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资讯有故事丨俄罗斯青年梁允迪:“俄中两国之间有很多方面可以相互借鉴”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资讯有故事丨俄罗斯青年梁允迪:“俄中两国之间有很多方面可以相互借鉴”

来源:总台环球资讯广播2024-05-17 17:48

  俄罗斯青年梁允迪曾在俄罗斯攻读法律专业,由于对中文的热爱,他放弃了待遇优厚的律师工作,来到中国学习中文,目前在华东师范大学攻读国际汉语教育专业博士学位。梁允迪近日在接受总台环球资讯广播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在中国的留学生活十分顺利,愿为俄中友好合作发挥积极作用。

  梁允迪说,和很多年轻人一样,他在读高中时并不清楚自己喜欢什么,根据父亲的推荐学了法律专业,后来发现这并不是自己的兴趣所在。

  梁允迪:那个时候我为了进一步发展自己,决定学第二门外语。我觉得汉字的发音非常有意思、非常独特,所以就决定开始学习中文,可以说是喜欢上了中文。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2014年,梁允迪在暑假期间先独自到北京旅游了两周,后来又陆续到中国参加了一些中文夏令营等交流活动。

  梁允迪:那个时候的感觉挺好的。我认识了很多中国菜,我完全不知道还有这么多非常好吃的菜,中国菜非常丰富。了解了中国人的一些生活习惯、一些传统,我觉得都挺有意思的。

  2018年,梁允迪开始到中国留学,就读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他说,中国和俄罗斯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可以互相借鉴。

  梁允迪:中国和俄罗斯都有比较丰富的历史背景,还有文化背景,每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产生了比较丰富的文化,我觉得在这一点上我们比较相似。如果说具体的内容,我觉得差别还是蛮大的,但是对两个国家的人民来说,我觉得这是一个优点,因为我们可以互相学习。带着这样的互鉴态度,我们每个国家都可以丰富自己的一些知识。

  到了中国之后,梁允迪发现很多中国人会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俄罗斯歌曲,在上海,他还偶遇过一位会说俄语的中国老人,这让他很惊喜。

  梁允迪:我第一次来上海的时候,遇到了一个本地的老人。那个时候我对上海话也比较有兴趣,所以我学了几句上海话,我跟他说了一下,然后他给我点赞,我说我还不会上海话,只学了这两句话,然后他问我是哪个国家的,我说我是俄罗斯人。他突然就开始用俄语跟我交流,我那个时候非常惊讶,觉得他怎么会俄语?原来因为他年纪比较大,所以(在)苏联的时候,他学了一点俄语,我觉得印象比较深刻。

  梁允迪表示,他非常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喜欢练书法,也喜欢喝中国茶。以前,俄罗斯人喝咖啡的多些,但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喝茶,还经常向他咨询中国茶的情况。

  梁允迪:我大概从(20)15年开始品尝不同的中国茶,觉得都非常好喝。比如说,我几乎每天喝的是云南的普洱茶,还有我最喜欢的一种是大红袍,那是福建的一种茶。我个人对茶文化非常有兴趣,不管去什么地方都可以喝到当地的一种茶。在俄罗斯,现在也有不少这样的茶店,可以买到正宗的中国茶,都是从中国出口到俄罗斯的,对茶有兴趣或者喝茶的人也越来越多。

  梁允迪表示,在俄罗斯,随着价廉物美的中国商品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生活,俄罗斯人对中国也了解得越来越多。

  梁允迪:俄中两个国家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很多中国商品现在在俄罗斯也非常受欢迎,俄罗斯有非常多的中国汽车,我觉得这些因素都影响了俄罗斯人对中国的认识。总的来讲,现在俄罗斯人已经对中国人的一些习惯,或者对中国的商品、对中国的节日文化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我觉得大部分人会喜欢的,而且在俄罗斯人的眼中,中国肯定是一个友好国家。

  2024年是中国和俄罗斯建交75周年,梁允迪表示,两国关系非常重要,双方在经贸、教育和文化等领域都可以深化合作,未来前景光明。

  梁允迪:我觉得我们关系的发展前途(景)非常不错的。因为我们虽然文化非常不一样,但是我们已经有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关系的基础。我们经济关系也越来越密切。俄罗斯有这个市场,然后中国有生产能力,所以我觉得这样的一个结合甚至可以说是完美。在教育领域当然也有前途,中国可以学习俄罗斯经验,俄罗斯也可以学习中国,不管是教育模式还是文化,我觉得我们可以互相弥补。我觉得我们需要更好地去了解对方。

  梁允迪表示,他在中国生活得很充实,未来他打算继续留在中国,发展自己的事业,为俄中友好架起桥梁。

  梁允迪:我对中国的感情非常非常好,我觉得生活非常方便,文化非常有意思。我觉得不管去哪里,中国人对我、对其他外国人的态度也非常友好,非常热情。我觉得当代中国也非常安全,生活的各方面都非常好,所以毕业之后希望留在中国。我在学习的同时也做一些翻译工作,现在俄中关系越来越密切,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来中国,我觉得我可以在中国继续发挥这样的桥梁作用。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采编丨孙伶俐

