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新华时评丨欧盟“去风险”,欧企对华投资缘何创纪录
首页> 国际频道> 锐评速览 > 正文

新华时评丨欧盟“去风险”,欧企对华投资缘何创纪录

来源:新华网2024-11-06 09:13

  新华社北京11月5日电 题:欧盟“去风险”,欧企对华投资缘何创纪录

  新华社记者许苏培

  据美国荣鼎咨询公司统计,今年第二季度,欧盟企业对中国的绿地投资飙升至36亿欧元,创下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当下,一方面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另一方面以德国汽车制造商为代表的欧盟企业持续深耕中国。荣鼎咨询指出,在欧盟推行经济“去风险”政策之际,欧洲对华投资的增长“令人惊讶”。

  这是10月4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拍摄的欧盟委员会大楼。新华社记者赵丁喆 摄

  事实上,欧盟企业近期对华多数投资均旨在推动本地化生产,避免在华业务受到地缘政治局势和贸易壁垒的影响是其重要原因之一。这表明,尽管经贸问题政治化等外部冲击加速了全球价值链重构,但影响重构的核心因素仍然是技术发展和市场主体的优化行为,中国作为投资目的地的重要性没有改变,中国市场的吸引力让人无法割舍。

  多年来,中国以其超大规模市场、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充足的产业工人储备、优厚的政策红利成为国际资本竞相投资的热土。尽管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全球对外投资整体低迷,但资源要素仍然持续涌入中国。荣鼎咨询指出,许多企业在过去几年仔细考察其他市场后发现,无论在成本、供应链还是在物流方面,这些市场都难以与中国匹敌。美国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库克表示,对苹果供应链来说,“没有比中国更重要的地方”。卡塔尔航空大中华区总经理黄进邦认为,中国市场所展现的多样性和持续增长的潜力,正是卡塔尔航空在这里长期深耕的强大动力。

  当前,“在中国,为中国”成为不少外资企业在华发展的核心战略,“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更是全球企业的普遍共识。礼来、辉瑞、拜耳、美敦力等8家知名外资医药企业纷纷表示将在北京新设研发和创新机构。正在上海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企业展共有129个国家和地区的3496家展商参加,国别(地区)数和企业数均超上届。立邦中国首席执行官钟中林说,首次参展进博会,立邦“不仅要展示我们的创新产品和技术,更重要的是展现我们对中国市场长期的承诺和信心”。据他介绍,目前,立邦已经在中国建立了74家工厂,10家研发中心。今年8月,立邦在上海浦东启动了立邦亚太研发创新中心的建设。

  这是11月4日拍摄的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办场地——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外景。新华社记者 殷刚 摄

  “在中国,为中国”的背后,是外资持续看好中国市场发展前景。中国正持续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中国市场规模大、消费潜能足,不断为外资企业带来发展动能;中国正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发挥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优势,支持外资企业深度参与国际大循环。数据显示,近五年外商在华直接投资收益率约9%,居全球前列。

  荣鼎咨询指出,与前几年相比,欧洲对华直接投资的强劲增长主要集中在汽车行业,德国汽车制造商占欧盟汽车相关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绝大部分。自40多年前德国大众最早进入中国以来,德国汽车企业见证并参与了中国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报告显示,2023年,德国汽车制造商生产的纯电动车在中国市场销量同比增长近50%,在华销量增长十分可观。同时,德国汽车制造商还在升级现有生产设施,推动供应链本地化。德国权威汽车经济学专家、波鸿汽车研究院院长费迪南德·杜登赫费尔表示,德中汽车企业非常期待加强合作,“如果我们能携手并肩前行,汽车产业的未来将非常美好”。

  所谓“去风险”,无异于“去发展”“去机遇”。事实证明,鼓励自主创新、拥抱开放合作、坚持长期主义,才有机会在产业革新中踏浪前行。正如日前访华的芬兰总统斯图布所说,当前保护主义和民族主义甚嚣尘上,对此,不能置之不理。“没有自由贸易,就没有增长;没有增长,就没有福利。”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二届"长城杯"信息安全铁人三项赛决赛举办

  •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北京正推进“超高清入户行动”,推进有线电视超高清机顶盒全面置换,“计划于6月底完成标清机顶盒的置换目标”。
2025-04-29 09:10
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1.24%,连续4年超过90%。
2025-04-29 09:07
“让学生在自然中领悟生命科学的魅力,在实践中锤炼强农兴农的本领。”
2025-04-28 16:42
雨水浸入土壤,导致土壤中的氧气骤减,蚯蚓爬出地面吸取新鲜空气;大雨过后枯枝落叶、微生物等有机物增加,也为蚯蚓提供了更多觅食机会  这几天,南方多地降雨。蚯蚓因无专门的呼吸器官,其呼吸依赖皮肤与土壤孔隙中的氧气进行交换,雨水浸入土壤后往往会占据大部分孔隙,导致土壤缝隙里的氧气骤减。
2025-04-28 10:08
2011年初,团队成员、硕士研究生周何乐子参与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项目研发。周何乐子和年轻的团队成员没有因此退缩,历经5年攻关,最终攻克了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的一系列关键智能技术。
2025-04-28 10:02
早上7点,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松准时踏进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目前,黄汝怡在上海海洋大学攻读蛇类学博士学位,“现在连她导师的办公室都成了她的‘养殖场’”。
2025-04-28 10:01
4月的鼎湖山,清晨还带着寒意,黄忠良已经走进了林子。1956年6月30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前身)在广东肇庆建立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中国首个自然保护区,也是唯一隶属中国科学院的保护区。
2025-04-28 10:01
160年前,欧洲生物学家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研究豌豆的花色、果荚颜色等七大性状的遗传变异,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2025-04-28 09:30
新质生产力推动县域经济绿色发展体现在环境保护上,体现在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上。
2025-04-28 09:27
体重管理已成为当下我国公共卫生的重要议题。为此,各地应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鼓励医院开展体重管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动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形成。
2025-04-28 09:26
4月25日,中国科协印发《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组织推选2025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启动全国性学术团体推选院士候选人工作。
2025-04-27 09:36
4月23日,在上海张江,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将中法天文卫星正式交付给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投入使用。
2025-04-27 09:35
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二十号,55年间,中国航天书写了从地球走向浩瀚宇宙的壮丽诗篇。
2025-04-27 09:30
六合区是南京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2025-04-27 09:16
工厂化育秧选良种、精培育,提高秧苗成活率,减少农药使用,正成为越来越多农户的“心头好”。
2025-04-27 09:13
“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嫦娥七号还将搭载来自埃及、巴林、泰国、意大利、瑞士等国的载荷飞往月球。”郭嘉昆介绍。
2025-04-25 16:45
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同意6个国家的7家机构的申请。
2025-04-25 10:16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在全球的占比达到60%。
2025-04-25 10:15
水利部近日印发《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启动实施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
2025-04-25 10:11
这些看不见的技术迭代,正为中国探索更遥远的宇宙空间铺就更坚实的“天梯”。
2025-04-25 10:0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