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是“绿色产能过剩”还是“霸权焦虑过剩”?
首页> 国际频道> 锐评速览 > 正文

是“绿色产能过剩”还是“霸权焦虑过剩”?

来源:中国日报中文网2024-04-28 14:29

  近期,一些西方国家频频指责中国“产能过剩”。这种炒作毫无道理,荒谬至极。

  所谓中国“产能过剩”是彻头彻尾的伪命题,是美西方对华“经济认知战”的新工具。将产能与国际贸易挂钩,把产品出口跟“产能过剩”划等号,是故意歪曲经济常识,违背全球化发展规律。在全球高度分工合作的经济体系里,产出和需求不能限定在某个国家或地区。各国充分发挥各自在技术、劳动力、资本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形成运转高效的全球价值链,共同分享价值链创造的经济全球化红利,因而最大限度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和服务质量,实现了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共赢。如果按照他们自相矛盾的说法,像美国生产的芯片、德国生产的汽车80%都用于出口,波音、空客生产的客机大量出口,岂不更是典型的“产能过剩”?

  中国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符合经济规律和市场原则。中国新能源产品不是靠政府补贴,而是依托国内强大的产业配套能力、超大规模市场、丰富的人力资源以及长期研发投入、产业布局等,形成了综合性竞争优势。目前,已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最完整、且最具竞争力的清洁能源产业链。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光伏组件产量连续16年位居世界首位。

  中国优质绿色产能不是过剩,而是世界急需。4月16日,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遭遇雷暴雨,迪拜这一天的降雨量相当于当地平均一年半到两年的雨量。另据气象学家分析称,2023年是自1850年有记录以来全球最热的一年。这都催动人类必须加快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极端天气对社会生产等各方面的破坏。国际能源署(IEA)警告称,当前化石燃料的使用量仍然“过高”,在这样的背景下,人类面临的挑战不是绿色“产能过剩”,而是严重短缺。

  正如外交部官员所言,美方抛出的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看似是经济概念,实质是虚假叙事,背后包藏的是遏制打压中国产业发展的祸心,旨在为本国谋求更有利竞争地位和市场优势,是赤裸裸的经济胁迫和霸道霸凌。

  美国一方面口口声声指责中国的“贸易政策和非市场经济行为”,炮制所谓“产能过剩”谬论,另一方面却大肆滥施霸道霸凌:无视加沙超过11万平民伤亡,连续四次否决联合国安理会推动加沙立即停火的行动努力,践踏人权,却于22日发布2023年“国别人权报告”,对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权状况指指点点,污蔑中国在新疆实施“种族灭绝”和“危害人类罪”,剥夺香港政治自由和自治,侵犯西藏人权;并对华发起新一轮被世贸组织裁定违反其规则的301调查;一边出台大规模援助乌克兰法案,拱火加剧乌克兰危机,一边对中俄正常经贸往来进行无端指责,拟对中国金融机构和其他实体实施制裁;并通过了关于台湾和印太地区提供80亿美元资金和TikTok的法案。

  美国拒不承认其全球霸权已经过时的事实,随着沙特和伊朗历史性和解带来中东地区“和解潮”、金砖扩员开启“全球南方”联合自强的新纪元、共建“一带一路”联结150多个国家、41个国际组织推动世界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国际共识,时代光辉旗帜,连续七年写入联大决议,世界经济重心逐渐从西方转移到东方,单极霸权逐渐被多极多元代替,美国霸权倍感焦虑。所谓中国“产能过剩”本质上就是美国“霸权焦虑过剩”。

  在中国为应对全球变暖而推行的绿色能源转型投资加大“乘数效应”,为包括西方国家在内的全球绿色产业发展提供了支撑和帮助时,美国在加大维护霸权的军备开支。美国今年的军事预算再创新高,达到8860亿美元,超过了排在后面的中国、俄罗斯、韩国、日本、意大利等11个国家军费总和。这值得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警惕。

  中国坚持公道正义,倡导建设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中国坚持合作共赢,积极推进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无助于解决产能问题,经济“泛安全化”也解决不了某些国家国内政治问题,霸权主义更是最终会被世界所唾弃。(田赟宗)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二届"长城杯"信息安全铁人三项赛决赛举办

  •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北京正推进“超高清入户行动”,推进有线电视超高清机顶盒全面置换,“计划于6月底完成标清机顶盒的置换目标”。
2025-04-29 09:10
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1.24%,连续4年超过90%。
2025-04-29 09:07
“让学生在自然中领悟生命科学的魅力,在实践中锤炼强农兴农的本领。”
2025-04-28 16:42
雨水浸入土壤,导致土壤中的氧气骤减,蚯蚓爬出地面吸取新鲜空气;大雨过后枯枝落叶、微生物等有机物增加,也为蚯蚓提供了更多觅食机会  这几天,南方多地降雨。蚯蚓因无专门的呼吸器官,其呼吸依赖皮肤与土壤孔隙中的氧气进行交换,雨水浸入土壤后往往会占据大部分孔隙,导致土壤缝隙里的氧气骤减。
2025-04-28 10:08
2011年初,团队成员、硕士研究生周何乐子参与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项目研发。周何乐子和年轻的团队成员没有因此退缩,历经5年攻关,最终攻克了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的一系列关键智能技术。
2025-04-28 10:02
早上7点,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松准时踏进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目前,黄汝怡在上海海洋大学攻读蛇类学博士学位,“现在连她导师的办公室都成了她的‘养殖场’”。
2025-04-28 10:01
4月的鼎湖山,清晨还带着寒意,黄忠良已经走进了林子。1956年6月30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前身)在广东肇庆建立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中国首个自然保护区,也是唯一隶属中国科学院的保护区。
2025-04-28 10:01
160年前,欧洲生物学家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研究豌豆的花色、果荚颜色等七大性状的遗传变异,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2025-04-28 09:30
新质生产力推动县域经济绿色发展体现在环境保护上,体现在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上。
2025-04-28 09:27
体重管理已成为当下我国公共卫生的重要议题。为此,各地应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鼓励医院开展体重管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动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形成。
2025-04-28 09:26
4月25日,中国科协印发《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组织推选2025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启动全国性学术团体推选院士候选人工作。
2025-04-27 09:36
4月23日,在上海张江,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将中法天文卫星正式交付给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投入使用。
2025-04-27 09:35
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二十号,55年间,中国航天书写了从地球走向浩瀚宇宙的壮丽诗篇。
2025-04-27 09:30
六合区是南京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2025-04-27 09:16
工厂化育秧选良种、精培育,提高秧苗成活率,减少农药使用,正成为越来越多农户的“心头好”。
2025-04-27 09:13
“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嫦娥七号还将搭载来自埃及、巴林、泰国、意大利、瑞士等国的载荷飞往月球。”郭嘉昆介绍。
2025-04-25 16:45
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同意6个国家的7家机构的申请。
2025-04-25 10:16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在全球的占比达到60%。
2025-04-25 10:15
水利部近日印发《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启动实施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
2025-04-25 10:11
这些看不见的技术迭代,正为中国探索更遥远的宇宙空间铺就更坚实的“天梯”。
2025-04-25 10:09
加载更多