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海上码头作用远低预期!美对加沙援助被批作秀与虚伪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海上码头作用远低预期!美对加沙援助被批作秀与虚伪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4-05-25 10:25

  中新网5月24日电综合报道,新一轮巴以冲突持续延宕,加沙人道主义局势备受关注。然而,美国为向加沙运送援助斥巨资建造的海上码头,运作效率却远低于预期,并被指在作秀。另一方面,美国政府一边呼吁加沙停火一边又表示不会停止对以军援,被批在加沙问题上的表现“虚伪”。

  还有巴勒斯坦民众对美国提出质疑,称“我们知道美国从未支持过巴勒斯坦事业,所以难以相信美国会援助我们,而且会不要任何回报。”

  码头作用远低预期

  美国被指作秀

  5月16日,美国耗时两个月、花费据称3亿美元,在加沙地带海岸建造的临时码头完工。但是,该码头自开始运营以来,效率远低于预期,甚至至今未能发挥实质性作用。

  上周末,由于绝望的加沙民众拦截了从码头运输物资的卡车,运送行动被暂停。联合国仓库方面19日和20日都没有收到美国码头运来的物资。截至21日,该码头运转五天以来,仍未能向巴勒斯坦人分发任何物资。

  五角大楼发言人帕特·莱德少将21日表示,美国正在同以色列和联合国合作,为安全运送17日以来运往加沙的569吨援助物资,建立安全的“替代路线”。

  他表示,“我们确实预计将在未来几天内分发援助,当然,如果条件允许的话。”

  另一方面,从塞浦路斯中转集结运往加沙海岸的援助物资,也低于五角大楼最初的估计。美军方此前的目标是,每天通过码头向加沙运送约500吨人道主义物资。

  现实是,该码头运转5天后,上岸的569吨物资仍未成功运输分发。该码头提供援助的实际效率远远低于预期。

  有巴勒斯坦民众对美式援助提出质疑,“他们说这是援助,但是大家很忧虑。这是援助还是别的什么?我们知道美国从未支持过巴勒斯坦事业,所以难以相信美国会援助我们,而且会不要任何回报。”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记者加布里埃尔·埃利桑多22日在社交媒体平台X上发文表示,“这个码头的开端太糟糕了。”因为码头前五天几乎没有提供任何有意义的东西。他认为,美国这样做,是在搞公关、作秀。

  对以军援永远没红灯?

  美国被批“虚伪”

  加沙冲突持续延宕,停火前景仍不明朗,炮火也阻碍了联合国分发物资。据美联社报道,21日,由于安全问题,联合国暂停了在加沙南部城市拉法的食品分发。

  联合国高级援助官员埃德姆·沃索尔努21日表示,因为拉法口岸关闭,为加沙巴勒斯坦人提供的食物和药品,在埃及堆积如山。

  联合国警告称,该地区的人道主义行动接近崩溃。沃索尔努也说,“我们无法用言语来描述加沙正在发生的事情。我们把它描述为一场灾难,一场噩梦,人间地狱。就是所有这些,而且更糟。”

  本轮巴以冲突延宕数月,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已造成3万多巴勒斯坦人丧生。停火止战已成为国际社会的主流呼声,但是,美国一边呼吁立即停火,另一边对以色列的军事援助不断,被指在加沙问题上展示“虚伪”一面。

  4月24日,美国总统拜登曾签署法案,将向以色列提供26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和人道主义援助。

  近日,拜登政府告知美国国会议员,将向以色列额外提供价值超过10亿美元的武器和弹药,包括价值7亿美元的坦克弹药、5亿美元的战术车辆和6千万美元的迫击炮弹。

  虽然拜登政府此前曾表示暂停向以色列交付一批武器弹药,但是美国军援以色列的计划并未改变。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日前出席美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的听证会时甚至强调,拜登政府只是“暂停运输了部分武器”,并没有停止向以色列提供武器。“拜登政府会确保,以色列拥有所需的一切来进行防卫。”

  分析也指出,考虑到选举年的政治需要,美国暂停部分军援的举动,只是为减轻拜登政府国内外压力的权宜之计。美国不可能中断对以色列的军事援助。在以色列看来,“美国对以色列的红牌永远不会到来”。(完)

