七届进博会上,美国参展企业数量继续名列前茅;2024年7月,中国共产党二十届三中全会闭幕不久,高盛、苹果、波音、美光科技等一批美国知名跨国企业高管组团来华,探寻合作发展的新机遇……2024年首次现身链博会的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说:“没有中国合作伙伴,我们就无法取得今天的成就。”

  当前形势下,中美的共同利益不是减少了,而是更多了。双方曾携手打击恐怖主义、应对金融危机、阻击埃博拉病毒、引领达成气候变化《巴黎协定》,鼓舞世界人心。过去一年,两国在禁毒、执法、气候变化等领域推进务实合作,在联合国大会相互联署各自关于人工智能的决议,这些进展受到两国各界和国际社会广泛欢迎。中美续签《中美科技合作协定》,不仅将推动两国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也将促进双方应对全球共同挑战,增进世界人民福祉。事实证明,只要中美聚焦共同利益,两国合作的清单就能够拉得更长,合作的蛋糕就可以做得更大。

  中美两国都面临新的发展任务,都需要从对方发展中获益,不论是经贸、农业等传统领域,还是气候变化、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合作空间无限广阔。如果两国做伙伴、做朋友,求同存异、彼此成就,中美关系就能够得到长足发展。如果把对方当对手、当敌人,恶性竞争、互相伤害,中美关系就会遭遇波折甚至倒退。这是中美关系的现实,也是多数人的共识。展望未来,中美各自的成功是彼此的机遇,两国应该成为对方发展的助力而不是阻力。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这既是从半个世纪来中美关系提炼出的经验,也是历史上大国冲突带来的启示,应该是中美共同努力的方向。

  夯实民意相通的基石

  “友谊可是件大事,一个友谊的世界才可能是和平的世界。”距离第一次访美近40年,习近平主席仍然记得美国友人当年的话。不管世事如何变迁,两国人民只要有机会亲身接触,就会开出友谊的花,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书写感人至深的友情佳话。

  1971年中美之间的“乒乓外交”不仅拉近了两国人民心灵之间的距离,而且拉开了中美关系改善和发展的历史序幕,这是中美关系基础在民间的生动诠释。目光望向更久远的过去,一百多年前曾聚居福建鼓岭的美国人所开启的“鼓岭情缘”、80多年前美国“飞虎队”与中国并肩抗日的慷慨之歌至今仍然感动和激励着两国人民。美国前驻华大使布兰斯塔德说:“飞虎队的故事告诉我们,民间交往和友谊可以建立相互信任和理解,并有助于促进世界和平。我们需要牢记这些历史,倾力合作,因为冲突和分歧总会存在,但我们要找到解决之道。”

  中美关系希望在人民,基础在民间,未来在青年,活力在地方。共同浇筑人文交流这一中美关系的根基,无疑是推动中美关系朝着稳定、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的重要举措。近期,双方直航航班增加,文体互动热络,工商界和地方省州也往来密切,多领域、多层次合作促进人员往来,以人文交流赓续中美友谊。作为中美友好的使者,大熊猫“宝力”“青宝”也搭乘专机抵美,在华盛顿国家动物园开启为期10年的旅居生活。

  去日不可追,来日犹可期。中美关系的大门一旦打开,就不会再被关上。2023年在旧金山,习近平主席宣布,未来5年愿邀请5万名美国青少年来华交流学习。一年来,已有近1.5万名美国青少年通过该项目来华。1万多名美国青少年就是1万多颗友谊的种子,1万多章有待开启的两国情缘新篇。

  在中美建交45周年之际,中美关系再次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不论形势如何变化,中美和平共处的历史逻辑不会变,两国人民交流合作的根本愿望不会变,世界人民对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的普遍期待不会变。面向未来,中美双方应继续秉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原则,加强对话沟通、妥善管控分歧、共同应对全球挑战,拓展中美合作新空间,开辟两国发展新局面,为提升双方人民福祉也为世界长治久安作出两国应有的贡献。

