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第七届进博会·新华时评|七年进博的“变”与“不变”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观察 > 正文

第七届进博会·新华时评|七年进博的“变”与“不变”

来源:新华网2024-11-08 09:55

  新华社北京11月7日电 题:七年进博的“变”与“不变”

  新华社记者樊宇

  老朋友如约而至,新朋友纷至沓来,又是一年进博之约。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迈入第七个年头。从中国向世界发出单向邀约,到如今中国和世界双向奔赴的共同约定,开放的蛋糕在做大,合作的清单在拉长,共享的理念在升华,“四叶草”一次次见证中国和世界共同书写新时代互惠共赢、共享未来的新篇章。

  这是11月4日拍摄的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办场地——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外景。新华社记者殷刚摄

  自2018年启幕以来,从分享进博购物车里的“大蛋糕”,到携手探索新质生产力的大机遇,进博会提升了各国企业融入中国市场、扎根中国市场的深度、速度和广度,也给了它们更多链接世界的机会。展馆面积更大、参展企业更多,今年的东方之约磁力更强。129个国家和地区的3496家展商跨越山海前来赴约,国别(地区)数和企业数都超过上届;参展的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达297家,创历史新高;人文交流活动展示面积超过3.2万平方米,为历届之最……这些数字折射出,近年来中国市场扩容提质,为各国企业带来更加广阔的拓展贸易、投资兴业、创新应用的发展新空间。

  从全球新品、前沿技术到创新服务,本届进博会新意更浓,展示400多项代表性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首次设立的新材料专区汇聚了来自美国、德国、日本、新加坡等的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电子材料、生物材料、特种材料等高附加值产品集中亮相,科技同经济在此深度融合。透过“新元素”“新面孔”,人们看到的是进博会平台的创新力,也是中国市场的活力。中国以创新为驱动、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的新质生产力,正在全球经济版图里形成新的吸引力。

  一路走来,进博会不断焕“新”,但有些特质始终未变。中国与世界开放融通、共谋发展的决心和姿态始终如一。进博会是“中国越发展,就越开放”的生动例证,见证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进博会始终践行着中国对世界的承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不仅要年年办下去,而且要办出水平、办出成效、越办越好”。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渐次落地,丰硕的经贸合作成果为世界经济持续注入能量。德勤中国主席蒋颖说:“通过进博会这个桥梁,我们相信,中国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张开双臂欢迎全球投资者,有力支持中国企业走向世界,为全球经济注入更多活力。”

  11月6日,在第七届进博会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盈康一生展台工作人员介绍今年全球首展的生命方舟——全球第四代生物样本库。正在上海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众多首发首展的新科技、新成果、新展品亮相。新华社记者王翔摄

  中国与世界合作共赢、共享未来的诚意和胸怀一以贯之。进博会年年办,已成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过去6年,每年都吸引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的参展商,累计超万家境外企业参展,意向成交额超过4200亿美元。越来越多的进博故事,成为中国市场是“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的鲜活写照。今年前三季度,中国进出口总值历史同期首次突破32万亿元人民币,中国与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贸易实现增长。联合国贸发会议秘书长格林斯潘说,中国举办进博会,以开放的精神让全球企业相互连接、建立伙伴关系,共同构建更加繁荣、互联的全球经济。中国的进出口“正在世界各地产生深远影响”。

  中国坚定不移履行大国担当,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国人民。作为全球南方的一员,中国始终是南南合作的坚定支持者、积极参与者和重要贡献者。从首届开始,进博会一直为最不发达国家提供多方面优惠和便利。本届进博会为37个最不发达国家提供120多个免费展位,食品和农产品展区进一步扩大非洲产品专区面积,举办“全球南方的可持续发展与中非合作”分论坛……中国以实际行动为最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打开新的机遇之门。卢旺达奥克斯乐园蜂蜜公司创始人索朗热·穆雷凯齐表示,这不仅是中国市场的开放,更是对非洲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持。在进博会“惠全球”的理念下,世界没有“被遗忘的角落”。

  环境在变,初心不变;形式在变,信念不变;在变与不变之间,进博会的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四大平台作用愈加凸显,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属性更加清晰。在开放中彼此成就,在合作中共创未来。这样一个互利共赢的约定,值得中国与世界年年奔赴。

