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海外网评:枪支暴力顽疾凸显美国治理失能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海外网评:枪支暴力顽疾凸显美国治理失能

来源:海外网2024-07-18 17:12

20240627cd1b27235b9d4304bc5d92218479ee93_2024062754455ec6dd9e4a07a3691e74149e2ec6.jpg

资料图:2023年1月31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半月湾市,人们手持蜡烛哀悼枪击事件遇难者。

(图/新华社)

  根据美国“枪支暴力档案”网站的数据,截至7月10日,美国今年已有8934人死于枪支暴力,17060人受伤。美国今年上半年的每个月都发生过大规模枪击事件,且遍及全美各州。美国的枪支暴力由来已久,长期困扰美国社会,严重侵犯民众生命权,而今年上半年的严峻情况再次凸显美国民众成了美国政府治理失能的牺牲品。

  美国枪支泛滥令人触目惊心。1791年通过的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赋予公民持枪权,从此持枪自由被美国人视为一项重要的个人权利。在这样的“枪支文化”作用下,美国成为世界上民间拥有枪支最多的国家。据瑞士“小型武器调查”项目评估,全球民间持有枪支从2006年的6.5亿增加到2017年的8.57亿,很大程度上归因于美国民间拥枪数大幅上升。2017年,美国私人拥有枪支约3.933亿支,而当时美国人口不到3.265亿人,平均每100人约拥有120.5支枪。而位居第二的是处于战乱之中的也门,每100人拥枪数为52.8支。无论是私人拥枪总数,还是人均拥枪数量,美国都高居世界第一。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自身的枪支泛滥问题还导致枪支走私行为在周边国家愈演愈烈。墨西哥政府数据显示,每年有超过50万支枪从美国走私流入墨西哥。拉丁美洲“犯罪洞察”组织2022年的调查报告显示,从美国流入加勒比地区的非法枪支导致该地区的谋杀犯罪率不断升高。美国康涅狄格州民主党联邦参议员克里斯·墨菲认为,“只有在美国,人们可以如此随意地获得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只有在美国,人们如此崇拜暴力。”

  美国枪支暴力愈演愈烈。私人拥有大量枪支引发接连不断的暴力事件,给社会带来巨大伤痛。以今年7月4日美国“独立日”为例,当天,全美共发生128起经核实的枪支暴力事件,导致58人死亡、133人受伤。“独立日”之后,美国各地依然枪声不断。美国肯塔基州弗洛伦斯市警方7月6日称,该市一处私人住宅在举行生日派对时发生枪击事件,造成4人死亡、3人受伤。美国密歇根州底特律市警察部门7月7日表示,当日凌晨该市东部一个居民区发生枪击事件,造成至少2人死亡、19人受伤。美国伊利诺伊州政策研究所近日刊文指出,“2023年,平均每900名芝加哥市民中就有1人遭遇枪击,平均每5000人就有一人死于枪击。”可以说,美国枪支暴力问题造成了惨痛的生命代价。美国预防枪支暴力的非营利组织“为每个城镇带来枪支安全”主席约翰·费恩布拉特认为,“一再发生的枪击事件提醒我们,美国没有地方可以免受枪支暴力的影响。”

  美国政党恶斗导致控枪难达共识。去年6月28日,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网站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枪支暴力被广泛认为是一个重大且日益严重的国家问题,58%的受访者赞成更严格的枪支管控法律,超过60%的美国成年人认为枪支暴力是当今美国的重大国家问题。尽管如此,但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并不急于解决问题,而是借枪击事件互相抨击,导致控枪立法持续在争论中陷入僵局。民主党坚称“枪患撕裂了美利坚的灵魂”,共和党则高呼“控枪会让更多人死于枪击”,控枪问题如今已成为拉踩对手的政治工具,特别是在当前美国政治极化背景下,民主、共和两党更难妥协。美国宪法学者、杜克大学法学院教授约瑟夫·布洛彻认为,政治博弈极大地损害了制定有效立法以遏制美国枪支暴力的努力,即使大规模枪击事件频发,两党也不太可能在制定枪支管控具体措施上达成新的共识。枪支暴力痼疾难消,美国政府管控政策不力,最终付出的是普通民众的生命代价。

