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洋面孔越来越多了”——从广西入境游人数大幅增长看“来华游”热潮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观察 > 正文

“洋面孔越来越多了”——从广西入境游人数大幅增长看“来华游”热潮

来源:新华社2024-07-29 13:16

“洋面孔越来越多了”——从广西入境游人数大幅增长看“来华游”热潮

  来源:7月29日《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李欢 黄浩铭

  入境游客和国际旅游收入增幅均达400%左右,山水游、民俗游、边关游等“多点开花”……今年以来,以“秀甲天下”著称的“壮美广西”迎来入境旅游热潮。

  随着我国过境免签政策不断优化,“China Travel”已成为当前最火爆的话题之一。从广西入境旅游热可以看出,基础设施和服务的完善、旅游形态的丰富,正让外国游客得以抵达和欣赏更多的新风景,解锁更多独特而便捷的新体验,而社交平台的互动式分享更让“中国魅力”得到最充分展现。

“洋面孔越来越多了”——从广西入境游人数大幅增长看“来华游”热潮

  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大寨村村民潘凤兰(中)在她家民宿外和两位德国游客交流(六月二十六日摄)。新华社记者赵子硕摄

  “基本每天都在带外国团”

  时值暑期旅游旺季,在广西桂林市象山、芦笛岩、阳朔遇龙河等景区,不时可以看到2至5人的小型外国游客团队。

  在阳朔遇龙河边,记者遇到了来自挪威的埃里克(Erik),他计划在中国旅行3周,这也是他第十次来中国旅游。“我非常享受在阳朔的时光,甚至预订了15年前第一次来游玩时下榻的那间民宿,不同的是我这次是带着家人一起来的。”埃里克说。

  第一次来中国的65岁美国游客乔治(George)预订了旅行团的服务,从北京入境后计划用23天的时间到中国8个城市游览,广西是主要目的地之一。“这是我第一次来中国,最大的感受是超高的出行便利度、厚重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乡间风光。”乔治说。

  桂林是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旅游城市之一,以其山水甲天下的特点享誉海内外。从事涉外导游工作10多年的孙月辉说,今年特别是二季度以来,入境外国游客的数量明显增加。去年同期,她一个月接两三个外国游客团,现在基本上每天都在带团。

  桂林唐朝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晓光介绍,今年上半年公司的业务量是去年同期的5倍以上,西语国家的旅行团预订到了10月,甚至出现涉外导游不足的情况。“洋面孔越来越多了。”周晓光说。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桂林接待入境游客37.5万人次,同比增长547%,入境过夜游客总收入约1.46亿美元,同比增长568%,入境游呈现快速恢复态势。

  从桂林到北海,从德天瀑布到东兴口岸……越来越多外国游客深入八桂大地的各个角落,感受“秀甲天下”的魅力。今年1-6月,广西接待入境过夜游客51.66万人次,同比增长409.2%,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92亿美元,同比增长395.7%。

“洋面孔越来越多了”——从广西入境游人数大幅增长看“来华游”热潮

  在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黄洛瑶寨,外国游客与村民演员在红瑶民俗文化表演中互动(6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植森摄

  旅游产品越来越多样了

  外国游客对中国旅游目的地的选择有着一定的排序:北上广等国际化程度较高的一线城市和桂林等驰名海外的特色城市,往往是外国人游中国的“新手村”。而“新手村”之外的新风景和新体验,也正为外国游客打开广阔的新天地。

  来自墨西哥的视频博主麦克斯(Max)和他的妻子诺莉亚(Noelia)来到桂林,感受了一场山水之外的民族文化盛宴。

  穿上传统服饰,蒙上盖头唱起山歌,抬起花轿喝上米酒,麦克斯和诺莉亚前往广西桂林资源县车田苗族乡游玩时,在当地举行了一场地道的苗族婚礼。“从华丽的服饰到绚丽的民俗仪式,一切都令人震撼。”麦克斯感叹道,“我一直想以中国的方式结婚,我觉得它很有趣。这和我们国家太不一样了,这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诺莉亚将婚礼过程分享在海外社交平台,视频发出后,48小时后曝光量便达到了3亿,很多粉丝观看视频后,纷纷留言表示被中国多彩的民族文化魅力所折服。

