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和评理|筑起“反对之墙”?美方兜售“产能过剩论”背后,包藏的是打压中国发展这颗“祸心”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和评理|筑起“反对之墙”?美方兜售“产能过剩论”背后,包藏的是打压中国发展这颗“祸心”

来源:中国日报网2024-05-27 19:15

  在宣布对电动汽车及太阳能板等中国出口商品加征高额关税之后,美国如今正意图煽动一场更大范围的对华贸易战。

  近日,美国财长耶伦声再次对所谓“中国产能过剩”的潜在威胁进行高调炒作,并强调拜登政府正在寻求与欧洲方面联手,以“战略性和团结的方式”,针对中国的“不公平做法”筑起“一道反对之墙”。

  美国政策圈显然对玩弄“墙”的概念情有独钟,通过筑“墙”,他们可以将美国隐蔽其后,既避免了自身行动可能产生的效果回流,也可以借此创造一种表象,让人感觉美国就像是一座被围困的城池,用这种虚幻的假说持续愚弄美国民众。

  美方这次意图竖起的“反对之墙”,并非旨在让各方携手共谋利益,甚至都没有“惠及”其所谓盟友。这堵墙,是名副其实的“分化之墙”,受益方只有美国自己,而美国的欧洲盟友们,不过是给构筑工事添砖加瓦的“工具人”。“反对之墙”一旦建成,不仅将进一步扰乱全球产业与供应链,更将浇灭拯救和重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希望。

  但当发达经济体们普遍对全球变局感到焦虑之际,拜登政府近期大肆炒作的“中国产能过剩论”,显然还是逐渐渗透了进去。以美国为主导的七国集团(G7)近日就对所谓中国的“非市场政策和做法”表达了关切,称中国的政策和做法危及其工人、产业与经济的韧性。

  “中国产能过剩论”近日在欧洲广泛流传,也使得中国方面不得不花费更大力气对此进行驳斥,中方表示,中国新能源产业产能是通过市场竞争塑造的,无可指摘。

  为让盟友对自己的说法照单全收,美方似乎不惜对其进行恫吓,丝毫不顾这种做法可能会给盟友经济带来的反噬作用,以及可能对其实现绿色转型造成的阻碍。G7的其他成员国们应当小心,勿要跟在美国身后亦步亦趋,去构筑贸易壁垒来“中和”中国绿色出口增长。

  正如法国与德国财长相继指出的,贸易战,更不用说是一场如美方所设想的广泛贸易战,只会产生双输的结果。德国财政部长林德纳说:“贸易战只有输家,你不可能从中取胜。”他表示,必须客观且极为仔细地审视中国是否真的存在被指控的这些贸易做法,如果需要采取联合的行动,也必须要获得世界贸易组织的支持。

  但如果这些对中国“产能过剩”的指控真的被认真审视过,或许人们就会认清它们的真面目——不过就是美国为限制中国发展,网罗编织的又一个借口罢了。

  本文编译自《中国日报》5月27日社论

  原标题:'Wall of opposition' part of US' net of containment

  出品:中国日报社论编辑室 中国日报中文网

  编译:涂恬 编辑:李海鹏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全力抗旱保苗

  • 防汛中的“江河哨兵”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999年获颁“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23位科学家中,目前健在的仅有王希季、孙家栋和周光召3位科学家,而核武器研发领域只有周光召先生。在中国科学院工作期间,光召先生以战略科学家的系统思维,强调要站在国家大局来定位和谋划中国科学院。
2024-06-17 10:35
《意见》提出,到2027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一批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各具特色的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有力支撑数字中国建设。
2024-06-17 10:3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发展新质生产力,一个关键方面在于把握好科学方法。
2024-06-17 10:33
光明日报创刊以来,一直肩负着传递党中央对广大知识分子的殷切期望和热情关怀的职责使命。 第三,光明日报是中央党报,发布的权威信息让党中央放心、老百姓安心、全社会同心、每个人都拥有爱心。
2024-06-17 10:33
病毒受体是指能特异性地与病毒结合并介导其侵入、感染的宿主细胞内物质。野生对照组中,感染病毒的正常小鼠100%死亡,但代谢型谷氨酸受体2被敲除的小鼠感染后却有70%得以存活。
2024-06-17 10:31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席教授柴继杰团队及合作者揭示了植物中NLR蛋白的寡聚促进自抑制机制及六磷酸肌醇、五磷酸肌醇在植物免疫信号中的新角色,发现了此前未被发现的一类NLR介导植物免疫的独特机制。
2024-06-14 10:01
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最严重的生物灭绝事件发生在距今约2.52亿年的二叠纪—三叠纪之交。这项研究不仅加深了人们对古生物形态演化的理解,也为科学家评估现代生物多样性面临的灭绝风险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4-06-14 09:49
如今,观展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博物馆的内涵和形式也愈发丰富。尤其是随着数字技术在展览服务中的应用更加成熟,“智慧博物馆”建设成为当前我国博物馆发展的新趋势。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展陈过程中,让文物“活”了起来。
2024-06-14 09:45
记者13日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当前夏粮已进入收购旺季,收购工作正由南向北陆续展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副司长唐成介绍,从各地看,新季小麦产量有所增加,质量普遍好于去年。
2024-06-14 09:38
此次手术在罗马和北京两地同时展开,跨越直线距离近8100公里、双向通信距离超过2万公里,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泌尿外科和远程外科的尖端技术。手术中,张旭在罗马操作一台我国自主研发的远程手术机器人。
2024-06-14 09:37
针对近期持续高温干旱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农业农村部在前期发布预警信息的基础上,于6月11日对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等省启动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四级应急响应。
2024-06-13 10:12
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获悉,近日,该所水稻优异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创新团队与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合作,首次组装了普通野生稻单倍型无间隙染色体基因组。
2024-06-13 10:11
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品种审定公告,第五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根据种子法、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有关规定,严格审核把关,审定通过了135个小麦新品种。
2024-06-13 09:34
6月13日,无人机在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友谊分公司第五管理区一水田地块执行巡田作业任务,用于查看水稻苗情(无人机照片)。
2024-06-14 09:49
6月的山东港口青岛港,“氢”风拂面,“绿”意正浓。近年来,山东港口青岛港积极探索氢能在港口的多场景应用,统筹推进氢能“制、储、运、加、用”全链条发展,为全场景氢能港口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2024-06-13 09:17
近年来,在科技加持下,古老的布达拉宫焕发出新机与活力:轻轻点击一下鼠标,从三维模型到壁画细节都可以一览无遗;近800个结构传感器近10年间记录下逾千万组数据;超过1500个探测设备、近9公里的感温光纤,感知着这座古老建筑的实时状态……
2024-06-13 09:16
记者12日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以下简称“航空工业”)获悉,由航空工业自主研发的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验证机,在西安蓝田通用机场完成首飞。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是航空工业主动布局无人机产业、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而全新研发的重点机型。
2024-06-13 09:14
渤海湾畔的“滨城”寨上,风光旖旎、碧波万顷,长达14.8公里的海岸线勾勒出一幅壮丽的画卷。
2024-06-12 09:37
“太阳能-热泵智耦互补粮食烘储系统”“储粮害虫智慧监测系统”……近日,南京财经大学多项粮食科技成果亮相全国绿色粮食仓储工作现场推进会,相关成果在全国200余个粮食企业(库)推广应用,并获得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24-06-12 09:37
这项成果首次揭示了在海马体外的内侧前额叶皮层中存在一类编码环境边界的特异性神经元,也被称为边界细胞,研究成果或有助于找到通往记忆与学习闸门的“钥匙”。
2024-06-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