  生命权是最大的人权。一再发生的枪支暴力,击碎了所谓“人人得享不可剥夺的生存与自由”的美国梦,也让人们不得不怀疑“美式人权”究竟成色几何。美国何时才能彻底根除枪支暴力顽疾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如果美国政府不从根本上反思和改变控枪不力的现实,那么美国民众仍将继续生活在枪支暴力的血色阴影之中。(陈洋)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河北卢龙:特色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 贵州罗甸:做热“亲水”夏日品牌 促全域旅游发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广东珠海以南海域,一座银灰色的三角形装置随波起伏。这里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台兆瓦级漂浮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南鲲号”,日均发电量可达1万千瓦时,能满足约1500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需求。
2025-08-13 10:02
研究发现,在1950年至2020年间,极端高温的加剧导致热带地区陆栖鸟类的丰度下降了25%至38%。研究人员以地球生命力数据库中的全球陆栖鸟类种群数据作为研究起点,未包括水鸟和海鸟。
2025-08-13 10:01
中性原子体系因优异的扩展性、高保真度量子门、高并行性和任意的连接性,成为极具潜力的量子计算和量子模拟平台。审稿人高度评价这项研究工作,认为这一工作是原子相关量子物理领域在计算效率和实验可行性方面的一次重大飞跃。
2025-08-13 10:01
“植物如何整合复杂环境信号是深入理解植物生存智慧的关键,也是创制兼具养分高效利用与逆境抗性的未来作物新品种的理论基础。储成才团队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未来会有更多基于植物“生存智慧”的作物新品种出现,让农业更高效、更环保。
2025-08-13 10:01
8月12日是世界大象日。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亚洲象研究中心了解到,从最新一线监测数据看,我国野生亚洲象象群交流频繁、种群结构稳定、生育率稳步提升、
2025-08-13 03:45
团队需要从头开始,设计一款“更适合日本”的机器人:体形小巧,穿行灵活,语音系统换成日语,屏幕上的动画表情还能变换。擎朗智能目前在日本已经设立200多个技术支持点,确保常规故障能在2小时内响应,24小时内修复。
2025-08-12 10:06
夏季天气炎热,很多人喜欢去游泳馆游泳。“游泳可以提高心肺耐力和身体柔韧性,改善体脂率,因此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潘力军说,游泳如果不注意卫生,可能感染红眼病、中耳炎和胃肠道疾病,建议做好如下防护措施:  游泳前,注意自身的健康状况。
2025-08-12 10:03
近日,随着最后一笔数据在青藏高原上录入系统,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完成自然资源确权登记。2019年,《关于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与《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相继出台,“依法确权”成为基石。
2025-08-12 10:02
一般认为,宇宙中的每个星系中心都有一个超大质量黑洞,而更大的星系则拥有更大的黑洞,即超巨型黑洞。Collett表示,恒星运动学被视为黑洞质量测量的“金标准”,引力透镜效应则可以帮助团队“探测到更遥远的宇宙”。
2025-08-12 10:01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维慎、彭媛团队开发了一种便捷的触发式界面反应策略,实现了二维金属-有机框架膜(MOF膜)的快速制备及高效气体分离。该研究为面向应用的MOF纳米片和超薄二维MOF膜的定制化制备提供了新思路,可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高性能分离需求。
2025-08-12 10:00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科研人员最近在引力波天文学领域取得了突破性发现:双黑洞并合事件可能发生在第三个致密天体的“眼皮子底下”。
2025-08-11 09:56
日前从安徽省林业局获悉,安徽扬子鳄野外种群数量创历史新高。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20日,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扬子鳄产卵超3800枚,扬子鳄野外种群数量超1920条。
2025-08-11 09:53
近年来,我们团队聚焦海洋多场环境耦合机制、多体结构相互作用、多尺度耦合效应等难题,开展深度产学研用合作,研发多款海工装备。
2025-08-11 09:45
在医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实现蛋白质定向进化,使其具有新功能或改进功能至关重要。为此,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科学家开发了一个可以加速蛋白质进化的合成生物学平台T7-ORACLE。
2025-08-11 09:43
近日,科学信息分析公司爱思唯尔与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发布《传承与创新:解码中医药科学发展轨迹》报告。
2025-08-11 09:41
实验室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摇篮,但里边有不少危险而又昂贵的设备,可能对科研工作者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如何织密安全防护网?
2025-08-08 10:2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可闭环生物回收的纤维素基介电薄膜,能够提高电子器件的循环利用率,从而减少电子废弃物。
2025-08-08 10:16
日前,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团队与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团队合作,在可见光集成光学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功研制出一套新型可见光矢量光谱分析仪。
2025-08-08 10:12
中国林科院林业所林木细胞遗传研究组近日提出了研究裸子植物生长停滞可塑性的独特模型。这一成果填补了人们对裸子植物发育可塑性认识的空白。
2025-08-08 10:11
8月6日,揽月月面着陆器着陆起飞综合验证试验在位于河北省怀来县的地外天体着陆试验场圆满完成,此次试验是我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器地外天体着陆起飞试验。
2025-08-08 10:0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