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全球洞察|瑞士学者:欧洲汽车业的首要问题不是中国,而是欧盟委员会的错误决定
首页> 国际频道> 海外看中国 > 正文

全球洞察|瑞士学者:欧洲汽车业的首要问题不是中国,而是欧盟委员会的错误决定

来源:环球资讯广播2024-11-02 18:23

  【观点速览】

  加征反补贴税不会阻止中国电动汽车取得成功,反将削弱欧盟产业竞争力。

  欧洲汽车业的首要问题不是中国,而是欧盟的错误决定。

  与打贸易战相比,继续对话谈判是最佳解决方案。

  追求对华脱钩是“非常糟糕”的主意,美国影响“显而易见”。

  中国经济稳健增长为世界经济做出重要贡献。

全球洞察|瑞士学者:欧洲汽车业的首要问题不是中国,而是欧盟委员会的错误决定

  瑞士日内瓦伯尔尼大区经济发展署前署长、经济学家菲利普·莫尼耶

  10月30日起,欧盟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为期五年的反补贴税,相关决定在欧洲内部引发强烈争议与反对。

  10月31日,就欧中经贸关系等话题,瑞士日内瓦伯尔尼大区经济发展署前署长、经济学家菲利普·莫尼耶接受了总台环球资讯广播记者专访。

  【菲利普·莫尼耶】对中国电动汽车加税效果“适得其反”,无助欧洲能源转型

  欧盟现在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征收了最高35%的额外关税,可预见的后果有如下几个:

  首先,中国电动汽车将大量出口到欧洲和美国之外的国家。除欧美外,中国电动汽车还有很多市场,无论如何,中国车企都会取得成功。

  中国车企可以通过在欧洲建立工厂,例如在匈牙利,来规避这些额外关税。

  欧洲电动汽车行业将会因为竞争减少而变得更脆弱。我认为至少在短期内,欧洲的能源转型进程会因此而受到负面影响,至少在未来十年内将是这样。

  此次欧盟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发起的反补贴调查,一个显著特点,是没有以欧盟内部企业申请作为基础。与此同时,在调查和磋商过程当中,欧盟委员会无视中国业界的诚意和努力,执意推动调查并加征高额反补贴税。这种典型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既损害中欧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损害欧洲消费者的利益,也损害欧盟绿色转型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菲利普·莫尼耶】欧洲汽车业的首要问题不是中国,而是欧盟委员会的错误决定。

  欧盟一直把矛头指向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得到了政府支持。我认为,在各个国家,许多行业都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得到国家的支持,因此只把矛头指向中国电动汽车是不对的。因为这是全球性的,而不仅仅是中国的问题。

  同时,我认为中国政府大力支持电动汽车发展是顺理成章的。多年前,包括北京在内的多个城市的空气污染问题非常严重,所以中国政府采取了非常果断的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包括支持电动汽车行业发展,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我想强调的是,欧洲电动汽车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不是来自中国的竞争,而是欧盟委员会的不当决定。什么是最好的技术,不应当由政治家们决定,他们可以设定目标,比如二氧化碳减排的目标,如何来实现则应让行业做出正确的技术决定,这样欧洲的汽车企业才会得到好的发展。

  10月30日,针对欧盟加税决定,中国商务部回应:对欧方决定不认同、不接受,坚决维护中国企业合法权益。敦促欧方继续与中方磋商,推动达成解决方案,避免贸易摩擦升级。

  10月31日,外媒报道:欧盟已决定派员前往北京,同中方磋商,旨在找到关税的“替代方案”。

  【菲利普·莫尼耶】对话谈判是最佳解决方案

  我认为最好的解决方案是花更多的时间进行讨论和谈判,既要研究中国企业获得的支持,同时也要研究欧洲企业所获得的支持。因为在欧洲同样有很多类型的支持。例如,我们称之为“专利盒”的制度,这是一项(用税收优惠)支持创新技术的制度。如果观察“专利盒”制度的实施情况,你会发现,它其实比预设的情形要“慷慨”得多。所以,我认为最好的解决方案是坐下来讨论谈判,找到比打贸易战更好的解决方案。

  我希望谈判的结果是好的。由于欧盟内部实际上存在很大分歧,一些国家希望进行更多谈判,比如德国;也有国家希望加征反补贴税,比如法国。所以我认为,还是有可能找到解决方案的。

  当前,欧盟和中国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相互间的投资总量超过2500亿美元。中欧之间的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不可分割是经济界广泛共识。不过,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当中,欧盟政界却屡屡强调要在和中国的交往当中实施所谓“去风险”,给欧中经贸关系设置障碍。

  【菲利普·莫尼耶】追求对华脱钩是“非常糟糕”的主意,美国影响“显而易见”

  与中国脱钩既不现实,也不是个好主意。因为中国对欧洲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市场,不仅在规模上,而且在消费者喜好上,很多中国消费者青睐创新和新产品,中国市场也因此变得非常有价值。

