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当“老宅”遇到“老外” 他让民居古韵新生
首页> 国际频道> 海外看中国 > 正文

当“老宅”遇到“老外” 他让民居古韵新生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2024-12-23 16:28

  在广西阳朔清代桂北古宅村落里,有一位有模有样修修补补、敲敲打打的老外,他叫伊恩,一个来自南非的建筑师。20年多前,伊恩第一次来到广西阳朔,便对这里的山水田园风光和古村落一见钟情。

  青砖黑瓦、深深庭院,但是在旧县村,不少千年古居大都处于半废弃状态,于是他决定留在阳朔,租下这些破旧的古民居,慢慢修复。伊恩常说“每个房子都有它自己的性格”,所以他修复设计老宅的进度是缓慢的,他要慢慢找到这种性格,并用他的专业知识和创意表达出来。当"老宅"遇到"老外",每一处民宅都成了梦想花园。

  伊恩的"老宅情缘":我的梦想就是住在这

  十二月是阳朔传统的旅游淡季,黄昏中的旧县村古朴、幽静。这座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古村落,如今还保留着40多栋连成片的明清古建筑,伊恩修缮的6栋老宅就在其中。

  伊恩:我们南非没有什么老房子。我来阳朔,看到这些房子,都那么漂亮,很适合人生活,很适合这里的天气、环境。人们砌新的房子,不住在老房子里。我是建筑师,我喜欢房子,觉得所有的地方都是很漂亮,全部做得非常好,所以我觉得这个房子是要保护的。

  在伊恩眼中,这些老宅子的一砖一瓦见证着时光流转,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还有弥足珍贵的美学价值。2010年,伊恩在村里租下了第一栋古民居,签了租期20年的合同,随后他就开始了修缮改造。

  村民林英:他说要把我们的老房子装修好,他帮我们修复,刚开始不相信。

  伊恩:我的目的就是保护房子。把一栋房子租下来,保护给人看,它还很漂亮,它还有用。

  一年后,第一栋古民居修缮完成。在村民眼里,这种古旧甚至有些已经倒塌的房子,就像房子的主人一样,随岁月老去,脱离了现代社会。但建筑师伊恩自己用一砖一木将老房子修葺如初,村民又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改变。大家开始信任这位来自南非的建筑师,一些村民不再拆除老宅,并干脆将自己的老房子租给伊恩,希望伊恩能将自己的老宅也修缮好。

  伊恩:这也是非常好的事情。因为我来这里的时候,他们都说这个老房子没有用。然后从我装修好第一栋房子以后,一个老房子都没被人拆掉了,所以他们都看得清楚,都还有用。

  “洋土著”伊恩:我是外国人 但不是外人

  伊恩的举动不仅让老宅焕发了生机,也赢得了村民们的信任。而旧县村的历史韵味也在这一砖一瓦的修缮中,开始绽放出独特的村落文化风格。有了改变的旧县村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重视。2012年,经过层层推荐和专家组的评定,阳朔旧县村入选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有了国家的认可和支持,有更多的村民加入老宅的修缮和保护中来。而一直坚持为村里修缮老宅的伊恩真正成了旧县村的“洋土著”。

  伊恩:有一次我在屋顶上,有我们旧县村三个老人叫我下来。他们说要谢谢我,这个不是房子,是他们的家。他们看我把它保护了,弄得漂亮,他们就很开心。他们开心,我也开心。

  为了在修缮房屋的时候能跟工人有效沟通,以及买对想要的建筑材料,伊恩还专门找了一个中文老师,教他建筑词汇。

  白沙镇党委书记黎中顺:人们逐步认识到了它的价值。现在我们旧县村的老百姓,大家对历史建筑的保护热情非常高,只要发现我们的历史建筑有破损的,自己都会非常积极地把它修缮。

