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国那些事儿】上合组织为中国-中亚农业架起“互利互鉴之桥” 双边合作结出累累硕果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观察 > 正文

【中国那些事儿】上合组织为中国-中亚农业架起“互利互鉴之桥” 双边合作结出累累硕果

来源:中国日报网2024-07-06 22:09

  中国日报网7月6日电农业是上海合作组织(SCO)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领域。在上合组织及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下,许多中国企业和高校也与中亚地区的同行共同建立了农业示范基地。预计,农业贸易将成为今年中国与中亚贸易增长最快的贸易类别之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张正茂曾去过哈萨克斯坦的10个地方。他介绍说,哈萨克斯坦土壤肥沃、光热资源丰富,适合种植小麦。但与此同时,当地小麦的抗病性和抗倒伏能力弱,而中国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两国形成优势互补,使合作成为“天作之合”。

  目前,哈萨克斯坦是全球主要粮食出口国之一,中国是哈萨克斯坦粮食出口的重要市场。张正茂表示,哈萨克斯坦平均每年出口小麦600-800万吨,对中国的小麦年出口量为80万吨,农业贸易扩大潜力巨大。

  2024年6月21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张正茂教授(右)在哈萨克斯坦北哈州农业科技示范园与当地专家调查小麦苗情。(图片来源:新华社)

  据悉,在上合组织与“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已建成8个海外农业科技示范园。为培育出更加适合在哈萨克斯坦种植的品种,张正茂教授的团队与甘肃、新疆等地的育种单位合作,采用跨区域穿梭育种法进行多生态区选育。

  他透露说:“经过试验,我们优选的品种在穗粒数、千粒重和饱满度上有明显优势。”

  哈萨克斯坦爱菊农产品物流加工园区副经理阿孜白说:“中方提供的优良种子品种提升了哈萨克斯坦小麦产量和品质。这些产品出口到中国,深受消费者喜爱。”

  位于吉尔吉斯斯坦的中吉果木良种繁育技术示范园也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上合组织与“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建成的8个海外农业科技示范园之一,旨在提高当地的苹果产量。

  据悉,尽管苹果在吉尔吉斯斯坦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水果,但当地夏季炎热干燥,并不利于像苹果这样需要大量水分的作物生长。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张东教授带领团队在这里耕耘了近7年时间,他们培育筛选的优良砧穗组合水分利用率、栽植存活率明显优于传统种苗,苹果产量也显著提高,亩产提高300公斤以上。

  现如今,一批又一批的技术人才和青年学生来往于丝路之上,成为促进中国-中亚农业合作与传播农业技术的“桥梁”。来自哈萨克斯坦的留学生马克萨特·巴特尔别克(Maksat Batyrbek)就是其中之一,他2017年来到中国留学,就读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今年6月,他顺利完成了博士论文答辩,并将在不久后返回家乡。

  巴特尔别克主要研究施肥对土壤微生物、玉米叶片和根茎的影响。他说:“这些都是与哈萨克斯坦农业息息相关的研究方向。我希望通过学习中国的农业模式与技术,开拓思路,助力自己的研究。”

  对于农业领域的专业人员来说,上合组织同样为他们提供了合作的沃土。2019年,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在陕西省杨凌建立。建立以来,这里培训了上合组织成员国的农业官员和农业技术人员超过2200名,组织的各类农业技术专题讲座吸引超4万人次在线学习。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教授陈威表示,加强上合组织成员国之间的农业交流与合作,有助于维护产业链和供应链畅通,保障地区和全球粮食安全,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他说:“未来,更多样化的农业投资模式、更紧密的农业和农村政策、更具体的科技协同创新将继续释放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张正茂也认为,“中国和中亚是好邻居,相互信任,发展战略契合。双方对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也有共同愿景。所有这些都为建立更加紧密和更全面的经济关系奠定了基础”。

