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新华全媒+丨跨越山海 中非贸易往来更趋紧密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新华全媒+丨跨越山海 中非贸易往来更趋紧密

来源:新华网2024-08-14 07:31

  新华社北京8月13日电 题:跨越山海 中非贸易往来更趋紧密

  新华社记者邹多为、潘洁、丁乐

  非洲产的牛油果、咖啡、橡胶,中国造的手机、电动车、起重机……近年来,越来越多中非好物漂洋过海,“飞入寻常百姓家”。

  海关总署最新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中国对非洲进出口1.19万亿元,同比增长5.5%。

  “当前中非经贸合作不断深入、富有成效、充满活力。”埃及国家回声网如是评价:“你可以在中国人的餐桌上看到各种各样的非洲新鲜水果,而当非洲消费者决定购买电动汽车时,中国企业为他们提供了多种经济实惠的选择。”

  经贸合作是中非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

  2023年,中非贸易额达到历史上的峰值2821亿美元,同比增长1.5%,展现中非贸易强劲韧性。其中,中国自非进口坚果、蔬菜、花卉、水果同比分别增长130%、32%、14%、7%;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对非出口同比大幅增长291%、109%、57%。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桑百川表示,中非贸易合作取得的跨越式发展是基于共同利益、寻求互利共赢的结果。“这不仅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的有力证明,对带动非洲社会发展、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也发挥了巨大作用。”

  中国已连续15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2023年海关总署首次发布“中国—非洲贸易指数”,该指数以2000年为基期值100点,2022年达到990.55点,彰显中非贸易快速向好的发展趋势。

  中非贸易往来何以长期保持良好势头?

  “中非经济互补性很强。”桑百川表示,中国有着成熟适用的技术和装备、相对充足的资金;而非洲国家人力和自然资源优势明显。双方加强贸易往来有助于利用各自的优势和广阔的市场,实现互利双赢、共同发展。

  近年来,随着中非经贸合作求“质”向“新”,竞争优势不断增强。

  漫步非洲街头,TECNO灯箱广告牌频繁可见。从独有的深肤色影像算法,到非洲小语种的识别与应用,作为最早进入非洲的中国手机厂商之一,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打造个性化、差异化的产品赢得竞争优势。

  变单一买卖为生态营造,传音把握住非洲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机遇,正是中非贸易探寻增长新动能和发展新路径的缩影。

  拓展“丝路电商”合作、举办电商直播式的非洲好物网购节、实施非洲“百店千品上平台”行动、开展清洁能源合作建设低碳示范区……在劳动密集、初级加工等传统领域行业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中非双方将合作不断延伸至数字经济、绿色低碳、航空航天、金融服务等新兴领域,为中非经贸合作持续注入新活力。

  非洲联盟委员会前副主席伊拉斯塔斯·姆文查表示,中国以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等促进互联互通,改变了非洲面貌,也改善了非洲普通百姓的生活。

  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开放,中国大市场正在成为世界新机遇。

  对非洲一些最不发达国家98%税目产品实施零关税;为非洲农产品输华设立“绿色通道”,降低贸易成本;吸引更多非洲企业加入到中国所建立的跨境电商平台,让非洲产品搭上国际物流的便车……中国积极与非洲共享对外开放机遇,助力非洲优质特色产品拓展销售渠道,更快更顺畅地进入国际市场。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中国和非洲人口相加,约占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两片发展热土,远隔万里却休戚相关,合作空间广阔。

  建设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发布《中非数字合作发展行动计划》,拓展中非中间品贸易……随着中非经贸合作提质升级、不断深化,新的潜力正在不断释放。

  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表示,中国与非洲经济发展活跃,中国需要更多的“非洲产”,非洲也需要更多的“中国造”,双边贸易发展前景广阔。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即将在北京举行,双方经贸合作有望进一步加深。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军福建舰开展入列后首次海上实兵训练

  • 香港举行“体育力量 闪耀香江”大型无人机表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