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跨越文化的面具之美——中国藏戏与墨西哥面具舞丨镜头连中外·第77辑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跨越文化的面具之美——中国藏戏与墨西哥面具舞丨镜头连中外·第77辑

来源:新华社2024-12-27 09:35

  藏戏作为中国西藏自治区的传统戏剧,是一门集歌舞、表演、说唱、文学于一体的综合艺术,2009年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藏戏中面具的运用是其独特之处,不同的面具代表着不同的角色和性格。

  墨西哥的面具舞也是一种具有浓郁当地特色的传统舞蹈。舞蹈中的面具制作精美,色彩鲜艳,往往具有象征意义,代表着不同的角色和身份。

  本辑“镜头连中外”邀请您跟随新华社记者的镜头,感受跨越文化的面具之美。

  在拉萨达孜区雪乡民间传统手工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小院里,西洛和徒弟们忙得热火朝天,他们正在制作西藏传统面具。面具制作工序繁杂,制作一个面具包括雕刻、分层、风干、喷漆等十几道工序,需要10多天才能完成。徒弟们各司其职,西洛紧盯徒弟们的一举一动,不时上手帮忙,力求每一张面具都能完美出品。

  20世纪90年代,西洛就跟随师父在西藏各地制作藏戏面具。一开始,他认为面具制作只是一门糊口的手艺。但其实面具在藏戏表演中十分重要,演员表演藏戏时无需化妆,主要是戴面具表演。整体上看,藏戏分为白面具戏和蓝面具戏。在同一台藏戏中,又会出现红、白、蓝、黑、黄等不同颜色的面具,代表不同身份。

  2012年,在政府的扶持下,西洛创办了拉萨市达孜区雪乡扎西岗传统手工艺合作社,主要制作和销售藏戏面具。两年后,由于西洛制作的面具技术出众,造型精美,他在2014年被认定为拉萨布制面具制作技艺的西藏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

  西洛制作的面具广泛运用于藏戏表演中。“面具的价格从几百元到几万元不等,合作社的大部分订单来自西藏的各大藏戏团。”西洛说。不仅如此,合作社制作的面具也多次为大型实景剧《文成公主》、藏历新年晚会提供道具支持。

  近年来,合作社不断吸纳当地群众学习面具制作技艺,不仅为当地群众提供就业机会,同时也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艺术创作要不忘初心,合作社在盈利,但我从不认为自己是商人。我是一名工匠,我会把这项技能传授给更多的人,直到我年纪大了教不了为止。”西洛说。

  墨西哥面具舞中的“老者之舞”是墨西哥米却肯州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舞蹈之一,起源于普列佩查原住民文化。这种舞蹈以其充满活力的表现形式和文化象征而闻名,据说发展自墨西哥独立之前人们向心目中的神明祈求丰收的仪式。在木屐的声响与装饰草帽的彩色丝带互相映衬之下,每当老者之舞上演,米却肯州帕茨夸罗的广场便化身为一座承载古老记忆的舞台。

  面具制作在墨西哥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有各式各样的面具用于各种舞蹈和庆典。舞者表演“老者之舞”时往往配戴着略显夸张的面具,面具通常带有皱纹、胡须和微笑的表情,借以塑造一种看似滑稽、幽默却充满智慧的形象。除了老人面具,舞者表演时还会穿着传统的普列佩查民族服饰,包括刺绣彩色披肩、白色农民风格的长衫和编织草帽,整体造型鲜艳、喜庆。舞蹈表演时舞者会模仿老人的步态,以滑稽的方式弯腰驼背,手持拐杖或木棍,摇摇晃晃地迈步,同时做出灵活的跳跃和旋转动作,展现一种出人意料的活力与生命力。

  中国与墨西哥相隔万里

  藏戏和面具舞源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

  有趣的是

  它们不约而同选择借助面具来丰富自身的艺术表达

  高原之上,藏戏和面具舞遥相呼应

  镜头之下,藏戏和面具舞美美与共

  ————镜头对话————

  ————编者按————

  镜头连接时空,影像对话世界。“镜头连中外”以镜头为媒,影像为记,透过摄影记者的视野沟通中国与世界,呈现多彩的文明交流画卷。

  策划:王建华

  摄影:晋美多吉 丁增尼达 弗朗西斯科·卡涅多 孙瑞博

  制作:孙瑞博 林煜

  视觉设计:林煜

  新华社摄影部 西藏分社 拉美总分社 联合制作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西藏定日县地震:心理服务暖童心