  伊恩:我觉得我们村里也是变得越来越漂亮,人的生活越来越好。

  就在这样的实践当中,伊恩逐渐融入当地的生活。

  村民林英:有时候他经常散步到村里面,他会说土话。他一个外国人能够达到这个境界,我看他是很用心的。

  白沙镇党委书记黎中顺:他会和我们一起,我们高兴的时候,他高兴。我们有困难的时候,他来帮助我们,我们有什么问题一起面对、一起解决。他有一句话说,我是外国人,但我不是外人。

  村民们也把伊恩视为自家人,逢年过节都会邀请他到家中一起庆祝。

  伊恩:这里的村民从我第一天来就对我非常好,他们有小孩结婚或者生小孩什么的,就请我去吃酒。我有感觉,我们是一家人。

  民居古韵新生:“老味道”成了“新时髦”

  走在如今的旧县村,村里的40多栋古民居早已完成了修缮工作。斑驳的院墙、雕花的门板、刻字的古井……修旧如旧,每一处被时间打磨过的景致,都显现出岁月的痕迹。在老宅中,破旧的米桶可以用作储物箱,农家的打谷机、斗笠、蓑衣,都能成为年轻人喜爱的建筑装潢。飘着咖啡香的老宅,摇身一变,成了中西合璧的创意空间。如今,很多年轻人也回到村里发展事业,古村落的“老味道”,成了年轻人追赶的“新时髦”。

  伊恩:我租的第一栋房子,我不是准备开个民宿,只是准备自己住在那里。后来,我没钱装修,我就找一个人投入钱,跟我合作,我们就觉得可以开个民宿,赚一点钱。

  2011年,伊恩将自己租下来的老宅修缮完毕,与人合作,开办了第一家民宿。后来,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政府对村容村貌进行了全面的整治。古老的村落整洁有序,游客从全国各地前来打卡,感受不一样的旧时光,这同时也带火了当地的民宿经济。越来越多的村民看到了老宅的经济价值,纷纷加入老宅改造民宿的队伍中来。伊恩也积极帮助其他民宿业主修缮改造老宅,让更多的老宅得到修缮和保护。

  白沙镇党委书记黎中顺:我觉得民宿在白沙来说,确确实实对我们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动力。我们也真的非常感谢这样的民宿业主,能够发现这些老建筑的价值,一起把我们的历史建筑,把我们的传统村落共同保护好。

  目前,旧县村所在的白沙镇共有主题民宿近300家,民宿产业已经成了白沙镇的一个重要产业。全镇围绕民宿配套发展起了夜经济、夜旅游,实现了旅游增收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百姓的就业和生活的改善。

  伊恩:我刚到旧县村,没有三十、四十、五十岁的人,他们都是去广东或者哪里打工。然后,有很多人已经开始回来。

  现如今,白沙镇的居民靠着民宿经济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生活越过越红火。

  伊恩:因为阳朔人都那么好,都很友好,都欢迎我。这里的天气也好,山水也很漂亮。

  古宅默默不语 却让时光掷地有声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游客们说,小时候背诵的歌谣,来到这里都有了具象化的表达。青瓦老宅,鸟鸣花香,与大自然栖居的伊恩用自己的一砖一铲,让泥土沉淀出了生活,让老宅幻化成了杰作,让热爱跨越了国界,也让文化移步换景、焕发新生。伊恩的故事,架起了一座中外文化沟通的桥梁,如今也吸引了更多人了解中国传统村落和文化的美好。历经千年,古宅虽然默默不语,但却让时光掷地有声。

