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增进相互了解,共促人权进步”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增进相互了解,共促人权进步”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24-10-28 09:23

  以“新兴权利保障:中国与欧洲的视角”为主题的“2024·中欧人权研讨会”近日在德国首都柏林举行。来自中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土耳其、瑞典、捷克、克罗地亚、罗马尼亚等10多个国家的60余位人权领域代表围绕当前全球人权热点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多国学者赞赏中国人权事业成就

  “中欧人权研讨会”创立于2015年,是中欧在人权领域交流合作的机制化学术平台。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向与会嘉宾介绍了中国人权发展道路和人权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强调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围绕“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这一深刻认识,中国实现了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中国人民享有了更高水平的社会保障和更高质量的生活。

  德国智库席勒研究所创始人兼主席黑尔佳·策普—拉鲁什赞扬中国在人权保障和发展上的成就。她认为,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三大全球倡议具有广泛的包容性,考虑到所有国家的利益。

  德国经济学家、国际物流专家乌韦·贝伦斯在中国生活工作20多年,见证了中国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他说,“中国曾经贫困的村庄如今都通路、通水、通电、通网络,农舍得到整修,环境清洁,村民们对此感到满足且自豪”。

  “中国走出了一条有自身特色的人权发展道路,在社会经济和个体权利保障方面取得诸多进展。”德国蔡特金社会研究论坛研究员玛丽安娜·佩雷拉认为,中国共产党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瑞典“一带一路”研究所所长史蒂芬·布劳尔表示,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中国与其他国家分享自身发展经验,这有助于推动全球减贫事业发展,保障人权首要的是确保生存权和发展权。他呼吁欧洲国家与中国及其他国家开展更加紧密的合作,共同推动人权事业发展。

  法国导演、纪录片制作人让·米歇尔·卡雷在研讨会上播放了他在中国西藏拍摄的纪录片《深入西藏》,引发与会嘉宾热议。他介绍,为拍摄这部纪录片,他深入西藏的城市和农村地区进行采访,纪录片展示了一个真实的、欣欣向荣的西藏,那里的人们享有充分的住房、教育、卫生、宗教等权利。“个别国家滥用人权概念,在对中国实际情况不了解的情况下,指责批评中国人权状况,这很不合理。”卡雷说。

  “相较于部分西方媒体散播的涉疆、涉藏等不实之词,本次研讨会向与会者展示了真实、客观信息。这反映中国在人权问题上更加积极进取。”中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法学院教授毛俊响对记者表示。

  如何保障新兴权利成为全球人权事业发展的新课题

  研讨会期间,中外嘉宾围绕社会权利与经济不平等、数字技术与人权的交集以及可持续性——平衡个人、社会和自然界的权利等议题举行了三场平行会议。

  多位学者指出,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的巨变,催生了许多新兴权利,如数字人权等。如何保障新兴权利成为全球人权事业发展的新课题。

  欧洲宗教哲学学院院长、德国明斯特大学教授汉斯—彼得·格罗汉斯强调,个人拥有法律赋予的权利,同时作为个体也需要履行对于群体的义务。在每个国家、每个社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都应保持适当平衡。

  “随着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很多国家的民众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欧洲人权法院资深律师托马斯·斯特劳布认为,国际社会对环境权的立法急需与时俱进,各国需采取更多措施减轻气候变化的影响,保障人们的生存权、发展权。

  瑞士日内瓦智库“普遍权利组织”执行主任马克·利蒙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全球应采取更有力的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表现突出。例如,中国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在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风力发电等技术领域取得巨大成就,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牛津大学副教授杰里米·诺克斯重点关注人工智能与教育的发展。他认为,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工具,确实提高了学习效率,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加剧了社会不平等。

  中国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执行院长张永和表示,数字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伦理挑战,如隐私、数据安全和人工智能的道德决策等。人们需要探讨如何在技术进步与人类价值观之间找到平衡,确保技术的使用符合伦理标准。

  中欧共同倡导对话合作促进和保障人权

  推动人权事业发展是中欧两大文明的共同关切。“中欧人权研讨会”此前已举办8届。继在法国、荷兰、奥地利和意大利等国成功举办后,今年来到德国。“柏林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地方,也是东西相接、历史相连的地方。”会议承办方之一的德国中国文化基金会监事会主席阿克塞尔·黑格维恩说,讨论人权就意味着要开展对话交流、互相学习。

  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皮特·赫尔曼长期在中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从事研究工作,他说:“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能够促进人权研究。希望通过加强欧中学者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世界人权事业发展进步。”

  国际科学哲学院主席、克罗地亚扎达尔大学哲学教授尤雷·佐夫科呼吁开展更多文明对话,在对话中相互学习,探讨如何保障和促进人权。

  西班牙卡洛斯三世大学国际法教授曼努埃尔·费尔南德斯·戈麦斯表示,人权标准各有差异,正是由于差异性的存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之间才需要进行人权对话。“希望未来进一步加强欧洲各国与中国的人权对话,以增进相互了解,共促人权进步。”

