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回答时代之问的中国方案(大使随笔·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回答时代之问的中国方案(大使随笔·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来源:人民日报2024-11-05 08:38

  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衡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人类发展指数出现下降,全球极端贫困率20年来首次上升,人类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回答“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时代之问贡献了中国方案。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传承“天下为公”的道义情怀,以推动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为实现路径,以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为基本支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世界各国一律平等,一国安全不能建立在别国不安全之上,合作安全、集体安全、共同安全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选择,为生活在同一地球村的世界各国系上了“安全带”。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融汇“和衷共济”的精神内涵,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不是以一种制度代替另一种制度,以一种文明代替另一种文明,而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以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普遍遵循,为生活在同一地球村的世界各国画出了“同心圆”。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树立“立己达人”的鲜明取向,揭示构筑“小院高墙”、强推“脱钩断链”的做法走不远,更行不通。搞保护主义如同把自己关入黑屋子,看似躲过了风吹雨打,但也隔绝了阳光和空气。中方倡导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主张各国通力合作破解全球性发展难题,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国人民,为生活在同一地球村的世界各国加装了“提速器”。

  循大道,至万里。时至今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彰显中国共产党人世界情怀、汇聚国际社会普遍期待的重要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生动实践,到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的具体实施,再到构建双边和地区层面命运共同体的稳步推进,无不昭示着这一理念的思想伟力和光明前景,将推动各国携手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中越是山水相连的社会主义邻邦,在两党两国最高领导人战略引领下,双方已成为具有战略意义的命运共同体,两党两国关系迈上新高度。中越都坚持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同有为人民谋幸福的使命担当、为人类谋进步的远大抱负。回望历史,双方并肩走过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事业的峥嵘岁月,携手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展望未来,中越将携手做改革道路上的同行者、现代化道路上的好伙伴,走在深化高水平互利合作的前列、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前列、推动人类进步事业的前列,携手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不断赋予两党两国关系新的时代内涵。

  (作者为中国驻越南大使何炜)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冰天雪地迎新年

  • 深圳年味渐浓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闸门开合,水涨船高。2025年1月1日,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三峡枢纽通过量达1.59亿吨,连续三年突破1.5亿吨大关。其中,三峡船闸运行10000余闸次,通过量1.54亿吨;三峡升船机运行4700余厢次,同比增长5.1%。
2025-01-02 09:33
波澜壮阔的海洋中,更多宝藏正待发掘,深海油气资源就是其中的宝藏之一。深海区域有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如今已成为全球油气资源的主要接替区。
2025-01-02 09:31
在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产生和需要存储的数据量呈爆炸式增长。传统的存储方式,如硬盘、磁带等,正面临存储容量有限、维护成本高以及存储设备寿命短等诸多限制。
2025-01-02 09:30
长期以来,科学界普遍认为这两种记忆在大脑中可以协同工作。然而,当两种记忆产生冲突时会发生什么?
2025-01-02 09:29
量子计算正加速发展!2024年12月上旬,谷歌公司推出其最新量子芯片Willow。几天之后,我国科研团队在预印本网站arXiv发布了“祖冲之三号”的相关成果。
2025-01-02 09:29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鼓励和引导高校、科研院所按照先使用后付费方式把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
2024-12-31 09:14
30日,“天目一号”星座23颗卫星、“云遥一号”系列12颗卫星进入中国气象局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并实现业务运行。这是商业小卫星数据首次获准进入中国气象局业务系统,为我国气象预报预测提供有力支持。
2024-12-31 04:10
教育部日前部署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及试点工作,要求2030年前实现基本普及。这对抢占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和人才高地至关重要,必将引发教育领域的系列深层变革。顺利推进人工智能教育,需深化基础研究,把握底层框架和逻辑,做好体系化构建。
2024-12-31 04:45
享受便利的同时,掌握它们背后的核心技术更为重要。如何培养更多懂人工智能、会应用人工智能、能研发人工智能的人才?
2024-12-31 04:45
30日,中国工程院、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等部门联合发布的《2024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整体向好,制造业全球竞争力处于上升趋势,在提质增效、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呈现诸多亮点。
2024-12-31 04:45
2022年12月31日,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在建成两周年之际,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于12月30日首次发布《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对两年来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进行了系统性总结。
2024-12-31 04:10
从7000米级“蛟龙”号,到4500米级“深海勇士”号,再到创下10909米深度之最的“奋斗者”号,我国载人深潜能力不断突破,技术迭代能力快速提升,征服深海的故事不断续写。
2024-12-30 09:18
当前,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通过传感器网络、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实现了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管理,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024-12-30 03:50
科技部30日发布了2023年度全国科普统计数据。数据显示,在科普经费投入方面,2023年全国科普工作经费投入首次突破200亿元,筹集额达215.06亿元,比2022年增长12.60%。
2024-12-31 04:10
“探索三号”12月29日顺利抵达三亚崖州湾南山港公共科考码头,正式入列。这是我国首艘设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
2024-12-30 04:10
国务院近日公布修订后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本次修订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继2007年2月24日审议通过后,时隔17年迎来的首次修订。
2024-12-30 03:50
进一步巩固扩大我国高铁技术世界领跑优势。
2024-12-30 03:50
寒冬时节,一踏进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石板镇的生态草莓农场大棚,就感受到扑面的宜人暖风,嗅到阵阵花果甜香。“红颜”“黑珍珠”“白雪公主”……
2024-12-30 03:50
科普从业者不仅需要具备“受众导向”的能力,而且也需要把“受众导向”作为开展科普的一种方式。
2024-12-28 18:09
技术、产业、人才,仿佛三条大江奔流不息,形成一个“川”字。如何在川字中间加上一横,将三者形成整体,凝聚成创新的磅礴力量?
2024-12-27 10:2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