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保加利亚青年在华扎根:用镜头见证城市发展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保加利亚青年在华扎根:用镜头见证城市发展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4-12-22 21:38

  中新社重庆12月22日电 题:保加利亚青年在华扎根:用镜头见证城市发展

  中新社记者 钟旖

  “重庆是需要用时间去爱的一座城市,越久越爱。”

  在社交平台,保加利亚青年乔治(Georgi Grancharov)发布了一条抱着女儿欣赏山城夜景的短视频,笑脸盈盈,如是感慨。

  从2012年选择到中国就业,乔治已在华生活13年。从只会说中文“你好”到讲一口流利的“川普”(带四川口音的普通话),从摄影师到创业者、自媒体博主、新晋奶爸,这名兴趣广泛的“斜杠青年”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将继续扎根中国,用镜头分享生活点滴、记录城市发展故事。

  与家族多数人选择从政不同,自幼年拿起第一台相机开始,乔治便钟情与艺术相关的事,绘画、收藏、作曲等均有涉猎。28岁时,他接受一重庆企业抛出的“创意总监”橄榄枝,与中国结缘。

保加利亚青年在华扎根:用镜头见证城市发展

  保加利亚青年乔治(Georgi Grancharov)在重庆。 (受访者供图)

  “来的时候,没想过会长期留在这里。”乔治说,中国安全、包容、开放的城市氛围是吸引其扎根的原因。“年轻人想开个咖啡店,流程很便捷”“一个300平方米的空间,可以同时运行多重业态,很包容”“只要有想法、肯吃苦,就有机会”……基于前述观察,乔治选择在重庆发展,以品牌设计公司开拓属于自己的天地。

  “创业有时也会遇到困难时刻。”乔治介绍,为兼顾中西方客户的不同需求,他不断尝试创新融合,寻求中西风格的平衡,并紧跟趋势拓展视频制作业务。经过多年深耕,企业规模逐渐壮大。

  “在拍摄中,我与城市、与人群生成链接,让自己跟中国文化更接近。”乔治称,还有不少外国人对中国所知甚少。他希望用镜头记录下城市的变化,让更多人感知中国的多元魅力。

  “重庆是一座立体的城市,很多建筑都是依山而建。每次到一个新的地方,都能发现不同惊喜。”在乔治看来,摄影师的镜头应永远保持新鲜、充满好奇。日常,他喜欢边走边看边拍,花很长时间构思一个画面、追求一个镜头。在其工作室内,悬挂着一幅长约一米的重庆两江四岸全景图,“一共拍摄了56张局部照片,光是拼接处理就花了10个小时”。

  除了用镜头记录城市之美,乔治也拍摄人像,尤其是老年群体。他穿梭街巷,与乘凉的老人攀谈、与下棋的大爷切磋,只为“记录下他们脸上岁月的痕迹,最真实的样子”。闲暇时,乔治还深入少数民族聚居地,拍摄民风民俗。年末岁尾,贵州山乡的篝火晚会热闹非凡,他不禁连按快门。

  近年来,社交平台兴起,已在山城定居的乔治学着用视频分享在华经历和见闻。“清明节,跟家人祭祖扫墓”“去乡村摘香椿、挖折耳根”“上山采老鹰茶,感受春天的馈赠”……接地气的生活方式在海内外引发关注。

  更令乔治欣喜的是,不少中国粉丝也随着他的镜头认识保加利亚。今年7月至10月,乔治携家人返乡。欧洲流行的电视节目、小镇里的庆祝活动、海边的夕阳都被他一一记录。“我像架起了一座两国交流的桥梁,让彼此更加了解。”说到这里,乔治满是自豪。

  忙碌的事业里涌动着期许。“与家人在重庆安居乐业,是我的最大心愿。”乔治说,作为中国发展的亲历者,未来他将把镜头延伸至更广泛的领域,持续记录美好的中国故事。(完)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明日召开!敬请关注2025年数字丝路发展论坛

  • 百年量子路:从理论诞生到改变未来的量子信息革命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8月1日—8月30日,为市民带来国防科普与沉浸式军事体验的盛宴。
2025-07-23 15:19
如果未来20年我们能造出通用量子计算机,它将提供一种革命性的计算能力。
2025-07-23 09:20
在广州,年过八旬的老太太小心地穿上助行外骨骼机器人,在设备辅助下轻松登上楼梯。曾经科幻电影中的场景,正发生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
2025-07-23 02:40
“智能电网可接纳高比例新能源”“地下空间深度开发与空中慢交通系统立体分流”“太空超大型设备实现在轨制造”“生态标签农产品比例提至40%以上”“脑机接口技术为脑功能损伤患者的康复带来福音”……
2025-07-23 02:40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刘世荣院士团队日前发布“气候智慧型适应性造林”新范式,构建起气候—树种—立地精准匹配体系
2025-07-23 02:40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小麦大麦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团队在一种小麦野生近缘种——冰草中鉴定出一个可调控穗粒数的关键基因AcRR1
2025-07-23 02:40
22日17时37分,随着330千伏玛玉二线结束试运行,330千伏玉树第二回线路工程宣告正式投运。
2025-07-23 02:40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7月21日发布的第五十六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1.2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9.7%,越来越多群体共享数字发展成果。
2025-07-22 10:35
“对承担国家、北京市6G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的企业,给予1:1配套、最高3000万元资金支持。”
2025-07-22 02:35
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获悉,该校国家肉牛改良中心主任昝林森团队联合相关科技企业,成功研发“中国黄牛1号”50K育种芯片并正式对外发布。
2025-07-22 02:35
由中铁二院勘察设计的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三年多来,发送旅客超5000万人次,货运量突破6000万吨,客货运输实现量效双增。
2025-07-22 02:35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国重要战略举措,它主要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
2025-07-22 02:35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过程与成矿预测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赵来时介绍,钕黄河矿是黄河矿的富钕端元矿物,隶属于稀土碳酸盐矿物家族,具有独特的钕元素富集特征。
2025-07-21 09:46
很多人第一次听到“超导”,可能会觉得陌生。简单说,超导就是某些材料在特定条件下电阻突然消失的现象。
2025-07-21 09:40
雨又下了一夜,太阳终于爬上了大娄山。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种粮大户王建全望着绿油油的稻田却犯了愁:“雨水多,禾苗长得快,可田里的稻飞虱太多了,恼火呦!”
2025-07-21 02:45
近期,由我国牵头制定的硅基负极材料国际标准《纳米制造—产品规格—第5—3部分:纳米储能—空白详细规范:锂离子电池纳米硅基负极材料》(IEC TS 62565-5-3:2025)正式发布。
2025-07-21 02:45
近日,由我国牵头制定的量子点光转换膜系列国际标准《纳米制造—可靠性评价—第4—1部分
2025-07-21 02:45
从意大利实验室到西北农学院,从抗战时期到和平年代,周尧用70年时光让中国昆虫学从5%的定名权走向自主。
2025-07-18 09:06
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今年6月,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已达到15.3件,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预期的12件目标。
2025-07-18 09:04
而在此次观测中,天文学家发现,在HOPS-315及其周围的原始星盘中,不仅存在固态的结晶矿物,还存在气态的一氧化硅。
2025-07-18 09:0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