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国际锐评】滥征关税只会让美方一次比一次疼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国际锐评】滥征关税只会让美方一次比一次疼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2024-05-16 13:35

  “提高关税缺乏依据”“象征意义大于实际影响”……在美国政府14日宣布对华商品加征新关税后,国际舆论纷纷表示质疑与批评。很多媒体认为,美方持续将经贸问题政治化,破坏中美正常经贸往来,不利于相关产业发展,最终会让它自己感受到一次比一次疼。

  2018年3月,美国时任特朗普政府依据所谓“301调查”挑起对华贸易战,先后对约36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高额关税。2022年5月,在四年期对华加征关税行动到期前,拜登政府宣布启动相关复审程序。当地时间14日,美方发布了复审结果,宣布进一步提高对华关税,涉及商品包括以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为代表的中国“新三样”,以及关键矿产、半导体、钢铝、港口起重机、个人防护装备等。

  这其中,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的进口关税令人瞠目——从27.5%升至102.5%,对太阳能电池的进口税从25%提高到50%,对锂电池的关税税率从7.5%提高到25%。不难看出,美国政府此次针对的重点是中国新能源相关产业。难怪美国多名高官近期密集炒作所谓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不过是为加征关税制造借口。

  美方再次举起关税大棒,能起到作用吗?由于受到重重限制,中国电动汽车、锂电池、芯片此前并未大规模进入美国市场。数据显示,当前,电动汽车、医疗用品和半导体产品仅占中国对美出口总额的5.9%,不到中国出口总额的1%。2023年,中国出口到美国的电动汽车数量仅一万多辆,在出口总量中占比不足1%。今年一季度,中国对美出口的电动汽车不足2000辆。

  基于此,《日本经济新闻》指出,中国相关行业并不依赖美国市场,美方追加关税很难对中国企业产生实质性影响。彭博社也分析称,美国政府瞄准中国绿色科技领域,看似猛烈实际只具象征意义,“几乎不会削弱中国经济的增长”。

  既然这样,美国政府为何要这么做呢?分析人士指出,一方面,由于美国在新能源等领域竞争不过中国,美国政客不得不使出贸易保护手段打压中国优势产业发展,为本国企业谋求更有利的竞争环境,维护美国在全球产业链的高端位置。

  另一方面,这更像一场“政治秀”。今年是美国大选年,美国经济却陷入高通胀、高财政赤字等多重困境,“祸水外引”便成为现任政府的惯性选择。正如不少分析人士指出,拜登政府此时发起对华“关税战”,主要出于国内政治需求,目的是在摇摆州选民关心的经济问题上展现对华强硬,来争取更多选票。

  那么,高关税能帮美国政客打响如意算盘吗?从经济层面看,美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缓慢有其自身原因,包括生产成本高、充电桩等配套基础设施不足等。去年下半年爆发的美国汽车产业工人罢工,更是反映出美国政府发展新能源车触碰了传统汽车行业的利益。这些内在症结,不是靠加征关税能治得了的。美国贸易专家斯科特·林西科姆指出,美国加征关税举措无法帮助本土产业繁荣,反而扭曲了市场。

  至于美国政客想利用加征关税拉选票,恐怕也难以如愿。因为大量事实证明,2018年美国政府发起的对华贸易战,已让美国企业和民众付出沉重代价。据穆迪公司推算,美国消费者承担了加征对华关税92%的成本,美国家庭每年增加开支1300美元。另有研究显示,对华贸易战让美企损失1.7万亿美元市值,失去近25万个就业岗位。2022年10月,美国《国会山报》刊文承认,对华关税战“满盘皆输”。

  前车之鉴犹在眼前,美国政府却一错再错。这势必会让美国企业和消费者受伤更重。统计显示,目前在美国本土电动汽车品牌中,有30%至51%的零部件来自中国。美国汽车制造商普遍担心,对华加征关税会推高电动汽车制造成本,加重国内消费者负担,最终严重影响美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事实证明,中国新能源产业是在开放竞争中练就的真本事,不仅丰富了全球供给,缓解了全球通胀压力,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作出巨大贡献。美方不择手段打压中国,阻挡不了中国发展振兴,反而暴露出自己阵脚已乱、理智丧失,坐实“国际规则破坏者”的身份。抡起关税大棒,美方只会越打越疼。

