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欧洲气候基金会CEO:中法携手为全球气候行动注入动力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欧洲气候基金会CEO:中法携手为全球气候行动注入动力

来源: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2024-06-06 17:07

  【导读】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全球气候环境行动已进入关键窗口期,但各国采取的实际行动与减排目标之间仍存在很大差距。在此背景下,中法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显得至关重要。两国可以推动多边金融体系迫切需要的变革,在支持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和推动集体气候承诺方面发挥领导作用,还可以积极分享自身绿色转型和可再生能源部署方面的经验,帮助其他国家转型。

  本文为中国观察智库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2023年,第28届联合国气候大会 (COP28) 在阿联酋迪拜召开。会上,各国共同决定“转型摆脱化石燃料”,直接从源头上解决排放问题。这也标志着化石燃料时代已经走到了尾声。因此,COP28会议是历史性的《巴黎协定》多边框架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证明了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在复杂的地缘政治背景下仍具韧性,也表明了气候目标是全球共同的目标。

  未来两年是气候行动的决定性窗口期。科学研究表明,到2030年,全世界必须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大幅减少43%,而到2035年需减少60%,这样才能实现在本世纪内将全球温度上升幅度控制在1.5摄氏度范围内的目标。根据《巴黎协定》,各国应在2025年提交最新的国家自主贡献。下一轮气候计划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尽管过去十年绿色转型势头强劲,清洁技术发展迅速,但COP28会议上进行的全球盘点结果显示,即使目前的国家自主贡献能够全面实施,也无法达到所需的减排目标。

  各国明年作出的气候承诺必须弥补这一差距。它们需要以详细的行业规划为支撑,以对投资内容和领域的严密分析为依据,从而制定有效的计划并确保计划落实。

  气候行动不是“零和”博弈。《巴黎协定》已签署近10年,各国必须团结起来,重申多边精神,促进合作,加强集体行动,使世界回到实现关键气候目标的轨道上。

  这是采取行动和全球合作的关键时刻,也是中法两国可发挥重要作用的时刻。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作为G20的主要成员,法国和中国都可以在维护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和推进集体气候承诺方面发挥带头作用。两国可以借鉴各自在国家规划方面的丰富经验,以可靠的投资和实施计划为支持,制定宏大而稳健的脱碳路径,为实现气候适应和社会公正的繁荣指明道路。

  这种领导力将建立在两国对多边气候体系做出的关键贡献的基础上。2015年11月发表的中法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为确保《巴黎协定》的达成发挥了重要作用。当美国2020年退出《巴黎协定》,令全球气候治理遭遇挑战时,中欧坚定支持《巴黎协定》和多边主义,并增强了各自的2030年减排目标和碳中和长期目标。

  今年正值中法建交60周年,两国可借此重要机遇深化气候合作,并再次展示两国对共建共同未来的远见和领导力。

  中法联合表示将在这个关键的十年加强行动,将向世界发出一个强有力的信号:两国将坚定不移地共同致力于推进世界多边进程和多边机制的发展。

  两国在多个领域开展更为密切的合作将大有裨益,如电力系统规划和市场改革、低碳建筑、工业脱碳、甲烷治理、绿色金融、低碳标准制定,以及气候适应性和建立气候韧性强的粮食体系等领域。同时,就打造有韧性的绿色价值链和合作机会开展直接对话,有助于加强公正、可持续的转型。地方层面的积极参与将有助于深化具体合作,促进行动落实,并能为地方社区提供支持。

  图片来源:新华社

  法国和中国也可以在支持其他国家转型方面发挥关键作用。资金是推动世界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转型、并实现气候目标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对于较贫穷、气候条件脆弱的国家,它们长期融资困难、财政空间近年愈发受限,这一点尤为重要。但这个问题太过庞大复杂,相关讨论不能仅限于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G20及各主要国际金融机构会议也在进行着重要商讨。