  同时,对欧洲而言,中国又拥有众多的优质供应商,这些供应商既有实力,成本又有竞争力,而且有很多创新能力。所以,如果想追求对中国脱钩,将是一个非常糟糕的主意。

  此外在对华立场上,作为欧盟的盟友,美国会以不同的方式发挥影响,不仅通过正式的渠道,也有非正式的渠道。这种影响是一定存在的。

全球洞察|瑞士学者:欧洲汽车业的首要问题不是中国,而是欧盟委员会的错误决定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4.8%。2024年全年,中国政府设定的年度经济发展预期目标是5%左右。

  【菲利普·莫尼耶】中国经济稳健增长为世界经济做出重要贡献

  考虑到目前的形势,包括从新冠疫情中复苏等因素,我认为5%是一个不错的增长率。世界上很多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如果能实现5%的经济增长,将是巨大的喜讯。

  此外,如果考虑到人口、市场规模以及对全球贸易的参与度,中国实现5%左右的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将是极其重大的。

  记者| 陈濛 汪一鸣

  签审| 邹浩宇

  监制| 关娟娟

[ 责编:张倩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斯洛伐克总理菲佐

  • 黄河三湾变迁记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0月31日,“科学家精神百场讲坛——国家卓越工程师进校园”在北京科技大学举行。
2024-11-01 04:20
近日,记者跟随2024年“防震减灾高质量发展进行时”主题采访活动,了解江苏如何啃下海洋地震监测这块难啃的“硬骨头”。
2024-11-01 04:20
为什么而科研?这是每一个科技工作者和科研机构都需要回答的问题。是兴趣,是理想,亦是责任!
2024-11-01 04:20
“天关”卫星(爱因斯坦探针卫星)在轨交付仪式暨成果发布会31日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举行。
2024-11-01 04:20
大科学装置不仅能帮助人类突破认知极限,在基础科学领域做出重大突破,也能服务社会发展,解决国家重大需求。
2024-11-01 04:20
这项赛事由拼多多、光明食品集团、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共同主办,旨在为植物工厂降本增效和产业化发展集智聚力。
2024-10-31 09:23
这一私域大模型以在轨卫星管理专业知识库为基础,搭建航天器操控平台,通过语音、文本互动,即可完成航天器在轨管理、航天器管理人员培训,助力卫星高效智能管理。
2024-10-31 09:23
比赛中,残疾人选手将操纵义肢手抓取多种物体,但由于残疾人控制义肢的信号源非常有限,确保手指、手腕的可靠运动成为需要攻克的问题。
2024-10-31 09:21
部分癌症发生在天生携带罕见基因序列变异的人群中,发现此类变异可改善早期癌症检测及促进靶向疗法发展。
2024-10-31 09:20
10月下旬,西藏那曲市安多县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唐北区域,温度已降至-10℃左右。“
2024-10-31 04:05
近日,科研团队在开展古树名木调查过程中,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境内的长白山原始森林中,发现大片以珍稀濒危植物东北红豆杉为骨干树种的天然群落。
2024-10-31 04:05
今年进博会,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将集聚全球十大医疗器械企业、十一家世界500强制药企业,大量“首秀”“首展”亮眼。
2024-10-30 18:40
走进玉门风电场“风电长廊”展厅,一幅幅图片、一段段影像、一件件展品,详细介绍了全球风电、中国风电、甘肃风电发展历程及现状。
2024-10-30 09:15
美国一项新研究显示,一种关键洋流的减缓可能会在本世纪末使预计的北极变暖幅度下降约2摄氏度。研究人员还警告说,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减缓还可能引发其他气候异常,例如可能导致热带辐合带的变化。
2024-10-30 09:14
据了解,目前定位于高端、个性的冰箱,多使用智能玻璃面板,而中低价冰箱仍有不少是传统面板。
2024-10-30 09:14
汽车后市场在规范化的基础上,借助智能化技术的赋能,正逐步实现服务的升级转型,为消费者带来更加专业、便捷、个性化的服务体验。
2024-10-30 09:13
新质生产力具有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质态特征。“人工智能+”作为新一代数字技术集合体,以数据、算法和算力为核心要素,驱动科技革命实现从孤岛走向连接、从初级走向高阶、从工具走向价值的全面升级,展现出超越工业经济时代的技术能级。
2024-10-30 04:00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人机交互领域展现出的强大自主性和泛化能力,让人们越来越感觉到与人工智能的交流就像是和另一个人交谈。
2024-10-30 04:00
步入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科研院区,一座长白山微观沙盘十分抢眼。
2024-10-29 10:08
科学普及是推动创新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翼”,建设高水平科普人才队伍是壮大“科普之翼”的关键。我们相信,通过深入实施、不断完善这一制度,必将推动优秀科普人才持续涌现,为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两翼齐飞”提供强劲动力。
2024-10-29 10:0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