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华文化圈粉记?|一个美国人在江南水乡办起博物馆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观察 > 正文

中华文化圈粉记?|一个美国人在江南水乡办起博物馆

来源:上观新闻2024-10-28 13:43

中华文化圈粉记?|一个美国人在江南水乡办起博物馆

  杜维明(美国) 六悦博物馆创始人

  文化之美,没有国界。

  它无需言语,只要一眼就令人沉醉,甚至献上一生来追寻。当来自美国的杜维明遇上一件件中国民间的老物件后,他觉得自己被这些独具匠心的手工艺品迷住了。他觉得自己找到了一种纯粹的美——无论你来自哪个国家,无论你身处何种文化,都会被“圈粉”、被打动、被震撼。

  日前,新民晚报记者来到苏州吴江黎里古镇,对话六悦博物馆创始人杜维明,听一听他踏上收藏之路的初衷,聊一聊这些藏品背后的故事,说一说他眼中的中华文化之美。在这里,杜维明创办了六悦博物馆,展示了自己收藏的4万多件中国民间工艺品。

中华文化圈粉记?|一个美国人在江南水乡办起博物馆

  收藏之路:因为喜欢所以坚持

  “我在中国的时间是在美国时间的双倍!”边竖起两根手指,边面对镜头大笑,60多岁的杜维明用流利的中文作着自我介绍。这个美国人本名Mitch Dudek,来自俄亥俄州的他在中国已生活了40多年。

  时钟拨回到1981年,来到上海师范学院(现上海师范大学)学习的杜维明第一次踏上中国。作为首批来华学习的美国留学生,他喜欢利用课余时间游历天南海北。“那时候我是个留学生,习惯带个背包,去云南、广西、贵州等地游玩,越偏的地方越好。”他说那段坐着绿皮火车旅行的岁月,刻下了他和老物件的情缘,也开启了他收藏手工艺品的旅途。

中华文化圈粉记?|一个美国人在江南水乡办起博物馆

  “我有时会借宿在各地的村民家,就是在那个时候,我被老百姓家里的老物件吸引。这些东西太漂亮了!”杜维明回忆,一件件独具特色的生活用品,刻画出特色鲜明的民俗韵味,凝聚着当地匠人的精湛技艺,让年轻的他心驰神往。在他看来,小到桌椅板凳,大到门梁藻井,都是艺术的沉淀、文化的瑰宝。“我开始留心,村民如果不要了我就去收,比如那里的老房子要拆了,留下的砖瓦和门窗我都要。”

中华文化圈粉记?|一个美国人在江南水乡办起博物馆

  40多年过去了,曾经的背包青年成为了专业律师。随着年龄增长,工作越来越忙,但他对于老物件的爱从未改变。“有时别人在手机上给我发照片,我对这个东西有兴趣的话我就会收下来,不同地方不同文化背景的老物件我都要,只要是美的,那就是有价值的。”杜维明说。为了存放各式各样的老物件,他在上海郊区租了一个又一个的仓库,“我和妻子经常去仓库里走走逛逛,品味那些雕刻、图画、设计,民间的智慧和记忆令我们着迷。”

  镂花的门窗、刻字的牌匾、精巧的木雕……他喜欢带领外国朋友参观自己的藏品,仓库中的手工艺品尽管饱受岁月磨砺,但散发出的美感与生活的气息让每一个人都赞不绝口。最终,不忍这些收藏品静静地躺在仓库不见天日,杜维明作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创办一个博物馆,让这些老物件跨越时空和喜欢它们的人相遇。

中华文化圈粉记?|一个美国人在江南水乡办起博物馆

  “在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政府的帮助与支持下,我把展馆建在了长三角的腹地黎里古镇,这里原先是一个旧工厂,经过重新装修改造,变成一座五层楼的博物馆。”杜维明介绍说,在多方努力下,2018年六悦博物馆终于对外开放。

中华文化圈粉记?|一个美国人在江南水乡办起博物馆

  六悦六艺:中国文化就是这么美

  六悦博物馆取名“六悦”,意思是说,人有六感——视觉、嗅觉、味觉、听觉、触觉和直觉。“眼耳鼻舌身意皆悦,是为六悦。”杜维明杰介绍,希望来到这里的每一个人,无论中外,都能和他一样得到全方位的快乐。而博物馆的英文名则为“Six Arts”,对应了传统文化中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在此处看到最为地道的中国文化,接触最接地气的民间习俗,这个美国老人可没少花心思。

中华文化圈粉记?|一个美国人在江南水乡办起博物馆

  馆内的一楼是免费展区,游客踏入展馆就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窗棂,在不同颜色的背景光衬托下,雕刻细节纤毫毕现。往里走去,四合院展区映入眼帘,整个环境仿佛是从原址平移而来,四合院从房间格局到内里摆件都原汁原味地呈现给了观众。继续深入,糕饼模具展区里大大小小的木质工具让人眼花缭乱;宫灯馆里精巧别致的花灯令人梦回大唐;木雕造像展区里栩栩如生的摆件诉说着能工巧匠的精湛技艺。

中华文化圈粉记?|一个美国人在江南水乡办起博物馆

  当然,博物馆的精彩远不止这些。上楼进入特展区域,数万件古董家具、手工艺品、生活用品逐渐展现在你眼前。从书柜到橱柜,从中药柜到铁皮盒,从闽南的神轿到中原的官轿,从南方的独轮车到北方的马车……占地18000平方米的六悦博物馆里的4万多件展品,巨细靡遗地展现出了中国各地的民俗习惯以及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人生活智慧的手工艺品。

中华文化圈粉记?|一个美国人在江南水乡办起博物馆

  “你爱一个人,你为什么爱他?是很难说出个道理的。”面对记者的追问,杜维明表示对于这些老物件的爱无法用言语讲清楚,“每一个我收藏的东西,我能感觉到里面都有一个故事,一些道理。这个故事说了什么?可能我不是很清楚,但我知道这是中国传统的东西,那我就特别特别喜欢。”

  民间的物件收藏价值高吗?对此,杜维明有自己的理解:“我收藏时最看重的是它是不是漂亮,不漂亮的话我不收。我跟别的收藏家不一样,一般来讲收藏家要看经济价值,而我不在乎,我就看这个是不是美。”

中华文化圈粉记?|一个美国人在江南水乡办起博物馆

  如今,越来越多的游客,特别是年轻人喜欢到这里打卡,在这家讲述着前人生活智慧与各地民俗习惯的博物馆中,寻找历史的记忆与岁月的痕迹。这座旧时光的藏宝阁能够获得大众的认可,给了杜维明继续收藏与办展的动力。“时代只会向前,但记忆需要延续。许多人告诉我看完以后十分震撼,我想他们一方面是想说在这里看到了,学到了,另一方面他们更是被中国民俗文化、民间手工艺品给震撼了。”

  杜维明说,未来他将继续把仓库里的收藏品搬进博物馆,开辟更多的展区向公众开放,“希望每个观众离开后都可以骄傲地说,你看!中国文化就是这么美!”

中华文化圈粉记?|一个美国人在江南水乡办起博物馆

  (原标题为《一个美国人在江南水乡办起博物馆:用老物件展示匠人技艺与民俗之美 | 老外讲故事·中华文化圈粉记(20)》)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欧青年对话会2025”在京举行

  • 山东东营:河海交汇的湿地之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