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您重视科普,给了我们很大的鼓励”(大道之行)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您重视科普,给了我们很大的鼓励”(大道之行)

来源:人民日报2024-12-18 09:01

  戴伟是一名英国化学家,来中国从事科研相关工作已近30年。他是北京化工大学特聘教授、北京化工大学科普实验中心主任,也是许多中国孩子眼中的“化学魔法师”。在2020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主席亲切地称他为“同行”。

  2020年1月23日,戴伟受邀参加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春节团拜会。“习近平主席朝我们走过来,他一看我的领带上印有元素周期表,就对我说,我知道你是做什么的,我跟你是同行,我也是学习化工的。”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戴伟高兴地说:“那是我和习近平主席第一次见面。”

  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主席在京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就“十四五”时期中国科技事业发展听取意见。戴伟受邀参加,并与其他6位科学家代表先后发言。习近平主席同发言的每一位科学家都进行了交流,深入探讨一些重大科技问题和科技体制改革创新问题。座谈会上,戴伟分享了自己常到中小学课堂科普化学实验的经历。习近平主席对此十分关注,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要跟上”。

  座谈会上与习近平主席的交流给戴伟留下了深刻印象。“习近平主席有着自己独到的分析和见解。”戴伟表示,“习近平主席提到很多深刻的概念,涵盖科学、历史、哲学等诸多学科。”

  “我小时候有两个爱好:一个是化学,一个是中国。”戴伟说,十几岁时,他就开始从中国驻英国大使馆订阅介绍中国的刊物,那是他当时了解中国的重要途径。

  大学毕业后,戴伟在英国埃克塞特大学任教。1987年,第二十五届国际配位化学会议在南京召开,戴伟受邀与会。“那是我期待已久访问中国的机会。”戴伟说,那次中国之行,他去了苏州、杭州、上海,亲眼观察中国,实地了解中国,有了中国朋友。“也从那时起,我开始用磁带自学汉语。”此后,戴伟几乎每年都来中国几趟,旅游、开会、访学、作学术报告。“每次来中国,我都能感觉到,中国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他说。

  戴伟看到了中国的快速发展,坚信中国有着美好的未来。1996年,他做了一个重要决定:到中国发展。那一年,应北京化工大学应用化学系的段雪教授邀请,戴伟到北京化工大学开展合作研究。2001年,他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2005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戴伟的实验室满是大大小小的化学器皿,还有一大摞获奖证书、奖章。实验室的墙上,挂着他为中国孩子做科普的彩绘图画。画中的戴伟,身穿白大褂、戴着护目镜、手拿实验器材,和小朋友们在一起。近年来,戴伟的科普足迹遍布中国300多座城市,为数十万中小学生开展义务科普,其中不乏一些偏远地区。接受记者采访前,戴伟刚结束在甘肃的4场科普活动。“我希望参加科普活动的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收获。”戴伟表示,因为心里装着热爱,他每次都尽量把实验准备得丰富、有趣。

  “说到科普,我要感谢习近平主席。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我对习近平主席说,您曾说过,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您的‘两翼理论’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您重视科普,给了我们很大的鼓励。”戴伟说。

  2018年,戴伟开始制作发布化学实验科普短视频,这让他成为更多孩子眼中的“化学魔法师”。戴伟认为,很多科研和创新的出发点,都源自人类探究自然奥秘的好奇心,要呵护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在实验中,学生能发现化学的奇妙。”戴伟坚持做科普有两个目标:一是希望在孩子们心中埋下热爱化学的种子,点燃他们对化学的兴趣;二是通过科普,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素养和判断真伪的能力。谈及未来,戴伟说,只要条件允许,他会坚持科普,激发更多“未来科学家”对化学的兴趣。本报记者  刘  歌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宁夏南华山首次发现新记录植物种

  • 直击“锋刃-2025”国际狙击手射击竞赛“巅峰”比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机语言交互的“温度”,其核心在于能否实现情感共鸣、文化适配与价值传递。语言不仅是信息符号,更是心灵沟通的桥梁。为冰冷的代码注入人文温度,需在技术突破与设计理念上双轨并进。
2025-07-17 04:30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万世明团队,基于海洋沉积物中的黑碳记录,重建了过去30万年以来东亚北部的古火演化历史,结合欧洲、东亚、东南亚及澳大利亚区域的记录以及考古遗址大数据,发现现代人类大规模用火始于约5万年前。
2025-07-17 04:30
在飞行器大家庭中,有一类特别的成员——翼伞。它们没有刚硬的机翼,却凭着一片巨大柔软的“翅膀”,借助风力优雅地翱翔于天际;它们结构看似简单,却蕴含着空气动力学的精妙智慧。翼伞是融合古老降落伞原理与现代智能科技的独特柔性无人飞行器,包含翼、控制系统、负载,如果加上推力系统,就可化身为伞翼无人机。
2025-07-17 04:30
近年来,移动电源行业呈现出较为迅速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移动电源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威胁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
2025-07-17 03:55
由该院枸杞科学研究所联合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业研究所编制的《枸杞属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获得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通过。
2025-07-17 04:00
武汉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南方科技大学等单位,在单细胞水平上成功解密了拟南芥叶片衰老的过程。
2025-07-16 10:44
不只是产量最大,“深海一号”大气田还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7-16 10:42
我国正研制《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该标准是保障卓越工程师培养从“样板间”走向宏大队伍的基础。
2025-07-16 10:39
七月下半月和八月上半月是我国主汛期的最重要阶段,应急管理部指导各地加强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队伍建设,开展广泛培训,目前总人数已达115万人。
2025-07-16 10:25
为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2025-07-16 10:23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2025-07-15 04:10
现阶段,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人工智能关键硬件与开源软件储备不足、人工智能在重点行业领域应用率偏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短缺且结构不合理、缺乏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等问题。
2025-07-15 04:10
2025年可谓人形机器人的“破圈”之年。从蛇年春晚舞台的机器人扭秧歌,到北京亦庄的机器人马拉松,再到浙江杭州的机器人格斗赛……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迈向各类“应用场”。
2025-07-15 02:55
科考船在狂风巨浪中剧烈摇摆,寻找渺小的目标如同大海捞针。回收沉睡海底半年的海底地震仪,是这次出海科研任务中最艰难的一环。“快看!在那儿!”随着一声疾呼划破沉寂,
2025-07-15 02:55
老北京人都知道,居家过日子,买剪刀要买王麻子的,吃腐乳要吃王致和的,穿布鞋要买内联升的…… 这是为啥?因为人家的这些物件,得劲儿呗!为啥得劲儿?匠心所致也!
2025-07-15 02:55
从27岁到60岁,33载深蓝搏击,马远良实现了中国航空声呐从无到有、从追赶到并跑乃至局部领先的壮举。
2025-07-14 08:49
何熙昱锦也表示,脑机接口技术涉及芯片、传感器、算法、应用等多个环节,需要上下游企业形成更紧密的合作关系。
2025-07-14 08:45
在论坛签约仪式上,中国、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埃及等国家共签署12个数字经济合作项目,涉及跨境电商、智慧城市等领域。
2025-07-14 08:45
天然铀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能源矿产,铀资源勘查采冶位于核燃料循环体系的前端,是核工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2025-07-14 08:42
这条从技术突破、场景深耕到生态协同的融合路径,正强劲驱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迈向高质量跃升。
2025-07-14 08:4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