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2024“全球南方”:团结自强谋发展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2024“全球南方”:团结自强谋发展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12-27 13:40

  2024年,在国际舞台上,“全球南方”的力量更壮大,声音更响亮。这一年,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全球南方”国家坚持独立自主、团结协作,在振兴之路上并肩奋斗、砥砺前行,走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列。

  “全球南方”群体性崛起,是世界大变局的鲜明标志。作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集合体,“全球南方”占世界经济比重已提升到40%以上,在促进世界和平、维护公道正义、合作应对全球性挑战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是当今世界的稳定、向善、进步力量。

  近日,本报采访中外多位国际问题专家,请他们解读2024年“全球南方”不断团结自强、促进全球发展、推动国际合作的积极表现。

  北京大学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教授、全球伙伴关系主任周咏梅

  “全球南方”经贸合作研究中心研究员、巴基斯坦智库全球丝绸之路研究联盟创始主席 泽米尔·阿万

  巴西瓦加斯基金会法学院教授、巴西—中国研究中心主任 埃万德罗·卡瓦略(高文勇)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际发展研究所所长崔守军

  印度索梅亚大学国际关系系中国研究中心副教授 沙海丽

  从全球治理被动参与者转变为重要推动者

  ● 周咏梅:全球南方国家正逐渐在政治与经济等领域发出更大声量。

  ● 崔守军:随着全球南方国家连续成为G20轮值主席国,“全球南方”迎来了塑造全球议程、推动发展中国家优先事项的机遇期。

  2024年,“全球南方”有哪些亮眼表现?给全球治理带来哪些积极影响?站在岁末回望,一些重大国际事件标注了“全球南方”携手前行的高光时刻。

  两大多边组织“扩容”令人印象深刻:一是自2024年1月1日起,金砖国家接纳埃及、埃塞俄比亚、伊朗、阿联酋和沙特阿拉伯为该组织正式成员,实现了从“金砖+”模式到成员扩容的实质性进展;二是非盟首次以第二十一个成员的身份参加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

  扩员后,金砖国家人口约占全球人口的47%,GDP占到全球总产值的约30%,贸易占全球贸易的1/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今年10月预测称,未来5年全球经济的增长引擎将从G7转向“金砖”。巴西《论坛》杂志网站报道称,2024年,金砖国家预计将引领全球经济增长。全球经济重心继续向“全球南方”倾斜。

  肯尼亚国际问题学者卡文斯·阿德希尔表示,非盟成为G20成员有利于实现更加公平和可持续的全球发展。路透社报道称,为了给予“全球南方”更多发言权,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讨论了减少贫困、支持发展中国家和改革全球机构的提议。

  崔守军说,随着全球南方国家连续成为G20轮值主席国,“全球南方”迎来了塑造全球议程、推动发展中国家优先事项的机遇期。

  乌干达发展观察中心政策与发展负责人、高级研究员恩南达·基齐托表示,印度尼西亚、印度和巴西作为G20峰会的“东道主”,均展现出对可持续发展、经济韧性和包容性增长的坚定承诺,与众多发展中国家的需求不谋而合。通过优先聚焦粮食安全、气候融资、技术公平获取和债务减免等议题,G20有望更有效地解决“全球南方”面临的具体挑战。

  崔守军分析,2024年,“全球南方”力量更加壮大。从中阿、中非、中拉合作亮点纷呈,到扩员后的“大金砖”峰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相继在俄罗斯、秘鲁召开,再到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在巴西举行,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南方力量”正不断汇聚。“全球南方”正从全球治理被动参与者转变为重要推动者。

  “面对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南北发展鸿沟扩大、气候变化、发展合作动能不足等严峻问题,全球南方国家日益团结起来,正逐渐在政治与经济等领域发出更大声量。”周咏梅表示,过去一年,“全球南方”在世界经济和全球贸易中的占比持续上升。值得注意的是,“全球南方”更加注重科技创新,拥有一些全球领先的技术,例如可再生能源、人工智能、电动车等。

  “全球南方”的崛起是一种不可阻挡的客观现实和不断演进的历史潮流

  ● 高文勇:对全球南方国家而言,经济和社会发展是最重要的任务。

  ● 泽米尔:“全球南方”内部的合作促进了创新和自力更生。

  “全球南方”为何能在国际舞台上发出巨大声量?

