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架设发展快轨,铺就梦想之路——雅万高铁见证中印尼合作走深走实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架设发展快轨,铺就梦想之路——雅万高铁见证中印尼合作走深走实

来源:新华网2024-10-17 13:56

这是4月17日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哈利姆站拍摄的一列停靠在站台的雅万高铁高速动车组。当日是雅万高铁开通运营半年。新华社记者 徐钦 摄

这是4月17日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哈利姆站拍摄的一列停靠在站台的雅万高铁高速动车组。当日是雅万高铁开通运营半年。新华社记者徐钦 摄

  新华社雅加达10月16日电通讯|架设发展快轨,铺就梦想之路——雅万高铁见证中印尼合作走深走实

  新华社记者 陶方伟 叶平凡 郑世波

  “我梦中有一条红色的飘带,在千岛之国穿行。一刹那就带我来到群山之间,体会流动的魅力和全新改变……”一首以雅万高铁为主题的中印尼双语歌曲《雅万的红飘带》在印度尼西亚走红。歌曲唱出了印尼民众对雅万高铁的喜爱,也道出了雅万高铁通车一年以来给印尼社会和经济带来的深刻变化。

  印尼是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首倡之地。2023年10月1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共同为雅万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揭幕。

  作为两国元首亲自关心推动的中印尼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旗舰项目,雅万高铁过去一年的可持续运营改善了当地民众生活,给印尼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新亮点,助力印尼现代化发展进程,成为推动两国合作共赢的生动写照。

6月17日,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哈利姆站候车大厅,人们和雅万高铁高速动车组模型合影。新华社记者 徐钦 摄

6月17日,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哈利姆站候车大厅,人们和雅万高铁高速动车组模型合影。新华社记者 徐钦 摄

  发展之路:经济腾飞新引擎

  雅万高铁连接印尼首都雅加达和旅游名城万隆,是印尼和东南亚的第一条高速铁路。全长142.3公里,最高运营时速350公里。雅万高铁中印尼运维联合体10月1日的数据显示,雅万高铁通车以来累计运送旅客超过540万人次,其中包括来自159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旅客30万人次。

  万隆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阿里耶夫·赛义夫丁说,今年4月开斋节期间,万隆酒店入住率激增至86.8%,多个景点的游客数量随之猛增,经济效益有目共睹。

  高铁的开通让许多曾经依赖农业收入的当地居民通过开设食品摊位、零售商铺等方式改善了家庭经济状况。

10月11日,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乘客在雅万高铁哈利姆站候车大厅排队进站。新华社记者 徐钦 摄

10月11日,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乘客在雅万高铁哈利姆站候车大厅排队进站。新华社记者 徐钦 摄

  “雅万高铁开通之前,我每天的收入只有10万印尼盾(1元人民币约合2188.79印尼盾),但现在可以达到50万印尼盾。”在万隆德卡鲁尔站附近售卖巽他族小吃的塔蒂·赫里亚蒂说。

  西爪哇省代理省长贝·特里亚迪表示,雅万高铁极大促进了沿线小微企业的发展,形成了新的社区经济生态,西爪哇省政府正与帕达拉朗站和德卡鲁尔站的小微企业合作,为游客推出更多万隆美食和旅游套餐。

  雅万高铁不仅缩短了雅加达与万隆之间的通行时间,也带动了新住宅区的兴起,并促进了传统市场、购物中心、餐厅和旅游目的地等新经济中心的成长,有力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雅万高铁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形成的跨机械、冶金、材料、电气、电子、化工、信息等行业的产业链条,也带动了印尼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的跃迁式发展。印尼国有企业部长艾瑞克·托希尔表示,雅万高铁项目在2019年至2023年间为推动雅加达和西爪哇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9月13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雅万高铁动车组列车停靠在德卡鲁尔动车所附近(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徐钦 摄

9月13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雅万高铁动车组列车停靠在德卡鲁尔动车所附近(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徐钦 摄

  共享之路: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队伍”

  在中印尼两国元首的关心下,雅万高铁不仅成为两国友谊的象征,也推动了技术进步和人才培养。过去一年中,中印尼双方积极开展技术合作,确保印尼实现高铁的本地化及可持续运营。

  据统计,雅万高铁建设期间,通过建立培训机构、中方员工“师傅带徒弟”、现场实训等方式,印尼方面累计约4.5万人次接受了培训。这些人员在焊接、电工、机械操作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不仅保障了雅万高铁的长期稳定运营,更为印尼高铁网络的未来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印尼铁路理工学院的学员塞蒂亚万是雅万高铁的首批司机,30多岁的他坦言,成为高铁司机是他人生中的骄傲。

9月12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中国高铁司机张跃(中)对印尼高铁司机阿古斯·德维奥诺·维多多(右)进行手把手教学指导。新华社记者 徐钦 摄

9月12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中国高铁司机张跃(中)对印尼高铁司机阿古斯·德维奥诺·维多多(右)进行手把手教学指导。新华社记者徐钦 摄

