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沙利文来中国的50多个小时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沙利文来中国的50多个小时

来源:玉渊谭天2024-08-31 16:47

  8月29日晚,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结束自己的访华行程,离开北京。

  从8月27日下午2点抵达北京,到8月29日晚离开北京,这50多个小时里,谭主一直观察着中美的对话交流,并与沙利文当面进行了交流。

  这次访问,中美交流得如何?下一步,中美关系将呈现出怎样的态势?

  回答这些问题,可以从几个关键词讲起。

  关键词01

  战略认知第一位

  YU YUAN TAN TIAN

  这场访问行程中,最受外界关注的,莫过于8月29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沙利文。

  会见中,习近平主席开门见山地指出了中方理解中美关系的站位与高度:

  面对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各国需要团结协作,而不是分裂对抗;人民希望开放进步,而不是封闭倒退。中美作为两个大国,应该对历史、对人民、对世界负责,成为世界和平的稳定源和共同发展的推进器。

  当前,全球地缘政治风险加剧,通胀、供应链稳定等问题让世界经济复苏举步维艰。这样的情形下,世界期待中美两国的作为。

  正是基于这样的站位,习近平主席多次与拜登总统进行沟通,元首外交,也在中美关系中始终发挥着战略引领作用

  会见中,习近平主席也给出了中美如何打交道的指引:

  中美两个大国打交道,第一位的是树立正确的战略认知

  认知的基础,是了解。谭主注意到,沙利文此次访华,几乎所有随行人员都会说中文。

  事实上,“说中文”代表的不单是沟通,更是了解的意愿。

  谭主了解到,这次会谈过程中,美方表现出一种更愿意倾听中国的姿态,这和拜登政府刚上台时有了一定的转变。

  虽然这种转变未必会一下子扭转美国对华战略,但能反映出一定的问题,也就是说,美国这几年的对华打压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

  无独有偶,前不久,谭主跟一些最近去美国访问过的专家学者进行了交流,他们表示,美国战略界特别是研究中国的专家,同样也在思考。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严安林给谭主分享了一个自己的观察:

  今年,感觉美国学者明显更愿意听中国学者是怎么说的。如果说以前是美国学者说60%,中国学者说40%,今年,这个比例有些倒过来了。

  这种细节背后,反映出此前无论是美国战略界还是学界,对于中国预设的一些结论,并不符合现实。正因如此,他们其中的一部分人开始希望能够重新认识中国,能够准确地认识中国。

  尽管这些人并不代表整个美国战略界、整个学界,但这些思考与研究对于中美关系还是有积极意义的。

  中国的对外政策公开透明,战略意图光明磊落,想要理解这些,需要美国先从了解中国做起。

  无论是会说中文,还是这些学者的思考,都是一些好的迹象。

  会谈中,沙利文表示,拜登总统期待不久能有机会再次同习近平主席沟通。

  对此,习近平主席也做了回应:

  习近平请沙利文转达对拜登总统的问候,表示愿同拜登总统继续保持沟通,为中美关系掌舵领航。

  而沙利文此行访华,中美开展的新一轮战略沟通,就是根据两国元首共识建立起来的,主要任务是保障和服务元首外交,跟进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

  关键词02

  战略对话地点雁栖湖

  YU YUAN TAN TIAN

  沙利文此访中的一项安排,是为了与中方开展新一轮的战略沟通。谭主了解到,沙利文下飞机后,直奔北京郊区的雁栖湖。

  雁栖湖位于北京怀柔,之前的两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都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举办。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伯告诉谭主:

  沙利文是来进行战略沟通的。战略沟通区别于此前布林肯等人的工作访问,工作访问除了会谈外,还会有一些公开的活动,而战略沟通不强调公开性。选择雁栖湖作为会晤地点,就是考虑保持低调,让双方的沟通不被其他事务打扰,这也是中美战略对话的一贯风格。

  美国官员在接受外媒采访时也曾表示,前几次战略沟通中,双方大部分时间都会在酒店内举行会谈,以保持会谈的“秘密性”。

  不被其他事务打扰,中美双方能真正坐下来谈一些事情,这正是战略对话的最大特点。

  正因如此,无论是此前在维也纳、马耳他和曼谷的三轮战略沟通,还是这次在北京的新一轮战略沟通,发布的新闻稿中,都出现了“ 实质性”与“建设性”。

  如何理解这两个词?