  “全球南方”这一概念可以追溯到1969年,最早由美国左翼政治活动家卡尔·奥格尔斯比率先使用。根据联合国2023年的划分标准,在联合国的193个会员国中,目前有36个国家被认定为“发达国家”,全部位于欧洲、北美和亚太沿海发达区域;其余的国家皆被认定为“发展中国家”“转型国家”或“新兴经济体国家”,全部位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

  沙海丽表示,“全球南方”拥有相似的历史境遇,面临共同的发展问题。这些国家大多是西方列强的前殖民地,仍在努力解决联合国安理会等国际组织和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布雷顿森林体系机构中代表性不足的问题。

  “‘全球南方’并非单纯的地理概念或经济概念,而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基于相似历史境遇、现实发展阶段、共同发展目标、相同政治诉求而形成的身份认同。”周咏梅说,在全球治理中,“全球南方”一方面继续推动传统多边机构的“发言权改革”,另一方面也通过新兴多边组织积极促进全球发展,比如金砖国家牵头的新开发银行、中国牵头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及中非合作论坛等。

  “‘全球南方’的崛起是一种不可阻挡的客观现实和不断演进的历史潮流。”崔守军表示,“全球南方”具有鲜明的非西方、反霸权、谋发展、求正义的共性,有利于凝聚新兴经济体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力量,推动构建和平、安全与稳定的世界格局。

  “全球南方”兴起与其经济实力持续提升有很大关系。一组数字最有说服力:“全球南方”过去20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80%,过去40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全球占比从24%增至40%以上。

  联合国贸发会议副秘书长佩德罗·曼努埃尔·马雷诺表示,当前,南南贸易总额已超过南北贸易,在世界贸易投资和发展中的作用及影响力不断提高。

  高文勇认为,对全球南方国家而言,经济和社会发展是最重要的任务,也是各国之间合作最关键的议题。“全球南方”人民渴望更美好的世界和更美好的生活,期待提升经济、安全和健康水平,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因此,全球南方国家反对战争、冲突和保护主义,坚定支持多边主义和合作对话。

  泽米尔说,2024年,“全球南方”内部的合作促进了创新和自力更生。无论是在可再生能源、医疗保健还是教育领域,全球南方国家不仅强调通过共享知识和资源应对共同挑战,还强调通过合作而非竞争来重塑全球治理。

  “全球南方”助推世界形成一个更具包容性、反映更多国家利益的国际秩序

  ● 崔守军:“全球南方”致力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推动“合作式多极”秩序而非“胁迫性单极”秩序的发展。

  ● 泽米尔:全球南方国家正在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数字金融和负担得起的医疗保健等领域发展的关键一环。

  日前,乌克兰危机“和平之友”小组在美国纽约再次举行会议,中国、巴西、阿尔及利亚、南非、土耳其等17个全球南方国家代表与会。会后发表了新闻稿,积极评价9月部长级会议及联合公报,强调联合公报是全球南方国家首次在乌克兰问题上集体发声。

  崔守军说,“全球南方”的崛起带来国际权力结构的重大变化,正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深度调整和变革。其中,在政治和安全领域,“全球南方”致力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推动“合作式多极”秩序而非“胁迫性单极”秩序的发展。

  高文勇认为,通过倡导不结盟和多边合作,“全球南方”助推世界形成一个更具包容性、可以反映更多国家利益的国际秩序。“全球南方”日益增长的影响力有助于平衡西方大国在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机构中的传统主导地位。此外,“全球南方”重点关注减贫、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倡导公平的解决方案,对全球共同发展至关重要。

  2024年,非洲各国加快大陆自贸区建设步伐,已有约30个国家启动了自贸区协议相关工作,非洲内部贸易额有望从2023年的1922亿美元大幅增长至2030年的5200亿美元。非洲开发银行预测,非洲2024年经济增速将回升至3.7%,高于全球平均水平3.2%。

  “‘全球南方’的未来充满希望。”泽米尔表示,一个令人振奋的趋势是发展中国家之间日益加速的经济一体化进程。例如,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等多边机制正在创造更大的市场。另一个趋势是技术创新激增,加快了全球南方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全球南方国家正在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数字金融和负担得起的医疗保健等领域发展的关键一环。

  当前,全球治理体系明显滞后于国际力量对比新变化,南北差距、数字鸿沟等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

  周咏梅说,未来,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将重点关注两个关键领域:一是加强南南合作,深化贸易、教育和技术方面的联系,共同扩大“全球南方”在全球舞台上的影响;二是推动全球改革,继续提升“全球南方”在联合国、世贸组织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中的公平代表权。

  崔守军表示,南南合作覆盖领域将进一步拓宽和深化,尤其是在数字经济、绿色能源、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这将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更多发展机会,推动“全球南方”整体经济和社会进步。

  中国为全球南方国家共同发展和团结合作注入强劲动力

  ● 沙海丽:中国以实际行动助力“全球南方”发展振兴,推动合作共赢。

  ● 泽米尔:中国对“全球南方”团结与发展的承诺是希望的灯塔,也是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的典范。

  中国是“全球南方”的一员。2024年,中国参与了中非合作论坛、亚洲合作对话、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二十国集团等涉及“全球南方”成员的合作机制的活动,提出多项重要主张和对策,为全球南方国家共同发展和团结合作注入强劲动力。

