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卢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新时代中非合作)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中卢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新时代中非合作)

来源:人民日报2024-07-26 09:13

  本报记者 黄培昭

  系好安全带,调整好后视镜,家住卢旺达西方省的鲁维甘巴发动汽车,准备开车去上班。行驶在平坦的公路上,沿途经过基伍湖,湖面波光潋滟,景色秀丽。“中国企业修建的这条公路太好了,路面平坦宽阔,开车感觉又稳又快,很舒服。”鲁维甘巴赞叹道。

  位于非洲中东部的卢旺达是中国的传统友好国家。近年来,两国关系快速发展,各领域合作成果丰硕,传统友谊不断深化。中卢携手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开展广泛合作,助力卢旺达基础设施状况持续改善和民众生活水平提升,推动两国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发展,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

  “一条通往幸福生活的宽阔大道”

  鲁维甘巴称赞的这条道路,是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依山修建的沿基伍湖66公里公路。这是卢旺达西部地区南北方向主要通道之一,也是连接卢旺达和邻国坦桑尼亚、布隆迪和刚果(金)等多国公路的一部分。项目于2013年开工,2016年建成通车。“湖光山色之间,现代化公路蜿蜒前行,为居民和游客出行提供了极大便利,为推动卢旺达经济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当地媒体《大湖地区周刊》评价道。

  基伍湖沿湖地区是卢旺达重要的经济作物产区。统计显示,卢旺达七成的咖啡和近一半的茶叶均产自基伍湖周边地带。道路建成后,当地民众种植的咖啡能更方便地运往外地,经济效益大大提升。“得益于更加便利的运输条件,我们咖啡的销路拓宽了。家里收入增加了,我们也盖了新房。这是一条通往幸福生活的宽阔大道。”咖啡种植户伊曼纽尔高兴地告诉记者。

  沿基伍湖66公里公路在当地收获了良好口碑,成为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企业在卢旺达建设的标杆工程之一,并荣获卢旺达国家优质工程奖。据统计,目前,中国企业修建的公路占卢旺达国家公路总里程约70%,助力卢旺达基础设施建设提质增速,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当地媒体报道说,“中国企业为卢旺达公路交通建设作出重要贡献”。“同中国开展相关合作,帮助卢旺达实现快速发展。”卢旺达资深媒体人和出版人穆班达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解决了我们生产生活上的大难题”

  从卢旺达首都基加利驱车向东行驶大约两小时,记者到达东方省卡永扎镇西卡村。中午时分,村民乌瓦赛来到位于村中央的一座水井边。他轻摇手柄,清澈的井水流入桶中。很快,两只水桶便装满了水。

  西卡村地处山坳,交通不便,长期以来饮用水无法得到保障,村民只能在河沟、湖渠甚至沼泽中取水饮用,造成一系列卫生健康问题。随着中国政府援助卢旺达200口井项目的实施,彻底改变了各个村庄用水困难状况。

  “以前,我们必须一大早出门,到8公里外的地方打水。湖水没有经过净化,也不卫生。中国企业帮我们打了这口井后,大家可以随时来打水,几分钟就能运回家,极大解决了生活用水问题,真让人开心!”乌瓦赛激动地说。

  中国政府援助卢旺达200口井项目是落实新时代中非合作的重要民生项目,由中国地质工程集团公司中东部非洲分公司承建,2019年11月开始施工。援建的水井主要分布在卢旺达东方省和南方省的11个区,包括170口手压井、10口太阳能供电的潜水泵井以及20口监测井。此外,中方还向卢方提供水质检测和人员培训等技术服务支持。在两年半时间里,该项目克服了种种困难,于2022年4月底全部竣工,交付当地使用,解决了近11万当地民众的日常生活用水需求。当地村民巴拉欣尤扎感慨说:“中国政府帮助修建水井,不仅极大方便了我们生活用水,还能灌溉农田,解决了我们生产生活上的大难题,我们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好。”

  卢旺达《新时代报》刊发文章说:“中国援助的200口井项目帮助解决了卢旺达部分地区长期存在的用水难题,是两国友好关系的重要标志。”中国地质工程集团公司中东部非洲分公司总经理朱兴辉表示:“200口井项目让当地民众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在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习中文,拓宽了我的视野”

  宽敞的教室门口挂着红灯笼,教室内,学生们用中文互致问候,在黑板上写着汉字……在卢旺达大学孔子学院课堂上,当地学生正在跟着中方老师认真学习中文。

  2009年,卢旺达大学孔子学院正式揭牌,成为该国第一所也是迄今唯一一所孔子学院。“十几年来,孔子学院注册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希望了解中国的当地民众也日益增多。”卢旺达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曾广煜介绍,目前,孔子学院在卢旺达境内设有14个教学点,包含下设1个孔子课堂、7个大学教学点、6个中学教学点。卢旺达目前每年学习中文的人数约5000人,是2009年学习人数的20倍之多。