  “祝著节”“晒衣节”“火把节”……夏日的广西村寨一片红火。作为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广西保留了众多原生态的民族文化。独特的节日和祭祀活动、极富地域特色的服饰和工艺品、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地域风情,成为“来华游”蓬勃发展的重要资源。

  作为中国唯一与东盟陆海相连的省份,广西边境旅游的热度也不断攀升。前不久到崇左德天跨国瀑布游玩的法国游客爱玛(Emma)是第二次来到中国。她之前在社交平台上看到过德天跨国瀑布资料,峰峦叠嶂的喀斯特地貌与瀑布的浩瀚水流交相辉映,令她不住赞叹。“这种大自然的美景很独特也很震撼,我想这种对于自然风光的喜爱是不分国界的。”爱玛说。

  地处中越边境的东兴市是中国与东盟唯一海陆相连的口岸城市,与越南广宁省芒街市一河之隔,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边关风情使东兴市成为中越旅客暑期跨境游的热门选择。

  “这几年东兴的旅游配套设施越来越完善,通关也越来越便捷。现在正逢越南暑假,很多越南家长也喜欢带孩子来中国旅游。”负责跨境短途旅游团的越南籍导游阮氏荷说。据介绍,今年上半年,东兴、友谊关口岸旅游团人数增幅明显,达30.5万人次,同比增长13.8%。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厅长欧余军表示,广西将进一步优化入境旅游产品和线路,推出更多受入境游客欢迎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不断优化跨境旅游消费服务和供给。

  “来华游”越来越便利了

  象鼻山景区游人如织,江水拍打岩石,天空晴朗。美国游客赖安(Ryan)不时拿起手机记录漓江水和山崖洞。他说,中国发达的高铁线路,让过去一些外国游客较少前往的“小众城市”,成为了当下体验中国乡村生活的热门选择。

  在广西中越边境,交通网络建设的完善也为外国游客提供更多便利。去年,我国首条直通中越边境高铁——防东铁路开通运营,接入全国铁路网;今年6月,通中越边境的南宁至凭祥高速铁路崇左至凭祥段全线重点关键工程基本完工。崇凭段项目预计明年建成通车,届时南凭高铁将实现全线贯通运营,形成中国通往东盟的重要国际运输通道。

  中国免签“朋友圈”的不断扩大以及出入境政策措施的不断优化,则成为“来华游”持续升温的直接动力。

  互免签证政策直接带动广西空港口岸国际航班大幅增加,南宁、桂林口岸今年上半年国际航班同比增长75%,共查验出入境人员37.5万人次,同比增长175.7%。

  桂林两江国际机场公司工作人员杨飏介绍,今年桂林机场配合桂林市政府开展“引欧回桂”计划,通过国航欧洲各大城市航点飞往北、上、广等国际枢纽城市航线,链接国航飞往桂林航班,将欧洲游客引流至桂林,目前该计划已为桂林带来欧洲游客超7000人次。

  在交通、通关日趋便利的同时,文旅服务保障举措同样助力境外游客拓宽活动“半径”。

  促进入境游的系列政策不断出台,2024年4月,广西文旅厅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入境旅游支付服务便利化工作的通知》,推进部署入境旅游支付服务便利化各项工作。截至目前,广西已完成新增POS机量2621个,完成率达109.6%;ATM或兑换点108个,完成率达110.2%。

  记者在桂林两江国际机场看到,机场目前设置境外来宾支付服务示范区,可提供“外卡内绑”教程、旅游商户和机场商户导航地图,让境外游客在入境第一站便可全面了解旅游和支付情况。在外籍游客集中的阳朔西街,桂林还利用银行网点、ATM自助柜员机、特许兑换机构等渠道,进行现钞兑换服务。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甘霖表示,下一步广西还将加强对入境旅游市场主体的扶持力度,支持旅游企业推出多样化的入境旅游产品和线路,同时推动文旅场所完善外语标识及导览服务,开展人员培训等,不断提升文旅服务的国际化水平。

