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国际锐评】滥征关税只会让美方一次比一次疼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国际锐评】滥征关税只会让美方一次比一次疼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2024-05-16 13:35

  “提高关税缺乏依据”“象征意义大于实际影响”……在美国政府14日宣布对华商品加征新关税后,国际舆论纷纷表示质疑与批评。很多媒体认为,美方持续将经贸问题政治化,破坏中美正常经贸往来,不利于相关产业发展,最终会让它自己感受到一次比一次疼。

  2018年3月,美国时任特朗普政府依据所谓“301调查”挑起对华贸易战,先后对约36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高额关税。2022年5月,在四年期对华加征关税行动到期前,拜登政府宣布启动相关复审程序。当地时间14日,美方发布了复审结果,宣布进一步提高对华关税,涉及商品包括以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为代表的中国“新三样”,以及关键矿产、半导体、钢铝、港口起重机、个人防护装备等。

  这其中,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的进口关税令人瞠目——从27.5%升至102.5%,对太阳能电池的进口税从25%提高到50%,对锂电池的关税税率从7.5%提高到25%。不难看出,美国政府此次针对的重点是中国新能源相关产业。难怪美国多名高官近期密集炒作所谓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不过是为加征关税制造借口。

  美方再次举起关税大棒,能起到作用吗?由于受到重重限制,中国电动汽车、锂电池、芯片此前并未大规模进入美国市场。数据显示,当前,电动汽车、医疗用品和半导体产品仅占中国对美出口总额的5.9%,不到中国出口总额的1%。2023年,中国出口到美国的电动汽车数量仅一万多辆,在出口总量中占比不足1%。今年一季度,中国对美出口的电动汽车不足2000辆。

  基于此,《日本经济新闻》指出,中国相关行业并不依赖美国市场,美方追加关税很难对中国企业产生实质性影响。彭博社也分析称,美国政府瞄准中国绿色科技领域,看似猛烈实际只具象征意义,“几乎不会削弱中国经济的增长”。

  既然这样,美国政府为何要这么做呢?分析人士指出,一方面,由于美国在新能源等领域竞争不过中国,美国政客不得不使出贸易保护手段打压中国优势产业发展,为本国企业谋求更有利的竞争环境,维护美国在全球产业链的高端位置。

  另一方面,这更像一场“政治秀”。今年是美国大选年,美国经济却陷入高通胀、高财政赤字等多重困境,“祸水外引”便成为现任政府的惯性选择。正如不少分析人士指出,拜登政府此时发起对华“关税战”,主要出于国内政治需求,目的是在摇摆州选民关心的经济问题上展现对华强硬,来争取更多选票。

  那么,高关税能帮美国政客打响如意算盘吗?从经济层面看,美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缓慢有其自身原因,包括生产成本高、充电桩等配套基础设施不足等。去年下半年爆发的美国汽车产业工人罢工,更是反映出美国政府发展新能源车触碰了传统汽车行业的利益。这些内在症结,不是靠加征关税能治得了的。美国贸易专家斯科特·林西科姆指出,美国加征关税举措无法帮助本土产业繁荣,反而扭曲了市场。

  至于美国政客想利用加征关税拉选票,恐怕也难以如愿。因为大量事实证明,2018年美国政府发起的对华贸易战,已让美国企业和民众付出沉重代价。据穆迪公司推算,美国消费者承担了加征对华关税92%的成本,美国家庭每年增加开支1300美元。另有研究显示,对华贸易战让美企损失1.7万亿美元市值,失去近25万个就业岗位。2022年10月,美国《国会山报》刊文承认,对华关税战“满盘皆输”。

  前车之鉴犹在眼前,美国政府却一错再错。这势必会让美国企业和消费者受伤更重。统计显示,目前在美国本土电动汽车品牌中,有30%至51%的零部件来自中国。美国汽车制造商普遍担心,对华加征关税会推高电动汽车制造成本,加重国内消费者负担,最终严重影响美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事实证明,中国新能源产业是在开放竞争中练就的真本事,不仅丰富了全球供给,缓解了全球通胀压力,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作出巨大贡献。美方不择手段打压中国,阻挡不了中国发展振兴,反而暴露出自己阵脚已乱、理智丧失,坐实“国际规则破坏者”的身份。抡起关税大棒,美方只会越打越疼。

  (国际锐评评论员)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深”不可测?这个专业偏要测给你看!

