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新华鲜报|美交流团185名师生“沉浸式”感受中国魅力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新华鲜报|美交流团185名师生“沉浸式”感受中国魅力

来源:新华网2024-07-15 08:33

  新华社北京7月14日电 题:美交流团185名师生“沉浸式”感受中国魅力

  新华社记者袁睿、刘杨

  在北京红墙黄瓦间追寻历史足迹,在石家庄校园里共绘百米画卷,在福州鼓岭聆听中美民间交往故事,在杭州西子湖畔畅游诗画江南,在上海黄浦江畔感受现代中国活力……盛夏,一群来自美国的青少年,在中国度过了两周难忘的“青春同行”之旅。

  应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邀请,由美国7个州、14所中学、185名师生组成的“青春同行”交流团,于7月1日开启中国之行。习近平主席为交流团发来亲切的寄语,希望他们通过此次访问,感知中国、体会中国、了解中国,与中国的青少年交流互动,成为好伙伴、好朋友。

  7月2日,美国青少年与北京市第十二中学学生同上国画体验课。新华社记者 袁睿 摄

  这些青少年中的大部分是首次踏足中国。当亲眼目睹、亲耳聆听、亲身体验书本和网络上描述的恢宏建筑、传统技艺以及现代化发展时,多彩中国深深触动了他们的心灵。

  来自华盛顿州塔科马公立学校的安娜·施拉姆原本对中国了解不多。在参访的首站北京,她就有了新发现——“故宫红”比网上照片颜色更深;自己正在追的《三体》电视剧的原著作者是一位中国作家……

  “到访的每个地方都有新鲜体验。”施拉姆说,“我让中国小伙伴推荐了一些中国的电影和小说。我想我会继续了解中国,我期待更多惊喜发生。”

  7月3日,美国华盛顿州塔科马公立学校的安娜·施拉姆和北京高中生同游故宫。新华社记者 袁睿 摄

  随着旅程的推进,美国青少年们以不同方式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夏夜,杭州西湖。以天为幕、以桥为景、以湖为台,一场名为《最忆是杭州》的水上情景表演交响音乐会上演。水中舞台、全息影像、气味播放器等技术,使得一个个音乐作品更加生动立体,充分展现了中国的美学气质,让观众沉浸其中,得到“动静皆入画”的体验。

  来自宾夕法尼亚州贵格会菁英学校的埃弗里·罗森学习过中文,对中国文化有所了解,因此这一路原本显得比较“淡定”。然而,当看到在全息影像的作用下,水面上的芭蕾舞者瞬间从一个变成了一排时,他瞪大了双眼,露出惊讶而兴奋的神情。

  “这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演出方式棒极了!”罗森激动地说。

  7月5日,美国青少年在石家庄参观河北博物院。新华社记者 袁睿摄

  逛北京大栅栏、参观河北博物院、探访上海高科技企业……美国青少年初识中国之博大;写福字、做漆扇、画国画、习功夫……在文化体验中了解魅力中国;与5座城市20余所中学的千余名中国同龄人交流,更深深织就了他们之间的友谊之网。

  7月6日,美国青少年在福州鼓岭听导游讲解“福”字的含义。新华社记者 袁睿 摄

  拎着一个小竹筐,福州第一中学学生王嘉琪登上了载着伊利诺伊州北奈尔斯高中师生的大巴。竹筐里是她为美国同学准备的特别礼物——茉莉花手串。

  “我一直想着送给他们具有福州特色的礼物。”王嘉琪说,茉莉花是福州市花,花香可以静心养神,做成手串也很漂亮,送给舟车劳顿的交流团师生再合适不过。

  王嘉琪的老师介绍,这55串茉莉花手串,是小嘉琪在课余时间花了好几个小时串起来的。听到这儿,美国师生们都看向小姑娘。王嘉琪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继续将筐里的手串送给下一名同学。

  7月9日,美国青少年在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学生帮助下制作的漆扇正在晾干。新华社记者 袁睿 摄

  交流团这次“青春同行”之旅,一路上一直被温暖和友好包围。北京城市中轴线上的并肩骑行,石家庄“共话未来”对话活动时的思想碰撞,福州橄榄球友谊赛的欢笑,杭州天文课上的遐想,夜游上海黄浦江时的齐声高歌……一个个瞬间,连成一幅动人的友谊画卷。

  行程第一天,来自怀俄明州拉勒米高中的女孩周天恩在北京认识了一名“陈同学”,两人聊得很投机,互相留了联系方式。得知陈同学的生日是本月8日,周天恩特意发微信祝她生日快乐。

  在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中国学生张心怡和她的街舞社团同伴为来访的美国青少年表演了精彩的节目。表演结束后,同样热爱跳舞的伊利诺伊州西奈尔斯高中学生赞雅·康托斯主动找到张心怡,交流舞蹈训练经验,还谈到各自对未来的规划,并即兴合跳了一支舞。

  7月10日,美国青少年在上海逛夜市。新华社记者 袁睿摄

  学生们之间的互相理解与欣赏深深感动了随团的两国教育工作者。华盛顿州塔科马公立学校随团教师凯诺阿·希金斯与学生们一同访问了中国多所高中。得知华盛顿州塔科马市和福州市是姐妹城市,他决定回去后推进同福州的高中建立姐妹校关系。

