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员工没假休不能休不敢休 强制执行带薪年休假行不行?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员工没假休不能休不敢休 强制执行带薪年休假行不行?

来源:法治日报2024-05-27 10:07

  调查动机

  近日,河北省人社厅发布《关于全面贯彻落实带薪休假制度的通知》引发公众热议。有业内人士指出,该通知的亮点在于强调过程管理,引入信用机制和评价机制,鼓励和激励用人单位积极安排带薪休假。

  我国早在1994年颁布的劳动法中就确立了带薪年休假法律制度。2008年,国务院颁布《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以国务院令的形式明确了职工带薪年休假的权利。但实践中,带薪年休假制度存在落地难困境。有调查显示,近七成员工未充分享受年假,超过半数企业存在年假限制,部分员工权益受损。

  该不该强制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记者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采访。

  法制日报记者 文丽娟 见习记者 丁一

  “不敢休、没时间休。”

  山西运城市民徐女士今年55岁,在当地一家医院上班,按照规定,她如今每年有15天年休假,却很少休。因为医院规定,连着休假3天就算旷工,不仅当月全勤奖金没了,还要扣除工资绩效。而全勤奖金在她的工资构成中占比近四分之一。即使她愿意放弃一定的工资收益,向医院请假时,超过5天的假期也几乎不会被批准。

  徐女士介绍,前几年,医院的人事制度还不完善,根本没有实行带薪年休假。这几年倒是有了,但各种“卡”,一年也就能休个三四天,和普通请假没什么区别。

  像徐女士这样无法正常带薪年休假的情况并不鲜见。《法治日报》记者近日对北京、广东、湖南等地数十名劳动者采访发现,大多数受访者表示自己的带薪假期未能得到充分落实。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前不久开展的调查显示,按照在职职工工龄计算,我国人均带薪年休假约为10天,而实际上人均享受带薪年休假天数仅为6.29天,民营企业职工甚至不足4天,超过72%的民企职工未完整享受过年休假。

  受访专家指出,虽然带薪休假制度落实情况相比于前几年有明显改善,但依然没有完全落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相应执法,导致企业不落实带薪休假不会面临严重法律后果。建议强制实施带薪年休假相关政策,完善企业违反法律责任的规定,强化对企业年休假执行的约束;同时增加违法成本,适度提高对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标准,切实维护职工休息休假权益。

  不同行业差异较大

  有人10年未休年假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对于年休假落实情况,不同行业人群差异较大。

  全国总工会对制造业职工状况调查的结果显示,制造业职工平均每周工作时间5.68天,高于全体职工5.51天的平均水平,工作6天及以上的职工占比为61.46%。一线制造业职工加班更严重,工作6天及以上的占比高达74%。

  来自广东一家制造业工厂的王先生介绍,其所在生产车间工作量大,通常采取三班倒作业,连周末都无法保证,更不用提带薪休假了,“能在周日休一天都谢天谢地了”。

  在北京一家国企工作6年的江先生说,他从来没有休过年假。公司工作节奏快,任务多,他也希望多干事给领导留下好印象,将来有机会晋升。

  湖南长沙某事业单位的赵女士称,自己能不能休年假主要看单位事情多不多,近年来工作繁重且要经常出差,已经多年没有休过年假了,也不可能要求结算成工资。

  采访中,有受访者称自己工作10年未享受过一次带薪年休假;有人因为公司考勤规定,只能把年休假分开休;还有人吐槽公司不提供年休假也从未给予员工相应补偿……

  人社部此前对部分城市(60个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有超过半数的职工享受了带薪年休假,这意味着有近半数的职工没有享受到带薪年休假。

  而根据《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为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为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为15天。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带薪年休假的假期。职工在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单位可根据生产、工作具体情况并考虑职工本人意愿,统筹安排职工年休假。对职工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应按该职工日工资收入300%支付。

  单位变相阻挠休假

  仲裁成本高难度大

  记者采访发现,即使有些企业同意员工休年假,也会在休假天数、工作安排等方面给员工另设障碍。“卡”的方式有很多:有公司把法定节假日和双休日算在带薪年休假中,重合自动抵消;有公司在员工休年假期间,还不断布置工作任务,要求其远程办公;把员工5天的年休假拆成两半,要求每次最多只能休2天半;年底未休完年假,公司要求员工补签休假单,假装已休完了年假。

  在陕西某互联网公司工作的张先生说,“休个年假得想半天借口”,他所在公司的领导经常会以事情太多、公司人少忙不过来为由让他“缓缓再休”,结果一缓就没了下文。

  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郭政律师接触过不少涉带薪休假的纠纷:部分用人单位直接用补偿金方式代替给员工休假,直接导致带薪年休假无法实现;部分劳动者为加班费等补偿,主动放弃带薪年休假;销售行业以“底薪+绩效”构成工资的员工,担心带薪休假影响收入,无奈放弃权益等。

  “没假休”“不能休”“不敢休”,放假这件事,在一些劳动者那里成了难事。带薪休假,为何在现实中那么难以落实?

