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共话中国经济新机遇|消费回暖 韧性强劲——海外人士积极评价中国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观察 > 正文

共话中国经济新机遇|消费回暖 韧性强劲——海外人士积极评价中国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来源:新华社2024-06-19 08:20

  新华社北京6月18日电 中国国家统计局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5月,国民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主要指标有所回升,新动能较快成长。

  国际观察人士告诉新华社记者,从生产需求、政策支撑等因素分析,尽管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中国经济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中国经济稳定增长,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和稳定力量。

共话中国经济新机遇|消费回暖 韧性强劲——海外人士积极评价中国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这是2024年4月24日拍摄的广州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的全自动化轮胎安装工作站。新华社记者邓华摄

  “三驾马车”联袂发力

  作为拉动经济的重要引擎,消费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5月,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211亿元,同比增长3.7%,比上月加快1.4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51%。

  亚洲时报网站17日刊文指出,尽管面临全球经济逆风和国内挑战,但中国的消费需求正在增强。蓬勃发展的消费市场推动了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促进就业和创新。这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消费,从而形成增长的良性循环。

  消费之外,支撑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中的投资和出口数据也可圈可点。前5个月,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4.0%,其中制造业投资、高技术产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分别增长9.6%和11.5%;货物进出口较快增长,贸易结构继续优化。5月,货物进出口总额37077亿元,同比增长8.6%。

  在南非经济学家、南非经济预测网创始人赫尔莫·普雷乌斯看来,零售总额、制造业和投资的增长都是好迹象,“这表明中国经济将在今年实现积极增长”。

  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大学教授科斯坦蒂诺斯表示,消费持续回暖,意味着中国将从其他国家进口更多商品,这将为全球经济增长作出贡献。

  谈到中国经济“三驾马车”协同发力,马耳他-中国商会主席伊恩·米齐认为,5月,中国内需保持较快增长,显示出消费者和企业信心不断增强,而外需持续恢复向好,表明中国在全球贸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共话中国经济新机遇|消费回暖 韧性强劲——海外人士积极评价中国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6月15日,D909次高铁动卧列车驶离北京西站,奔向香港西九龙站。当日,京港、沪港间首次开行高铁动卧列车,京港、沪港间实现夕发朝至,香港与内地间人员往来更加便利。新华社记者张晨霖摄

  经济韧性依旧强劲

  “中国经济延续回升向好的态势,关键原因之一便是中国不断发展新质生产力,赋予经济发展强大韧性。”尼日利亚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查尔斯·奥努纳伊朱说,中国将知识与创新作为引领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由此把握住了新发展机遇。

  当前,尽管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伴随着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和转型升级持续推进,新动能日益发展壮大,中国经济韧性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含金量”不断提升。

  近期,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纷纷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克罗地亚经济分析师伊万·米利奇认为,这表明,具有韧性的中国经济正保持健康发展,有能力应对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压力。

  4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中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开局良好、回升向好是当前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和趋势。会议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运用先进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网站日前刊发题为《释放“新质生产力”:中国技术引领增长的战略》的文章说,中国拥有强大而多样化的制造业生态系统,还有庞大且技术熟练的劳动力。这意味着,在协作和基础研究工作方面,由政府主导的更系统化的努力很可能会取得丰硕成果。

  中国经济持续企稳向好、经济新动能持续积聚让斯里兰卡国际问题专家亚西鲁·拉纳拉贾印象深刻。他表示,中国经济目前虽面临一定挑战,但仍具无可替代的优势和潜力,而继续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来深化改革,无疑是释放这种优势和潜力的最佳方式。

共话中国经济新机遇|消费回暖 韧性强劲——海外人士积极评价中国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2023年10月11日,我国首艘氢燃料电池动力示范船“三峡氢舟1”号行驶在长江湖北宜昌水域(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肖艺九摄

  助力全球经济增长

  伴随着中国持续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超大规模市场不断释放潜力,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让世界各国广泛受益。在多国人士眼中,今年以来中国经济保持良好运行态势,为各国企业发展提供更多新机遇,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埃及政治经济、统计和立法协会成员、经济学家瓦利德·贾巴拉认为,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影响巨大。中国采取稳定而灵活的政策,持续激发消费新活力,市场环境越来越有吸引力,中国经济的良好发展势头鼓舞了全球投资者。

