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外眼看奥运:“中国选手太厉害了!表现堪称‘黄金标尺’”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观察 > 正文

外眼看奥运:“中国选手太厉害了!表现堪称‘黄金标尺’”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4-07-31 14:04

  中新网7月30日电 “中国选手太厉害了!”“黄雨婷的表现为中国射击队增添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也凸显了她非凡的技术和专注力。”“中国绝对是跳水项目的霸主。这是多么美丽且令人愉快的运动啊!”

  2024年巴黎奥运会正在举行中,连日来,中国运动员在赛场上的精彩表现,引得不少国外网友在社交媒体上留言点赞,多家外媒也纷纷对此展开报道。

  当地时间7月27日,在法国沙托鲁举行的巴黎奥运会射击10米气步枪混合团体决赛中,中国组合黄雨婷/盛李豪夺得金牌。图为黄雨婷(左)/盛李豪在比赛中。中新社记者赵文宇 摄

  延续中国射击队“首金传统”

  7月27日,中国体育代表团重返奥运赛场40年之际,中国第5次“射落”赛会首金。

  当天,在巴黎奥运会射击10米气步枪混合团体决赛中,“00”后中国组合黄雨婷/盛李豪摘得金牌,这也是巴黎奥运会诞生的首枚金牌。

  法新社、英国广播公司(BBC)等多家外媒对此进行了报道。路透社指出,中国组合黄雨婷/盛李豪延续了中国射击队多年来的“首金传统”。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则将黄雨婷/盛李豪的现场比赛图,选为“巴黎奥运会迄今最好的照片之一”。

  英国《卫报》认为,中国选手的成功显然是“毫无争议的”,报道援引黄雨婷的赛后发言称,“这枚奖牌是我很长一段时间备战生活的一个结果,当然也是一个新的开始”。

  当地时间7月27日,在法国沙托鲁举行的巴黎奥运会射击10米气步枪混合团体决赛中,中国组合黄雨婷/盛李豪夺得金牌。这也是本届巴黎奥运会诞生的首枚金牌。图为获奖选手在颁奖仪式上自拍。中新社记者赵文宇 摄

  新加坡《联合早报》还注意到,19岁的盛李豪和17岁的黄雨婷因为他们有趣的网名,而被网友称为“干饭哥”“阿条姐”。报道援引网友留言称:“赛场上的冷静淡定,和网名相比,太有反差了。”

  7月29日,当盛李豪在巴黎奥运会射击男子10米气步枪决赛中,再次夺得金牌之后,《海峡时报》还在报道中指出,这名奥运会纪录的打破者近期“状态出色”,他和其他年轻选手们“在巴黎的闪亮表现,让人们看到了射击项目的未来”。

  “中国选手是‘黄金标尺’”

  与此同时,中国跳水队“梦之队”也取得巴黎奥运开门红,受到了外界关注。

  当地时间7月27日,中国组合昌雅妮(下)/陈艺文在比赛中。当日,在巴黎奥运会跳水女子双人3米板决赛中,中国组合昌雅妮/陈艺文夺得金牌。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美联社报道称,7月27日,在巴黎奥运会跳水女子双人3米板决赛中,中国选手昌雅妮/陈艺文夺得金牌,开启了一个“完美的开端”。报道还称,中国跳水队在世界赛场长期保持“统治力”,从1984年参加洛杉矶奥运会以来已拿下40多枚奥运金牌。

  获得本次比赛亚军的美国选手库克对中国跳水队的表现由衷地称赞道,中国为其他国家的跳水运动员设立了“黄金标尺”,“她们是了不起的选手,几乎没有失误”。

  当地时间7月29日,在巴黎奥运会跳水男子双人十米台决赛中,中国选手练俊杰/杨昊夺得金牌。图为颁奖仪式。中新社记者 富田摄

  7月29日,在中国选手练俊杰/杨昊夺得巴黎奥运会跳水男子双人10米台金牌后,路透社很快进行了报道,称这对中国组合始终发挥稳定,最后一跳更是获得103.23的高分。

