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巴黎残奥会 | 银牌无憾!“女排精神”闪耀巴黎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巴黎残奥会 | 银牌无憾!“女排精神”闪耀巴黎

来源:新华社2024-09-08 20:29

  新华社巴黎9月7日电(记者马思嘉、张薇)7日晚,远离市中心的北巴黎竞技场人潮涌动,中美女子坐式排球在残奥会舞台第六次打响激烈的金牌争夺战,举着五星红旗和星条旗的观众也在为各自队伍声嘶力竭地呐喊。

  面对更高更壮更年轻、技术不断精进的老对手,中国女将们奋力拼搏、战至最后一球,最终拿下银牌,美国队卫冕。

巴黎残奥会 | 银牌无憾!“女排精神”闪耀巴黎

  9月7日,中国队球员在颁奖仪式上。新华社记者 张铖 摄

  “我们过去三年憋着一股劲,太想拿这枚金牌了,导致心态上有些波动。在家里的时候,我无数次想象过五星红旗在坐式排球场馆升起的画面。今天升国旗那一刻,心里很失落。”赛后,参加生涯第五届残奥会、斩获2金3银的老将张丽君哭了。

  中国女子坐式排球曾连续夺得雅典、北京、伦敦三届残奥会冠军,但在里约和东京残奥会上均不敌美国队,屈居第二。为夺回这枚金牌,过去三年,队员们几乎每天都要坐在地板上,用手和臀部移动身体,练习场上需要用到的每个动作。

  “坐着打真是比站着、跳着打不容易,首先要能坐得住,还要能灵活移动,队员们都在训练上吃了很多苦头,手上、屁股上都磨出很多老茧。”41岁的队长许艺潇说。她曾是一名专业排球运动员,因伤致残后无意中接触到坐式排球,艰难适应许久才摸索出经验。

巴黎残奥会 | 银牌无憾!“女排精神”闪耀巴黎

  9月7日,中国队球员许艺潇(上)在比赛中进攻。新华社记者 贺灿铃 摄

  此前,在本次赛事的小组赛上,中国队以3:1力压美国队。“决赛就是看谁能顶住压力超常发挥,我们算是打出了平时的训练水平,也不遗憾吧。”平复了一下情绪后,许艺潇说。

  六名主力队员,平均年龄37.5岁,但在场上充满技巧和力量的猛攻、灵活的防守、激动的呐喊却丝毫不输对手。

  42岁的吕红琴和40岁的章旭飞,参加六届残奥会,参与并见证过中国队蝉联三届冠军的辉煌,吕红琴还在半月板撕裂伤恢复后毅然重返赛场。张丽君在孩子四个月大时就把她交给家人看管,只为在退役前和队友再创造一次辉煌。

巴黎残奥会 | 银牌无憾!“女排精神”闪耀巴黎

  9月7日,中国队球员张丽君(上)在比赛中发球。新华社记者 贺灿铃 摄

  “和队友在一起的时间比家人长,感觉队友就是亲人。”许艺潇说,其他几名队员几乎都有孩子,要在家庭方面做出很大牺牲。“但女排精神就是永不放弃、为国争光。代表祖国站在残奥会最高舞台上,对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骄傲和无限荣光。”

  坐式排球全程只有一枚金牌,一些年轻人更愿意投入到奖牌多的项目中,因此队伍有些青黄不接。老队员们却没有放弃的想法——原本计划这是自己最后一届残奥会的张丽君考虑再去洛杉矶拼一拼,而本就深植排球梦的许艺潇更是如此。

巴黎残奥会 | 银牌无憾!“女排精神”闪耀巴黎

  9月7日,中国队球员王亚男(中)在比赛中庆祝得分。新华社记者 张铖 摄

  坐式排球,让她们开启了人生另一种可能。许艺潇如愿延续排球梦,并登上曾经不敢想的国际赛事舞台;汶川大地震幸存者唐雪梅因坐式排球拥有了“高光”人生;在车祸中残疾的舞者王亚男,曾想过轻生,但在坐式排球里收获了别样精彩……

