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巴西学者不点名批评:世界秩序正饱受摧残,罪魁祸首是“这么一个国家”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巴西学者不点名批评:世界秩序正饱受摧残,罪魁祸首是“这么一个国家”

来源: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2024-06-06 17:06

  【导读】今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当前以《联合国宪章》原则为基础的世界秩序遭到西方大国挑战,混乱和割裂在全球范围加深。在此情况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更加具有现实意义。近年来,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等全球性倡议,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继承和发扬。虽然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已今非昔比,但它仍是一支致力于合作共赢,反对霸权主义的重要力量。

  本文为中国观察智库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70年前,中国为构建新时代下的新型国际关系,建设更美好的世界,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彼时,中国正处于三大改造的进程中,为从反帝国主义战争所留下的创伤中恢复寻找着途径,此外还面临着中印边界问题的挑战。在世界其他地区,反殖民主义斗争也仍在进行中。

  在当时动荡的局势下,中国的外交政策基于这样的设想:中国必须独立自主地处理所有国际问题,绝不能屈从于本国人民以外的任何利益。中国外交的另一个重要基准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中国承诺不参加任何军事集团或军备竞赛。

  在过去的70多年间,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45年联合国成立之初,只有51个成员国,其中大多数是欧洲和拉美国家。一些非洲和亚洲国家仍处于殖民统治之下。如今,联合国已有193个成员国,亚洲、非洲和拉美的发展中国家在这个全球治理机构中占有着重要地位。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如今,面对俄乌冲突和巴以冲突等挑战,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显得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以《联合国宪章》所确定的规则为基础的世界秩序正饱受摧残。主要原因是,有这么一个国家,它一边口口声声说要维护这些规则,一边却在系统性地无视这些规则,比如采取种种方式干涉他国内政以实现政权更替,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批准就悍然入侵他国,一票否决关于寻求保障巴勒斯坦人权利的联合国大会决议草案,动辄对他国实施各种制裁和抵制行为,把美元用作政治武器,建立AUKUS、QUAD等联盟团体以排挤第三国……可谓不计其数。

  幸运的是,国际秩序正在南南合作的基础上得到重建。在南南合作框架中,互不干涉内政、合作共赢、捍卫和平与共商共建的原则正逐渐深入人心。从这个意义上说,金砖国家、中非合作论坛和中国-拉共体论坛等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间的沟通与合作框架至关重要。

  同样值得强调的是,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和“一带一路”倡议,正是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建立之初所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继承和发扬。

  图片来源:新华社

  当然,进行批判性的反思也是有必要的。70年前,中国还处于重建阶段,工业化刚刚起步,教育和科技发展水平较低,在许多方面和其他刚刚推翻殖民统治的国家面临着类似问题。但如今,中国已经拥有了强大的工业技术投资能力。这种地位的变化是否意味着中国将疏远昔日的“穷朋友”,转而寻求与那些富裕国家为伍呢?

  不是!中国将继续做一个不强加任何附加条件的合作伙伴,绝不会将自己的政府体制强加于他国,而将持续寻求合作共赢,并将自身定位为一支反对霸权主义的政治力量。

  已故中国领导人邓小平曾于1974年在联合国上发表讲话,这也是中国领导人第一次在联合国上发表讲话。他的发言至今仍值得我们回味:“中国现在不是,将来也不做超级大国。如果中国有朝一日变了颜色,变成一个超级大国,也在世界上称王称霸,到处欺负人家,侵略人家,剥削人家,那么,世界人民就应当给中国戴上一顶社会帝国主义的帽子,就应当揭露它,反对它,并且同中国人民一道,打倒它。”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本文原文发表在中国日报国际版,原标题为 "Celebrating 5 Principles of Peaceful Coexistence"