  (编译:高琳琳 编辑:马芮 韩鹤)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在辽宁沈阳市考察调研

  • 【网络中国节】春节微短剧《除夕闯进我家门》预告片来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总量超过3.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3%,实现稳定增长,投入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
2025-01-24 10:01
“我们种植的是‘捷麦19’‘沧麦6002’,最高亩产已超过300公斤。”后仙庄村党支部副书记刘玉锁说,“‘春天白茫茫,夏天雨汪汪,十年九不收,糠菜半年粮。’这首民谣道尽了我们过去在盐碱地里种粮的艰难。如今,科技引领让‘盐碱滩’蝶变‘米粮川’。”
2025-01-24 10:00
记者从国家统计局获悉: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为36130亿元,同比增长8.3%。我国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多元化投入格局加快构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增强,为研发经费持续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01-24 09:58
在禁食或运动期间,免疫细胞(红色)迁移至胰腺并刺激产生胰高血糖素的细胞(橙色)来调节血糖,其中细胞核以蓝色显示。这表明免疫细胞不仅是抵御威胁的“战士”,还能像应急响应人员一样,在必要时介入确保机体的能量供给。
2025-01-24 09:58
1月14日,上海豫园灯会蛇年吉祥灯笼成网红文创伴手礼,其可爱的造型吸引众多游客购买。在十二生肖中,很少有谁拥有同蛇一样复杂的象征意味,兼具毁誉参半的双重文化色彩。秦汉以后,我们祖先对蛇的热情也并未减少,但属于蛇的正面形象的意蕴更多地被投射到龙身上。
2025-01-24 09:58
冰岛基因解码公司科学家完成了一项重要研究。他们绘制了一份人类基因组完整改组图谱,即详尽的人类DNA在生殖过程中混合方式的地图。
2025-01-23 10:19
考古人员在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澧县城头山镇的李家岗遗址,发现彭头山文化时期“古稻田”遗迹,这将长江中游早期稻田的出现时间提早到距今8000多年。
2025-01-23 10:14
日前国际学术期刊《大气科学进展》上发布2024年全球海温变化研究报告:2024年全球海表平均温度、海洋上层2000米热含量再一次达到了人类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值。
2025-01-23 10:09
日前,新疆农业大学科研人员李德强所在的研发团队研发出一种新型可注射水凝胶,并将其用于抗癌药物的负载,可显著降低药物副作用。
2025-01-23 10:10
呼吁更多的人转变观念,认识到从“能用”到“多用”再到“好用”的国内装备自主可控,对于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意义重大。
2025-01-23 09:59
记者21日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获悉,2024年我国规模以上有色金属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十种有色金属总产量7919万吨,比上年增长4.3%。其中,精炼铜、电解铝产量分别达1364万吨、4400万吨,同比增长4.1%、4.6%。
2025-01-22 03:00
《自然·医学》杂志21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称,一种手术植入的脑机接口系统能通过精准侦测和解码瘫痪患者的神经元活动,转为“手指动作”,使其可在电子游戏中自如驾驶虚拟四轴飞行器。
2025-01-22 10:02
近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李健带领团队开展的一项研究发现,工作压力正在成为许多“打工人”的睡眠质量“隐形杀手”。
2025-01-22 10:01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教授林容周团队与合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软电子制造方法——粒子吞噬打印。
2025-01-22 09:58
复杂的人体系统内,细胞活动时时刻刻都在进行:运输氧气、吞噬细菌、传递神经信号……要想保证这些细胞各司其职、井然有序,离不开一位特殊的“指挥官”——非编码小RNA(核糖核酸)。
2025-01-22 09:58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加快养老科技和信息化发展应用”“重点推动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人工智能等技术产品研发应用”。
2025-01-21 15:35
经过数月的延迟,寒冷的拉尼娜气候模式终于出现在热带太平洋东部。虽然它降低了全球平均气温,但也增加了部分地区出现干旱和强降雨的风险。
2025-01-21 15:32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江左其杲及其所在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欣海及国外合作者,从欧亚大陆其他地区的大量豹属化石记录中识别出了稀有的雪豹化石记录,从而揭示了雪豹特殊的演化之路。相关论文近日发表于《科学进展》。
2025-01-21 15:31
来自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天文学家团队使用大型双筒望远镜干涉仪,在红外波段捕捉到了迄今为止最清晰的活动星系核(AGN)图像,并将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天文学》杂志上。
2025-01-21 15:29
20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位于合肥“科学岛”上的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装置取得重大成果,成功实现了上亿度1066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再次创造了托卡马克装置高约束模运行新的世界纪录。
2025-01-21 15: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