  在运营阶段,项目方按照计划正对涉及23个岗位的600名印尼本地人员进行培养。目前,419名学员已完成资格性培训,其中268人正在进行跟班学习。

  今年7月,印尼司机成功以350公里的时速独立操作雅万高铁,标志着印尼在高铁技术管理和运营方面的能力显著提升。中印尼运维联合体发言人埃娃·海鲁尼萨说:“这一里程碑体现了印尼铁路部门在人力资源培养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很明显,中国技术人员正在高效有序地向印尼队伍传授知识。”

  塞蒂亚万身后的学员培训教学楼前立着一个标语牌,上面用英文写着“未来在此发车”。这句话不仅适用于雅万高铁运维学员,也适用于成功迈入高铁时代的印尼。

9月12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德卡鲁尔站站台,雅万高铁中国和印尼高铁司机对高铁驾驶操纵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新华社记者 徐钦 摄

9月12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德卡鲁尔站站台,雅万高铁中国和印尼高铁司机对高铁驾驶操纵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新华社记者 徐钦摄

  共赢之路:擦亮“一带一路”合作金字招牌

  作为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印尼“全球海洋支点”构想对接、中印尼两国务实合作的标志性项目,雅万高铁是中国高铁首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在海外落地。雅万高铁充分展现了中国高铁技术创新成果,为中国同印尼和其他国家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更多合作带来示范效应。

  今年9月初,印尼交通部长布迪·卡里亚·苏马迪表示:“雅万高铁以其速度和整洁,不仅成为了印尼的骄傲,也已成为整个东盟地区的骄傲。”他还呼吁其他东盟国家共同致力于城市公共交通,尤其是轨道交通的发展。

10月11日,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乘客在雅万高铁哈利姆站候车大厅拍照。新华社记者 徐钦 摄

10月11日,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乘客在雅万高铁哈利姆站候车大厅拍照。新华社记者 徐钦 摄

  印尼海洋与投资统筹部长卢胡特今年4月说:“雅万高铁的成功经验为印尼未来铁路建设带来了巨大启发,我们已经同意组建团队,研究将高铁延长至泗水的可能性,并就融资方案进行谈判。”

  雅万高铁在印尼的顺利通车运营在东南亚引发强烈关注和反响,越南、泰国和马来西亚等国的高铁建设热情日益高涨。

  雅万高铁承载着印尼现代化的梦想,也承载着中印尼两国携手共进、共同发展的愿景。雅万高铁的通车运营,更被视为中国同周边国家一道,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深化互利共赢合作的生动写照和新起点。

2023年6月7日,在位于印度尼西亚茉莉芬的印尼铁路理工学院,雅万高铁首批司机塞蒂亚万拍照留念。新华社记者 徐钦 摄

2023年6月7日,在位于印度尼西亚茉莉芬的印尼铁路理工学院,雅万高铁首批司机塞蒂亚万拍照留念。新华社记者 徐钦 摄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内蒙古通辽:两千万亩玉米春耕正当时

  • 河北卢龙:发展特色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5月8日,第27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开幕。
2025-05-12 10:02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坚守学术诚信,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科研人员安身立命之本
2025-05-10 22:50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与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息息相关。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都有可能像蚁穴溃堤般,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威胁国家安全。
2025-05-10 14:22
满场跑的人形机器人,能透视的眼科手术设备,可诊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地图”……昨天开幕的北京科博会如同北京未来产业新成果的全景展示。
2025-05-09 17:21
近日,某医院护士201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不仅惊现“男性患子宫肌瘤”,还煞有介事地介绍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
2025-05-09 13:05
虽然名字中有熊又有猫,但是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食性等方面都与猫科动物相差甚远;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研究者认为大熊猫应属于熊科成员。
2025-05-09 09:48
糖在激活味蕾的同时,给公众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而糖究竟是如何“诱惑”人类味觉的一直是个谜。
2025-05-09 09:46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张立团队联合深圳大学副教授王奔、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徐天添等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全球首个磁控血液凝胶纤维机械人,有效实现颅内肿瘤精准治疗。
2025-05-09 09:45
近年来,《流浪地球》《独行月球》《问天》等国产影视作品受到观众喜爱,这正是航天科普与文艺跨界融合的结果。
2025-05-09 09:38
从进入隐生状态,到覆盖上冰膜,再到电子束攻击,其中的每个步骤,实验人员都需要保护好水熊虫。
2025-05-09 09:35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7日发表公报说,该院前院长、美国知名政治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6日去世,享年88岁。
2025-05-08 12:55
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是量子计算机的“神经中枢”,承担着量子芯片精密信号生成、采集与控制的核心职能。
2025-05-08 10:42
在火星地貌研究方面,地质地球所研究员秦小光和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刘建军组成了黄金搭档。这些系统性突破不仅刷新了人类对火星环境演化的认知,更在行星科学领域镌刻下鲜明的“中国印记”。
2025-05-08 10:40
记者7日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悉,来自该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可漂浮的二氧化钛材料。二氧化钛是一种常用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在光照下能产生具有塑料分解能力的羟基自由基。
2025-05-08 10:37
从总体架构看,现代化生态环境智能治理体系可以概括为“一大脑、两支撑、多场景”的结构布局。
2025-05-08 10:31
这条特高压输送的电能超一半是风能、光伏、储能等纯绿色电能。
2025-05-08 14:0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