  新兴权利保护带来的全球性挑战难以依靠个别国家单独解决,而是需要各国的共同参与。至今,中欧已持续开展两次数字领域高层对话;今年8月,中国和欧盟正式建立数据跨境流动交流机制。这为中欧开展新兴权利保护提供了合作基础。

  “欧中人权对话很重要。”欧洲新闻通讯社欧亚频道负责人卡洛·马里奥全程参与了中欧人权研讨会的报道。他在报道中写道,在德国柏林召开的欧中人权研讨会围绕数据隐私、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等新兴权利进行了讨论,其宗旨是通过双方深入交流,在人权问题上达成更多共识。通过在全球范围内保护和促进人权,推动中国与欧洲在人权领域的对话与合作。面对全球性挑战,世界需要更多确定性和稳定性,以促进人权事业发展。

  “促进和保护人权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德中经济、教育和文化协会主席贝恩德·安迈尔表示,各国应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发展促进人权、以合作推进人权,切实保障各国人民公平享有各类人权。

  中南大学党委副书记、人权研究中心主任蒋建湘表示,人权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和追求。新兴权利概念及其保护实践的多样性,是国际社会文化多样性的具体体现。深化中欧人权机构和学者间的合作交流,能够为新兴权利的理论研究与保障实践注入新的智慧。

  (本报柏林10月27日电 刘 赫 刘仲华)

  《 人民日报 》( 2024年10月28日 03 版)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宁夏南华山首次发现新记录植物种

  • 直击“锋刃-2025”国际狙击手射击竞赛“巅峰”比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机语言交互的“温度”,其核心在于能否实现情感共鸣、文化适配与价值传递。语言不仅是信息符号,更是心灵沟通的桥梁。为冰冷的代码注入人文温度,需在技术突破与设计理念上双轨并进。
2025-07-17 04:30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万世明团队,基于海洋沉积物中的黑碳记录,重建了过去30万年以来东亚北部的古火演化历史,结合欧洲、东亚、东南亚及澳大利亚区域的记录以及考古遗址大数据,发现现代人类大规模用火始于约5万年前。
2025-07-17 04:30
在飞行器大家庭中,有一类特别的成员——翼伞。它们没有刚硬的机翼,却凭着一片巨大柔软的“翅膀”,借助风力优雅地翱翔于天际;它们结构看似简单,却蕴含着空气动力学的精妙智慧。翼伞是融合古老降落伞原理与现代智能科技的独特柔性无人飞行器,包含翼、控制系统、负载,如果加上推力系统,就可化身为伞翼无人机。
2025-07-17 04:30
近年来,移动电源行业呈现出较为迅速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移动电源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威胁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
2025-07-17 03:55
由该院枸杞科学研究所联合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业研究所编制的《枸杞属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获得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通过。
2025-07-17 04:00
武汉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南方科技大学等单位,在单细胞水平上成功解密了拟南芥叶片衰老的过程。
2025-07-16 10:44
不只是产量最大,“深海一号”大气田还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7-16 10:42
我国正研制《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该标准是保障卓越工程师培养从“样板间”走向宏大队伍的基础。
2025-07-16 10:39
七月下半月和八月上半月是我国主汛期的最重要阶段,应急管理部指导各地加强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队伍建设,开展广泛培训,目前总人数已达115万人。
2025-07-16 10:25
为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2025-07-16 10:23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2025-07-15 04:10
现阶段,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人工智能关键硬件与开源软件储备不足、人工智能在重点行业领域应用率偏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短缺且结构不合理、缺乏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等问题。
2025-07-15 04:10
2025年可谓人形机器人的“破圈”之年。从蛇年春晚舞台的机器人扭秧歌,到北京亦庄的机器人马拉松,再到浙江杭州的机器人格斗赛……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迈向各类“应用场”。
2025-07-15 02:55
科考船在狂风巨浪中剧烈摇摆,寻找渺小的目标如同大海捞针。回收沉睡海底半年的海底地震仪,是这次出海科研任务中最艰难的一环。“快看!在那儿!”随着一声疾呼划破沉寂,
2025-07-15 02:55
老北京人都知道,居家过日子,买剪刀要买王麻子的,吃腐乳要吃王致和的,穿布鞋要买内联升的…… 这是为啥?因为人家的这些物件,得劲儿呗!为啥得劲儿?匠心所致也!
2025-07-15 02:55
从27岁到60岁,33载深蓝搏击,马远良实现了中国航空声呐从无到有、从追赶到并跑乃至局部领先的壮举。
2025-07-14 08:49
何熙昱锦也表示,脑机接口技术涉及芯片、传感器、算法、应用等多个环节,需要上下游企业形成更紧密的合作关系。
2025-07-14 08:45
在论坛签约仪式上,中国、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埃及等国家共签署12个数字经济合作项目,涉及跨境电商、智慧城市等领域。
2025-07-14 08:45
天然铀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能源矿产,铀资源勘查采冶位于核燃料循环体系的前端,是核工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2025-07-14 08:42
这条从技术突破、场景深耕到生态协同的融合路径,正强劲驱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迈向高质量跃升。
2025-07-14 08:4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