  • 广西南宁:红红火火迎新春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产化“中农科·龙腾”饲料配方工业软件近日在北京发布。饲料研究所研发团队利用长期积累的科研成果,研发出饲料原料加工特性数据库、水产饲料营养数据库和反刍动物饲料营养数据库。
2025-01-13 09:40
业内人士提醒,开窗通风换气是最简单且经济的方法,通过增加室外的新鲜空气量,将含有甲醛的空气排到室外,可以快速降低室内甲醛浓度。
2025-01-13 09: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智能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随着技术不断成熟与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我国人工智能正朝着深度融合与创新驱动的方向稳步前进,为全球智能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2025-01-13 09:39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为发挥投资引领带动作用,将加力推进中央预算内投资,条块结合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工程,加快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2025-01-13 09:21
不只是青年骨干,学术荣誉体系设计了从讲席教授、杰出讲席教授、资深讲席教授到荣誉讲席教授的荣誉晋升和激励机制,让有所成就的科技人才不甘于躺在“功劳簿”上。
2025-01-13 09:13
发布和定期更新全面、准确、透明的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是建立统一、规范碳排放核算体系的重要基础。
2025-01-13 09:12
国家癌症中心研究团队通过对全球胃癌流行病学进行系统分析,发现早发性胃癌呈上升趋势,年轻人群的患病风险日益增加。这一疾病模式的转变对全球胃癌防控策略提出了新挑战。
2025-01-10 09:25
9日,记者从中北大学获悉,该校孙友谊教授团队利用胶体化学体积排斥作用,并结合二维片状纳米材料剥离新方法,实现了石墨烯高效宏量制备。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2025-01-10 09:21
2024年,气象部门共建成27个国家气候观象台和8个国家大气本底站,实现气候关键区全覆盖;累计建成7.6万余个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实现全国乡镇全覆盖,地面站网布局不断优化。
2025-01-10 09:15
天津大学教授胡文平、王雨、吴煌与诺贝尔奖得主詹姆斯·弗雷泽·司徒塔特教授合作撰写的论文《动态超分子扭棱立方体》1月9日在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文章介绍了他们在光电功能的手性阿基米德多面体的构筑上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
2025-01-10 09:14
9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教授陈春飞携手长江大学教授刘勇胜、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教授斯蒂芬·福利等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
2025-01-10 09:13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医用光谱质谱研究团队发展多培养基方法,研究并获得了肺癌细胞可重复的特征挥发性有机物,有望用于肺癌闻诊新技术开发。
2025-01-09 10:19
大模型通常具有高度的通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已经在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和语音识别等众多领域大放异彩。
2025-01-09 10:10
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推动下,该局联合各省地勘单位和矿业企业,于全国范围内展开找矿集中攻坚行动,在四川、新疆、青海、江西、内蒙古等地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锂辉石型、盐湖型、锂云母型锂矿新增资源量均超千万吨,使我国锂矿储量全球占比从6%提升至16.5%,排名从世界第六位跃升至第二位。
2025-01-09 03:10
《自然》1月9日发表的一项研究评估了淡水动物群的灭绝风险,涵盖了2.3万多个物种,发现被研究物种中约24%面临灭绝风险。
2025-01-09 09:59
随着数字技术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文化传承与创新迎来了新机遇。
2025-01-09 02:05
过去一年,怀柔科学城进入“运行为主”新阶段。2025年,怀柔科学城将持续做好“科学、科学家、科学城”三篇文章,加速形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效应,“十三五”时期布局的29个设施平台将全部试运行。
2025-01-08 09:43
屈膝、下蹲、从托盘上稳稳夹起6公斤的物料箱平举至胸前,倒退、转身、小步走向左后侧的无人物流车拖车旁,精准对位,低头、屈膝、弯腰,将物料箱放在拖车上,然后转身回到托盘前,继续搬运……
2025-01-08 09:36
基础设施是城市的骨骼,是城市安全与发展的“生命线”。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2025-01-08 09:35
天寒地冻的小寒时节,攀西大裂谷却是另一番景象。四川省攀枝花市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阳光灿烂,中午的气温超过20摄氏度。
2025-01-08 09:3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