[ 责编:张璋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夕发朝至!京港、沪港间开行高铁动卧列车

  • 乌鲁木齐:“游牧文化旅游节”开启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席教授柴继杰团队及合作者揭示了植物中NLR蛋白的寡聚促进自抑制机制及六磷酸肌醇、五磷酸肌醇在植物免疫信号中的新角色,发现了此前未被发现的一类NLR介导植物免疫的独特机制。
2024-06-14 10:01
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最严重的生物灭绝事件发生在距今约2.52亿年的二叠纪—三叠纪之交。这项研究不仅加深了人们对古生物形态演化的理解,也为科学家评估现代生物多样性面临的灭绝风险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4-06-14 09:49
如今,观展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博物馆的内涵和形式也愈发丰富。尤其是随着数字技术在展览服务中的应用更加成熟,“智慧博物馆”建设成为当前我国博物馆发展的新趋势。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展陈过程中,让文物“活”了起来。
2024-06-14 09:45
记者13日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当前夏粮已进入收购旺季,收购工作正由南向北陆续展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副司长唐成介绍,从各地看,新季小麦产量有所增加,质量普遍好于去年。
2024-06-14 09:38
此次手术在罗马和北京两地同时展开,跨越直线距离近8100公里、双向通信距离超过2万公里,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泌尿外科和远程外科的尖端技术。手术中,张旭在罗马操作一台我国自主研发的远程手术机器人。
2024-06-14 09:37
针对近期持续高温干旱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农业农村部在前期发布预警信息的基础上,于6月11日对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等省启动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四级应急响应。
2024-06-13 10:12
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获悉,近日,该所水稻优异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创新团队与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合作,首次组装了普通野生稻单倍型无间隙染色体基因组。
2024-06-13 10:11
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品种审定公告,第五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根据种子法、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有关规定,严格审核把关,审定通过了135个小麦新品种。
2024-06-13 09:34
6月13日,无人机在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友谊分公司第五管理区一水田地块执行巡田作业任务,用于查看水稻苗情(无人机照片)。
2024-06-14 09:49
6月的山东港口青岛港,“氢”风拂面,“绿”意正浓。近年来,山东港口青岛港积极探索氢能在港口的多场景应用,统筹推进氢能“制、储、运、加、用”全链条发展,为全场景氢能港口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2024-06-13 09:17
近年来,在科技加持下,古老的布达拉宫焕发出新机与活力:轻轻点击一下鼠标,从三维模型到壁画细节都可以一览无遗;近800个结构传感器近10年间记录下逾千万组数据;超过1500个探测设备、近9公里的感温光纤,感知着这座古老建筑的实时状态……
2024-06-13 09:16
记者12日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以下简称“航空工业”)获悉,由航空工业自主研发的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验证机,在西安蓝田通用机场完成首飞。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是航空工业主动布局无人机产业、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而全新研发的重点机型。
2024-06-13 09:14
渤海湾畔的“滨城”寨上,风光旖旎、碧波万顷,长达14.8公里的海岸线勾勒出一幅壮丽的画卷。
2024-06-12 09:37
“太阳能-热泵智耦互补粮食烘储系统”“储粮害虫智慧监测系统”……近日,南京财经大学多项粮食科技成果亮相全国绿色粮食仓储工作现场推进会,相关成果在全国200余个粮食企业(库)推广应用,并获得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24-06-12 09:37
这项成果首次揭示了在海马体外的内侧前额叶皮层中存在一类编码环境边界的特异性神经元,也被称为边界细胞,研究成果或有助于找到通往记忆与学习闸门的“钥匙”。
2024-06-12 09:32
记者11日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日前结束,共有10名预备航天员最终入选,包括8名航天驾驶员和2名载荷专家(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各1名载荷专家)。
2024-06-12 09:25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张立福,在解读高光谱分析技术为珍贵文物进行三维“留影”的最新进展时说:“光谱是辨别物质的‘指纹’。前不久,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运用三维技术,首次根据出土头骨,复原出一尊男性红山先人的容貌。
2024-06-12 09:19
1966年12月的一天,罗布泊,一朵巨大的白色蘑菇云腾空而起,我国首次氢弹原理试验爆炸成功。
2024-06-12 09:17
苹果公司10日在2024年全球开发者大会上推出个人智能系统“苹果智能”。该系统集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强大功能,可应用于苹果多款产品。
2024-06-11 14:27
芒种时节农事忙。河南、山西等地麦收陆续进入尾声,湖南、江西一些地方正忙着种稻插秧。北方收麦、南方种稻,收与种紧密相连,南与北交相辉映,中部这片土地上充盈着丰收与希望的气息。
2024-06-11 10:4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