  人社部曾在答复全国人大代表相关建议,分析带薪休假落实不到位的原因时提到:企业职工休假带来岗位人员空缺以及用工成本增加,影响企业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的主动性。

  郭政说,目前国家相关部门已经意识到带薪休假对经济、文化等推动和刺激作用,劳动法也有相关规定,但现实中仍很难执行,重要原因在于我国现行劳动法虽然对于带薪休假有规定,但具体细则、实践方式缺少明确条款规定,制度上存在一定程度空白与漏洞。

  在上海政法学院教授王倩看来,带薪年休假落实不到位,有多重原因。部分用人单位工作强度较大、工作时间较长,而职工休假不免导致部分岗位人手空缺、用工成本提高,所以有些用人单位缺乏统筹安排职工休假的意愿。从劳动者角度来说,有些劳动者相对于休息更看重收入,也害怕要求休假会影响岗位稳定、晋升机会,在职时往往不敢或不愿申请年休假,还有些劳动者甚至不了解带薪年休假制度。整个社会没有形成享受带薪年休假的理念和共识,相关部门的执法力度较为薄弱,基层工会在维权方面起到的作用也有限。

  还有业内专家指出,虽然带薪休假制度落实相比于前几年有明显改善,但依然没有完全落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相应执法,导致企业不落实带薪休假不会面临严重法律后果。劳动者自己申请仲裁成本高难度大。

  全面落实休假制度

  切实维护职工权益

  记者注意到,“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完善节假日制度,全面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并且这一制度还被连续多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之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多个促消费相关文件中,也均提到落实带薪休假。

  多地也曾发文鼓励错峰休假、分期休假。据不完全统计,至少已有河北、江西、重庆、广东、浙江等10多个省份,在出台的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实施意见中,提到要落实带薪休假制度。

  比如,山东2023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提振扩大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中明确提出,全面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错峰休假、弹性作息,促进假日消费。

  在业内人士看来,全面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有助于维护劳动者休息休假的权利。而在国家和地方出台的促消费相关文件中,多次提及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则是看中带薪休假在满足国人休闲需求、改变集中出游方式和拉动旅游经济方面发挥的作用。

  专家建议,政策层面应当关注带薪休假的完善与执行,强制实施带薪年休假相关政策,完善企业违反法律责任的规定,强化对企业年休假执行的约束。同时增加违法成本,适度提高对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标准。加大劳动监察部门的追责力度,依法及时惩处违反职工带薪年休假规定的企业和企业负责人,切实维护好职工休息休假权益。

  “想要落实带薪休假制度,监管部门需要主动出击,定期或者不定期进行抽查,查到不落实的公司就严肃处理。这样,带薪休假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姚均昌律师说。

  王倩认为,应该加大劳动行政部门主动执法检查的力度,把用人单位落实带薪年休假作为劳动监察的重点工作内容,还应该加大对带薪年休假的宣传力度,提高劳动者的法律意识,推动享受带薪年休假的社会共识。立法上应该明确以实际休假为原则、以金钱补偿为例外,不能让“用钱换假”成为普遍现象。

  对于普通劳动者,有业内人士建议,一方面要及时向用人单位提出年假申请,根据公司的整体安排能休尽休,应休尽休。因为仲裁存在时效性问题,超过仲裁时效又无法举证,会对自己的权益造成影响。有申请休假的记录,要保留证据,也就不会因为超过仲裁时效而影响权益。另一方面尽量选择在生产经营情况不忙碌的时候申请年假,与公司互相配合,互相理解。

