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国际观察|美国的“战争经济学”与“金融收割术”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国际观察|美国的“战争经济学”与“金融收割术”

来源:新华网2024-12-25 09:41

  新华社华盛顿12月24日电 题:美国的“战争经济学”与“金融收割术”

  新华社记者熊茂伶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0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4年,在发达经济体中,美国经济预计增长2.8%,欧元区增长0.8%,德国经济零增长,日本、英国、加拿大分别增长0.3%、1.1%和1.3%。

  分析人士指出,一年来,美国继续拱火地区冲突大发“战争财”,同时凭借其金融霸权地位收割世界财富,这是其经济增长高于其他发达经济体的重要因素。然而,美国经济的长期结构性问题并未消除,通胀风险仍在,债务不断膨胀。

  利用冲突获利

  美国经济增速在主要发达经济体中相对较高,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美国一些利益集团从持续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中攫取了大量利益。

  美国军火商在地区冲突中赚得盆满钵满。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军工业前100名企业营业收入达6320亿美元,比2022年实际增长4.2%。全球百强军火商中前五名全部是美国企业。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日前说,自乌克兰冲突升级以来,美国已向乌克兰提供大约1000亿美元的各类援助,这些钱大部分花在美国自己的国防工业上,“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美国的良好就业”。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杰弗里·索南费尔德也撰文指出,美国对乌援助中90%的资金留在了美国,主要军火商投资数百亿美元建造了100多家新工厂,在至少38个州直接创造了数以千计的就业岗位。

  “战争经济学”给美国带来的好处不仅限于军工业。乌克兰危机升级以来,美欧对俄实施全方位制裁,导致原本依赖俄罗斯油气的欧洲国家能源供应受阻,通胀高企,经济疲软。而美国则利用“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等事件,不断削弱俄欧之间的能源合作,迫使欧洲高价购买美国天然气。

  不仅如此,美国还趁欧洲陷入困境,通过了《通胀削减法案》和《芯片与科学法案》,用高额补贴等手段拉拢欧洲制造业向美国迁移。

  这是7月29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拍摄的美国财政部大楼。新华社记者胡友松摄

  倚仗霸权收割

  金融霸权也是美国提振经济的重要工具。鉴于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在地缘政治动荡加剧、美联储此前连续激进加息的背景下,全球投资者为躲避风险,纷纷选择投资美国金融市场。美国洛克菲勒国际公司主席鲁奇尔·夏尔马指出,美国公司目前已占据全球主要股指近70%的份额,而20世纪80年代这一比例仅为30%。

  英国经济学家迈克·罗伯茨撰文说,美国股市目前主要由7家大型科技公司支撑,其他大部分公司都表现平平,利润预期与实际相去甚远,这一泡沫随时可能破灭。

  倚仗美元霸权,美国还为自己铸造了一张可无限透支的“信用卡”,以巨额负债来增加公共支出,不断为经济“注水”。2023年9月,联邦政府债务突破33万亿美元,而到今年11月已突破36万亿美元。随着美联储开始降息,入不敷出的美国政府预计将发行更多国债,美债风险将不断加剧。

  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预计,2027年公众持有的美国联邦政府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或升至106%以上,将打破1946年创下的纪录。美国联邦预算问责委员会主席马娅·麦吉尼亚斯表示,联邦政府债务不断上升带来严重的国内经济和地缘政治风险,拖累美国经济发展,导致通胀上升和利率攀升,进一步挤压联邦预算空间。

  面临多重风险

  展望2025年,美国新一届政府的政策或将令美国经济面临劳动力短缺、通胀上升、联邦政府债务问题恶化等风险。

  风险之一是大规模遣返非法移民的计划。美国《外交政策》杂志文章指出,当选总统特朗普誓言要实施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遣返行动”,但行动的经济成本或许比他预期的要高得多。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报道说,大规模驱逐移民计划可能会导致美国出现多达100万个职位空缺,GDP可能缩水1.1万亿至1.7万亿美元。

  另一大风险是加征关税。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对贸易伙伴广泛加征关税将导致物价上涨,成本将由美国企业和消费者承担。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2024年11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7%,仍高于美联储设定的2%长期目标。路透社评论说,美国通胀指标过去4个月没有任何改善,将通胀率降至2%的进程实际上已经停滞。