  在沙利文访华前一天,英国《金融时报》发表了一篇披露此前几次战略沟通细节的报道。报道中提到,中美双方都会在会谈中提出一份他们希望详细讨论的战略问题清单。

  这样的方式,直接且高效

  其实,这样的方式也藏在中方的表述当中。

  在双方握手拍照后,王毅主任先提到,落实好两国元首的旧金山共识是我们的重要职责,也是沙利文助理此次访华和这次北京磋商的主要的任务。

  这句话,就是先给美方划定了方向——不管美方要怎么聊,都得在两国元首共识的框架下聊。这是“沙利文助理的主要任务”,也是在提示美方,

  而在会谈过程中,中方也给美方划定了红线。

  外交部美大司司长杨涛在向媒体吹风时表示,台湾、民主人权、道路制度、发展权利是中方在中美关系中划出的四条红线。中方重点就这些问题表达严重关切、阐明严正立场、提出严肃要求。

  大的方向定了,红线与底线也定了,在这个范围内,中美双方可以深入、广泛地讨论。

  此次战略沟通,中美双方谈了6轮,11个多小时。

  也正是这种坐下来好好谈的方式,让会谈能够取得一些进展。

  关键词03

  罕见会见军事

  YU YUAN TAN TIAN

  在结束了新一轮的中美战略沟通后,8月29日,中央军委副主席张又侠在北京会见沙利文。

  这是中央军委副主席与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时隔八年的再一次沟通,不少外媒也提到,这是“拜登政府官员与中国人民解放军之间展开的最高级别公开交流”。

  军事专家张军社告诉谭主: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是美国政府讨论和研究重大战略决策的核心组织,为总统国家安全事务方面的决策提供参考。而沙利文负责召集国家安全委员会,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军事”属于沙利文的“工作范畴”。

  就在访华前,美方就通过知情人士吹风的方式表示,沙利文此访希望恢复中美战区领导沟通。

  张军社表示:

  2022年,时任美国众议长佩洛西窜台后,中方宣布了八项反制措施,其中包括取消安排中美两军战区领导通话、取消中美国防部工作会晤、取消中美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会议。目前,还有中美两军战区领导通话还未恢复,美方一再强调想要恢复这一沟通,是想表明自己无意和中国发生冲突的态度,防止一线部队发生冲突。

  美方之所以如此着急,是因为最近,美国在中国周边,扮演着并不光彩的角色。

  在中央军委副主席张又侠与沙利文的会见结束后,当天下午,国防部召开例行记者会。会上,国防部发言人就表示,美方是搅动南海局势的最大黑手,也是南海和平稳定的最大破坏者。正是美方的怂恿支持、站台背书,才使得菲方有恃无恐,在南海问题上一再挑衅。

  前不久,美国印太司令部司令塞缪尔·帕帕罗就声称,美国舰艇“可以护送在南海执行补给任务的菲律宾舰艇”。

  作为印太司令部司令,帕帕罗手里掌握着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它下辖美国第三舰队和第七舰队,有包括“卡尔·文森”号、“尼米兹”号等多艘航母,这也是帕帕罗大放厥词的“底气”。

  但就在沙利文访华这几天,不少外媒都报道称,眼下,美国在整个太平洋地区,连一艘可用的航母都没有了。

  近年来,由于舰体老化、维修不利等原因,加上为了在世界各地搞事,美国航母还出现超期执行任务的情况,这导致美国在航母部署上捉襟见肘。

  手上没牌,美方也只能在口头上“搞事”,或是怂恿菲律宾当“马前卒”。

  但这次战略沟通中,中方连用两个“不得”,正告了美方:

  美国不得以双边条约为借口损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得支持纵容菲律宾采取侵权行为。

  根据分析,美方想要恢复的战区领导沟通,正是在美国印太司令部司令与中国海军上将之间举行。

  美方如果真的想要恢复和中国的沟通,真的无意与中国发生冲突,那在下次两军战区领导通话前,就该把中方的要求,落到实处

  关键词04

  第二次第二轮

  YU YUAN TAN TIAN

  两场会见结束后,8月29日晚,沙利文乘机离开北京。

  谭主注意到,很多人都在关注沙利文的访华行程,其中一部分人提出了质疑——拜登政府执政周期马上进入尾声,这次谈成的事项,三个月后,还管用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可以关注这样几个细节。

  就在沙利文离开北京前几个小时,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先通报了一条消息:

  经双方商定,中美两国商务部拟于9月7日在天津举行中美商贸工作组第二次副部长级会议。

  在前一天傍晚发布的新闻稿中,里边有句这样的表述:

  双方同意适时举行第二轮中美人工智能政府间对话。

  就在这轮中美战略沟通结束后,有外媒称美国总统国际气候政策高级顾问波德斯塔将于9月的第一周访华,如若成行,他将是拜登政府任内 第二位访华的总统气候顾问。

  三个“第二”,就是对舆论场疑问的回答——尽管会有波折,但第一步,已经迈出去了。

  就拿中美人工智能政府间对话来说,这项机制可以追溯到上一次沙利文与中方的战略沟通。当时,双方达成共识,于今年春天举行中美人工智能政府间对话机制首次会议。

  在第一次的会议中,美方代表团是由白宫国安会牵头,并且美国国务院也参与了进来,使得这个团队覆盖了白宫技术与国安领域最高级别的专业官员。

  值得注意的是,在开会的前几天,美国国会提出了一项新的法案,意图打压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

  而在会谈后,美国官员的最新表态是,愿意继续和中国对话,并且提出,两国政府应该在人工智能发展,尤其是风险治理上展开交流与合作。

  这种转变背后,离不开中方对中美关系的牵引。

  之所以是中方牵引,是因为,中方对美政策保持着高度连贯性。正如习近平主席在会见沙利文时所说:

  尽管中美两国各自情况和中美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中方致力于中美关系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没有变,按照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处理中美关系的原则没有变,坚定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立场没有变,赓续中美人民传统友谊的努力没有变。

  这种不变,也让中方在处理中美关系时,始终能保持战略定力。

  而这种不变,也有助于牵引着中美关系,重回健康稳定的发展轨道。

  谭主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从田园到餐桌:链博会里看中外美食

  • 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从意大利实验室到西北农学院,从抗战时期到和平年代,周尧用70年时光让中国昆虫学从5%的定名权走向自主。
2025-07-18 09:06
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今年6月,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已达到15.3件,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预期的12件目标。
2025-07-18 09:04
而在此次观测中,天文学家发现,在HOPS-315及其周围的原始星盘中,不仅存在固态的结晶矿物,还存在气态的一氧化硅。
2025-07-18 09:04
旨在充分发挥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保障作用,推动“溯源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使计量成为促进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催化器和引擎。
2025-07-18 09:04
该所作物耐逆性调控与改良创新团队日前联合国内外研究机构,构建了首个水稻的多器官单细胞多组学图谱,
2025-07-18 04:30
太阳是地球气候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其活动通过总辐射、紫外辐射、高能粒子沉降等多种形式影响地球大气。近年来,我国夏季降水雨带呈现出持续北移的趋势。
2025-07-18 04:30
人机语言交互的“温度”,其核心在于能否实现情感共鸣、文化适配与价值传递。语言不仅是信息符号,更是心灵沟通的桥梁。为冰冷的代码注入人文温度,需在技术突破与设计理念上双轨并进。
2025-07-17 04:30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万世明团队,基于海洋沉积物中的黑碳记录,重建了过去30万年以来东亚北部的古火演化历史,结合欧洲、东亚、东南亚及澳大利亚区域的记录以及考古遗址大数据,发现现代人类大规模用火始于约5万年前。
2025-07-17 04:30
在飞行器大家庭中,有一类特别的成员——翼伞。它们没有刚硬的机翼,却凭着一片巨大柔软的“翅膀”,借助风力优雅地翱翔于天际;它们结构看似简单,却蕴含着空气动力学的精妙智慧。翼伞是融合古老降落伞原理与现代智能科技的独特柔性无人飞行器,包含翼、控制系统、负载,如果加上推力系统,就可化身为伞翼无人机。
2025-07-17 04:30
近年来,移动电源行业呈现出较为迅速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移动电源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威胁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
2025-07-17 03:55
由该院枸杞科学研究所联合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业研究所编制的《枸杞属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获得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通过。
2025-07-17 04:00
武汉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南方科技大学等单位,在单细胞水平上成功解密了拟南芥叶片衰老的过程。
2025-07-16 10:44
不只是产量最大,“深海一号”大气田还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7-16 10:42
我国正研制《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该标准是保障卓越工程师培养从“样板间”走向宏大队伍的基础。
2025-07-16 10:39
七月下半月和八月上半月是我国主汛期的最重要阶段,应急管理部指导各地加强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队伍建设,开展广泛培训,目前总人数已达115万人。
2025-07-16 10:25
为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2025-07-16 10:23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2025-07-15 04:10
现阶段,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人工智能关键硬件与开源软件储备不足、人工智能在重点行业领域应用率偏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短缺且结构不合理、缺乏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等问题。
2025-07-15 04:10
2025年可谓人形机器人的“破圈”之年。从蛇年春晚舞台的机器人扭秧歌,到北京亦庄的机器人马拉松,再到浙江杭州的机器人格斗赛……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迈向各类“应用场”。
2025-07-15 02:55
科考船在狂风巨浪中剧烈摇摆,寻找渺小的目标如同大海捞针。回收沉睡海底半年的海底地震仪,是这次出海科研任务中最艰难的一环。“快看!在那儿!”随着一声疾呼划破沉寂,
2025-07-15 02: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