  去年6月,新全球融资契约峰会在法国巴黎召开,今年,中国将举办“共同金融”峰会。借此机会,中法可推动多边金融体系所急需的变革,打开新的融资渠道以支持气候目标,提高双边和多边融资倡议之间的协调度与透明度,并使其更好地支持各国的转型计划。同时,在为国内转型创造有利条件,特别是加快可再生能源部署的方面,中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两国可以积极同其他国家分享这些经验,为它们提供支持。

  中国为《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通过发挥了领导作用,而法国是“自然与人类高雄心联盟”联合主席国,并将主办2025年联合国海洋大会。因此,法国和中国在倡导自然保护与气候变化会谈的结合方面,也可发挥独特的作用。

  在这个关键时刻,中法两国可以为国际合作树立强有力的榜样,并证明集体行动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最有效途径。这种伙伴关系可以激励其他国家加强承诺,共建一个可持续发展、协同合作的未来。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本文原文发表在中国日报国际版,原标题为 "Galvanize into action"

  出品: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责编:宋平 刘夏

  编辑:张钊

  实习生程飘然、李舒雨亦有贡献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数读我国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网络执法成绩单

  • 中国体操队备战巴黎奥运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一项新研究中,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神经科学家培育出一种特殊类型的人类白血细胞,能促进神经纤维再生。他们的最终目标是开发出利用这些特殊细胞的治疗方法,逆转视神经、大脑和脊髓损伤,恢复患者失去的神经功能。
2024-06-28 10:47
本报记者 余晓葵摄/光明图片  6月25日,与会嘉宾在交流讨论。 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最新一批全球153座“灯塔工厂”中,有62家是中国企业,其中不乏光伏、新能源汽车等高科技企业。
2024-06-28 10:25
记者陈海波、通讯员王玉琢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计量院”)获悉,国际计量局(BIPM)官网日前发布北斗授时监测结果,标志着基于北斗的授时服务获国际认可,可以为全球提供精准可信的标准时间服务。 作为BIPM指定的国内唯一一家北斗授时监测机构,中国计量院是此次北斗授时监测数据的主要来源之一。
2024-06-28 10:23
育秧、移栽是人们常见的水稻栽培方式,而将稻种直接播入大田进行水稻直播,是近年来一种轻简化的栽培方式,但也存在出苗率较低的问题。 研究表明,水稻中胚轴伸长对幼苗破土出苗具有关键作用,是提供其迅速破土的主要动力。
2024-06-28 10:19
在24日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科技开放合作。
2024-06-28 10:14
Open-ST平台为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精度。
2024-06-27 10:33
25日至26日,以“空间智能 新质引擎”为主题的2024空间智能软件技术大会在北京举行。
2024-06-27 10:31
26日,全球首列用于商业化运营的碳纤维地铁列车“CETROVO 1.0 碳星快轨”,在青岛正式发布。
2024-06-27 10:30
如何统筹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贵安新区数据中心集群积极探索,走出一条绿色节能低碳之路。
2024-06-27 10:29
OpenAI当天发表声明说,原计划6月底向ChatGPT付费用户小范围开放语音助手功能,但现在认定仍需一个月才能“达到发布门槛”。
2024-06-27 10:25
6月24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作物高光效功能基因组创新团队,揭示了位于水稻籽粒细胞内的河马信号通路联合介体激酶模块调控水稻籽粒大小的新机制。
2024-06-26 10:35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研究团队报告称,韦布望远镜的数据揭示了5个星团,每个大小约1秒差距(约3.26光年)。研究团队总结说,这些发现表明星团形成和反馈可能塑造了再电离时期的星系特性。
2024-06-26 10:34
6月25日,嫦娥六号安全回家。中国电科为嫦娥六号配备了系列测控及卫星通信手段和搜索定向设备等,为“嫦娥”旅途安全和月球样本安全保驾护航。
2024-06-26 10:30
6月24日上午,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
2024-06-26 10:28
嫦娥六号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
2024-06-26 10:2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