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通讯|“这不仅是体育的魅力,更是中国文化的魅力”——记首届法兰克福国际龙舟友谊赛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通讯|“这不仅是体育的魅力,更是中国文化的魅力”——记首届法兰克福国际龙舟友谊赛

来源:新华网2024-05-26 22:20

  新华社法兰克福5月25日电 通讯|“这不仅是体育的魅力,更是中国文化的魅力”——记首届法兰克福国际龙舟友谊赛

  新华社记者单玮怡 刘向

  初夏的德国美因河畔热闹非凡,河上波光粼粼,龙舟竞渡,岸边锣鼓喧天,观众摇旗呐喊。在25日举行的首届法兰克福国际龙舟友谊赛上,中外龙舟队同台竞技,中国民间传统体育文化活动赛龙舟如今在德国收获越来越多的“粉丝”。

  5月25日,在德国法兰克福,龙舟队伍在美因河上参加比赛。新华社记者 张帆 摄

  作为德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移民占法兰克福常住人口的一半以上,多元文化成为该市的鲜明特色。

  首届法兰克福国际龙舟赛同样具有多元特征,来自中国、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国的22支龙舟队参加了专业组和业余组的250米直道竞速赛。

  5月25日,在德国法兰克福,龙舟队伍在美因河上参加比赛。新华社记者 张帆 摄

  龙舟赛在热闹欢腾的舞狮表演中拉开序幕。法兰克福市长约瑟夫致辞说,很高兴看到法兰克福市迎来了一场精彩非凡、别开生面的龙舟比赛。他说,该市约有5000名华侨华人,搭建起德国对华沟通的桥梁,为这座国际化城市增添了一抹亮色。“热络的民间交往、蓬勃发展的文化交流和科研合作使德中两国增进理解,互利共赢。”约瑟夫说。

  中国驻德国大使吴恳致辞说,本次龙舟赛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各国人民民心相通提供了宝贵舞台。今年是中国广州市同德国法兰克福市建立友好城市关系36周年。广州(南沙)龙舟队此次不远万里来到美因河畔。相信本次龙舟赛将通过文化和体育的碰撞,为中德两国地方交往及人文交流注入新的动力。中方愿与德方各界友人共同挥桨,推动中德关系如龙舟一样劈波斩浪,不断向前。

  随着发令声响,配合激昂的鼓点,参赛队员们有节律地挥动着船桨,奋力向终点冲刺,龙舟不时激起阵阵浪花。岸边的观众齐声呐喊,加油助威。

  当天,伴随法兰克福国际龙舟友谊赛的举办,2024年法兰克福中国节也正式拉开帷幕。汉服巡游、国风民乐、古装舞蹈、少林武术、京剧联唱、功夫太极扇等节目,以及中式小吃、中文图书、文化创意等摊位让观赛的民众体验了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美因河岸边开设的红旗电动汽车展示区吸引许多当地人前来咨询,在展车旁合影的人络绎不绝。

  5月25日,在德国法兰克福,舞狮队在开幕式上表演。新华社记者张帆 摄

  中国驻法兰克福总领事黄昳扬表示,接下来中德各界将共同举办多场经贸、文化、青年、民俗等主题活动,期待在全面展示中国经济社会风貌的同时,为中德携手加快绿色发展、倡导低碳生活、塑造可持续未来带来广阔新机遇。

  法兰克福德中友好协会会员贝恩德·迪尔说,他曾访问中国十余次,对中国文化印象深刻,如今在美因河上的一艘艘龙舟让他回想起在中国愉快的旅行和见闻。“很高兴参加今天的活动,并再次体验纯正的中国文化。”

  德国黑森州欧洲及国际事务司前司长博喜文告诉记者,他非常赞赏本届龙舟赛,“龙舟竞渡、中国美食和文化活动让人们相聚在一起共叙友谊。这不仅是体育的魅力,更是中国文化的魅力”。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全力抗旱保苗