[ 责编:张倩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欢乐冰雪季

  • 颐和园“金光穿洞”奇景引客来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这些可降解植入的‘骨头’,都是微细粉末颗粒通过3D打印制造出来的。”熊仕显介绍,该研究院拥有澳大利亚两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余艾冰,中国科学院院士郭烈锦,以及帅词俊、赵宝军、陈斌等国家级人才。
2024-12-23 10:22
科学技术普及法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以下简称“草案二审稿”)12月21日上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二审稿规定,“科学技术人员和教师应当发挥自身优势和专长,积极参与和支持科普活动”。
2024-12-23 10:22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研究员黄万波日前介绍,经过1985年至2024年的五轮系统发掘,研究人员已从巫山龙骨坡遗址采集到118种哺乳动物化石和超过2000件石制品。最近的古地磁测年结果表明,这些化石和石制品形成时间为距今200万至250万年,其中超过一半的哺乳动物化石为上新世至早更新世的属种。
2024-12-23 03:55
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2024-12-23 03:55
还没到腊月,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吴家店镇包畈村村民陈亚舫已开始忙着订年猪。
2024-12-23 03:55
生命起源及早期演化是生命科学领域的一大未解之谜。
2024-12-23 03:55
两根“玻璃针”机器手,快速翻转细胞,准确无误地找到细胞切入点,精准提取细胞核后,再注入体细胞核……前后不过86秒,一个完整的细胞胚胎就已“孕育”完成,随后开启“克隆之旅”。
2024-12-20 09:51
当你看到一列高速行驶的列车,最重要的事就是确保自己要登上这趟列车。
2024-12-20 16:14
12月18日上午,清华大学新闻学院与人工智能学院双聘教授沈阳带领师生团队倾力打造的“人机共生:未来艺术的共创”画展在清华大学蒙民伟人文楼开幕。
2024-12-20 15:00
我国科学家获取人类首份月球背面古磁场信息,填补月球磁场中晚期演化的数据空白。
2024-12-20 12:57
近日,由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组织编写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4)》(以下简称《蓝皮书》)在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上正式发布。
2024-12-20 09:11
在位于地下700米的液体灌装间里,江门中微子实验项目经理、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贻芳宣布“启动灌注”。紧接着,工作人员按下按钮,水经过层层过滤变成超纯水,并以每小时100吨的流量注入探测器水池中。
2024-12-19 09:27
由中国工程院院刊《工程》(Engineering)评选的2024全球十大工程成就18日在京发布,CAR-T细胞疗法、嫦娥六号、低轨通信卫星星座、柔性显示、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智能工厂、无人驾驶汽车、手术机器人、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超大型风力发电装备入选。
2024-12-19 09:27
近日,《自然》杂志在线发布了中国科学家领衔发起、十八国科学家团队联合署名的人体蛋白质组导航国际大科学计划(以下简称“π-HuB”计划)白皮书。
2024-12-19 09:26
持续且旺盛的研发创新活动是国际科创中心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和动力来源。
2024-12-19 09:26
日前,在天津市蓟州区有人拍摄到天空中一道神秘的绿光,并将其形象地称为“天上一根‘葱’”。一些网友甚至认为发射绿光的设备是“天外来物”。然而,经过核实,这道绿光是由气溶胶激光雷达发出的激光。
2024-12-19 09:22
12月16日,我国自主研发的核电站应急柴油发电机组——“核柴一号”正式发布。记者从中国广核集团获悉,“核柴一号”多项核心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标志着我国首次完全具备核电站应急柴油发电机组自主设计及制造的能力。
2024-12-18 09:41
最新一期《自然》发表的研究称,在宇宙约6亿年时形成的小质量星系“萤火虫闪烁”的详细观测,能为早期星系的形成提供新见解。该研究成果基于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JWST)的数据,增进了人们对银河系演化的理解。
2024-12-18 09:31
近日,《自然》杂志在线发布了由中国科学家领衔发起、18国科学家团队联合署名的人体蛋白质组导航国际大科学计划(以下简称“‘π-HuB’计划”)白皮书。这是《自然》杂志首次发布中国科学家领衔发起的全球性大科学计划白皮书。
2024-12-18 09:28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沈延安课题组在研究雾霾的物质来源和形成机制上取得重要进展,发现燃煤排放产生的颗粒物是华北雾霾的主要物源之一。
2024-12-18 09:2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