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经济观察)匈塞铁路建设步履不停见证中欧务实合作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观察 > 正文

(经济观察)匈塞铁路建设步履不停见证中欧务实合作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4-05-07 22:25

  中新社北京5月7日电 (尹倩芸)匈塞铁路连接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和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

  2022年3月,匈塞铁路塞尔维亚境内贝尔格莱德至诺维萨德段(下称“贝诺段”)顺利开通运营。今年4月,塞尔维亚境内诺维萨德至苏博蒂察至匈塞两国边境段(下称“诺苏段”)实现铺轨贯通。匈塞铁路建设步履不停,让外界对这条见证中欧务实合作的铁路线更具信心。

  匈牙利与塞尔维亚间的铁路线始建于19世纪末,由于年久失修、设备老化,在匈塞铁路项目启动前,线路上的机车平均运行时速仅约40公里。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马骏驰指出,陈旧的线路规划和硬件条件已无法满足两国经济发展需求。

  改造升级后的贝诺段,最高运行时速可达200公里,塞尔维亚自此跨入高铁国家行列。两地列车运行时间也由90分钟压缩至约30分钟,双城通勤成为两座古老城市中人们的生活新模式。

  也正得益于贝诺段的通车,游客们可以方便地乘坐高铁跨越多瑙河,一天之内游览两座塞尔维亚历史名城。中国铁路国际有限公司负责人提到,铁路开通后乘坐高铁前往诺维萨德旅游的游客多了起来,进一步激活了沿线旅游经济。

  破除交通的瓶颈制约,发展的步子才能越迈越大。马骏驰表示,未来匈塞铁路建成能有效缓解两国在南北走向铁路交通的缺失,铁路带来的人员与货物高效流动既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也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匈塞之间及与其他欧洲国家的互联互通,使两国更好融入欧洲一体化进程中。

  作为中国高铁的欧洲首单,匈塞铁路建设采用欧洲铁路标准,是中国铁路技术装备与欧盟铁路互联互通技术规范实现对接的首个项目。

  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认为,匈塞铁路提供了一个可复制和可推广的合作模式,即实现中国方案与欧洲标准的有效融合。

  当中国高铁技术走入欧洲,共建过程也成为双方加强交流合作的契机。除了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外,本地居民也有了技能提升和职业发展的机会。

  “这里有崭新的技术,工程规模也更大”,塞尔维亚工程师米洛萨尔耶维奇说,来到这个项目后学到了很多新东西,对从业经历和未来都有很大帮助。据了解,目前已有40余名塞方铁路员工通过系统培训,成为高铁技术骨干。

  “得益于中方提出的合作设想,匈塞铁路建设已成为塞尔维亚现代化建设的一部分。”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在诺苏段施工现场视察时表示。

  中国铁路国际有限公司负责人提到,匈塞铁路全线建成通车后,两国首都间铁路旅行时间将由8小时缩短到3小时左右,不仅能够扩大两国经贸合作交流,更对促进共建“一带一路”与欧洲发展战略对接具有重要意义。

  从这一角度看,这份合作样本更具示范效应。“目前如匈塞铁路这类由中国和多个欧洲国家合作完成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并不多”,马骏驰认为,该项目是一个真正的多边合作成果,也是多国合作项目的成功范例。(完)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长春新民大街开街迎客

  • 巡山可可西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未来数十年,熟练使用人工智能很可能成为大多数职业的必备技能,并深刻影响就业市场。作为经济土壤中的“超级肥料”,新技术既带来传统岗位的替代,更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直接创造新的岗位需求。
2025-07-07 09:12
抽水蓄能机组主要由发电电动机和水泵水轮机组成,利用山上山下两个水库进行水能和电能相互转换。
2025-07-07 09:11
回溯歼—10飞机研制历程,从立项、首飞到定型,历经数十载,“三滴油”看起来微不足道,却更加说明创新需要点滴用心、长期耕耘。
2025-07-07 09:10
从微小的夸克到浩瀚的宇宙,从生命的密码到自然的规律,科学这双“慧眼”不断重新定义着“可见”与“可知”的边界。从墓室中的真菌到实验室里的潜在新药,科学家用一套跨学科方法挖掘出这个隐藏在自然界的分子宝藏。
2025-07-07 09:08
在6日开幕的中国科协年会上,2025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正式发布。这凝聚科技界智慧的30项问题、难题“锁定”了哪些前沿领域的核心赛道?其遴选标准蕴含着怎样的科学智慧?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丛斌、邹冰松、王小云、陈坚四位院士。
2025-07-07 03:10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2日在北京开幕。除收录标准的优势外,东壁全球科技文献数据平台还根据中国科技界与教育界的习惯,对所收录期刊进行了学科分类。
2025-07-04 09:55
超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人造材料,而具有热辐射性能的超材料可以把多余的热量“打包”传递到外界,热辐射超材料可广泛应用于零能耗辐射冷却、建筑节能降温、航天热控等诸多重要领域。
2025-07-04 09:53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骆清铭团队成功绘制出了小鼠三维脑区和立体定位图谱
2025-07-04 09:52
7月4日,神秘的水星将迎来东大距,这是今年第二次水星东大距,观测条件依然不错。
2025-07-04 09:51
科学是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2025-07-04 09:50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成本低、效率高、易加工等优势备受关注,可应用于光伏发电、车载光伏、光伏建筑等领域。
2025-07-03 09:59
目前,对于10厘米以上大型空间碎片,航天器通常采用主动规避的策略,通过轨道调整,避开可能的碰撞路径。
2025-07-03 09:58
6月26日,中国民航局官网发布公告,提到为切实保障航空运行安全,自2025年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2025-07-03 09:56
药膳制作师既要懂烹饪,是餐厅的大厨,又要懂中医药理论知识,特别是能够作为食药物质的中药材。
2025-07-03 09:55
运动有助于健康和抗衰老。但究竟是什么让运动有这种奇效呢?我国研究团队历时6年,首次系统解析了人体对急性单次运动与长期规律运动的分子-细胞动态响应谱,揭示肾脏是运动效应的关键应答器官——其内源代谢物甜菜碱作为衰老延缓的核心分子信使,通过靶向抑制天然免疫枢纽激酶TBK1,协同阻遏炎症并缓解多器官衰老进程。
2025-07-03 05:20
近日,四川乐山一小伙感觉身体不适独自乘出租车前往医院就诊,途中开启“超强自救”模式:联系妈妈告知情况、打110报警求助、打120告知医院准备急救。如果长期处于焦虑引起的躯体化障碍状态,患者会反复出现头痛、心慌、呼吸急促、胃肠紊乱、肢体疼痛、睡眠问题等。
2025-07-02 10:06
使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不少人或许都遇到过类似问题:它们有时会捏造细节,甚至“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当“喂给”大模型的训练数据包含虚假信息时,它就会产生“幻觉”、给出错误答案。
2025-07-02 10:05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所属的国产C909客机平稳降落在蒙古国乌兰巴托成吉思汗国际机场,标志着国航首条C909国际航线正式开通。早8时许,这架C909客机从呼和浩特起飞,经过1个多小时飞行抵达乌兰巴托。
2025-07-02 10:0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领域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国民经济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和“底盘”。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通过提升劳动者素质、优化劳动资料和创新利用劳动对象,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显著提高。
2025-07-02 10:01
团队基于卫星遥感数据构建了1988年至2021年青藏高原30米分辨率人工草地数据集,明确了青藏高原主要的人工草地类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并揭示了青藏高原人工草地的迅速扩张及其驱动机制。
2025-07-02 09: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