  • 防汛中的“江河哨兵”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999年获颁“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23位科学家中,目前健在的仅有王希季、孙家栋和周光召3位科学家,而核武器研发领域只有周光召先生。在中国科学院工作期间,光召先生以战略科学家的系统思维,强调要站在国家大局来定位和谋划中国科学院。
2024-06-17 10:35
《意见》提出,到2027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一批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各具特色的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有力支撑数字中国建设。
2024-06-17 10:3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发展新质生产力,一个关键方面在于把握好科学方法。
2024-06-17 10:33
光明日报创刊以来,一直肩负着传递党中央对广大知识分子的殷切期望和热情关怀的职责使命。 第三,光明日报是中央党报,发布的权威信息让党中央放心、老百姓安心、全社会同心、每个人都拥有爱心。
2024-06-17 10:33
病毒受体是指能特异性地与病毒结合并介导其侵入、感染的宿主细胞内物质。野生对照组中,感染病毒的正常小鼠100%死亡,但代谢型谷氨酸受体2被敲除的小鼠感染后却有70%得以存活。
2024-06-17 10:31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席教授柴继杰团队及合作者揭示了植物中NLR蛋白的寡聚促进自抑制机制及六磷酸肌醇、五磷酸肌醇在植物免疫信号中的新角色,发现了此前未被发现的一类NLR介导植物免疫的独特机制。
2024-06-14 10:01
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最严重的生物灭绝事件发生在距今约2.52亿年的二叠纪—三叠纪之交。这项研究不仅加深了人们对古生物形态演化的理解,也为科学家评估现代生物多样性面临的灭绝风险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4-06-14 09:49
如今,观展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博物馆的内涵和形式也愈发丰富。尤其是随着数字技术在展览服务中的应用更加成熟,“智慧博物馆”建设成为当前我国博物馆发展的新趋势。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展陈过程中,让文物“活”了起来。
2024-06-14 09:45
记者13日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当前夏粮已进入收购旺季,收购工作正由南向北陆续展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副司长唐成介绍,从各地看,新季小麦产量有所增加,质量普遍好于去年。
2024-06-14 09:38
此次手术在罗马和北京两地同时展开,跨越直线距离近8100公里、双向通信距离超过2万公里,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泌尿外科和远程外科的尖端技术。手术中,张旭在罗马操作一台我国自主研发的远程手术机器人。
2024-06-14 09:37
针对近期持续高温干旱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农业农村部在前期发布预警信息的基础上,于6月11日对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等省启动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四级应急响应。
2024-06-13 10:12
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获悉,近日,该所水稻优异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创新团队与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合作,首次组装了普通野生稻单倍型无间隙染色体基因组。
2024-06-13 10:11
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品种审定公告,第五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根据种子法、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有关规定,严格审核把关,审定通过了135个小麦新品种。
2024-06-13 09:34
6月13日,无人机在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友谊分公司第五管理区一水田地块执行巡田作业任务,用于查看水稻苗情(无人机照片)。
2024-06-14 09:49
6月的山东港口青岛港,“氢”风拂面,“绿”意正浓。近年来,山东港口青岛港积极探索氢能在港口的多场景应用,统筹推进氢能“制、储、运、加、用”全链条发展,为全场景氢能港口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2024-06-13 09:17
近年来,在科技加持下,古老的布达拉宫焕发出新机与活力:轻轻点击一下鼠标,从三维模型到壁画细节都可以一览无遗;近800个结构传感器近10年间记录下逾千万组数据;超过1500个探测设备、近9公里的感温光纤,感知着这座古老建筑的实时状态……
2024-06-13 09:16
记者12日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以下简称“航空工业”)获悉,由航空工业自主研发的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验证机,在西安蓝田通用机场完成首飞。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是航空工业主动布局无人机产业、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而全新研发的重点机型。
2024-06-13 09:14
渤海湾畔的“滨城”寨上,风光旖旎、碧波万顷,长达14.8公里的海岸线勾勒出一幅壮丽的画卷。
2024-06-12 09:37
“太阳能-热泵智耦互补粮食烘储系统”“储粮害虫智慧监测系统”……近日,南京财经大学多项粮食科技成果亮相全国绿色粮食仓储工作现场推进会,相关成果在全国200余个粮食企业(库)推广应用,并获得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24-06-12 09:37
这项成果首次揭示了在海马体外的内侧前额叶皮层中存在一类编码环境边界的特异性神经元,也被称为边界细胞,研究成果或有助于找到通往记忆与学习闸门的“钥匙”。
2024-06-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