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各国鲜果,共“飨”中国市场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各国鲜果,共“飨”中国市场

来源:人民日报2024-11-04 09:08

  在位于泰国尖竹汶府的优果东明水果厂,经过分拣和清洁处理的榴莲按品级分类整齐堆放、等待装箱。

  本报记者 白元琪摄

  波兰格鲁耶茨县一家苹果加工企业内,当地工人正在分拣苹果。

  本报记者 禹丽敏摄

  在优果东明水果厂,当地工人对榴莲进行清洁处理。

  本报记者 白元琪摄

  10月20日上午,中老铁路(万象—昆明—北京·平谷)国际冷链专列暨“京滇·澜湄线”首发接车仪式在位于北京市平谷区马坊镇的京平综合物流枢纽举行。首批390吨老挝新鲜香蕉顺利抵达北京。

  本报记者 潘俊强摄

  肯尼亚牛油果、波兰苹果、泰国榴莲……近年来,越来越多世界各地的优质水果进入中国市场,丰富了消费者的“果篮子”。持续开放的市场、多样化的便利政策、日益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让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轻松尝“鲜”,也让许多国家的果农和果商品尝到中国市场的甜蜜机遇。

  “迎来更加广阔的出口空间”

  本报记者 黄炜鑫

  肯尼亚山脚下一家牛油果园里,3000多棵果树整齐排列,翠绿的牛油果挂满枝头。这里位于赤道地区,日照充足、降水充沛、昼夜温差大,独特的气候环境造就了高品质的牛油果,每年的3月到11月都是牛油果产季。

  果园主人查德·瓦富拉正和工人一起在果树间穿梭忙碌,他们手中的篮子里很快就装满了圆润饱满的牛油果。“今年是这片果园的首次丰收。这些牛油果不仅个头大,而且肉质紧实、口感细腻,根本不愁销路。”瓦富拉说。

  “有没有收到中国市场的订单?”记者问。

  “当然有!这批牛油果正是为中国客户准备的。我们马上会把果子送到加工厂进行处理,然后就发往中国。”瓦富拉笑着回答。

  奈瓦沙湖畔的牛油果加工厂内,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忙着对新运来的牛油果进行筛选、清洗、熏蒸、包装。瓦富拉也是这家工厂的生产主管,工厂对出口牛油果的品质要求近乎苛刻。瓦富拉说:“每一批运往中国的牛油果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牛油果要饱满圆润,全身鲜绿色,不深不红,没有伤痕或黑点。”

  处理后的牛油果,再次被装入货车运到首都内罗毕,再转运至肯尼亚东部的蒙巴萨港。在那里,它们将搭乘货轮,历经20多天的海上旅程,最终抵达中国上海。

  肯尼亚是非洲最大的牛油果出口国。2022年1月,中肯签署肯尼亚鲜食鳄梨(牛油果)输华议定书。2022年8月,首批鲜食牛油果通过非洲农产品输华“绿色通道”运抵中国,肯尼亚成为首个向中国出口鲜食牛油果的非洲国家。肯尼亚主流媒体《星报》报道称,中国拥有14亿以上的消费者群体,是肯尼亚极为关注的新兴市场。

  肯尼亚牛油果成功进入中国市场,不仅丰富了中国消费者的选择,也让许多肯尼亚农户受益。瓦富拉见证了进入中国市场给当地牛油果种植业带来的变化。他尤其提到,肯尼亚牛油果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亮相后,备受中国消费者青睐,激发了肯尼亚种植户的热情。“中国市场向外国企业打开大门,为肯尼亚的牛油果种植户带来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这两年,种植户的收入提高了不少。”

  望着苍翠的果园,瓦富拉对未来充满期待,“中国市场是一片沃土,充满了无限可能。我相信,随着肯尼亚新鲜牛油果在中国市场的持续推广,我们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出口空间。”

  “期待更多波兰苹果销往中国”

  本报记者 禹丽敏 李增伟

  从波兰首都华沙驱车向南50公里,便抵达了风景如画的格鲁耶茨县。金秋时节,道路两旁连绵不绝的苹果园里,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在阳光下闪耀着诱人的光泽。果园内,采摘、运货车辆往来不绝。

  格鲁耶茨是波兰乃至欧洲最大的苹果生产基地之一,苹果产量约占波兰总产量的一半,素有“欧洲苹果园”之美誉。“格鲁耶茨苹果”这一品种凭借其卓越品质,荣获了欧盟地理标志保护证书。