  场馆里播放的法国著名歌手伊迪丝·琵雅芙的《不,我无悔》,似乎呼应着中国女将们竭力燃烧的竞技生涯——用力活过的人生,没有遗憾。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文+敦煌壁画艺术”受宠

  • “脊椎动物的崛起”展厅开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年1月1日起,修订后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正式施行。这是继2007年4月1日《条例》实施以来,17年来的首次修订。
2025-01-15 10:08
14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的关键子系统“偏滤器等离子体与材料相互作用研究平台”完成测试,超导直线等离子体装置“赤霄”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行。
2025-01-15 10:00
我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已取得一系列重大找矿成果,一大批共伴生、低品位资源转化为可利用资源。
2025-01-15 09:58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迫切需要。
2025-01-15 09:57
藏粮于技,科技创新保障粮食安全,杂交技术实现新突破,育成亩产超过1200公斤的绿色超级稻等,刷新世界纪录。
2025-01-15 09:55
近日,深空产业协同创新联盟成立大会暨第一届深空产业论坛在安徽合肥高新区举办,标志着深空探测产业化进程迈出坚实一步。此次活动的举办,也是合肥高新区着力发展未来产业的生动注脚。
2025-01-14 10:03
2025年,人工智能究竟将如何发展?哪些领域会诞生新的消费场景?我们又可以如何拥抱变化?
2025-01-14 09:56
为进一步加大对创新药的支持力度,国家医保局将研究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包括拓宽创新药支付渠道、探索建立丙类药品目录等。
2025-01-14 09:42
13日从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获悉,我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该局联合湖北省人民政府开展鄂西北竹山—竹溪地区庙垭超大型铌-稀土矿综合利用技术攻关,成功攻克铌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核心技术,将盘活铌资源92.9万吨,实现庙垭超大型铌-稀土矿床的经济利用。
2025-01-14 09:41
捷龙三号运载火箭是一型四级固体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抓总研制,主要是为针对商业航天发射任务而研制,它可以兼顾海上和陆上发射。
2025-01-14 09:39
国产化“中农科·龙腾”饲料配方工业软件近日在北京发布。饲料研究所研发团队利用长期积累的科研成果,研发出饲料原料加工特性数据库、水产饲料营养数据库和反刍动物饲料营养数据库。
2025-01-13 09:40
业内人士提醒,开窗通风换气是最简单且经济的方法,通过增加室外的新鲜空气量,将含有甲醛的空气排到室外,可以快速降低室内甲醛浓度。
2025-01-13 09: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智能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随着技术不断成熟与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我国人工智能正朝着深度融合与创新驱动的方向稳步前进,为全球智能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2025-01-13 09:39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为发挥投资引领带动作用,将加力推进中央预算内投资,条块结合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工程,加快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2025-01-13 09:21
不只是青年骨干,学术荣誉体系设计了从讲席教授、杰出讲席教授、资深讲席教授到荣誉讲席教授的荣誉晋升和激励机制,让有所成就的科技人才不甘于躺在“功劳簿”上。
2025-01-13 09:13
发布和定期更新全面、准确、透明的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是建立统一、规范碳排放核算体系的重要基础。
2025-01-13 09:12
国家癌症中心研究团队通过对全球胃癌流行病学进行系统分析,发现早发性胃癌呈上升趋势,年轻人群的患病风险日益增加。这一疾病模式的转变对全球胃癌防控策略提出了新挑战。
2025-01-10 09:25
9日,记者从中北大学获悉,该校孙友谊教授团队利用胶体化学体积排斥作用,并结合二维片状纳米材料剥离新方法,实现了石墨烯高效宏量制备。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2025-01-10 09:21
2024年,气象部门共建成27个国家气候观象台和8个国家大气本底站,实现气候关键区全覆盖;累计建成7.6万余个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实现全国乡镇全覆盖,地面站网布局不断优化。
2025-01-10 09:15
天津大学教授胡文平、王雨、吴煌与诺贝尔奖得主詹姆斯·弗雷泽·司徒塔特教授合作撰写的论文《动态超分子扭棱立方体》1月9日在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文章介绍了他们在光电功能的手性阿基米德多面体的构筑上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
2025-01-10 09: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