  部分利好政策的作用持续显现。今年5月,国家移民管理局全面实施外国旅游团乘坐邮轮入境免签政策,首次将北海邮轮口岸纳入邮轮旅游团入境免签范围,并适用54国过境免签政策。

  “下一步,我们将优化通关查验流程,推动北海邮轮口岸与桂林过境免签政策联动实施,拓宽旅客活动范围,助力企业开发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助推邮轮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广西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副总站长陈强说。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我国在建最北高铁全线铺轨贯通

  • 超大型耙吸挖泥船"通浚"轮海试成功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2025年版),共有376项技术入选,其中新增入选186项,与2022年版相比有了大幅更新。
2025-11-26 10:26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近日举办2025年度工作会议暨学术年会。
2025-11-26 10:24
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对场景培育开放进行系统部署。看似细微的“场景”二字,实则内蕴驱动产业变革、催生颠覆性技术的巨大能量,是撬动全局创新的重要支点。
2025-11-26 10:22
光明日报北京11月25日电 记者温源从中交集团获悉,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新一代超大型耙吸挖泥船“通浚”轮25日在中国黄海海域成功完成全部海上试验项目,顺利返航停靠江苏启东振华船厂码头。“通浚”轮是我国首艘自主设计建造的35000立方米舱容等级超大型耙吸挖泥船,最大舱容达38168立方米,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2025-11-26 10:15
日前,记者来到广西南宁东部新城的宁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这里的机械臂精准协作,生产线正全速运转,每天超10万颗电池下线发往全球。依托面向东盟的比较优势,南宁将新能源电池产业列为核心牵引性产业,以全产业链思维开展精准招商。
2025-11-26 10:13
传统无机颜料虽然色彩稳定,却因重金属添加而存在健康风险隐患。“新型稀土环保颜料的呈色策略突破了传统颜料的局限,其出现及量产不仅解决了传统颜料有毒性、环境污染等问题,还在稳定性和生产成本上展现出显著优势。
2025-11-26 10:06
《办法》明确,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的建设和运行维护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以“合理布局、依法备案、资源共享、保障安全”为原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
2025-11-25 09:43
稳步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包括优化乡村规划布局、推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动公共服务普惠均等、探索创新乡村建设推进方式等。
2025-11-25 09:40
机器人完成一个后空翻动作,关节转动误差需控制在0.5度以内;医疗植入人体的陶瓷关节,表面粗糙度若超过0.1微米
2025-11-25 03:05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快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创新,突破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强化算力、算法、数据等高效供给”。
2025-11-25 03:05
11月24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召开空间科学先导专项最新亮点成果发布会,集中发布了空间科学卫星任务在宇宙暂现天体、宇宙线传播、太阳爆发等领域取得的系列重大科学突破。
2025-11-25 03:05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各个领域都在发生深刻变革,教育系统也刮起了AI风。
2025-11-25 03:05
燕矶长江大桥是亚洲首个专业货运枢纽机场——鄂州花湖国际机场的重要配套工程,是鄂黄第二过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11-24 09:02
11月23日,由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半导体博览会在北京开幕。
2025-11-24 03:15
从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有限责任公司获悉,截至11月21日,我国最长原油管道——西部原油管道实现安全平稳运行18年,累计输送原油超2亿吨。
2025-11-24 03:15
作为中国和南非两国合作推动科普教育的重要实践,中国科学技术馆与南非Sci-Bono科学中心合作建设的“倾听科学空间”21日正式向公众开放。逾百嘉宾和观众到场体验。
2025-11-24 03:15
为AI4S领域培养兼具理论素养与产业落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助力企业技术创新与行业生态构建。
2025-11-24 03:15
2025年度“十大”科普热词从科技、文化、社会等维度,综合勾勒出2025年我国科普事业发展、科技前沿动态、科学传播与社会文化融合的整体态势和核心方向。
2025-11-21 15:11
枫清科技与麒麟软件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围绕AI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推动信创产业生态的完善与发展。
2025-11-21 13:13
走进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辰山中心种子冷库,零下20摄氏度的寒气扑面而来,一排排整齐编号的收纳容器中,是进入“深度睡眠”状态的各类野生植物种子。
2025-11-21 09:5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