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以实际行动推动构建中非卫生健康共同体(新时代中非合作)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以实际行动推动构建中非卫生健康共同体(新时代中非合作)

来源:人民日报2024-08-28 08:45

  截至2023年,中国向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76个国家和地区派遣医疗队员3万人次,诊治患者2.9亿人次——

  以实际行动推动构建中非卫生健康共同体(新时代中非合作)

  本报记者 强 薇

  在位于加纳首都阿克拉的中加友好医院,中国第十三批援加纳医疗队队员正在问诊当地患者。本报记者 孟祥麟摄

  中国援建莱索托马塞卢地区医院和眼科诊所项目于今年6月移交莱方,为马塞卢及周边居民提供有力的医疗保障。图为马塞卢地区医院急诊大楼。本报记者 周 輖摄

  在厄立特里亚奥罗特医院,中国第十七批援厄医疗队队长与厄方医师讨论治疗方案。本报记者 任 彦摄

  医疗卫生领域合作是中国和非洲合作的重点。中国长期致力于帮助非洲国家改善医疗卫生条件,提升非洲国家的医疗服务保障能力,通过向非洲国家派遣医疗队、援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设施、帮助非洲国家培养医疗卫生人才等方式,推动构建中非卫生健康共同体。

  展现专业素养——

  用仁心仁术造福非洲民众

  记者见到中国第十三批援加纳医疗队队长张日佳时,她正在位于加纳首都阿克拉的中加友好医院诊室中忙碌,为患者细心检查眼底。张日佳告诉记者:“医疗队带来一些便携式眼科筛查设备,我们希望在治疗更多患者的同时,帮助当地医疗机构提高对眼底病的重视和筛查能力。”

  1963年,中国正式向阿尔及利亚派遣医疗队,拉开了对非医疗援助的序幕。60多年间,中国医疗队用仁心仁术造福当地民众。在许多非洲民众眼中,“中国医生”成为专业和可信任的代名词。

  在津巴布韦,中国第二十一批援津巴布韦医疗队应当地卫生部门邀请,深入东马绍纳兰省的偏远村落,向基层医护人员讲解基于青蒿素的抗疟联合疗法,并向当地村民介绍使用药浸蚊帐等抗疟方法,受到广泛欢迎。

  在坦桑尼亚桑给巴尔,2017年,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首批专家组进驻奔巴岛,为当地带去防治血吸虫病的“中国方案”。经过综合防治,项目示范区内血吸虫病感染率从8.92%下降到0.64%。

  在博茨瓦纳,中国医疗队填补了该国医疗技术领域许多空白。博茨瓦纳卫生部部长迪科洛蒂表示:“长期以来,非洲国家缺乏完善的医疗卫生体系。中国医生展现了极高的专业素养,为博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向非洲国家派遣医疗队是中非开展时间最长、涉及国家最多、成效最为显著的合作项目之一。1963年至2023年,中国累计向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76个国家和地区派遣医疗队员3万人次,累计诊治患者2.9亿人次。

  首例股骨头置换术、首例二尖瓣扩张分离术、首例角膜移植手术……多年来,中国医疗队在非洲各国创造了当地医疗史上的许多“首例”,谱写一个个大爱无疆的动人故事,彰显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同甘苦、共命运的天下情怀。

  坦桑尼亚青年斯坦布里从小就被诊断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在中国第二十七批援坦桑尼亚医疗队帮助下成功手术,恢复健康。“中国医生的精湛医术彻底改变了我的生活。”斯坦布里说。

  赤道几内亚首都马拉博地区医院,中国医疗队诊室外总是排着长队。“我对中国医疗队充满感激。”该院医生佩杰尼托感慨,“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有一颗愿意帮助最困难民众的善良的心。”

  拓展合作领域——

  帮助建立更加完善的医疗体系

  整洁的现代化厂房、分工明确的操作区、高速运转的生产线……在西非国家马里首都巴马科,人福非洲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成为马里第一家本地化药厂,也是西非地区建设标准最高的现代化药厂之一。马里前总统易卜拉欣·凯塔评价说:“这个中国药厂让马里人民受益,帮助我们获得自主生产药品的能力,结束马里不能生产药品的历史。”