  波兰苹果种植历史悠久,许多果园都拥有百年历史。伴随着苹果加工产业的发展,如今波兰已经实现了苹果100%的机械化自动采摘。“许多苹果园逐渐联合起来,形成合作社,产生规模效应。”在格鲁耶茨的一家果园内,农业专家马特乌什·沃兹尼亚克指着远方让记者看,“在方圆20公里内,就有20多家苹果加工企业,这片区域每天能加工1000吨苹果。”

  中国是波兰苹果拓展市场的重要方向之一。2016年年底,波兰苹果正式获准进入中国。2017年,首批波兰苹果经厦门口岸进入中国。随着共建“一带一路”持续推进,波兰果农迎来了更为广阔的商机。为了适应中国市场需求,波兰果园开始大面积种植符合中国消费者口味的苹果品种。据统计,2023年,中国从波兰进口苹果价值同比增长23.2%。

  2013年,波兰老工业城市罗兹迎来首趟从成都开来的中欧班列。经过10余年发展,波兰已经成为中欧班列进入欧盟的重要门户。快速高效的班列为畅通产业链供应链提供了巨大帮助,列车源源不断地将中国制造送往欧洲市场,也将包括波兰苹果在内的欧洲商品运往中国。

  相较于海运的40天时间,中欧班列只需14天就能将波兰苹果运抵中国。“中欧班列的开通,为波兰苹果销往中国市场提供了便利条件。”普瑞玛苹果公司董事长莫妮卡·普兹比尔斯卡表示。

  “波兰苹果产业从业者非常看重中国市场。中国作为世界苹果的主要产区之一,其消费者对苹果的口味选择非常多样。”普兹比尔斯卡对中国市场颇有研究,“要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上脱颖而出,波兰的苹果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努力。我们会培育出更多样的苹果品种,以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期待更多波兰苹果销往中国。”

  “让中国消费者品尝新鲜美味”

  本报记者 白元琪

  “砰!砰!砰!”猜维一手拿着榴莲,另一只手握着细木条轻巧地在果壳上敲打几下。通过辨音,猜维把八成熟的好果挑出来,对外表进行简单清理后,便快速送到下一道加工环节。

  “每天下午4点左右,农户们就会陆续把榴莲运到工厂来。第一道工序就是检验果肉的成熟度。”猜维一边熟练地操作,一边向记者介绍。

  猜维是泰国尖竹汶府优果东明水果厂的工作人员。尖竹汶府位于泰国首都曼谷以东约260公里处,被誉为泰国的榴莲之乡。记者来到工厂时,猜维和他的同事正在榴莲堆里忙碌着,分拣、点药杀菌、摆放晾干,每个步骤都井然有序。

  在他身后,饱满的榴莲按照大小堆成一个个小山头,铺开数十米远。夕阳余晖下,榴莲闪耀着金灿灿的光芒,空气中也弥漫着浓郁的香气。

  不远处,一字排开的冷柜货车已等候多时。司机师傅侬瓦刚洗漱完毕,“从这里出发,不到一天时间就能抵达泰老边境,交接货柜后再开回来。虽然辛苦,但是收入很不错!”侬瓦一边说着,一边准备出发。

  榴莲是中国第一大水果进口品类。据统计,2023年中国进口142.6万吨鲜榴莲,其中92.9万吨来自泰国。中国市场的强劲需求,带动了泰国水果产业发展。泰国商业部数据显示,2024年尖竹汶府的榴莲产量预计突破56万吨,同比增长超4.3%。同时,山竹、龙宫果等热带水果的产量也迎来了快速增长。“我推荐了不少亲朋好友来水果加工厂上班,收入有保障,旺季的提成更是丰厚!”猜维开心地说。

  “我们厂现在有400多人,分成了8个工种,经验丰富的工人总是供不应求。”优果东明水果厂厂长郝东明略显困倦,从办公室里走出来和记者打招呼,“虽然本地榴莲产季逐渐进入尾声,但市场需求依然旺盛。其他地区的新鲜榴莲源源不断地运来,工厂里十分繁忙,我们已经连续几个晚上加班了。”生意越来越好,郝东明今年准备再添置几个冷柜。

