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世界说】美媒:美国最高法院推翻“平权法案”近一年 大学对种族多样性的承诺从未真正实现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观察 > 正文

【世界说】美媒:美国最高法院推翻“平权法案”近一年 大学对种族多样性的承诺从未真正实现

来源:中国日报网2024-06-27 20:53

  中国日报网6月27日电 去年6月,美国最高法院以6比3投票结果,推翻了持续数年的“平权法案”(affirmative action),意味着允许有色人种学生获得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关键招生程序被取消。美国《政客》新闻网(Politico)在25日的文章中写道,即使是对这一做法充满热情的捍卫者,当时也认为可能会看到一线曙光:那些拥有全美最高捐款数的大学将寻找其他方式来维持学生群体一定程度的多样性。甚至可以想象,处于经济地位劣势的有色人种学生将获得更多机会。然而,事实恰恰相反。

  美国《政客》新闻网(Politico)报道截图

  阿默斯特学院和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在内的少数几所学校,在“平权法案”被推翻前的几年里,终止了为校友子女提供入学机会的做法。在裁决颁布后,又有7所学校停止了类似做法,像“多米诺骨牌”一样的接连行动似乎一触即发——但随后再无其他学校效仿。

  与此同时,美国许多大学加倍奉行“传统偏好”(legacy preference)和其他排斥机制,这些机制加剧了这些学校的贫富差距现象。几年来,在哈佛大学和其他37所美国高校中,来自收入分布最高的1%家庭的学生比来自收入分布最低的60%的学生要多。现实就是,针对最高法院这一裁决,(各大学)所做的工作少之又少,以致回顾起来,案件的发展态势似乎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随着裁决一周年的临近,现在似乎更准确地将此案的当事人描述为共同维护美国精英阶层的沉默伙伴。

  在推翻“平权法案”的判决公布后,许多致力于减少美国高等教育中不平等现象的倡导者都期待哈佛及同类大学能够终止“传承偏好”。相关数据显示,有75%的人反对“传承偏好”这一做法,民主党人和共和党人的比例几乎相等。这是一个罕见得到两党支持的问题。此外,只有36%的美国人对该国的高等教育抱有信心。

  由于大多数精英大学都没有主动采取行动,政策制定者们开始着手解决这个问题。有六七个州正在考虑以某种形式废除“传承偏好”,这些提案得到了广泛支持。例如,最近在弗吉尼亚州,一项禁止公立大学“传承偏好”的法案在众议院和参议院均以全票通过;加利福尼亚州正在推进一项针对私立大学的法案。然而,对于社会经济地位不利的有色人种学生来说,大部分消息是令人沮丧的。

  今年4月,杜克大学宣布取消面向非裔学生的奖学金项目,该校仍在继续实行所谓的“传承偏好”,因为校方认为“世代相传的家庭纽带是我们传统中宝贵的一部分”。

  布朗大学最近成立了一个委员会,根据“布朗对学术卓越、入学机会和多样性的承诺”审查其招生政策。委员会提出了继续支持“有家庭关系的申请者”,委员会还呼吁实行提前决定招生政策(尽管众所周知它对低收入学生和有色人种学生有负面影响),并恢复进行标准化考试的要求。

  据英国路透社24日报道,“平权法案”推翻造成录取的不确定性并未打消少数族裔法学院申请者的积极性。美国法学院招生委员会(Law School Admission Council)的数据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拉丁裔申请者人数增长了8.9%。数据显示,非裔申请者增长了6.7%,亚裔申请者增长了6.1%。但AccessLex法律教育中心执行主任亚伦·泰勒(Aaron Taylor)表示,真正的衡量标准要看真实录取和入学的人数。

  报道指出,美最高法院的判决规定大学不能将申请人的种族作为考虑因素,但允许申请人在论文和个人陈述中讨论自己的种族和背景。为了遵守这一判决,许多法学院增加了新的论文要求或个人陈述提示。

  (编译:马芮编辑:高琳琳韩鹤)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数读我国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网络执法成绩单

  • 中国体操队备战巴黎奥运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一项新研究中,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神经科学家培育出一种特殊类型的人类白血细胞,能促进神经纤维再生。他们的最终目标是开发出利用这些特殊细胞的治疗方法,逆转视神经、大脑和脊髓损伤,恢复患者失去的神经功能。
2024-06-28 10:47
本报记者 余晓葵摄/光明图片  6月25日,与会嘉宾在交流讨论。 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最新一批全球153座“灯塔工厂”中,有62家是中国企业,其中不乏光伏、新能源汽车等高科技企业。
2024-06-28 10:25
记者陈海波、通讯员王玉琢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计量院”)获悉,国际计量局(BIPM)官网日前发布北斗授时监测结果,标志着基于北斗的授时服务获国际认可,可以为全球提供精准可信的标准时间服务。 作为BIPM指定的国内唯一一家北斗授时监测机构,中国计量院是此次北斗授时监测数据的主要来源之一。
2024-06-28 10:23
育秧、移栽是人们常见的水稻栽培方式,而将稻种直接播入大田进行水稻直播,是近年来一种轻简化的栽培方式,但也存在出苗率较低的问题。 研究表明,水稻中胚轴伸长对幼苗破土出苗具有关键作用,是提供其迅速破土的主要动力。
2024-06-28 10:19
在24日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科技开放合作。
2024-06-28 10:14
Open-ST平台为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精度。
2024-06-27 10:33
25日至26日,以“空间智能 新质引擎”为主题的2024空间智能软件技术大会在北京举行。
2024-06-27 10:31
26日,全球首列用于商业化运营的碳纤维地铁列车“CETROVO 1.0 碳星快轨”,在青岛正式发布。
2024-06-27 10:30
如何统筹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贵安新区数据中心集群积极探索,走出一条绿色节能低碳之路。
2024-06-27 10:29
OpenAI当天发表声明说,原计划6月底向ChatGPT付费用户小范围开放语音助手功能,但现在认定仍需一个月才能“达到发布门槛”。
2024-06-27 10:25
6月24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作物高光效功能基因组创新团队,揭示了位于水稻籽粒细胞内的河马信号通路联合介体激酶模块调控水稻籽粒大小的新机制。
2024-06-26 10:35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研究团队报告称,韦布望远镜的数据揭示了5个星团,每个大小约1秒差距(约3.26光年)。研究团队总结说,这些发现表明星团形成和反馈可能塑造了再电离时期的星系特性。
2024-06-26 10:34
6月25日,嫦娥六号安全回家。中国电科为嫦娥六号配备了系列测控及卫星通信手段和搜索定向设备等,为“嫦娥”旅途安全和月球样本安全保驾护航。
2024-06-26 10:30
6月24日上午,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
2024-06-26 10:28
嫦娥六号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
2024-06-26 10:2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