  中文教育为卢旺达民众打开了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新窗口。不少年轻人凭借学习中文,找到了奔向好生活的途径。

  赛宾娜(中文名文彬)曾在卢旺达南方省一所女子中学读书。2018年,卢旺达大学孔子学院在该中学设立汉语教学点,开设了中文课,赛宾娜对此产生了浓厚兴趣。她下定决心要学好中文,去中国留学深造,并将所学带回卢旺达。她的中文老师更与她约定“在中国见”。

  这些年,赛宾娜刻苦学习,中文水平大幅提高,获得不少荣誉:2019年,获得第十二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卢旺达赛区冠军和全球三等奖;2021年,获得第二十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卢旺达赛区冠军;在第二届“最·孔院”短视频活动中凭借作品《卢旺达中国茶》,获得“最·文化”单元特等奖……她还通过拍摄短视频等方式将中国文化介绍给更多当地民众,由此荣获“孔院达人”的称号。

  2021年7月,赛宾娜如愿以偿,收到来自中国学校的录取通知书。2022年10月,她抵达重庆,开启了在华留学的新生活。凭借自己的努力,赛宾娜和她的中文老师在中国相见,实现了当初的约定。

  “学习中文,拓宽了我的视野,也提供了一个广阔舞台,帮助我实现人生梦想!我希望在中国进一步学好中文,深入研究中国的发展模式和经验,为我的家乡发展提供借鉴,为卢中两国深化友谊、开展合作贡献力量。”赛宾娜表示。

  (本报基加利电)

[ 责编:孙琦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浙江杭州:电报业务即将退市 通信爱好者排队发报

  • 雄商高铁河北段架梁施工全部完成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雨水浸入土壤,导致土壤中的氧气骤减,蚯蚓爬出地面吸取新鲜空气;大雨过后枯枝落叶、微生物等有机物增加,也为蚯蚓提供了更多觅食机会  这几天,南方多地降雨。蚯蚓因无专门的呼吸器官,其呼吸依赖皮肤与土壤孔隙中的氧气进行交换,雨水浸入土壤后往往会占据大部分孔隙,导致土壤缝隙里的氧气骤减。
2025-04-28 10:08
2011年初,团队成员、硕士研究生周何乐子参与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项目研发。周何乐子和年轻的团队成员没有因此退缩,历经5年攻关,最终攻克了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的一系列关键智能技术。
2025-04-28 10:02
早上7点,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松准时踏进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目前,黄汝怡在上海海洋大学攻读蛇类学博士学位,“现在连她导师的办公室都成了她的‘养殖场’”。
2025-04-28 10:01
4月的鼎湖山,清晨还带着寒意,黄忠良已经走进了林子。1956年6月30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前身)在广东肇庆建立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中国首个自然保护区,也是唯一隶属中国科学院的保护区。
2025-04-28 10:01
160年前,欧洲生物学家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研究豌豆的花色、果荚颜色等七大性状的遗传变异,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2025-04-28 09:30
新质生产力推动县域经济绿色发展体现在环境保护上,体现在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上。
2025-04-28 09:27
体重管理已成为当下我国公共卫生的重要议题。为此,各地应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鼓励医院开展体重管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动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形成。
2025-04-28 09:26
4月25日,中国科协印发《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组织推选2025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启动全国性学术团体推选院士候选人工作。
2025-04-27 09:36
4月23日,在上海张江,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将中法天文卫星正式交付给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投入使用。
2025-04-27 09:35
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二十号,55年间,中国航天书写了从地球走向浩瀚宇宙的壮丽诗篇。
2025-04-27 09:30
六合区是南京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2025-04-27 09:16
工厂化育秧选良种、精培育,提高秧苗成活率,减少农药使用,正成为越来越多农户的“心头好”。
2025-04-27 09:13
“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嫦娥七号还将搭载来自埃及、巴林、泰国、意大利、瑞士等国的载荷飞往月球。”郭嘉昆介绍。
2025-04-25 16:45
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同意6个国家的7家机构的申请。
2025-04-25 10:16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在全球的占比达到60%。
2025-04-25 10:15
水利部近日印发《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启动实施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
2025-04-25 10:11
这些看不见的技术迭代,正为中国探索更遥远的宇宙空间铺就更坚实的“天梯”。
2025-04-25 10:09
《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提升至第11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6个,连续两年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2025-04-25 10:08
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直冲云霄,熊熊尾焰映照着千年胡杨,也照亮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崭新篇章。
2025-04-25 10:07
从老人登山有了“赛博外挂”,到“养老机器人”成为热词,今年以来,机器人相关话题持续升温。
2025-04-24 09: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