  • 重庆巫山:初冬美景引客来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燕矶长江大桥是亚洲首个专业货运枢纽机场——鄂州花湖国际机场的重要配套工程,是鄂黄第二过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11-24 09:02
11月23日,由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半导体博览会在北京开幕。
2025-11-24 03:15
从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有限责任公司获悉,截至11月21日,我国最长原油管道——西部原油管道实现安全平稳运行18年,累计输送原油超2亿吨。
2025-11-24 03:15
作为中国和南非两国合作推动科普教育的重要实践,中国科学技术馆与南非Sci-Bono科学中心合作建设的“倾听科学空间”21日正式向公众开放。逾百嘉宾和观众到场体验。
2025-11-24 03:15
为AI4S领域培养兼具理论素养与产业落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助力企业技术创新与行业生态构建。
2025-11-24 03:15
2025年度“十大”科普热词从科技、文化、社会等维度,综合勾勒出2025年我国科普事业发展、科技前沿动态、科学传播与社会文化融合的整体态势和核心方向。
2025-11-21 15:11
枫清科技与麒麟软件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围绕AI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推动信创产业生态的完善与发展。
2025-11-21 13:13
走进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辰山中心种子冷库,零下20摄氏度的寒气扑面而来,一排排整齐编号的收纳容器中,是进入“深度睡眠”状态的各类野生植物种子。
2025-11-21 09:53
小雪时节,容易发生感冒、皮肤干燥、关节疼痛及咳嗽等不适,大多因为寒燥外袭、津液失调。
2025-11-21 09:52
当前,关于精神疾病与心理治疗,公众还有哪些常见误解?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安定医院多位专家。
2025-11-21 09:49
2023年11月,“天衍”量子计算云平台正式发布,截至目前,访问量已突破3700万次,覆盖海内外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实验任务数超过270万个。
2025-11-21 09:47
20日,记者从南京大学获悉,该校沈树忠院士团队的侯金波博士等人记录了湖北省通山县一处距今约5.4亿年的埃迪卡拉纪化石宝库,并将其命名为“通山特异埋藏化石库”。
2025-11-21 09:38
完成第一阶段6G技术试验,形成超过300项关键技术储备,资本加速布局6G生态……尽管6G网络预计将在2030年开始部署,但我国6G产业布局正加速铺开,呈现政策护航、技术攻坚、资本活跃的特征。
2025-11-20 09:11
谷山梁3吉瓦/12.8吉瓦时储能电站项目建成后,每年预计可向电网输送36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电力。“独立新型储能电站放电时为发电企业,充电时视同电力用户,电网的峰谷电价价差形成利润空间,吸引企业投身于此。
2025-11-20 09:11
中国第一辆蒸汽机车就诞生在我的家乡唐山。我为之骄傲。为此,大学学习机械制造与设计专业的我,毕业后,就一头扎进轨道交通检测设备研发领域。
2025-11-20 04:25
常有人说,发动机是火箭的“心脏”。而我从事的工作是,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燃烧系统高精密产品的生产加工,所以大家都叫我“火箭心脏钻刻师”。
2025-11-20 04:25
四川全口径外送电量已超1.9万亿千瓦时。这一规模相当于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全年用电量之和,标志着四川落实“西电东送”能源战略取得丰硕成果,
2025-11-20 04:25
大国重器又传好消息!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装置建成运行仅两个月,就取得首个物理成果——测量太阳中微子振荡参数,结果比此前实验的最好精度提升了1.5~1.8倍。
2025-11-20 04:35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