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国际观察|美联储维持高利率或拖累世界经济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国际观察|美联储维持高利率或拖累世界经济

来源:新华网客户端2024-05-26 16:56

  新华社华盛顿/东京5月25日电 题:美联储维持高利率或拖累世界经济

  新华社记者

  “美元是我们的货币,却是你们的麻烦。”美国前财政部长约翰·康纳利的傲慢言辞再次被验证。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22日公布的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对当前美国通胀形势感到担忧,这意味着联邦基金利率需更长时间维持在当前水平以实现通胀目标。为应对通胀,美联储自2022年3月至2023年7月连续11次加息,累计加息幅度达525个基点。此后已连续六次在货币政策会议中决定维持利率不变。

  美联储将利率保持在高位,加之近年来地缘政治局势持续紧张,导致全球资金流向美国,多国货币承受压力,可能给世界经济带来严重后果。

  维持高利率

  美联储最新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显示,近期美国商品和服务价格均显著上升,在实现美联储设定的2%长期通胀目标方面“缺乏进一步进展”。美国通胀走势面临若干上行风险,尤其是地缘政治因素可能导致物价继续攀升,给消费者、特别是低收入群体带来压力。

  美联储官员认为,当前联邦基金利率水平足以抑制美国经济活动并降低通胀,未来通胀有望回落到2%水平,美联储或将继续维持当前利率不变。

  这是美联储连续第六次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5.25%至5.5%之间。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美国劳动力市场需求依然强劲,通胀超预期增长。在此情况下,“推迟降息可能是合适的”。

  美联储官员在近期发表的一系列讲话中,重申将在一段时间内维持高利率,甚至有官员称不排除再次加息的可能性。市场普遍预计美联储将在接下来的两次会议上仍维持利率不变。

  路透社24日报道说,美元汇率有望创下一个半月以来最大单周涨幅,包括日元在内的多种货币将承压。

  多国货币贬值

  新冠疫情暴发后,美联储于2020年3月下调利率区间至接近零,并开始实施所谓“无上限”量化宽松,进行了史无前例的货币“大放水”。2022年3月又“急转弯”,开始激进加息以应对通胀,给世界经济带来严重负面外溢效应,多种非美货币经历了多轮大幅贬值。

  市场起初普遍认为美联储将于今年降息,但随着降息预期逐渐减弱,今年4月,衡量美元对六种主要货币的美元指数连创近期新高。美国《纽约时报》4月底报道说,在彭博社追踪的约150种货币中,有三分之二的货币对美元走弱。

  日元是受影响最明显的主要货币之一。日本央行在4月26日举行的货币政策会议上决定,维持现行货币政策不变,并没有如外界预期的那样实施量化紧缩。消息公布后,已连续走低的日元再度“跳水”,东京外汇市场日元对美元汇率跌破158日元兑换1美元。4月29日上午,海外外汇市场日元对美元汇率一度跌至160.24日元兑换1美元,刷新1990年4月以来最低纪录。

  日本媒体称,财务省在那之后疑似两次出手实施干预,以防日元在跌破160关口后出现心理破防导致的崩溃性大跌。但专家认为,在日本和美国息差难以缩小的情况下,单方面干预不可能解决根本问题。5月23日,截至纽约汇市尾市,1美元兑换156.90日元。

  《韩民族日报》认为,1300至1350韩元兑换1美元的汇率可能成为“新常态”。此外,印度卢比、印尼盾、马来西亚林吉特、越南盾、菲律宾比索等亚洲货币均持续走出下行曲线。印尼央行上月将三项主要利率水平上调25个基点,以“加强印尼盾汇率稳定”。

  “美元潮汐”引动荡

  不少分析人士表示,近年来美联储降息、加息形成的“美元潮汐”收割全球财富、转嫁危机,不断引发国际市场动荡。美联储大规模降息,不仅推动通胀飙升,更通过超发美元进口商品、投资他国等方式输出资本,收割全球财富;激进加息又导致全球流动性快速收紧、多种货币大幅贬值,以美元计价借贷的国家清偿债务压力骤增。

  《纽约时报》报道说,今年世界主要货币对美元都出现下跌,这是一种不同寻常的大变化,或将给全球经济带来严重后果,全球近90%的外汇交易都涉及美元,美元走强加剧了海外通胀。

  日本媒体和专家普遍认为,日元贬值趋势恐将持续,令日本经济明显承压,不利于日本走出通缩,同时给日本零售、能源、航空等行业带来压力,加重依赖进口原材料的企业负担。韩国汉阳大学经济金融学院教授刘惠美认为,韩元贬值叠加国际油价大幅上涨,企业成本负担随之增加,韩国内需进一步停滞的可能性增大。