  英国跳水名将戴利对此评价称,“中国选手的表现真的太棒了,他们的状态令人难以置信。每一跳都完美无瑕。”

  法新社则注意到,在“人才济济”的中国跳水队中,全红婵尤为引人注目。报道提及,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上,当时14岁的全红婵发挥出色,三跳满分,夺得10米跳台冠军。

当地时间7月22日,法国巴黎,中国跳水队在巴黎奥林匹克水上运动中心进行训练。图为全红婵。 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巴黎奥运会官网还在题为“最值得关注的十位小将”的文章中写道,全红婵在跳水运动中的实力毋庸置疑,她已经准备好第二次参加奥运会。

  “这名年轻选手在中国颇受欢迎,粉丝们会送给全红婵毛绒玩具,而她会将这些玩具挂在自己的背包上。当全红婵走上跳台时,相信届时会有热烈的欢呼。”文章指出。(完)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浙江杭州:电报业务即将退市 通信爱好者排队发报

  • 雄商高铁河北段架梁施工全部完成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让学生在自然中领悟生命科学的魅力,在实践中锤炼强农兴农的本领。”
2025-04-28 16:42
雨水浸入土壤,导致土壤中的氧气骤减,蚯蚓爬出地面吸取新鲜空气;大雨过后枯枝落叶、微生物等有机物增加,也为蚯蚓提供了更多觅食机会  这几天,南方多地降雨。蚯蚓因无专门的呼吸器官,其呼吸依赖皮肤与土壤孔隙中的氧气进行交换,雨水浸入土壤后往往会占据大部分孔隙,导致土壤缝隙里的氧气骤减。
2025-04-28 10:08
2011年初,团队成员、硕士研究生周何乐子参与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项目研发。周何乐子和年轻的团队成员没有因此退缩,历经5年攻关,最终攻克了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的一系列关键智能技术。
2025-04-28 10:02
早上7点,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松准时踏进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目前,黄汝怡在上海海洋大学攻读蛇类学博士学位,“现在连她导师的办公室都成了她的‘养殖场’”。
2025-04-28 10:01
4月的鼎湖山,清晨还带着寒意,黄忠良已经走进了林子。1956年6月30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前身)在广东肇庆建立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中国首个自然保护区,也是唯一隶属中国科学院的保护区。
2025-04-28 10:01
160年前,欧洲生物学家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研究豌豆的花色、果荚颜色等七大性状的遗传变异,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2025-04-28 09:30
新质生产力推动县域经济绿色发展体现在环境保护上,体现在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上。
2025-04-28 09:27
体重管理已成为当下我国公共卫生的重要议题。为此,各地应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鼓励医院开展体重管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动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形成。
2025-04-28 09:26
4月25日,中国科协印发《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组织推选2025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启动全国性学术团体推选院士候选人工作。
2025-04-27 09:36
4月23日,在上海张江,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将中法天文卫星正式交付给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投入使用。
2025-04-27 09:35
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二十号,55年间,中国航天书写了从地球走向浩瀚宇宙的壮丽诗篇。
2025-04-27 09:30
六合区是南京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2025-04-27 09:16
工厂化育秧选良种、精培育,提高秧苗成活率,减少农药使用,正成为越来越多农户的“心头好”。
2025-04-27 09:13
“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嫦娥七号还将搭载来自埃及、巴林、泰国、意大利、瑞士等国的载荷飞往月球。”郭嘉昆介绍。
2025-04-25 16:45
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同意6个国家的7家机构的申请。
2025-04-25 10:16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在全球的占比达到60%。
2025-04-25 10:15
水利部近日印发《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启动实施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
2025-04-25 10:11
这些看不见的技术迭代,正为中国探索更遥远的宇宙空间铺就更坚实的“天梯”。
2025-04-25 10:09
《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提升至第11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6个,连续两年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2025-04-25 10:08
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直冲云霄,熊熊尾焰映照着千年胡杨,也照亮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崭新篇章。
2025-04-25 10:0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