  今年以来,中国密集出台和抓紧落实包括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在内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为促进经济回升向好发挥了重要作用。事实证明,中国能够有效应对发展过程中的风险挑战,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更多正能量。

  “为不确定的世界经济注入确定性。”伊拉克-中国商会会长海德尔·鲁拜伊说,当前,世界面临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经济增长乏力。中国经济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保持领先,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稳定力量。

  俄罗斯高等经济大学圣彼得堡分校东方和非洲研究所副教授斯韦特兰娜·克里沃希表示,近年来,中国在深化改革方面取得的成就包括增进人民福祉、加快自主创新和向绿色经济转型等。“中国已牢牢占据全球经济发展发动机之一的位置。”(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执笔记者:于荣)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网络法治建设快速推进 中国网络法治三十年大事记二

  • 第八届中国-亚欧博览会今日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6月24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作物高光效功能基因组创新团队,揭示了位于水稻籽粒细胞内的河马信号通路联合介体激酶模块调控水稻籽粒大小的新机制。
2024-06-26 10:35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研究团队报告称,韦布望远镜的数据揭示了5个星团,每个大小约1秒差距(约3.26光年)。研究团队总结说,这些发现表明星团形成和反馈可能塑造了再电离时期的星系特性。
2024-06-26 10:34
6月25日,嫦娥六号安全回家。中国电科为嫦娥六号配备了系列测控及卫星通信手段和搜索定向设备等,为“嫦娥”旅途安全和月球样本安全保驾护航。
2024-06-26 10:30
6月24日上午,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
2024-06-26 10:28
嫦娥六号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
2024-06-26 10:27
这次大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科技盛会。
2024-06-25 09:45
今年6月25日是“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原院长邓稼先诞辰100周年。
2024-06-25 09:50
北斗导航系统辅助智能农机自动驾驶,网约农机平台对接种植户和农机手需求,节水灌溉应对持续高温干旱天气……
2024-06-25 09:49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
2024-06-25 09:48
与会代表表示,新征程上,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增强做好科技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只争朝夕、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把科技强国战略目标变为现实。
2024-06-25 09:47
西南大学代方银教授团队首次获得家蚕W染色体完整基因组序列,揭示了鳞翅目昆虫W染色体起源与进化的新机制,这一研究成果近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发表。代方银介绍,相关研究成果在基因组与进化生物学领域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在家蚕等鳞翅目昆虫的性别调控的研究方面具有重大价值,并为家蚕分子育种带来新的前景。
2024-06-24 02:45
育种不能停留在实验场,必须把好品种推广出去,到市场上去比拼。
2024-06-24 10:11
前不久,四川泸州市叙永县一位居民因重病住院治疗,经医保报销后自付医疗费用14万元。在医疗保障部门和民政部门常规数据推送过程中,该支付信息触发了自动预警。
2024-06-24 02:45
中国海油23日发布消息,我国海上最大自营油田绥中36-1油田累计生产原油突破1亿吨,成为我国首个生产原油超亿吨的海上油田。
2024-06-24 10:11
研究人员通过氢与氘的比值分析证明,嫦娥五号月壤颗粒的最表层的水都是由太阳风高速注入月球表面的。
2024-06-24 10:11
本次建成的智慧工厂位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油气行业首个完井工具制造的智能化、柔性化整装基地,投产后将用于“海弘”完井工具的智能化生产。
2024-06-21 10:28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吴朝晖认为,人工智能将重建行业分工协同体系,重构区域经济增长格局,重塑国家发展竞争优势。
2024-06-21 10:27
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系统工程与装备研究所,设备全速运转,海上风电重大项目技术攻关火热进行。
2024-06-21 10:26
6月14日,“东数西算”芜湖集群创新大会暨华为云华东(芜湖)数据中心全球开服活动在安徽省芜湖市举行,“东数西算”芜湖集群正式上线。
2024-06-21 10:25
2013年到2023年,我国煤炭消费比重从67.4%下降到55.3%,累计下降12.1个百分点。
2024-06-21 10:2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