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国际锐评】从进博窗口,世界看到中国持续提供一个稀缺品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国际锐评】从进博窗口,世界看到中国持续提供一个稀缺品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2024-11-12 10:00

  “我们已经预订了第八届进博会的入场券,这是一个长期承诺。”法国欧莱雅集团董事长、法中委员会联席主席安巩对《国际锐评》这样说。第七届进博会已于10日闭幕。像“全勤生”欧莱雅一样,来自全球各地的展商们收获满满,已经在期待下一届进博会的到来。

  数据显示,第七届进博会取得丰硕成果:按一年计意向成交金额800.1亿美元,比上届增长2.0%;有129个国家和地区的3496家展商参展,其中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数量创历史新高、186家企业和机构成为七届“全勤生”;450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首发首展;国家展再次升级,进一步促进了贸易、投资等务实合作。

  而在进博会场之外,一系列开放政策同样给外国朋友们带来欣喜:8日,中国扩大免签“朋友圈”,对斯洛伐克、挪威等九国试行免签;前几天,中国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全部“清零”;从12月1日开始,中国还将给予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一个个开放“大礼包”,让外国人来华更方便、外资在华发展更顺畅,合作空间也更广了。

  放在全球环境下看,中国不断扩大开放的努力显得尤为珍贵。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乏力,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明显上升,开放和机遇成为稀缺品。第七届进博会期间发布的《世界开放报告2024》显示,2023年世界开放指数同比下降0.12%,比2019年、2008年分别下降0.38%、5.43%,震荡收缩趋势明显。相比之下,2023年中国开放指数比2008年提高11.89%,升幅居全球前列。

  大门打开了,人、财、物的流动更方便了,“展品变商品、展商变投资商”“老外不见外”的故事也就更多了。今年10月,两条150公斤级的马耳他蓝鳍金枪鱼落地上海,这是它们在上届进博会完成“首秀”后正式进入中国市场。这届进博会上,“人气展商”阿富汗青年阿里·法伊兹再次带来特色商品,基本“带一个火一个”;澳大利亚商贸团规模创历年之最;法国欧莱雅、荷兰飞利浦等多家外企宣布加码在华投资……随着中国持续打造进博会等高水平开放平台、推出一系列入境便利化措施,外企将有条件进一步在华发展,共享中国大市场机遇。

  与此同时,各种前沿要素的汇聚,加速了创新的步伐。这在进博会上表现得尤为明显。AI驱动的运动鞋、可持续材料制成的绿色轮胎、一大批创新药和尖端医疗器械......外企借助中国大市场的催化作用推出前沿科技产品。他们还在这里相互学习、开放合作,共同拓展行业的想象空间。比如,来自美国的安飞公司与中国企业御风未来联合参展,带来本届进博会的最大展品——空中出租车,加快未来交通方式的落地。

  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外企把“创新大脑”设在中国,利用中国的“创新力”加大本土研发。美国美敦力全球高级副总裁顾宇韶告诉《国际锐评》,医疗器械是一个创新驱动的市场,“美敦力将在华进行全价值链布局,并与中国的创新企业合作,从而加快自身发展”。

  当前,中国的对外开放已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制度型开放转变。进博会、免签政策等本身就是其中一环,让中国与世界经济融合得更深更广。不久前召开的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依托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等。这将有力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给全球发展注入加速度。

  眼下,随着诸多外企“抢鲜”预订下一届进博会,新签展览面积已经超过10万平方米。本月底,第二届链博会也将举办,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的国际合作。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也是中国向世界提供的稀缺品。这也是为什么外企把“来中国”当成一项长期承诺。就像丹麦格兰富集团中国区总裁马克漫所说,中国的开放和包容,能让每一个外国人和外资企业都受益。

  (国际锐评评论员)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欧青年对话会2025”在京举行

  • 山东东营:河海交汇的湿地之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