  中国对“全球南方”的支持一直体现在实实在在的行动中:中国向160多个国家提供发展援助,同150多个国家携手共建“一带一路”,建立中国—东盟合作机制、中非合作论坛、中拉论坛、中阿论坛等“1+N”南南多边合作平台,创设总额为40亿美元的“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在埃塞俄比亚、巴基斯坦等近60个国家实施130多个项目,涵盖减贫、粮食安全、气候变化等领域,同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共同推进全球发展倡议合作,携手各方构建发展共同体……

  自今年12月1日起,中国对原产于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适用关税税率为零的特惠税率,成为实施这一举措的首个发展中大国和世界主要经济体。肯尼亚非洲政策研究所中非中心执行主任丹尼斯·穆内内说,中国的零关税举措助力“全球南方”减贫进程,切实推动“全球南方”加速迈向现代化。

  沙海丽认为,中国以实际行动助力“全球南方”发展振兴,推动合作共赢。中国还通过支持更多的“全球南方”成员参与金砖国家和上海合作组织等,推动“全球南方”能够更好地专注于安全和发展。这反过来又成为增强“全球南方”经贸发展的动力。

  埃菲社认为,在世界面临地缘政治冲突、经济危机和不确定性等复杂挑战之际,中国展示了追求与“全球南方”团结一致的意愿。中国是一个可靠的合作伙伴,并将继续与全球南方国家构建密切的合作关系。

  崔守军说,中国在推动“全球南方”合作与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南南合作基金、绿色发展倡议等平台,中国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了丰富的支持,帮助其提升经济发展能力、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科技创新等。

  泽米尔说,中国对“全球南方”团结与发展的承诺是希望的灯塔,也是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的典范。中国倡导减免最不发达国家的债务,为陷入困境的经济体提供了复苏和增长急需的喘息空间。中国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注重合作共赢,搭建能够提升所有参与者的伙伴关系。(本报记者 贾平凡 彭训文)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浙江杭州:电报业务即将退市 通信爱好者排队发报

  • 雄商高铁河北段架梁施工全部完成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雨水浸入土壤,导致土壤中的氧气骤减,蚯蚓爬出地面吸取新鲜空气;大雨过后枯枝落叶、微生物等有机物增加,也为蚯蚓提供了更多觅食机会  这几天,南方多地降雨。蚯蚓因无专门的呼吸器官,其呼吸依赖皮肤与土壤孔隙中的氧气进行交换,雨水浸入土壤后往往会占据大部分孔隙,导致土壤缝隙里的氧气骤减。
2025-04-28 10:08
2011年初,团队成员、硕士研究生周何乐子参与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项目研发。周何乐子和年轻的团队成员没有因此退缩,历经5年攻关,最终攻克了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的一系列关键智能技术。
2025-04-28 10:02
早上7点,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松准时踏进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目前,黄汝怡在上海海洋大学攻读蛇类学博士学位,“现在连她导师的办公室都成了她的‘养殖场’”。
2025-04-28 10:01
4月的鼎湖山,清晨还带着寒意,黄忠良已经走进了林子。1956年6月30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前身)在广东肇庆建立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中国首个自然保护区,也是唯一隶属中国科学院的保护区。
2025-04-28 10:01
160年前,欧洲生物学家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研究豌豆的花色、果荚颜色等七大性状的遗传变异,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2025-04-28 09:30
新质生产力推动县域经济绿色发展体现在环境保护上,体现在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上。
2025-04-28 09:27
体重管理已成为当下我国公共卫生的重要议题。为此,各地应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鼓励医院开展体重管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动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形成。
2025-04-28 09:26
4月25日,中国科协印发《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组织推选2025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启动全国性学术团体推选院士候选人工作。
2025-04-27 09:36
4月23日,在上海张江,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将中法天文卫星正式交付给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投入使用。
2025-04-27 09:35
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二十号,55年间,中国航天书写了从地球走向浩瀚宇宙的壮丽诗篇。
2025-04-27 09:30
六合区是南京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2025-04-27 09:16
工厂化育秧选良种、精培育,提高秧苗成活率,减少农药使用,正成为越来越多农户的“心头好”。
2025-04-27 09:13
“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嫦娥七号还将搭载来自埃及、巴林、泰国、意大利、瑞士等国的载荷飞往月球。”郭嘉昆介绍。
2025-04-25 16:45
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同意6个国家的7家机构的申请。
2025-04-25 10:16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在全球的占比达到60%。
2025-04-25 10:15
水利部近日印发《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启动实施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
2025-04-25 10:11
这些看不见的技术迭代,正为中国探索更遥远的宇宙空间铺就更坚实的“天梯”。
2025-04-25 10:09
《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提升至第11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6个,连续两年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2025-04-25 10:08
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直冲云霄,熊熊尾焰映照着千年胡杨,也照亮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崭新篇章。
2025-04-25 10:07
从老人登山有了“赛博外挂”,到“养老机器人”成为热词,今年以来,机器人相关话题持续升温。
2025-04-24 09: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