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深化传统友谊 拓展务实合作(大使随笔·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深化传统友谊 拓展务实合作(大使随笔·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24-05-27 11:18

  今年是中国和突尼斯建交60周年。60年来,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两国关系始终健康稳定发展。近年来,双方政治互信日益巩固,各领域交流合作成果丰硕。在2022年12月举行的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期间,习近平主席会见突尼斯总统赛义德,双方达成重要共识,为中突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

  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但人类发展进步的大方向不会改变,世界历史曲折前进的大逻辑不会改变,国际社会命运与共的大趋势不会改变。致力团结合作、倡导开放共赢、践行平等尊重、维护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包括中国和突尼斯在内的绝大多数国家的坚定选择。赛义德总统表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系列重要全球倡议彰显了中国文明底蕴和世界眼光。突方愿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携手努力,维护人类共同价值观,捍卫国际公平正义,构建命运共同体。

  中突联合自强,维护彼此核心利益。双方坚持独立自主,坚定支持彼此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干涉别国内政,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突方坚定奉行一个中国原则,坚定支持中方在涉台、涉疆、涉港等核心利益问题上的立场。中方坚定支持突方维护主权独立和民族尊严,探索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独立自主推进国家改革进程。

  中突凝聚合力,携手推进互利合作。突尼斯是“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首批成员,两国于2018年签署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双方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实施一批惠及民生的优质项目。双方深挖合作潜力,实现优势资源互补,经贸往来日益紧密,中国已成为突尼斯主要贸易伙伴之一。中方欢迎突方共享中国机遇,实现更快更好发展。

  中突交流互鉴,不断深化民心相通。两国均为文明古国,都有兼容并蓄的多元文化传统,双方人文交流历久弥新,为人类文明百花园增添亮色。突尼斯是首批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阿拉伯国家之一,突尼斯年轻人对中国武术等中华传统文化兴趣浓厚。去年10月,突尼斯政府决定对中国游客实施免签入境政策,两国民间交往更加便捷。半个多世纪以来,28批中国援突医疗队员以仁心仁术造福当地患者,深受突尼斯民众信赖和尊敬。

  中突深化共识,捍卫国际公平正义。中突都是发展中国家,秉持相近的价值理念。面对变乱交织的世界,中突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在中阿合作论坛、中非合作论坛等框架内不断深化合作,就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事务保持良好沟通,在重大全球性议题上加强对话。中突共同反对阵营对抗、“脱钩断链”、霸权霸凌,为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贡献力量。

  今年是中阿合作论坛成立20周年,中阿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即将在中国举行。中阿双方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传统友谊,增进政治互信,拓展务实合作,加强国际协作,推动友好合作关系取得新的更大发展,推进中阿命运共同体建设走深走实。在新的历史机遇下,中方愿同包括突尼斯在内的阿拉伯国家一道,继续共谋和平、共促发展,全力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更多正能量。

  (作者:万黎,系中国驻突尼斯大使)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27日 02 版)

[ 责编:王蕾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全力抗旱保苗

  • 防汛中的“江河哨兵”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999年获颁“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23位科学家中,目前健在的仅有王希季、孙家栋和周光召3位科学家,而核武器研发领域只有周光召先生。在中国科学院工作期间,光召先生以战略科学家的系统思维,强调要站在国家大局来定位和谋划中国科学院。
2024-06-17 10:35
《意见》提出,到2027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一批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各具特色的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有力支撑数字中国建设。
2024-06-17 10:3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发展新质生产力,一个关键方面在于把握好科学方法。
2024-06-17 10:33
光明日报创刊以来,一直肩负着传递党中央对广大知识分子的殷切期望和热情关怀的职责使命。 第三,光明日报是中央党报,发布的权威信息让党中央放心、老百姓安心、全社会同心、每个人都拥有爱心。
2024-06-17 10:33
病毒受体是指能特异性地与病毒结合并介导其侵入、感染的宿主细胞内物质。野生对照组中,感染病毒的正常小鼠100%死亡,但代谢型谷氨酸受体2被敲除的小鼠感染后却有70%得以存活。
2024-06-17 10:31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席教授柴继杰团队及合作者揭示了植物中NLR蛋白的寡聚促进自抑制机制及六磷酸肌醇、五磷酸肌醇在植物免疫信号中的新角色,发现了此前未被发现的一类NLR介导植物免疫的独特机制。
2024-06-14 10:01
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最严重的生物灭绝事件发生在距今约2.52亿年的二叠纪—三叠纪之交。这项研究不仅加深了人们对古生物形态演化的理解,也为科学家评估现代生物多样性面临的灭绝风险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4-06-14 09:49
如今,观展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博物馆的内涵和形式也愈发丰富。尤其是随着数字技术在展览服务中的应用更加成熟,“智慧博物馆”建设成为当前我国博物馆发展的新趋势。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展陈过程中,让文物“活”了起来。
2024-06-14 09:45
记者13日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当前夏粮已进入收购旺季,收购工作正由南向北陆续展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副司长唐成介绍,从各地看,新季小麦产量有所增加,质量普遍好于去年。
2024-06-14 09:38
此次手术在罗马和北京两地同时展开,跨越直线距离近8100公里、双向通信距离超过2万公里,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泌尿外科和远程外科的尖端技术。手术中,张旭在罗马操作一台我国自主研发的远程手术机器人。
2024-06-14 09:37
针对近期持续高温干旱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农业农村部在前期发布预警信息的基础上,于6月11日对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等省启动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四级应急响应。
2024-06-13 10:12
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获悉,近日,该所水稻优异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创新团队与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合作,首次组装了普通野生稻单倍型无间隙染色体基因组。
2024-06-13 10:11
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品种审定公告,第五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根据种子法、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有关规定,严格审核把关,审定通过了135个小麦新品种。
2024-06-13 09:34
6月13日,无人机在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友谊分公司第五管理区一水田地块执行巡田作业任务,用于查看水稻苗情(无人机照片)。
2024-06-14 09:49
6月的山东港口青岛港,“氢”风拂面,“绿”意正浓。近年来,山东港口青岛港积极探索氢能在港口的多场景应用,统筹推进氢能“制、储、运、加、用”全链条发展,为全场景氢能港口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2024-06-13 09:17
近年来,在科技加持下,古老的布达拉宫焕发出新机与活力:轻轻点击一下鼠标,从三维模型到壁画细节都可以一览无遗;近800个结构传感器近10年间记录下逾千万组数据;超过1500个探测设备、近9公里的感温光纤,感知着这座古老建筑的实时状态……
2024-06-13 09:16
记者12日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以下简称“航空工业”)获悉,由航空工业自主研发的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验证机,在西安蓝田通用机场完成首飞。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是航空工业主动布局无人机产业、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而全新研发的重点机型。
2024-06-13 09:14
渤海湾畔的“滨城”寨上,风光旖旎、碧波万顷,长达14.8公里的海岸线勾勒出一幅壮丽的画卷。
2024-06-12 09:37
“太阳能-热泵智耦互补粮食烘储系统”“储粮害虫智慧监测系统”……近日,南京财经大学多项粮食科技成果亮相全国绿色粮食仓储工作现场推进会,相关成果在全国200余个粮食企业(库)推广应用,并获得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24-06-12 09:37
这项成果首次揭示了在海马体外的内侧前额叶皮层中存在一类编码环境边界的特异性神经元,也被称为边界细胞,研究成果或有助于找到通往记忆与学习闸门的“钥匙”。
2024-06-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