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加强开放合作 促进共同发展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加强开放合作 促进共同发展

来源:人民日报2024-09-23 08:40

  中国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40周年

  加强开放合作 促进共同发展

  本报记者 郭梓云

  9月16日至20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第六十八届大会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大会重点讨论和平利用核能,特别是核能、核科学与应用等有关问题。今年是中国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40周年。会议期间,中方举办了“开放合作、共享发展”主题边会、“核创未来、核美家园”主题展览等活动,重点推荐了共享12个核科研设施和实验平台作为全球公共产品,并向国际原子能机构捐赠钱三强先生铜像。相关主题活动多角度展示了中国在核能和核技术应用领域的贡献和成就。

  为全球核能治理和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一年一度的国际原子能机构大会是该机构最重要的会议。今年,来自全球170多个成员国和多个国际组织的2900多名代表参加了本次大会。各方充分肯定中国为全球核能治理和发展所作贡献。

  近年来,中国在核电技术、设备制造及运营管理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4》蓝皮书显示,中国核电发电量持续增长,中国核电安全运行也持续保持国际先进水平。2023年,中国有33台机组在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的综合指数中达到满分。同时,中国大力发展核科技产业,推广核技术在工业、农业、医疗、环保、安全等领域应用。中国始终以实际行动支持国际原子能机构工作,双方在核能开发利用、核安全与核安保、保障监督与防扩散等领域建立全方位合作,取得丰硕成果,为全球核能治理和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拉斐尔·格罗西对中国加入机构40周年致以热烈祝贺,表示中国核工业实现全面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希望中国继续与机构和成员国一起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国际原子能机构副总干事丘达科夫表示,40年来,中国在核能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建立了强大的核研发能力和基础设施,这不仅助力中国核能发展,也丰富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经验和资源。

  巴基斯坦原子能委员会主席安瓦尔表示,巴中核能合作体现了源远流长的巴中友谊。巴中合作共建了6台核电机组,贡献了巴全国27%的发电量,双方核能合作还将进一步发展。

  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刘敬在一般性辩论中发言表示,面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中方愿同机构和广大成员国从三方面携手为原子用于和平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一是推进核安全共建共治共享,妥善应对各种传统和新兴核安全、核安保、防扩散风险挑战,增强全球核产业供应链韧性和安全;二是推动核能技术协同创新,有序扩大核科研设施及实验平台开放共享,与全球伙伴共谋合作、共促创新、共享发展;三是促进核能发展普惠包容,加大资源投入,为“全球南方”国家和平利用核能、推进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支持和帮助。

  中国面向全球开放12个核科研设施

  会议期间,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主办了以“开放合作 共享发展”为主题的“核科研设施开放共享”边会活动。

  中方宣布,面向全球开放12个核科研设施和实验平台,涉及核基础科研、材料与部件辐照测试、同位素生产制备、反应堆热工水力、核环境模拟及核设备测试、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核聚变实验研究等诸多领域,包括中国先进研究堆、微型中子源反应堆、49—2泳池式反应堆、泳池式试验反应堆、中国北山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实验室、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等。其中有多项设施已达世界一流水平。这是中方共促技术创新、共谋发展合作的重要国际公共产品。

  中核集团董事长余剑锋表示,中核集团合作发展理念同国际原子能机构推动原子用于和平与发展的宗旨高度契合。在机构技术合作、协调研究等机制下,中核集团将就利用这12个大型核科研设施与机构各成员国深化交流合作,让其更好地服务于各国核能发展,共同推动世界核能科技创新。

  目前中国已经设立了8个国际原子能机构协作中心,并与法国、俄罗斯、欧盟等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了良好的核科技研发合作机制,与泰国、印尼、巴基斯坦、阿尔及利亚、加纳、尼日利亚等发展中国家在当地合作建设了一系列核科研设施和联合实验室。

  孟加拉国常驻维也纳代表团大使阿萨德·西亚姆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在核电站、农业、粮食、气候变化、医学等领域有着先进的核技术应用,帮助包括孟加拉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建立和提高核技术应用方面的能力。中国的发展和技术创新不仅有益于自身,更推动了全球核工业进步和科学应用。

  中核集团产业合作与开发部部门总师申立新表示,中国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40年来,实现了自身的重要飞跃和成长。机构及其框架内项目促进了中国与各成员国之间的交流合作,在和平利用核能和核技术领域惠及广大发展中国家。作为能量密度最高的能源之一,核能有极大的开发和发展潜力,将为提升人类共同福祉作出更大贡献。

  “原子造福全球南方”理念首次写入大会决议

  核能是重要的清洁能源。2023年,在31个国家运行的413座核反应堆提供了约372千兆瓦的装机容量,供应着全球约10%的电力和约1/4的低碳电力。会议期间,国际原子能机构发布了《到2050年的能源电力和核能预测》报告,连续第四年上调核电前景预期,预测到2050年世界核电容量将比当前容量增加2.5倍。格罗西表示,核能被公认为清洁、安全的能源,越来越多国家计划建设小型模块化核反应堆以促进经济发展、减少碳排放。

  9月19日,大会以协商一致方式通过“77国集团和中国”共同提交的“加强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技术合作活动”决议,其中首次写入“全球南方”概念,强调机构秘书处支持成员国加强技术合作的重要性,敦促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资源支持技术合作,促进“全球南方”国家和平利用原子能,加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中国常驻国际原子能机构代表李松大使发言表示,机构技术合作决议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讲是最重要的决议之一。发展是解决当前所面临的各种全球挑战的关键,通过国际合作促进“全球南方”发展至关重要。在决议磋商过程中,中方提出“原子造福全球南方”理念,受到广大发展中国家普遍欢迎。“原子造福全球南方”旨在凸显“全球南方”国家在和平利用核能核技术领域更加迫切的需要,强调机构成员国共同致力于支持“全球南方”发展的重要积极意义。

  “77国集团和中国”轮值主席国哥伦比亚代表在发言中指出,促进全球和平利用核技术、服务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是机构的职责使命。技术合作项目应充分满足成员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迫切需求。有关国家不应对发展中国家和平利用核技术以及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和转让设置人为障碍。

  (本报维也纳9月22日电)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举行

  • 电影《731》拍摄历程特展在哈尔滨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萍、研究员曹湖军、副研究员张炜进团队在氢负离子导体开发及应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9-18 09:52
工业遗址与科幻主题联动,带来现实与想象交错的奇妙感受;科技手段还原知名IP场景,让游客沉浸到小说里的名场面;利用独特地质地貌,打造“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来一场新鲜、有趣的科幻游,成为不少人出游的选择之一。如何做好科幻与文旅深度融合,丰富旅游供给?各地因地制宜进行了探索。
2025-09-18 09:50
记者17日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部署在四川省资阳页岩气田的2口评价井测试产量均超百万立方米,其中资页2-501HF井试获日产气140.7万立方米,刷新我国页岩气测试产量最高纪录。
2025-09-18 09:44
当今中国,科学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作为人才培养的根基与路径,科学教育的潜力将变成参与国际竞争、争取国际话语权的实力。
2025-09-18 09:43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牵头承担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遥操作系统测试平台通过专家组测试与验收。
2025-09-18 09:40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
2025-09-17 10:23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2025-09-17 10:21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要“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少不了。在“火箭家族”展台,长征一号至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笔直而立。
2025-09-17 10:20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邻近标记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
2025-09-17 10:18
当前,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2025-09-17 09:32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