[ 责编:宫辞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上海:老弄堂“上新”蛇年灯会

  • 黑龙江哈尔滨:夜游园 赏冰灯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经过168小时满功率连续运行考核,全球最大华龙一号核电基地、由中核集团旗下中国核电投资控股的漳州核电1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025-01-03 09:31
社交网络的去中心化推动着信息平权,使人人都有麦克风。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发布虚假错误的信息。科普信息的发布与传播不能被流量为王和眼球效应所裹挟,而应坚持科学性、合法性。
2025-01-03 09:27
记者2日从中铁(上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上投”)了解到,全球首台高压射流—机械联合破岩盾构机“山大号”于近日在济南轨道交通6号线东仓站始发。
2025-01-03 09:22
当下,人工智能的火热让人们对其有了深刻的体会。尽管许多人并不完全了解人工智能的工作原理,但一提起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汽车、智能交互机器人、机器狗、无人机等已广为人知的应用便浮现在人们脑海中。
2025-01-03 09:19
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2025-01-03 09:18
闸门开合,水涨船高。2025年1月1日,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三峡枢纽通过量达1.59亿吨,连续三年突破1.5亿吨大关。其中,三峡船闸运行10000余闸次,通过量1.54亿吨;三峡升船机运行4700余厢次,同比增长5.1%。
2025-01-02 09:33
波澜壮阔的海洋中,更多宝藏正待发掘,深海油气资源就是其中的宝藏之一。深海区域有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如今已成为全球油气资源的主要接替区。
2025-01-02 09:31
在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产生和需要存储的数据量呈爆炸式增长。传统的存储方式,如硬盘、磁带等,正面临存储容量有限、维护成本高以及存储设备寿命短等诸多限制。
2025-01-02 09:30
长期以来,科学界普遍认为这两种记忆在大脑中可以协同工作。然而,当两种记忆产生冲突时会发生什么?
2025-01-02 09:29
量子计算正加速发展!2024年12月上旬,谷歌公司推出其最新量子芯片Willow。几天之后,我国科研团队在预印本网站arXiv发布了“祖冲之三号”的相关成果。
2025-01-02 09:29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鼓励和引导高校、科研院所按照先使用后付费方式把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
2024-12-31 09:14
30日,“天目一号”星座23颗卫星、“云遥一号”系列12颗卫星进入中国气象局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并实现业务运行。这是商业小卫星数据首次获准进入中国气象局业务系统,为我国气象预报预测提供有力支持。
2024-12-31 04:10
教育部日前部署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及试点工作,要求2030年前实现基本普及。这对抢占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和人才高地至关重要,必将引发教育领域的系列深层变革。顺利推进人工智能教育,需深化基础研究,把握底层框架和逻辑,做好体系化构建。
2024-12-31 04:45
享受便利的同时,掌握它们背后的核心技术更为重要。如何培养更多懂人工智能、会应用人工智能、能研发人工智能的人才?
2024-12-31 04:45
30日,中国工程院、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等部门联合发布的《2024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整体向好,制造业全球竞争力处于上升趋势,在提质增效、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呈现诸多亮点。
2024-12-31 04:45
2022年12月31日,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在建成两周年之际,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于12月30日首次发布《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对两年来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进行了系统性总结。
2024-12-31 04:10
从7000米级“蛟龙”号,到4500米级“深海勇士”号,再到创下10909米深度之最的“奋斗者”号,我国载人深潜能力不断突破,技术迭代能力快速提升,征服深海的故事不断续写。
2024-12-30 09:18
当前,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通过传感器网络、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实现了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管理,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024-12-30 03:50
科技部30日发布了2023年度全国科普统计数据。数据显示,在科普经费投入方面,2023年全国科普工作经费投入首次突破200亿元,筹集额达215.06亿元,比2022年增长12.60%。
2024-12-31 04:10
“探索三号”12月29日顺利抵达三亚崖州湾南山港公共科考码头,正式入列。这是我国首艘设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
2024-12-30 04: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