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新华鲜报丨探寻多彩中国!近百名美国师生金秋“丰收”中国行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新华鲜报丨探寻多彩中国!近百名美国师生金秋“丰收”中国行

来源:新华网2024-09-25 20:39

  新华社北京9月25日电 题:探寻多彩中国!近百名美国师生金秋“丰收”中国行

  新华社记者袁睿、骆飞

  感知真实的中国、了解不同民族风情、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同龄人深度交流……金秋九月,一群来自美国的师生在中国之旅中喜迎“丰收”。

  9月15日至24日,应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邀请,由美中青少年学生交流协会组织的美国青少年“青春同行”华盛顿州代表团近百名师生踏上了一场难忘的中国之旅。穿越贵州、四川、山东、北京,代表团的师生们感知不同文化,探寻多彩中国,收获崭新的友谊。

  感知中国:每个新发现如同开“盲盒”

  从南到北,美国青少年分批走进中国四地,体验不同的文化与风俗。

  在贵州,感受苗寨吊脚楼的独特建筑风格和绚丽多彩的苗族服饰;在四川,欣赏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和与之息息相关的竹文化;在山东,感受齐风鲁韵;在北京,参访600余岁的故宫让他们流连忘返。

  9月16日,美国青少年在贵州西江千户苗寨体验苗族服饰及舞蹈。新华社记者 袁睿 摄

  来自华盛顿州体育场中学的切斯·戈登读过不少与中国相关的书籍。终于踏足北京故宫的他难掩兴奋,一路紧随导游,连连发问。当得知太和殿前的铜龟、铜鹤腹为空心,放上香料后,烟自它们嘴里吐出,他惊讶地高呼:“这真是古代的高科技!”

  “就像是把我脑海中的拼图一块块拼上了,书本上那个遥远的中国,终于与我眼前真实的中国连在了一起!”戈登高兴地说。

  对并不熟悉中国的克莱顿·谢尔顿而言,每一个新发现都如同打开一个充满惊喜的“盲盒”。

  在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一见到大熊猫,谢尔顿就拨通了与家人的视频电话。他将镜头对准熊猫,兴奋地复述着导游的讲解。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真正的大熊猫,它们太可爱了!”谢尔顿告诉记者,这几天他总是迫不及待把新学到的知识同远在大洋彼岸的家人们分享。“我现在才知道,竹子除了是大熊猫的食物外,还可以用来编织,这真是太奇妙了。”

  9月20日,美国青少年在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游览。新华社记者 袁睿 摄

  有视觉的全新感受,也有味觉的奇妙体验。

  贵州的酸汤、四川的麻辣、山东的烧烤、北京的烤鸭……“终于尝到了真正的中国味道。”华盛顿州西谷高中学生伊莎贝拉·弗格森激动地说,“美国的中餐完全无法与这里相比,四川的辣菜简直让我过足了瘾!”

  探索文化:这里就像一个民族博物馆

  中国文化的魅力呈现在大江南北的山水之间,也蕴藏在悠悠流淌的历史长河之中。

  站在都江堰景区的秦堰楼上,来自华盛顿州福斯高中的伊丽莎白·金特仔细聆听解说,眼前的一切让她深受震撼。“我从未想过,这样一项古老的工程居然至今仍在发挥着重要作用。”金特感慨,人与自然在这里能够和谐共生,“这是真正的伟大成就”。

  在贵州学习苗族蜡染技艺,在四川赏茶艺、制漆扇,在山东领略传统戏曲风韵,在北京故宫探寻古建筑之美……一次次的亲密接触,让这群来自大洋彼岸的青少年,对中国的多彩文化和悠久历史有了全新认识。

  9月22日,美国青少年在北京故宫听导游讲解。新华社记者 袁睿摄

  此次来华参访的美国学生,有不少是美国的印第安人。记者注意到,这些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非常感兴趣。在贵州的西江千户苗寨,学生们纷纷拿出手机拍照:“这里就像一个民族博物馆”“不同的民族可以很融洽地生活在一起,这真的很棒”“很难想象中国可以把一个少数民族的文化如此完整地保护下来”……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众多民族的文化也在这里交织,这次旅程让我有机会触及其中的一小部分。”来自华盛顿州体育场中学的莎拉·凯尔岑贝格充满期待地说,通过此行,她对中国的文化和传统产生了浓厚兴趣,她决定回到美国后多学习中国历史。

  收获友情:互动中碰撞出友谊

  这是一场文化的交流,更是一场友谊的碰撞。

  在贵州的乡村、四川的校园、北京的城市篮球场,热爱运动的中美青少年通过一场场篮球赛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说是比赛,大家似乎都不在意输赢。

  林肯中学的崔·科利尔在赛前急匆匆找到中国队友,不聊球队战术只为商量如何向观众致敬;美国学生阿德里安·杰斐逊在赛后收藏了中国小伙伴的队服,两人约定着未来再打球……

  贵州乡村篮球赛上,作为临时教练的林肯中学副校长罗杰克·阿拉-阿门每隔几分钟就要换一批队员上场。

  “我想让这些积极报名参赛的学生们都有出场机会,感受现场的氛围。”阿拉-阿门说,体育是世界通用的语言,相信这场篮球赛可以让孩子们建立更深厚的友谊。

  9月20日,美国青少年与中国学生在分别时合影留念。新华社记者袁睿 摄

  有激烈的比赛,也有静心的交流。

  “围棋真是太有意思了!”来自华盛顿州塞拉斯高中的奥特姆·特普翁萨兴奋地分享她第一次下围棋的感受。参访期间,很多美国青少年在中国学生的指导下,逐步掌握了围棋的基本技巧,并从中感受东方的思维方式。

  来自北大附中的吴梓萱告诉记者,她事前做足了功课,为的是能巧妙地将复杂的围棋规则转化为简洁生动的语言,让美国学生迅速上手。看到美国小伙伴们的喜悦,她的心里也感到暖暖的。

  9月22日,美国青少年在中国学生指导下学习围棋。新华社记者袁睿 摄

  短短一周多的时间,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打动了一个个远道而来的年轻心灵。互动交流间,中美青少年友谊的种子也在此生根发芽。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军福建舰开展入列后首次海上实兵训练

  • 香港举行“体育力量 闪耀香江”大型无人机表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