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国际锐评丨从这个重要会议读懂新一年的“中国机遇”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观察 > 正文

国际锐评丨从这个重要会议读懂新一年的“中国机遇”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2024-12-14 09:01

  “这次会议明确提出保持中国经济稳定增长,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扩大国内需求’,这对在中国投资的外企非常重要。”对于11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德国卡赫大中华区总裁唐晓东跟《国际锐评》交流了他的看法。

  放在全球坐标下看,人们更能理解这次重要会议不仅立足于办好中国自己的事,还会在新一年给世界带来共同发展的机遇。在即将过去的2024年,全球经济延续低增长态势,国际地缘政治局势不确定性加剧,特别是个别国家升级贸易保护主义,冲击全球贸易和投资增长。动荡世界中,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出的信号,为人们带来了稳定性与确定性。外媒纷纷认为,2025年中国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应对经济挑战、保持经济增长,对中国经济乃至国际市场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每一个目标的达成都是建立在努力基础上。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即将顺利完成。”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前10月中国进出口总额创历史同期新高;新质生产力发展居于世界领先水平……这些实打实的表现,有力证明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中国依然是世界经济增长“最重要引擎”。

  世界经济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词汇——“预期”。而中国“更加积极有为”的政策取向,带来的是正向预期。此次会议强调“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特别是时隔10多年中国货币政策重提“适度宽松”,引发国内外热议。路透社等外媒注意到会议提出提高财政赤字率、增发超长期特别国债和专项债、适时降准降息等举措。这有力提振了各方信心,助力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外界还关注到,在会议部署的明年九方面重点任务中,位居首位的是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具体举措包括加力扩围实施“两新(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扩大服务消费,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等。荷兰国际集团分析师认为,中国大力提振消费的呼吁是一个“好迹象”,将提振市场信心。欧莱雅北亚总裁及中国首席执行官博万尚对《国际锐评》表示,欧莱雅将紧紧抓住“银发经济”机遇,推出定制产品,同时利用进博会等平台推出“首发首秀”的品牌、产品和服务。

  描绘当前中国经济的特征,“新质生产力”是个关键词。它不出所料出现在明年重点经济任务当中——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数据显示,中国新质生产力正在加快形成:在全球的创新力排名上升至第11位;拥有26个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连续两年位居世界第一。《经济学人》网站近日刊文称,很多跨国企业在中国的研发中心已成为创新的摇篮。

  2025年,无论是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还是积极运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这些推动中国经济向“新”发展的举措,让外资更有可为。美国陶氏公司大中华区总裁朱成怡对《国际锐评》表示,会议关于创新的表述让他们备受鼓舞,相信中国产业升级会带来对先进材料的需求,陶氏希望借此不断提供创新、可持续的材料解决方案。

  “开放”是中国经济的鲜明底色。2024年,中国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对跨境服务贸易建立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允许在9地试点设立外商独资医院,启动4地增值电信业务扩大对外开放试点……2025年,中国开放的重点是什么?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德国蔡司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福斯特预期,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财富创造者,“中国市场这么大、这么多元,我们不可能忽略”。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始终奔涌不息。2025年,中国将迎来“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尽管当前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但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在“更加积极”的发展态度背后,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始终如一,欢迎各国企业共享发展机遇的愿望始终如一。

  (国际锐评评论员)

[ 责编:宫辞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湖南长沙:检修农机备春耕

  • 春耕牛市供销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6项标准是我国环境基准体系的组成部分,可与《淡水生物水质基准推导技术指南》和《海洋生物水质基准推导技术指南(试行)》配套使用。
2025-02-21 10:07
日前,我国首口超万米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完钻,钻探深度10910米,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垂深井。
2025-02-21 10:06
该规定提出,严明资格条件,规范准入程序,完善退出机制,严禁将会员类型与人才“帽子”挂钩、“交钱就能入会”等行为。
2025-02-21 10:04
钙钛矿材料具有荧光量子产率高、色纯度高、色域广等独特优势,被认为是下一代超高清显示技术的理想材料。
2025-02-21 10:03
中国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任务探测器20日运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2025-02-21 10:02
最近,全国多地将DeepSeek等人工智能系统应用于政务和公共服务。
2025-02-20 14:40
DeepSeek引发的冲击波仍在持续:不仅多个平台宣布接入DeepSeek,各个行业也密集搭上这趟“快车”。2月4日,DeepSeek系列大模型正式上线昇腾社区,开发者可一键获取DeepSeek系列模型,并支持昇腾硬件平台上开箱即用。
2025-02-20 10:02
近日,全国首套大型智能化森林火灾救援处置训练设施顺利通过最终验收,在国家西南应急救援中心正式交付使用。
2025-02-20 02:50
19日,科学家们在国际学术期刊《天体物理杂志快报》发布了“天关”卫星的最新发现。
2025-02-20 02:50
夜幕低垂,驾车穿行在贵州兴义环城高速公路的隧道中,柔和光线如点点星光洒下,为隧道披上一层温暖的光纱,照亮往来的车辆。
2025-02-20 02:50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要推进科技创新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整合科研资源和力量,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优化创新生态,力争在一批重大科技专项上取得新突破,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2025-02-20 02:50
在万里风沙线上筑起“绿色长城”
2025-02-19 09:48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空天院)研制的直升机航空大地电磁探测系统,成功应用于高原铁路建设工程。
2025-02-19 09:47
由南方科技大学、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与清华大学联合组成的研究团队于2月18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线上发表研究成果。
2025-02-19 09:45
18日从中国科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获悉,2024年,我国在科技人才培养、科技期刊建设、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国际民间科技交流、规范学术团体治理等领域取得进展。
2025-02-19 09:44
2025年开年以来,人工智能(AI)技术继续保持迅猛发展的态势。
2025-02-19 09:42
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全链条国际竞争优势凸显,优势企业梯队进一步壮大,产业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2025-02-18 09:33
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自2024年12月25日起施行。宣传贯彻科学技术普及法座谈会17日在京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蔡达峰出席会议并讲话。
2025-02-18 09:32
迈着深深浅浅的步子走进葡萄园,脚下,枯叶作被覆盖着泥土;头顶,休眠的葡萄枝上零星挂着卷曲的叶子。果农们在葡萄架下来回穿梭,剪刀在手中翻飞,老练地修剪着葡萄枝条,随后,有条不紊地完成着开沟、窝肥、清园等“冬管清单”。
2025-02-18 09:32
2月13日,北京儿童医院,13位知名专家对1位8岁男孩的疑难病例展开缜密讨论。主持人是北京儿童医院院长、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家倪鑫,专家们则来自神经外科、肿瘤外科、口腔科等科室。
2025-02-18 09:2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