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丹麦学者:包容开放是中国取得惊人成就的关键之一,西方欠缺的正是这个
首页> 国际频道> 海外看中国 > 正文

丹麦学者:包容开放是中国取得惊人成就的关键之一,西方欠缺的正是这个

来源: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2024-06-12 21:16

  导读

  东西方思维方式不同但可以互补。西方固守二元对抗的思维定式,拒绝以开放包容的态度看待中国。而中国在保留传统的同时,吸收西方文化中的优秀元素,取得了惊人的发展成就,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全球倡议,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各国应秉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在承认文化多元的前提下求同存异,以和平手段化解分歧,实现共同安全。

作者:Jan Oberg

跨国和平与未来研究基金会主席

  我们要想了解其他文化,通常需要借助媒体、书籍、电影、旅行和个人接触。新闻报道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手段,其本质是对特定时间与地点情境的反映。

  这就带来了至少两个问题:一是我们如何更为准确而更全面地看待世界,二是我们如何能够在文化多样性中实现有效沟通和相互理解。

  要了解一个社会,方法之一是研究人们思维方式的异同。具体来说,就是这个社会里的人们对“他人”的总体态度是什么——是威胁、潜在的朋友、“野蛮人”,还是值得好奇、探索和学习的人?

  还有,在这个社会里,人们的思维方式是非此即彼的还是兼而有之,或者说是体现出排他性还是包容性?

  不同的人们行为方式不同,根源在于人们对两个问题的回答不同:一是“我是谁”,二是我们从小到大认为最“自然”的思维方式是什么。

  东西方的思维方式存在显著差异,但我认为它们在原则上也是互补的。

  遗憾的是,目前西方对中国采取了类似冷战时期对苏联的政策,背后的根本原因至少有两条:一是否认自身实力的下滑和即将到来的衰落;二是西方固有的世界观往往阻止它学习和融合其他文化的元素。西方的传统是教导别人,而不是学习别人。因此,西方人总有一种“传播文明”的“使命感”,极力要让别人从外到内变得像他们自己一样。

  相比之下,中国兼容并蓄地向西方学习,从西方世界观中吸取了一些元素。中国把西方的干涉、占领和殖民主义过往当作反面教材,强调防御和“以我为主”,最大程度地自力更生,这是一条没有捷径的艰难之路。

  由此可见,尽管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取得显著成就,但它却仍保留了传统思想,如集体主义、儒家思想、道家思想、阴阳和谐、精英统治和维护面子等。同时,中国积极引进并吸收了西方思想的元素: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资本主义、科学技术等等。

  此外,今天的中国了解西方的程度超过了西方了解中国。中国媒体更多地关注西方,且报道并非仅限于负面,而西方主流媒体对中国的关注很少,且往往是负面报道。会说英语的中国人比会说汉语的西方人要多得多。

  在我看来,包容、适应、对不同文化的开放态度,以及对自身文化根源的坚定认识,似乎是理解中国近年来惊人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深层次”关键。这也是“一带一路”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事实上,“一带一路”倡议可以推动文化间交流对话,成为促进和平的“加速器”。

  近年来,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重要价值和前瞻性的文件与倡议,包括2023年9月发布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倡议与行动》、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以及全球文明倡议等。它们都继承了1955年发表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辉煌理念,这五项原则已被纳入中国宪法。

  这些引领时代的举措应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深入研究。在制定行动计划之前,我们需要探讨相关概念和原则,并从长远考虑。这些文件不仅具有建设性,同时也包含了对当前占主导地位,强调“对抗”的西方国家的外交批评。

  其他国家也应出台相关文件以推动建设性对话。但遗憾的是,一些曾被西方称为“前瞻研究”的报告——如《增长极限论》(Limits to Growth) 和《现在怎么办?》(What Now?)——似乎已经无人问津,逐渐被另一些充斥着悲观论调的报道所取代。

  联合国体系是建立在《联合国宪章》第一条“以和平手段建立和平”的基础上的。这与1982年瑞典奥洛夫·帕尔梅委员会报告提出的“共同安全”概念十分吻合,中国也将此概念纳入其安全战略中,作为制定一切安全政策的基础。

  人们不妨借鉴中国古代军事家孙子的思想,现代社会包括核武器在内的进攻性武器理应被削减。安全必须建立在对军事和非军事威胁的理性分析基础之上,所有的军工复合体都必须解散,因为它们只会给精英阶层带来“战争红利”,而非和平与安全。

  这样一来,国际社会将共享一个暴力行为大幅减少的未来,并致力于用更明智的非军事手段来解决冲突,调解矛盾,预防暴力,建设和平。非暴力原则将取代军备竞赛和军国主义,成为一项重要的基本准则。

  这一切的出发点并非理想主义,而是现实主义。

  我们应以尊重多样性的全球共同体和团结精神为指导,为和平共处的共同未来而奋斗。相反,军事对抗、军国主义思想、核武器和大规模毁灭性战争,迟早会把人类引向死胡同。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习近平主席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的会谈为我们在此讨论的问题提供了佐证。习主席着重强调了国际准则、不干涉他国内政、多元一体以及全人类共同利益。而布林肯则并未发表任何关于全球未来的设想,只是提出了一系列抱怨和指责,其背后的逻辑依然是谋求改变中国,让中国服从于美国的利益。

  本文原文发表在中国日报国际版,原标题为 "Unity in diversity, not conformity"

  出品: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责编:宋平 刘夏

  编辑:张钊

[ 责编:张倩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陕西西安举行仿古入城仪式,献礼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
2025-09-17 10:23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2025-09-17 10:21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要“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少不了。在“火箭家族”展台,长征一号至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笔直而立。
2025-09-17 10:20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邻近标记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
2025-09-17 10:18
当前,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2025-09-17 09:32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