[ 责编:王蕾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全力抗旱保苗

  • 防汛中的“江河哨兵”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999年获颁“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23位科学家中,目前健在的仅有王希季、孙家栋和周光召3位科学家,而核武器研发领域只有周光召先生。在中国科学院工作期间,光召先生以战略科学家的系统思维,强调要站在国家大局来定位和谋划中国科学院。
2024-06-17 10:35
《意见》提出,到2027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一批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各具特色的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有力支撑数字中国建设。
2024-06-17 10:3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发展新质生产力,一个关键方面在于把握好科学方法。
2024-06-17 10:33
光明日报创刊以来,一直肩负着传递党中央对广大知识分子的殷切期望和热情关怀的职责使命。 第三,光明日报是中央党报,发布的权威信息让党中央放心、老百姓安心、全社会同心、每个人都拥有爱心。
2024-06-17 10:33
病毒受体是指能特异性地与病毒结合并介导其侵入、感染的宿主细胞内物质。野生对照组中,感染病毒的正常小鼠100%死亡,但代谢型谷氨酸受体2被敲除的小鼠感染后却有70%得以存活。
2024-06-17 10:31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席教授柴继杰团队及合作者揭示了植物中NLR蛋白的寡聚促进自抑制机制及六磷酸肌醇、五磷酸肌醇在植物免疫信号中的新角色,发现了此前未被发现的一类NLR介导植物免疫的独特机制。
2024-06-14 10:01
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最严重的生物灭绝事件发生在距今约2.52亿年的二叠纪—三叠纪之交。这项研究不仅加深了人们对古生物形态演化的理解,也为科学家评估现代生物多样性面临的灭绝风险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4-06-14 09:49
如今,观展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博物馆的内涵和形式也愈发丰富。尤其是随着数字技术在展览服务中的应用更加成熟,“智慧博物馆”建设成为当前我国博物馆发展的新趋势。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展陈过程中,让文物“活”了起来。
2024-06-14 09:45
记者13日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当前夏粮已进入收购旺季,收购工作正由南向北陆续展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副司长唐成介绍,从各地看,新季小麦产量有所增加,质量普遍好于去年。
2024-06-14 09:38
此次手术在罗马和北京两地同时展开,跨越直线距离近8100公里、双向通信距离超过2万公里,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泌尿外科和远程外科的尖端技术。手术中,张旭在罗马操作一台我国自主研发的远程手术机器人。
2024-06-14 09:37
针对近期持续高温干旱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农业农村部在前期发布预警信息的基础上,于6月11日对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等省启动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四级应急响应。
2024-06-13 10:12
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获悉,近日,该所水稻优异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创新团队与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合作,首次组装了普通野生稻单倍型无间隙染色体基因组。
2024-06-13 10:11
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品种审定公告,第五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根据种子法、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有关规定,严格审核把关,审定通过了135个小麦新品种。
2024-06-13 09:34
6月13日,无人机在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友谊分公司第五管理区一水田地块执行巡田作业任务,用于查看水稻苗情(无人机照片)。
2024-06-14 09:49
6月的山东港口青岛港,“氢”风拂面,“绿”意正浓。近年来,山东港口青岛港积极探索氢能在港口的多场景应用,统筹推进氢能“制、储、运、加、用”全链条发展,为全场景氢能港口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2024-06-13 09:17
近年来,在科技加持下,古老的布达拉宫焕发出新机与活力:轻轻点击一下鼠标,从三维模型到壁画细节都可以一览无遗;近800个结构传感器近10年间记录下逾千万组数据;超过1500个探测设备、近9公里的感温光纤,感知着这座古老建筑的实时状态……
2024-06-13 09:16
记者12日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以下简称“航空工业”)获悉,由航空工业自主研发的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验证机,在西安蓝田通用机场完成首飞。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是航空工业主动布局无人机产业、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而全新研发的重点机型。
2024-06-13 09:14
渤海湾畔的“滨城”寨上,风光旖旎、碧波万顷,长达14.8公里的海岸线勾勒出一幅壮丽的画卷。
2024-06-12 09:37
“太阳能-热泵智耦互补粮食烘储系统”“储粮害虫智慧监测系统”……近日,南京财经大学多项粮食科技成果亮相全国绿色粮食仓储工作现场推进会,相关成果在全国200余个粮食企业(库)推广应用,并获得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24-06-12 09:37
这项成果首次揭示了在海马体外的内侧前额叶皮层中存在一类编码环境边界的特异性神经元,也被称为边界细胞,研究成果或有助于找到通往记忆与学习闸门的“钥匙”。
2024-06-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