  出品: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责编:宋平 辛欣

  编辑:张钊

  实习生李舒雨亦有贡献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迎来公众开放日

  • 贵州:多举措应对强降雨天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本次建成的智慧工厂位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油气行业首个完井工具制造的智能化、柔性化整装基地,投产后将用于“海弘”完井工具的智能化生产。
2024-06-21 10:28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吴朝晖认为,人工智能将重建行业分工协同体系,重构区域经济增长格局,重塑国家发展竞争优势。
2024-06-21 10:27
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系统工程与装备研究所,设备全速运转,海上风电重大项目技术攻关火热进行。
2024-06-21 10:26
6月14日,“东数西算”芜湖集群创新大会暨华为云华东(芜湖)数据中心全球开服活动在安徽省芜湖市举行,“东数西算”芜湖集群正式上线。
2024-06-21 10:25
2013年到2023年,我国煤炭消费比重从67.4%下降到55.3%,累计下降12.1个百分点。
2024-06-21 10:24
十年来,全国新增水利工程供水能力约2000亿立方米,是上一个十年的3倍;新增耕地灌溉面积约8700万亩,全国耕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55亿亩。
2024-06-20 10:39
记者6月19日从中国船舶集团第七〇八研究所获悉,由该研究所研发设计、福建船政旗下东南造船有限公司建造的多功能运维母船“丰华23”号近日完工交付。
2024-06-20 10:38
“这些金属电极就是‘探测器’,布设电极后,就可以给堤坝做‘CT’。”将电缆接到不远处的黄色设备上,不一会儿工夫,反映堤坝内部结构的电阻率曲线就在屏幕中显现出来。
2024-06-20 10:37
广州黄埔区,已聚集有低空产业链企业51家,这些企业正通过科研与产品创新推动更多“低空经济+”场景落地,让市民切身体会到低空经济为生活带来的便利。
2024-06-20 10:36
当前,全国各地进一步学习领会大食物观,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拓展。在深入树立、践行大食物观中,科学传播应发挥重要作用,精准阐释大食物观的科学内涵与时代价值,有效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2024-06-20 10:34
为了解类星体在再电离时代所扮演的确切角色,天文学家一直在寻找和分析遥远的类星体。
2024-06-19 10:05
安徽大学物质科学与信息技术研究院教授罗根与国内外同行合作,在多核钛氢化物介导的氮气与烯烃直接合成烷基胺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2024-06-19 10:03
世上是否存在“无摩擦”的冰?近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江颖教授、王恩哥院士等组成的研究团队给出了肯定答案。
2024-06-19 05:20
18日,国家卫健委就健全机制持续推动城市医疗资源向县级医院和城乡基层下沉的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卫健委基层司司长傅卫表示,目前远程医疗服务网络已经覆盖所有市县,并向社区和乡村基层延伸覆盖。
2024-06-19 05:20
“我们已基本掌握时速600公里常导高速磁浮交通工程建造关键技术。专项形成了常导高速磁浮建造关键技术方面系列自主知识产权和指导性设计原则,向工程化应用迈进一大步。
2024-06-18 10:02
鉴于恒星坍缩的极端物理特性,中子星的旋转速度快得惊人——自旋一周只需几秒钟甚至几分之一秒。团队成员表示,这颗天体高度疑似中子星,却在非常“悠闲”地发射无线电脉冲,如此缓慢的速度严重不符射电中子星的一般行为。
2024-06-18 10:00
5月15日,广东省广州市,小鹏汇天广州研发中心,“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现场。低空经济是指以低空空域(业内通常认为是3000米以下)为依托,以飞行器为主要载体,涵盖载人、载货及其他作业等各种低空飞行活动的综合经济形态。
2024-06-18 09:58
沙漠边缘的胡杨、沙拐枣将根系深深扎进沙子里,它们吸收非常有限的水分就能生长。如今,经过选种的沙拐枣、柽柳、梭梭等优良固沙植物,正在沙漠中顽强生长,为治理荒漠化作出持续贡献。
2024-06-18 09:57
赵善芹驾驶智能收割机进行麦收作业。赵善芹是阳谷县的“新农人”,2013年,他成立专业农机合作社,流转承包850亩土地种植小麦。”去年,北彭新村村民王先锋自己播种的玉米出现倒伏,今年赵善芹驾驶智能播种机,从灭茬到播种一气呵成,精细控制种植密度。
2024-06-18 09: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