  主持丨葛鹏

  制作丨杨晓蕾

  外联丨宋一平

  签审丨安然

  监制丨潘晓英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甘肃陇南:灾后忙恢复

  • 南博会上的“科技范”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面对恶劣天气,如何安全避险?
2024-07-26 09:51
全国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现场推进会25日在四川省广元市召开。记者在会上获悉,我国将每10年组织开展一次古树名木资源普查,适时开展补充调查,掌握资源底数和管理状况,对古树名木建档立卡。
2024-07-26 06:15
国家航天局25日在京举行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大气环境监测卫星、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的投入使用仪式。这两颗卫星投入使用后,将对大气环境与陆地生态系统开展监测,为建设美丽中国,有力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双碳”目标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2024-07-26 06:05
在很多人看来,塑料是不能导电的。但实际上很多塑料也能导电,这种塑料被称为导电聚合物。科学家们发现,让这种导电聚合物薄膜出现温差,它就可以发电,这就是聚合物热电材料。
2024-07-26 06:05
近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牵头的科研团队,利用自主研制的极目空间望远镜和国际上的费米卫星伽马射线监测器的观测数据,在伽马暴中发现能量高达37兆电子伏的伽马射线谱线,且谱线的能量和光度均以幂律形式演化,这是迄今观测到的宇宙天体产生的能量最高、证据最确凿的谱线,为破解伽马暴及相对论性喷流产生之谜提供了全新的重要线索。
2024-07-26 06:05
重点在于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
2024-07-26 09:45
资料显示,龙卷风属于局地性、小尺度、突发性的强对流天气,是在极不稳定的天气状况下,空气对流运动造成的强烈、小范围空气涡旋。当龙卷风袭来,如果身处户外,要观察龙卷风动态,及时避开其行进路径;远离大树、电线杆、广告牌、高围墙等,以免被砸、被压。
2024-07-25 10:25
如今,科技已经成为体育竞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提升了运动员的表现,丰富了观众的观赛体验,还促进了体育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2024-07-25 10:23
记者24日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获悉,由该台研究员张居甲领衔的国际合作团队,近期成功捕捉到超新星的爆炸激波冲破其外围致密星周物质的壮观瞬间。
2024-07-25 10:20
不少人在体检后,报告提示幽门螺杆菌感染呼气试验阳性。“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很苛刻的细菌,可生存于胃部及十二指肠的各区域内。柴宁莉说:“目前Hp感染主要通过尿素呼气试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C13呼气试验检测。
2024-07-25 10:19
针对近年来网络诈骗手段快速翻新、迷惑性不断增强、严重侵害公众财产安全与合法权益的现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局24日发布防范新型电信网络诈骗风险提示,提醒广大群众警惕花样翻新的骗局,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 据介绍,新型电信网络诈骗主要包括:一是“共享屏幕”类诈骗。
2024-07-25 09:39
农林植保、电力巡检等通航作业稳步增长;空中游览、航空运动等消费新业态加速涌现;应急救援、气象探测等无人机新场景接续推出;中国民航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民航局陆续出台《城市场景物流电动多旋翼无人驾驶航空器(轻小型)系统技术要求》《城市场景轻小型无人驾驶航空器物流航线划设规范》等相关标准,助力城市轻小型无人机物流应用场景落地。
2024-07-24 09:54
“这是世界首台(套)300兆瓦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类似‘超级充电宝’,每天可储能8小时、释能5小时,全年发电量约5亿千瓦时。压缩空气储能具备大功率、长寿命、深调峰、易选址等特点,单机功率可实现数百兆瓦甚至吉瓦级的储能容量,寿命通常可达30年以上。
2024-07-24 09:48
记者23日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悉,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五号月球样品中,发现了一种富含水分子和铵的未知矿物晶体——ULM-1。(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供图)  “与易挥发的水冰不同,ULM-1这种水合矿物非常稳定。
2024-07-24 09:46
近年,人工智能、虚拟现实、超高清等新科技对视听行业产生着显著而深入的影响。
2024-07-24 09:40
当前,科技进步催生了一大批智慧养老“黑科技”产品,引领智慧养老新潮流:一键通呼叫、智能烟感器等设备,为老年人提供实时健康监测等服务;护理机器人、家务机器人等产品,给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起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智能升降沙发、防走失定位鞋、气囊防摔衣等产品,让老年人的安全多一份保障……
2024-07-24 09:31
明确到2025年底,全国数据中心整体上架率不低于60%,平均电能利用效率降至1.5以下,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年均增长10%等一系列目标。
2024-07-24 09:30
这种传统评价模式忽视了学术评价的全面性和多样性,致使不少学生盲目追求论文发表速度,却牺牲了论文质量以及自身的综合研究能力提升。
2024-07-23 02:55
我发现这个专项非常适合我,因为我希望在研究生期间能够更多地参与实际工程项目,未来投身国家航天事业。面试时,评委中有来自企业的专家提了不少理论如何应用于工程的问题,回答起来并不容易,让我印象深刻。
2024-07-23 02:55
然而,唯论文、唯分数等陈旧的评价观念与评价模式对于学生拥抱这场学习的变革形成了显著制约,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化教育评价制度改革与创新。
2024-07-23 02: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