  近年来,中国企业在马里、乌干达、喀麦隆等国开展医药投资,极大提升了非洲本地药品可及性;中国立项实施援非盟非洲疾控中心总部、布基纳法索博博医院等25个医疗卫生项目;向非洲国家提供2.4亿剂疫苗援助,实现了对有疫苗需求国家全覆盖;向非洲提供多批次药品和医疗器械,派遣援外医疗队和专家组赴非开展技术援助……

  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中国援建的非洲疾控中心总部(一期)项目去年1月竣工,成为非洲大陆第一个拥有现代化办公和实验条件、设施完善的全非疾控中心,非洲公共卫生事业由此掀开新篇章;去年11月,中国援建的非洲疾控中心实验室正式揭牌,该实验室的正式启用将帮助非盟成员国提高疾病诊断、监测和疫情应对能力。

  今年6月,中国援建莱索托马塞卢地区医院和眼科诊所项目竣工交接仪式举行。该医院设有急诊、住院、行政管理和培训人员宿舍等功能区,并配备远程医疗、教学及主要医疗设备等,投入使用后将成为莱索托最大、最现代化的综合性医院之一。莱索托首相马特凯恩表示,马塞卢地区医院建成并投入使用将为马塞卢及周边居民提供有力的医疗保障。

  随着中非卫生健康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中国协助非洲国家加强专科医院建设,与多个非洲国家医院建立对口合作关系,支持非洲国家建立重点专科中心,填补多项技术空白。中国使用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实施了一大批中非合作妇幼健康项目等,与国际组织和相关国家积极开展三方合作,实施更多惠及妇女儿童的项目,对非洲国家改善医疗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加纳智库非中政策咨询中心执行主任保罗·弗林蓬称赞中国对非医疗合作“最持久、最及时,也最全面”。“事实一次次证明中国重信守诺。我相信,‘构建非中卫生健康共同体’不是口号。”尼日利亚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查尔斯·奥努纳伊朱说。

  加强能力建设——

  为非洲留下“带不走的医疗队”

  授人以鱼,也授人以渔。中国援非医疗队不仅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还逐步形成以医疗队为基础,临床医疗和公共卫生双轮驱动,创新项目、医疗物资、能力建设、人员与技术交流多点开花的全方位、立体式格局,为非洲国家留下了“带不走的医疗队”。

  在中非对口医院合作机制下,中国医生奔赴非洲各国驻地指导,非洲医护人员也得到更多前往中国学校进修的机会。

  去年9月,4名非洲医生从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来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受麻醉科和重症医学科两个专业的规范化培训。为了帮助圣普提升心电图诊疗技术应用的临床水平,中国第十七批援圣普医疗队还编写了中葡双语的《临床常见心电图手册》。

  今年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两名专家赴马拉维姆祖祖中心医院进行为期3个月的驻地指导,助力当地放射科及检验科医疗技术发展;当月,马拉维卡姆祖中心医院、姆祖祖中心医院等医疗机构的10名医护人员来到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展交流学习。

  今年7月,加纳中加友好医院的17名医护骨干来到广东省人民医院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培训,围绕医学理论、模拟课程学习和临床实践等多个方面,与中国医护人员共同工作和学习。“期待这一合作能让加纳的医护人员掌握更先进的医疗技术,提高加纳医疗水平。”中加友好医院院长阿桑缇说。

  “中国医生一直都在帮助我们。”几内亚驻华大使阿米娜塔·科伊塔表示,“我们之所以如此重视对华合作,是因为中国给非洲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

  8月26日,坦桑尼亚桑给巴尔总统姆维尼向中国第三十三批援桑给巴尔医疗队授勋时,感谢过去60年来中国政府对桑给巴尔医疗卫生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高度赞扬中国医疗队的辛勤工作和无私奉献。他指出,中国医疗队不仅用先进的医疗技术医治当地患者,而且主动培训当地医学生和医生,为桑给巴尔的医学事业发展储备了人才。