[ 责编:宫辞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同文莱苏丹哈桑纳尔会谈

  • 习近平同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会谈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构建“教育-认证-就业-成长”的全链条生态,让每个飞手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升空航道”。
2025-02-06 14:23
松下的重组绝非简单的业务收缩,而是日本制造业在数字经济时代的一次战略校准。
2025-02-06 13:20
西湖大学未来产业研究中心、工学院王睿团队在钙钛矿/铜铟镓硒叠层太阳电池领域取得重要成果。
2025-02-06 09:20
不能否认,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仍未解决,笔者在调研中也发现,解决“卡脖子”问题,需要把握好几个关系。
2025-02-06 09:23
我们知道,光速是人类已知的速度极限。1秒时间里,光可以穿越30万千米,相当于绕地球赤道7圈半;而在1阿秒内,光只能传播0.3纳米的距离,大概相当于一两个硅原子的长度。
2025-02-06 09:22
借助高时间分辨率的观测数据,研究团队确认了合声波的局部生成是由电子运动引起的,并量化了波与电子之间的能量转移速率。”  谈及未来的研究计划,刘成明说:“团队将继续深入探索合声波背后的非线性机制,特别是其普遍性和作用条件。
2025-02-06 09:49
加拿大Xanadu量子技术公司开发出全球首台可扩展光量子计算机原型。研究人员指出,数千个这样的单元可以通过光纤电缆连接,从而创建具有巨大处理能力的大型量子计算机。为了验证这一理念,研究人员构建了一个由四个服务器机架组成的原型系统。
2025-02-06 09:35
毋庸讳言,当下中国科技产业正面临双重压力:一边是西方技术封锁不断加码,另一边是AI、量子计算等新赛道竞争白热化。而今,创新的火炬已经点燃,当点点星火汇聚成璀璨星河,声声号角激荡起创新浪潮,当信心之帆迎风鼓满,东方大国必将驶向科技强国的星辰大海。
2025-02-06 09:29
近日,农业农村部成都沼气科学研究所厌氧微生物创新团队与日本科学家合作发现了一种合作共赢的菌群互作模式。
2025-02-05 09:23
春节期间,全国科技馆以“科技温暖中国年”为主题,为公众献上一系列融知识性、趣味性与人文关怀于一体的科普惠民活动。
2025-02-05 09:22
太阳暗条是悬浮于日冕中的低温等离子体结构,其突然爆发可能引发日冕物质抛射,导致地球磁暴和卫星通信故障。该团队据此建立的灾变临界条件模型,可将暗条爆发预警时间提前至现有水平的2至3倍。
2025-02-05 09:48
中国海油近日对外宣布,我国首个自营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累计生产天然气超100亿立方米,生产凝析油超100万立方米,其中2024年天然气产量超32亿立方米,连续3年产量在30亿立方米以上,持续保持高产稳产运行状态。
2025-02-05 09:48
4日,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教授、许金时教授和数学科学学院马杰教授等,联合国内研究团队,开发了适合研究单体高维量子系统的可扩展光学体系,成功观测到最强的逻辑形式量子关联。
2025-02-05 09:46
我国针对数据标注产业发布系统性指导文件,是我国为护航人工智能产业、提升新质生产力水平作出的重要布局。
2025-02-05 09:24
近期,我国“天关”卫星(爱因斯坦探针卫星)观测到一例伽马暴EP240315a,这是首次探测到宇宙早期爆发现象的软X射线信号,将为开展早期宇宙相关研究开启一扇新窗口。1月23日,相关成果论文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在线发表。
2025-01-27 09:44
日前,由机器人天工、天轶、小柒与现场主持人共同发布的,以“畅享科技 乐酷亦庄”为主题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2025年文商旅体发布活动,在北京智慧融媒创新中心举办。
2025-01-27 09:35
近年来,我国种业快步发展。从种子生产到App订单运输、催芽厂催芽作业、智能秧棚育秧、轨道车运输、智能驾驶插秧、田间水肥管理、App订单驾驶收获,我国已经形成科技范十足的种子生产链条,跑出独具中国特色的农业科技创新“加速度”。
2025-01-27 09:34
乙巳蛇年将至,国家自然博物馆“灵蛇献瑞——2025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和升级焕新的基本陈列“脊椎动物的崛起”向公众开放,不少大朋友和小朋友在浓浓的年味中迎来一场科普之旅。
2025-01-27 09:34
车辆扎进山体,穿过17.5公里长的锦屏山隧道后,周遭终于从昏暗变得明亮,一座“地下城”出现在眼前——这里是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以下简称“锦屏地下实验室”)二期。
2025-01-27 09:27
快过年了,当很多人渐渐放下手头工作时,团队河南安阳育种站负责人阎俊研究员和往常一样出门了,目的地依然是他熟悉的育种田。
2025-01-26 09:1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