  与此同时,美国信用卡债务总额已超1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债务缠身的消费者难以承受更高的物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可持续发展中心主任杰弗里·萨克斯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加征关税会加重美国消费者负担,不利于美国经济。额外关税还会损害美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使全球经济产出遭受损失,阻碍全球经济发展。

  倚仗美元霸权地位,美国政府举债成瘾,长期靠“寅吃卯粮”的财政政策来维持经济社会运转,给美国自身和全球经济带来日益严重的风险。如果美国新一届政府对内实施减税,将削减政府收入、扩大财政赤字,从而导致美债问题加速恶化。

  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加里·赫夫鲍尔对新华社记者表示,美国新一届政府承诺的减税措施将使联邦政府年度财政赤字达到约2.4万亿美元。到2034年,联邦政府债务利息支出将增至每年约2万亿美元。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同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举行会谈

  •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与记者见面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技术带给阅读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也提出了新课题。
2025-04-23 10:34
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中,农业保险是重要方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健全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支持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
2025-04-23 10:31
身高172厘米,通体银色,一台台人形机器人在产线上分拣物料、搬运料箱、安装零件……科幻电影里的场景照进现实。
2025-04-23 10:26
再接再厉、乘势而上,一步一个脚印朝着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迈进,中国的航天事业必将开拓更高境界,中国的科技创新将书写崭新篇章。
2025-04-23 09:24
天地图是自然资源部门向社会提供各类在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推动地理信息数据开放共享的政府网站。
2025-04-23 09:22
4月22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调度下,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组织全区合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以及任务各测控点实施联调联控,全面模拟发射准备、发射以及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状态和工作过程。
2025-04-23 09:21
让人形机器人跑马拉松,与其说是人机竞技,不如说是机器的自我迭代。
2025-04-23 09:15
当今,百年变局中的全球价值链重构,既考验着中国的战略定力,也孕育着我国从“跟跑”到“领跑”的跃迁机遇。
2025-04-23 09:13
废旧电器回收不仅能化解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风险,还推进了数据安全治理与资源循环利用领域的双重突破,为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
2025-04-22 10:05
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重塑“三农”发展新优势,我们才能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道路上展翅翱翔。
2025-04-22 10:04
最新一期《自然》发表了两项独立临床试验研究,验证了干细胞疗法对帕金森病的安全性。为检验帕金森病细胞疗法的安全性和潜在副作用,日本京都大学等机构进行了一项Ⅰ/Ⅱ期临床试验。
2025-04-22 10:03
转型不是丢掉已有禀赋和基础,而要依托技术,在推进资源精深加工、资源产业向下游延伸上下功夫
2025-04-22 09:23
空间站徜徉在浪漫星辰中,书中文字仿佛随之流淌,飘入心间。在空间站里过大年,除了欢乐祥和,更多的是一份守望——守望万家灯火团圆,守望壮美山河辽阔,守望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2025-04-22 09:21
山水工程交出厚厚的生态账本:截至2024年底,52个山水工程累计完成治理面积超830万公顷,其中包括255万公顷森林草原、130万公顷水土流失地、10.7万公顷矿山修复地等,累计完成生态修复面积超1.2亿亩。
2025-04-22 09:19
在政策支持与市场驱动的双重背景下,中国民间投资实现增速,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2025-04-22 09:14
胡大刚介绍,苹果果实硬度是影响果实耐贮性、运输性、货架期和消费者偏好的重要品质性状。 该研究成果不仅为苹果采后保鲜技术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其他园艺作物的品质改良研究开辟了新思路。
2025-04-21 10:13
来自国家天文台、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及荷兰莱顿大学等单位的学者,在利用我国天文大科学装置郭守敬望远镜(LAMOST)进行光谱巡天观测中,证认出1982个银道面背景类星体,其中1338个为新发现星体。
2025-04-21 10:12
在深化测绘地理信息应用上,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改革的通知,强化成果共享。
2025-04-21 09:27
在不少科研人员看来,人工智能不仅是工具,更是撬动科学问题、推动科研范式变革的引擎。
2025-04-21 09:21
标志着全球起飞重量最大的民用水陆两栖飞机通过了严格测试和验证,研制取得圆满成功,获得市场“准入证”。
2025-04-21 09:1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