  “如果孩子们能从小就建立联系,并通过这种伙伴关系更深入地了解彼此的文化、日常生活和家庭传统,我相信学生们长大后会更好地理解对方。”希金斯说。

  7月11日,中美两国学生在上海黄浦江游船甲板上合影留念。新华社记者 袁睿 摄

  当行李箱里漂洋过海带来的给中国同学的见面礼,逐渐被中国学生送的小礼物所替代,美国青少年为期两周的“青春同行”之旅也接近了尾声。带着难忘的记忆和美好的祝愿踏上归途,友谊,将长存他们心中。

[ 责编:张璋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邵永高铁全线首座连续梁成功合龙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什么是聚乳酸材料,在取代传统石化基塑料材料方面又有着怎样的优势?本期院士科普,让我们跟随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学思,一起走进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聚乳酸的奇妙世界。
2025-07-07 14:19
科技的力量正让农民从传统体力劳动者向掌控全局的智慧决策者转变。
2025-07-07 12:33
在未来数十年,熟练使用人工智能很可能成为大多数职业的必备技能,并深刻影响就业市场。作为经济土壤中的“超级肥料”,新技术既带来传统岗位的替代,更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直接创造新的岗位需求。
2025-07-07 09:12
抽水蓄能机组主要由发电电动机和水泵水轮机组成,利用山上山下两个水库进行水能和电能相互转换。
2025-07-07 09:11
回溯歼—10飞机研制历程,从立项、首飞到定型,历经数十载,“三滴油”看起来微不足道,却更加说明创新需要点滴用心、长期耕耘。
2025-07-07 09:10
从微小的夸克到浩瀚的宇宙,从生命的密码到自然的规律,科学这双“慧眼”不断重新定义着“可见”与“可知”的边界。从墓室中的真菌到实验室里的潜在新药,科学家用一套跨学科方法挖掘出这个隐藏在自然界的分子宝藏。
2025-07-07 09:08
在6日开幕的中国科协年会上,2025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正式发布。这凝聚科技界智慧的30项问题、难题“锁定”了哪些前沿领域的核心赛道?其遴选标准蕴含着怎样的科学智慧?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丛斌、邹冰松、王小云、陈坚四位院士。
2025-07-07 03:10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2日在北京开幕。除收录标准的优势外,东壁全球科技文献数据平台还根据中国科技界与教育界的习惯,对所收录期刊进行了学科分类。
2025-07-04 09:55
超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人造材料,而具有热辐射性能的超材料可以把多余的热量“打包”传递到外界,热辐射超材料可广泛应用于零能耗辐射冷却、建筑节能降温、航天热控等诸多重要领域。
2025-07-04 09:53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骆清铭团队成功绘制出了小鼠三维脑区和立体定位图谱
2025-07-04 09:52
7月4日,神秘的水星将迎来东大距,这是今年第二次水星东大距,观测条件依然不错。
2025-07-04 09:51
科学是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2025-07-04 09:50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成本低、效率高、易加工等优势备受关注,可应用于光伏发电、车载光伏、光伏建筑等领域。
2025-07-03 09:59
目前,对于10厘米以上大型空间碎片,航天器通常采用主动规避的策略,通过轨道调整,避开可能的碰撞路径。
2025-07-03 09:58
6月26日,中国民航局官网发布公告,提到为切实保障航空运行安全,自2025年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2025-07-03 09:56
药膳制作师既要懂烹饪,是餐厅的大厨,又要懂中医药理论知识,特别是能够作为食药物质的中药材。
2025-07-03 09:55
运动有助于健康和抗衰老。但究竟是什么让运动有这种奇效呢?我国研究团队历时6年,首次系统解析了人体对急性单次运动与长期规律运动的分子-细胞动态响应谱,揭示肾脏是运动效应的关键应答器官——其内源代谢物甜菜碱作为衰老延缓的核心分子信使,通过靶向抑制天然免疫枢纽激酶TBK1,协同阻遏炎症并缓解多器官衰老进程。
2025-07-03 05:20
近日,四川乐山一小伙感觉身体不适独自乘出租车前往医院就诊,途中开启“超强自救”模式:联系妈妈告知情况、打110报警求助、打120告知医院准备急救。如果长期处于焦虑引起的躯体化障碍状态,患者会反复出现头痛、心慌、呼吸急促、胃肠紊乱、肢体疼痛、睡眠问题等。
2025-07-02 10:06
使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不少人或许都遇到过类似问题:它们有时会捏造细节,甚至“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当“喂给”大模型的训练数据包含虚假信息时,它就会产生“幻觉”、给出错误答案。
2025-07-02 10:05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所属的国产C909客机平稳降落在蒙古国乌兰巴托成吉思汗国际机场,标志着国航首条C909国际航线正式开通。早8时许,这架C909客机从呼和浩特起飞,经过1个多小时飞行抵达乌兰巴托。
2025-07-02 10:0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