  在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引领下,中非卫生健康合作不断深化,为守护非洲民众的健康福祉、提升非洲国家医疗卫生水平不断作出新贡献。

  (本报记者王迪、沈小晓、崔琦参与采写)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一箭八星!我国成功发射天仪41星等8颗卫星

  • 秋景如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9月23日,由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北京泰尔英福科技有限公司合办,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和中国生产力促进协会数字经济工委会协办的2024(首届)中国数字人大会——面向人工智能的数字身份体系研究论坛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成功举办。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总工程师敖立发表致辞。
2024-09-24 16:26
当下,在国内高校中,学科建设已经成为了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汇。
2024-09-24 09:59
未来颠覆性技术,特别是食品合成生物学技术将重新定义食品行业,引领行业发展潮流,改变这个行业的市场规则,而我们应该积极迎接这样的改变。
2024-09-24 09:57
这些发现或有助开发实用的室温超导体,并可理解量子气体模拟——一个结合量子光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的重要领域。
2024-09-24 09:53
张甘霖的学生、土壤所助理研究员杨顺华说,这种执着的精神,深深影响着年轻一代的科研人员。
2024-09-24 09:50
《三体》成为世界走近中国的一份路引,更是展现当代中国文化的一张名片  在国际文化传播中,“内容为王”仍然是基本法则。
2024-09-24 09:42
“三项改革”政策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高校老师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带到路演现场,迈出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重要一步。
2024-09-24 09:28
黄河孕育了千年文脉,是华夏文明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涵养中华文明的重要源泉。打造数据中心、讲好黄河故事,有利于全景式呈现黄河文化基因和历史文脉,创新黄河文化表达方式。
2024-09-24 09:26
月亮很近,抬头就能望见阴晴圆缺;月球很远,需要航天人一步一个脚印地艰难跋涉。中国探月20年,也拉近了星辰大海与普通公众生活的距离。
2024-09-24 09:24
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技术与氢能技术呈现显著融合趋势,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战略有助于推动其在氢能技术方面的创新产出。该文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了解氢能技术当前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也为推动氢能技术与数字化转型的深度融合提供了理论支撑。
2024-09-23 10:36
从汽车钎焊铝箔的“门外汉”,到“摸着石头过河”开发出相关产品……郭飞跃在创新路上,不服输、敢打拼,攻克了一个个难关。近日,郭飞跃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讲述带领团队从零起步,潜心研发汽车钎焊铝箔产品的艰辛历程。
2024-09-23 10:34
不仅是在兰考,在“齐鲁粮仓”,稻菽飘香、鱼跃莲池、瓜果盈枝都离不开科技加持的精细气象服务。
2024-09-23 09:42
天线飞转、屏幕闪烁、无形空间、电波交织……陈杨受邀参加红蓝对抗演练,充当“磨刀石”。
2024-09-23 09:37
要持续完善黄河流域生态大保护大协同格局,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2024-09-23 09:35
主题为“气候变化与农食系统转型”
2024-09-20 13:00
从1994年北斗系统工程立项至今的30年间,几代北斗人栉风沐雨、接续奋斗,坚持自主创新、分步建设、渐进发展,走出一条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有源到无源、从区域到全球的中国特色卫星导航系统建设道路,为更好服务全球、造福人类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
2024-09-20 10:13
金秋九月,丰收的喜悦洋溢在田间地头。无人机、无人驾驶、云计算等“技术活儿”正在神州大地上描绘着一幅绚丽多彩的“现代耕耘图”,让大国粮仓更丰盈。
2024-09-20 10:09
9月1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新中国75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四。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2024-09-20 10:06
多模态地理科学大模型“坤元19日正式发布,这是全球首个多模态地理科学大模型,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联合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等单位共同研发。
2024-09-20 10:05
卡塔尔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科学家通过分析391名志愿者的血液、尿液和唾液样本中的数千种分子,绘制出人体及其复杂生理过程的分子图。
2024-09-19 09:4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