  不过,彭博社一篇文章分析,大多数亚洲国家如今具备外汇储备更稳固等有利条件,能够避免类似上世纪90年代末亚洲金融危机的动荡重演。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夕发朝至!京港、沪港间开行高铁动卧列车

  • 乌鲁木齐:“游牧文化旅游节”开启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席教授柴继杰团队及合作者揭示了植物中NLR蛋白的寡聚促进自抑制机制及六磷酸肌醇、五磷酸肌醇在植物免疫信号中的新角色,发现了此前未被发现的一类NLR介导植物免疫的独特机制。
2024-06-14 10:01
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最严重的生物灭绝事件发生在距今约2.52亿年的二叠纪—三叠纪之交。这项研究不仅加深了人们对古生物形态演化的理解,也为科学家评估现代生物多样性面临的灭绝风险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4-06-14 09:49
如今,观展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博物馆的内涵和形式也愈发丰富。尤其是随着数字技术在展览服务中的应用更加成熟,“智慧博物馆”建设成为当前我国博物馆发展的新趋势。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展陈过程中,让文物“活”了起来。
2024-06-14 09:45
记者13日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当前夏粮已进入收购旺季,收购工作正由南向北陆续展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副司长唐成介绍,从各地看,新季小麦产量有所增加,质量普遍好于去年。
2024-06-14 09:38
此次手术在罗马和北京两地同时展开,跨越直线距离近8100公里、双向通信距离超过2万公里,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泌尿外科和远程外科的尖端技术。手术中,张旭在罗马操作一台我国自主研发的远程手术机器人。
2024-06-14 09:37
针对近期持续高温干旱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农业农村部在前期发布预警信息的基础上,于6月11日对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等省启动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四级应急响应。
2024-06-13 10:12
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获悉,近日,该所水稻优异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创新团队与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合作,首次组装了普通野生稻单倍型无间隙染色体基因组。
2024-06-13 10:11
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品种审定公告,第五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根据种子法、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有关规定,严格审核把关,审定通过了135个小麦新品种。
2024-06-13 09:34
6月13日,无人机在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友谊分公司第五管理区一水田地块执行巡田作业任务,用于查看水稻苗情(无人机照片)。
2024-06-14 09:49
6月的山东港口青岛港,“氢”风拂面,“绿”意正浓。近年来,山东港口青岛港积极探索氢能在港口的多场景应用,统筹推进氢能“制、储、运、加、用”全链条发展,为全场景氢能港口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2024-06-13 09:17
近年来,在科技加持下,古老的布达拉宫焕发出新机与活力:轻轻点击一下鼠标,从三维模型到壁画细节都可以一览无遗;近800个结构传感器近10年间记录下逾千万组数据;超过1500个探测设备、近9公里的感温光纤,感知着这座古老建筑的实时状态……
2024-06-13 09:16
记者12日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以下简称“航空工业”)获悉,由航空工业自主研发的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验证机,在西安蓝田通用机场完成首飞。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是航空工业主动布局无人机产业、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而全新研发的重点机型。
2024-06-13 09:14
渤海湾畔的“滨城”寨上,风光旖旎、碧波万顷,长达14.8公里的海岸线勾勒出一幅壮丽的画卷。
2024-06-12 09:37
“太阳能-热泵智耦互补粮食烘储系统”“储粮害虫智慧监测系统”……近日,南京财经大学多项粮食科技成果亮相全国绿色粮食仓储工作现场推进会,相关成果在全国200余个粮食企业(库)推广应用,并获得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24-06-12 09:37
这项成果首次揭示了在海马体外的内侧前额叶皮层中存在一类编码环境边界的特异性神经元,也被称为边界细胞,研究成果或有助于找到通往记忆与学习闸门的“钥匙”。
2024-06-12 09:32
记者11日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日前结束,共有10名预备航天员最终入选,包括8名航天驾驶员和2名载荷专家(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各1名载荷专家)。
2024-06-12 09:25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张立福,在解读高光谱分析技术为珍贵文物进行三维“留影”的最新进展时说:“光谱是辨别物质的‘指纹’。前不久,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运用三维技术,首次根据出土头骨,复原出一尊男性红山先人的容貌。
2024-06-12 09:19
1966年12月的一天,罗布泊,一朵巨大的白色蘑菇云腾空而起,我国首次氢弹原理试验爆炸成功。
2024-06-12 09:17
苹果公司10日在2024年全球开发者大会上推出个人智能系统“苹果智能”。该系统集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强大功能,可应用于苹果多款产品。
2024-06-11 14:27
芒种时节农事忙。河南、山西等地麦收陆续进入尾声,湖南、江西一些地方正忙着种稻插秧。北方收麦、南方种稻,收与种紧密相连,南与北交相辉映,中部这片土地上充盈着丰收与希望的气息。
2024-06-11 10:4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