  郝东明向记者介绍,目前陆运是泰国榴莲进入中国的主要方式之一。从泰国出发,榴莲先被运送到老挝,再转运至越南,最后通过广西凭祥友谊关口岸进入中国市场。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生效实施和中国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加速推进,陆运效率显著提升。“如今,泰国榴莲仅需3天便能抵达中国,让中国消费者品尝新鲜美味。”

  夜幕降临,尖竹汶府渐渐热闹起来。水果加工厂里灯火通明,厂外道路上,运输车辆疾驰而过。侬瓦的货车也已离开工厂,满载着美味的榴莲驶向中国市场。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冰天雪地迎新年

  • 深圳年味渐浓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闸门开合,水涨船高。2025年1月1日,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三峡枢纽通过量达1.59亿吨,连续三年突破1.5亿吨大关。其中,三峡船闸运行10000余闸次,通过量1.54亿吨;三峡升船机运行4700余厢次,同比增长5.1%。
2025-01-02 09:33
波澜壮阔的海洋中,更多宝藏正待发掘,深海油气资源就是其中的宝藏之一。深海区域有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如今已成为全球油气资源的主要接替区。
2025-01-02 09:31
在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产生和需要存储的数据量呈爆炸式增长。传统的存储方式,如硬盘、磁带等,正面临存储容量有限、维护成本高以及存储设备寿命短等诸多限制。
2025-01-02 09:30
长期以来,科学界普遍认为这两种记忆在大脑中可以协同工作。然而,当两种记忆产生冲突时会发生什么?
2025-01-02 09:29
量子计算正加速发展!2024年12月上旬,谷歌公司推出其最新量子芯片Willow。几天之后,我国科研团队在预印本网站arXiv发布了“祖冲之三号”的相关成果。
2025-01-02 09:29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鼓励和引导高校、科研院所按照先使用后付费方式把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
2024-12-31 09:14
30日,“天目一号”星座23颗卫星、“云遥一号”系列12颗卫星进入中国气象局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并实现业务运行。这是商业小卫星数据首次获准进入中国气象局业务系统,为我国气象预报预测提供有力支持。
2024-12-31 04:10
教育部日前部署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及试点工作,要求2030年前实现基本普及。这对抢占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和人才高地至关重要,必将引发教育领域的系列深层变革。顺利推进人工智能教育,需深化基础研究,把握底层框架和逻辑,做好体系化构建。
2024-12-31 04:45
享受便利的同时,掌握它们背后的核心技术更为重要。如何培养更多懂人工智能、会应用人工智能、能研发人工智能的人才?
2024-12-31 04:45
30日,中国工程院、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等部门联合发布的《2024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整体向好,制造业全球竞争力处于上升趋势,在提质增效、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呈现诸多亮点。
2024-12-31 04:45
2022年12月31日,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在建成两周年之际,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于12月30日首次发布《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对两年来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进行了系统性总结。
2024-12-31 04:10
从7000米级“蛟龙”号,到4500米级“深海勇士”号,再到创下10909米深度之最的“奋斗者”号,我国载人深潜能力不断突破,技术迭代能力快速提升,征服深海的故事不断续写。
2024-12-30 09:18
当前,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通过传感器网络、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实现了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管理,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024-12-30 03:50
科技部30日发布了2023年度全国科普统计数据。数据显示,在科普经费投入方面,2023年全国科普工作经费投入首次突破200亿元,筹集额达215.06亿元,比2022年增长12.60%。
2024-12-31 04:10
“探索三号”12月29日顺利抵达三亚崖州湾南山港公共科考码头,正式入列。这是我国首艘设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
2024-12-30 04:10
国务院近日公布修订后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本次修订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继2007年2月24日审议通过后,时隔17年迎来的首次修订。
2024-12-30 03:50
进一步巩固扩大我国高铁技术世界领跑优势。
2024-12-30 03:50
寒冬时节,一踏进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石板镇的生态草莓农场大棚,就感受到扑面的宜人暖风,嗅到阵阵花果甜香。“红颜”“黑珍珠”“白雪公主”……
2024-12-30 03:50
科普从业者不仅需要具备“受众导向”的能力,而且也需要把“受众导向”作为开展科普的一种方式。
2024-12-28 18:09
技术、产业、人才,仿佛三条大江奔流不息,形成一个“川”字。如何在川字中间加上一横,将三者形成整体,凝聚成创新的磅礴力量?
2024-12-27 10:2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