  (国际锐评评论员)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职业技术教育合作中心在津成立

  • 越南举行八月革命暨国庆80周年纪念活动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日前,我国科学家近日成功研制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首次实现全频段、灵活可调谐的高速无线通信,有望为未来更畅通可靠的6G无线通信提供保障。为此,北京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历经4年,自主研发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
2025-09-03 10:01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牵头完成的“基于耐盐植物和土壤调理剂的滨海盐碱地高效利用技术创制与应用”项目获2024年度青岛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为滨海盐碱地的综合治理与高效利用提供了新方案。基于各项研究,团队开发了4种抗盐剂、2种盐碱地土壤调理剂等盐碱地培肥改良系列产品,为盐碱地快速培肥和障碍消减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09-03 10:01
9月1日起,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正式实施。新国标进一步增强了电动自行车的智能化功能,增加了北斗定位、通信和动态安全监测功能。
2025-09-03 10:00
作为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增设的群众赛事项目,被称为“空中F1”的无人机竞速备受瞩目,该项赛事决赛举办地深圳近日也掀起了无人机竞速热潮,市民和游客在公园里就能过一把“飞行瘾”。据介绍,深圳中心公园位于深圳核心区域,无论是深圳还是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无人机爱好者,都能轻松快捷到达这里。
2025-09-03 10:00
油菜、白菜、甘蓝、萝卜是大众最熟悉的十字花科作物,也是食用油和蔬菜的主要来源,然而它们都受到同一种毁灭性病害——根肿病的威胁。基于GSL5功能研究和团队所创制的材料,他们还揭示了有趣的病菌与寄主的互作关系,即病菌致病和寄主抗病反应机制。
2025-09-03 10:00
点击羽绒服胸前的按钮,2秒即可速热,实现四档温度调节……1日,在哈尔滨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现场,一款造型时尚的智能温控羽绒服吸引不少观展者驻足围观。
2025-09-02 10:23
当地时间9月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的全球创新指数(GII)集群研究将风险资本交易活动作为一项新指标。全球创新指数集群排行榜于2017年创设,通过三项核心指标,识别世界级创新活动在当地的集中程度。
2025-09-02 10:21
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昨起实施。为保障新国标在本市顺利推行,近日,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在京销售电动自行车生产经营企业约谈指导会。为保障新国标平稳落地实施,本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强化监督抽检,保障本市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
2025-09-02 10:18
会空翻、格斗,能叠衣、调饮,善聊天、“思考”……前不久举行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各类机器人本领“进化”、各显神通,展现了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如今,从旅游出行的智能助手,到工厂培训的“最强大脑”,再到装备升级的有力支撑,人工智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25-09-02 10:15
零碳园区的建设,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节能降碳,光靠“外套保温”不够,在园区地上、地下,还有“血液循环”系统来“保持恒温”。
2025-09-02 10:15
在这条新的赛道上,中国青年正在奋力奔跑。
2025-09-02 09:59
记者近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围绕《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相关部门将制定出台一系列配套文件。具体来看,一方面将围绕《意见》提出的6大行动若干重点行业领域,分别制定“人工智能+”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各行业目标任务、重点方向和工作举措。
2025-09-01 09:56
8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大力发展智能农机、农业无人机、农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提高农业生产和加工工具的智能感知、决策、控制、作业等能力,强化农机农具平台化、智能化管理。
2025-09-01 09:55
生产车间里,抽气泵凹槽上蒸汽弥漫,极细的金属导体经过氯化液处理,三次涂漆后,再附上绝缘漆膜,最终制成直径仅0.012毫米的成品电磁线。 银西产业园甘肃康视达隐形眼镜有限公司的厂房内,智能化生产线高效运转,无人搬运车有序穿梭,整个流程高度自动化。
2025-09-01 09:53
江南大学是一所以轻工特色见长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发酵工程学科凭借深厚的学科积淀和前瞻性布局,成功跻身国家“A+”学科行列。学校与发酵行业龙头企业共建16个联合研究中心,聘请16名教授级高工和国家级科创人才担任工程技术导师,推动研究生深入产业一线。
2025-09-01 09:52
在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山东赛区比赛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参赛队共荣获10项金奖、1项银奖。 山东省特种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是山东省焊接领域唯一的重点实验室,突出在特种环境、特种材料以及特种结构方面的焊接技术及装备制造研究。
2025-09-01 09:51
当前,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AI)正从“辅助工具”跃升为驱动社会变革的核心引擎。
2025-08-29 09:40
中国科幻完成了从文学、影视到互动娱乐的全产业链突破,步入业态融合与创新驱动的关键阶段。科幻阅读作为科幻产业链上游的基础产业,需率先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
2025-08-29 09:38
作为太阳系中目前已知唯一拥有生命的天体,地球宜居性的形成与演化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核心议题。
2025-08-29 09:35
国家气候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28日,华北雨季已持续55天,较常年雨季长度(30天)明显偏长。截至8月25日,华北雨季监测区累计雨量较雨季常年值偏多131%。
2025-08-29 09:1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